玩实验,学物理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2020年初中物理“开学第一课”,基于对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实践与思考,围绕“玩实验,学物理”的主题展开教学。具体而言:让学生依次了解什么是物理、明白为什么要学物理、知道怎样学物理,最后展示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成果。
  关键词: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初中物理;开学第一课
  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2020年初中物理“开学第一课”,围绕“玩实验,学物理”的主题展开教学。教学路径为: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理;其次,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物理;再次,让学生知道怎样学物理;最后,展示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成果。
  一、什么是物理
  师 同学们虽然还没有在学校学过物理,但是应该都知道物理这门学科,甚至了解了不少物理知识。那么,什么是物理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老师认为,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即研究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的学科。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资料《粒子与宇宙》。
  (播放视频。)
  师 在这段视频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 物理奇妙有趣。
  师 你对物理有什么了解?
  生 我看过一份资料,介绍的是比夸克还小的灵子。
  生 科学家最近对银河系的边缘研究有了新发现。
  生 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中虽然很渺小,但是我们可以研究宇宙与纳米的世界。
  师 你的话充满哲理!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他们的不懈研究让我们进入了美妙的物理世界!(出示人物图片,略)这是老师眼中“最牛”的5位物理学家,他们分别是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霍金、杨振宁。请你用一句话说说你所了解的他们。
  生 牛顿有著名的牛顿三大定律。
  生 杨振宁提出了宇称不守恒。
  ……
  师 物理学家不分性别,还有很多女性物理学家巾帼不让须眉,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出示图片,略)画面中第一位女性科学家是谁?
  生 (齐)居里夫人。
  师 谁能介绍一下她的成就?
  生 她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为纪念祖国波兰,她将其命名为钋。
  ……
  [评析:本节课为“开学第一课”,学生之前没有学习过物理这门学科,所以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从人到宇宙再到基本粒子的视频,让学生内心产生巨大的震撼,激發对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崇拜和对物理学习的向往。同时,物理学科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节课中,教师只是用几幅图片,花费了极少的时间,就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秘诀就在于,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已有认知。学生是带着许多知识进入课堂的,但是这些知识是杂乱的,教师的作用正如一个磁铁磁化一堆铁屑一般,帮助学生梳理并调动了相关认知。]
  二、为什么要学物理
  师 物理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同学们,(出示图片,略)根据图片提示谈谈你知道的物理改变生活的例子。
  生 飞机的起飞、飞行、降落都离不开物理知识。
  生 现在我们进出小区要用红外温度计测量人体温度,其中也有物理知识。
  ……
  师 (展示学生制作的简易温度计,如图1)老师这里有一支课前布置你们制作的温度计,请你将其与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对比一下。
  生 自制温度计中的药瓶相当于实验室温度计的液泡,吸管相当于液柱。
  师 你发现自制温度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相比,有什么明显缺点?
  生 自制温度计没有刻度。
  生 (做这个温度计的学生)我也想给我做的温度计标刻度,但是结果不准确。
  师 这说明,想制作合格的物理仪器,仅仅有物理知识还不够,还需要有工程、技术等知识的支持。想不想自己制作出一支标上刻度且能准确测量的温度计?
  生 (齐)想!
  师 (出示一支遮住刻度的实验室温度计)这是一只遮住刻度的实验室温度计,老师称之为“穿了裙子”的温度计。我们怎么给它重新标上上刻度?
  生 把“穿了裙子”的温度计的液泡放在冰水中,将这时液柱顶端所在位置定为0℃;再把液泡放在沸水中,将这时液柱顶端所在位置定为100℃;把0℃到100℃之间的距离一百等分,每一等份就是1℃。
  师 (出示高温温度传感器,如下页图2)这是什么器材?
  生 测量温度的。
  师 怎么判断的?
  生 这个器材有一个高温探头,而且还标有-200—1200℃,据此我判断它应该是测量温度的器材。
  师 你很聪明,讲得有理有据!这是高温温度传感器。
  [评析:物理是一门由生活中来,再用到生活中去的学科,大多数物理研究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从学生的生活中采撷素材,结合疫情期间要经常使用温度计这一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制温度计,并在课上展示,让学生获得自主创新实验的初体验。学生以温度计的制作这一“项目”为核心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不仅明白了温度计的构造与原理,还理解了温标和温度单位等概念。进一步地,教师通过高温温度传感器的介绍,让学生感受高新物理仪器带来的测量便利。]
  三、怎样学物理
  师 物理学作用重大,我们都想学好物理这门学科,那怎么才能学好呢?今天实验的“主角”是蜡烛。(点燃一支蜡烛)烛焰分内焰和外焰,那内焰、外焰哪里温度高?怎么设计实验证明?
  (学生小组讨论。)
  生 用竹签。
  (学生代表上讲台动手实验,将竹签在火焰中停留2—3秒,发现:在外焰中的竹签变黑,而在内焰中的竹签几乎没有颜色的变化。)
  生 用纸条。   (学生代表上讲台动手实验,将纸条在火焰中停留约1秒,发现:在外焰中的纸条变黑,在内焰中的纸条几乎不变色。)
  师 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都不错,但都只是通过人眼的观察来判断的。这属于定性实验,还不够科学。这支蜡烛内焰、外焰的温度是多少?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
  (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
  师 能不能借助我们今天刚刚看过的高温温度传感器来测量?
  生 应该能。
  (两名学生上台,借助高温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内焰、外焰的温度:一位学生固定探头位置,另一位学生快速报出传感器显示屏不断变化的温度值。)
  生 内焰温度580℃,外焰温度750℃,相差170℃。
  师 这样,我们就可以很肯定地说:蜡烛外焰的温度高于内焰。再来看这个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一支刚熄灭的蜡烛,打火机的火焰分别点在烛芯上和烛芯上方1厘米处,蜡烛都能够被重新点燃。)
  师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 蜡烛都被重新点燃了。
  师 为什么呢?
  生 烛芯与烛芯上方温度都比较高。
  师 温度虽然高,但没有可燃的物质能燃烧起来吗?
  生 烛芯上方肯定有可燃的物质。
  师 对,有看不见的石蜡蒸气。燃烧过的蜡烛四周都会流“眼泪”,这是什么原因?
  生 一定时间内,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小于熔化形成的液态蜡烛的质量。
  师 有什么办法解决蜡烛流“眼泪”的问题?
  (学生七嘴八舌地發表意见。)
  师 我校上一届的王同学曾经与老师一起深入研究过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如果把蜡烛先熔化倒入盐水中,再将液态的蜡放入模具凝固,这样的蜡烛就不会出现流“眼泪”现象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探究一下。(将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一支已点燃的蜡烛旁边)请同学们利用生活经验,在不动两支蜡烛的情况下点燃这支熄灭的蜡烛,当然,不允许直接点燃它。
  生 嘴吹气。
  (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由于吹气不均匀,已点燃的蜡烛会被吹灭,而未点燃的蜡烛也没有被点燃。教师眼神示意学生使用桌面上的吸管,学生借助吸管吹气并将蜡烛点燃。)
  师 这里应用了流速与压强的关系。现在有三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如果有两支蜡烛已经被点燃,怎样最快点燃第三支蜡烛?
  (一名学生上台,把三支蜡烛一字排开,俯视图如图3所示。)
  师 这样吹,确实可以将第三支蜡烛点燃,但是无论你从左向右吹,还是从右向左吹,远离吸管的那支蜡烛火焰对点燃蜡烛没有起到作用。
  (学生实验验证教师的说法。)
  生 (同步操作,俯视图如图4所示)把三支蜡烛排成等边三角形且彼此紧靠。
  师 从哪个方向吹气?
  生 从两支点燃的蜡烛中间吹气。
  (学生实验验证。)
  [评析: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过程,是学生在动手中观察现象、理解知识,并不断促进思维发展和创新力提升的过程。本阶段教学,教师不仅让学生通过“感受”“探究”“创新”三个层次的体验,实现了知识理解、应用、迁移的“三级跳”,还体现了STEAM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综合应用各学科中学过的知识。最快点燃第三支蜡烛的实验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和工程理念才能完成。所谓“润物细无声”,教师没有给学生讲任何大道理,但是教学中“干货”满满,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播撒了“智慧种子”。]
  四、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成果展示
  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轻松学好物理的要诀:在实验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勤于思考、联系实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之前的同学们都是怎么“玩”自主创新实验的吧!
  (教师演示实验:1.将多根高度不同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条直线;2.将蓝牙音箱放置在最低的蜡烛前端;3.点燃最低的蜡烛,调节音箱高度,使发声位置正对烛焰,最终摆放如图5所示;4.蓝牙音箱播放音乐。实验现象:随着音量升高,最低蜡烛的烛焰晃动幅度增大,后面的蜡烛依次被点燃。)
  师 我们可以看到,在音乐声也就是声音响度比较大的时候,蜡烛的烛焰偏动的幅度也较大,从而能够点燃后面的蜡烛。这说明了声音具有能量。本实验还可以通过改变蓝牙音箱到蜡烛的距离或蜡烛之间的距离,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远近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蜡烛做这样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1.用塑料板做出上表面是曲面、下表面是平面的“机翼”;2.将“机翼”竖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侧放置挡板;3.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机翼”尾部的两侧,最终摆放如图6所示;4.用吹风机在“机翼”的顶端向尾部吹风。实验现象:“机翼”尾部两侧的蜡烛同时熄灭。)
  师 “机翼”尾部两侧蜡烛同时熄灭,说明通过机翼两侧的气体同时到达尾部,即曲面一侧的气体流速大于平面一侧的气体流速。(出示图7)这也就是飞机机翼的工作原理。本实验设计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到机翼上下表面空气虽然经过的路程不同,但所用时间却相同,进而证明其流速的不同。留心处处皆学问,本实验虽然做起来很简单,却说明关注细节是实现实验创新的途径之一。
  [评析:成果既是知识积累,也可以是“能力”展现。课尾,展示之前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成果。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教学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有独特之处,让学生在接近真实场景的应用中,将所习得的知识、技能、素养表现出来。这是一种真实的评价,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符合课程目标评价原理以及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的。知识在“创新”中掌握,技能在“创新”中提升,素养在“创新”中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实证的‘实验·反思·创新’式教学实践研究”(编号:2019jyktzd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汤金波,黄网官.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是未来物理教学的最优途径[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6).
  [2] 孟富林,汤金波.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四部曲”[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10).
其他文献
摘要:“整块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没有“整块学习时间”,课堂上学生难以有深度的思考。根据“‘整块学习时间’中,学生真的‘整块学习’了吗?”的观察主题,对课堂进行观察,搜集、分析学习信息发现:“整块学习”中,大任务要少而精,任务要有挑战性,评价任务要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整块学习 开放性思维 真实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由2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2篇习作例文
期刊
摘要:《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1)》一课教学,设计了四个环节:复习旧知,引出新知;从函数角度解释“解一元一次方程”;从函数角度解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课堂小结,布置练习。回顾该课的打磨历程,虽然聚焦在板书的不断调整优化上,但是,教学立意却是基于“三个理解”,践行“问题驱动”的理念——理解数学:厘清函数对方程、不等式的统领作用;理解学生:在研判学情的基础上选编问题驱动学程;理解教学:根据学程中学
期刊
摘要: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享受生命、感恩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阅读教学设计,精心选择阅读素材,巧妙设计阅读任务,深入挖掘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悟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生命教育;新冠肺炎疫情;英语阅读;思
期刊
摘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享受“丰富的单纯”,享受童心童趣,理应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赵富良老师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课教学,彰显了在“丰富的单纯”里做回儿童的教学追求——善于在文本解读中发现童心,在教学设计中激发童心,在课堂细节中凸显童心。  关键词:《一滴水经过丽江》;童心; “丰富的单纯”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自己是作为教师的儿童”。童心不只是儿童心理的一种单一的特质,而应是“丰富的单
期刊
摘要:月下归航的“偷豆”情节是《社戏》的高潮。围绕“偷豆”这一事件,平桥村民“代表”,包括充满童真的农村少年,热情友善的六一公公等,以各种形式“出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平桥人的淳朴善良。教学时,不妨对“偷豆”故事中的诸多人物进行解读,感悟乡情民风中的人性美。  关键词:《社戏》;偷;童趣;机智;淳朴  《社戏》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教材编者节选了平桥看社戏这一部分,成为初中语文八年级
期刊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把握学生的情感特点,引导其情感的正向发展。《家的意味》一课教学,教师带领学生由品味家庭情感上升为体悟家乡情结,最终升华为传承家国情怀;其教学立意基于学生的体验,指向立德树人的目标,直面学生的情感。整节课不但让学生悟到了“家”之情,也让观课教师看到了课之意。  关键词:《家的意味》;家庭情感;家乡情结;家国情怀  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正处于“身心俱变”时期,他们情感丰富,具有
期刊
摘要: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意识到“桃核”里“核仁”的價值。这“核仁”应该是暗含于教学内容中的基本原理、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结构”。其实,“核仁”亦即数学本来的味道。  关键词:数学课;数学味;基本原理;思想方法;结构  许多人都喜欢吃桃,但吃完桃以后,可别忘了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核,核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核仁。会品味的人不会轻易把桃核丢掉,而是拿小锤子轻轻敲开,尝尝那个滋味不一样的核仁。  我想,一节好
期刊
摘要:现象教学是情境教学的“再进一步”,就是基于真实的情境(所谓的“现实世界”)展开自然的探究教学。运用现象教学思想,尝试高中数学《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一课的教学,主要环节包括提供真实的现象、引出自然的探究、指向规范的表达、激活充分的思辨。  关键词:现象教学 数学现象 数学探究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通常,數学知识教学(相对于解题教学而言)有多种形式,但是,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教
期刊
摘要:《兰亭集序》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两方面的隔阂:一是不太能理解由乐而悲的转变缘由,二是不明白作者到底悲的是什么,更不明白为什么这种悲叹并非消极。为此,宜细品《兰亭集序》中蕴含的情感起伏,真正理解王羲之的“乐”与“悲”。  关键词:《兰亭集序》;王羲之;情感起伏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名篇,兼具书法价值与文学价值,也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教师往往抓住“乐”“痛”“悲
期刊
摘要:学生经历外显的探究学习活动,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思维的发展。《可能性》一课教学,通过一系列外显的探究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游戏、猜想、实验、合作的过程,推动思维发展,助力思维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可能性》;探究活动;思维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中“概率”的范畴。由于概率方面的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笔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