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稻场

来源 :金沙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anbu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忘不了老家,尤其忘不了老家那块稻场。
  我的老家坐落在半山腰,条条羊肠小道进了村又出了村,絮絮缕缕地挂在老家周围。背着东西走这些路,一不留神,上坡路会碰到鼻子尖,下坡路会砸到后脑勺。在老家,只有一块难得的平地,就是村东头的那块稻场。
  那块稻场,是全村唯一一块公众地方。稻场离开了村子,孤零零的;但向阳透风,是晒粮好地方。
  稻场自然是晒稻谷的。每年秋收时节,好不容易收到家的稻谷就得赶个好天气把它晒干。家家户户早就等着米下锅,稻谷一上稻场,老家人干瘪的肚皮似乎更饿啦。稻场除了晒稻谷也晒其他杂粮,像春收的蚕豆、豌豆、麦子,还有秋收的包谷,其实都是些粗粮。老家除了山还是山,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平地却少得可怜;老家除了箐还是箐,过了一条沟还有一条沟,水却难得一见。缺少平地和水的老家就难种出水稻。为了肚子,每年雨季到来之后,老家人在雷响田里种上红米谷、南山青,在山地里种上红豆、高粱、荞麦。各种粮食品种众多,可是缺肥少雨,年年种了几山坡,等了几个月,可能咆哮的山风会把这些粮食吹到不知哪儿去,也可能肆虐的暴雨会把这些粮食冲到不知哪儿去,还有可能饥饿的牛羊会偷嘴把粮食吃个精光……每年老家贫瘠的土地上能结籽成熟的粮食少得可怜,要是再碰上病虫,老家人饥饿的肚子就年复一年填不饱。
  一年四季,老家人几乎都在饿着肚子,鸡在饿肚子,猪在饿肚子,狗在饿肚子,就连吃草的牛也在饿肚子。无论春收还是秋收,粮食收回家之后就得尽快晒干。粮食不干会发霉,可晒粮又怕粮被偷。晒粮的人家只好派人守粮。粮食不多,稻场却很大,同一天往往有十来家人晒粮。晒粮的日子,稻场就热闹啦。白天老人晒粮。这些老人平时难得凑在一起,晒粮这几天,边守粮边咂旱烟,一锅又一锅;侃白话,一出又一出。看着收回的粮,有人想起死去的爹娘而老泪纵横,也会想到长大的儿女而嗟叹不已。晚上青壮男人守粮。这些男人自小玩一个尿窝窝长大,现在个个胡子拉碴,满身灰尘,难得相会,稻场便成了这些男人的天下。整夜地谈女人,讲荤话,吹人生,论天下,叽里呱啦的,声音此起彼伏,引得一村狗儿此起彼伏彻夜乱叫,搅得一村人彻夜不眠。
  稻场晒粮时,家家户户的小孩是不能去稻场的,这是老家村规。那年春收,村里虎祥在稻场打豌豆,故意高高甩起连枷,打下了老村长家稻场边上才成形的桃儿。那桃树可是村里不多的几棵桃树之一,别家的桃子你可以打主意,但这老村长家的一根草在我们村也未丢过。虎祥没爹,平时憨头愣脑的,饿极了的虎祥正在吞那连毛带皮的桃子时,老村长就站在他面前了。后来没几天,稻场晒粮时,哪怕穷死饿死的人家,再也没有娃娃到稻场去。
  不晒粮时,稻场就是老家娃娃的天堂。晒粮过后的稻场,总有没扫起的豆和落在缝里的麦,为了肚子,娃娃们捡起来就能下肚。清明前,稻场附近的娘娘果开花了,全村的娃娃一窝蜂奔向稻场,把一瓣瓣粉红色的花儿塞进嘴巴;紧接着,小癞羊树也开花了,也是粉红的,粉红的花瓣浅浅的甜。运气好的话,小癞羊树上爬着三五条小癞羊,小癞羊和秋天的知了一样长着翅膀,一有惊动就会飞走;只要捉到小癞羊,小孩的嘴巴当天就能尝到肉味。每年青黄不接的日子,稻场上会长出米粒般大小的荸荠,密密麻麻的,可惜太小,娃娃挖一早上也挖不到多少,挖出的荸荠带泥,又没水洗,娃娃连泥吃下荸薺,第二天往往就肚子疼;还好,稻场周围还有老鸹果,此果黑了就甜,味道比马桑还好,可惜太少,没等到熟黑,全进了娃娃的嘴。
  全村人最爱去稻场的时候莫过于村里大户人家办喜事。村里大户人家办喜事,总爱把大队的电影租来放一场电影免费给全村人看。届时,附近村人也赶来了,看完电影讨喜糖吃,吃完喜糖就在稻场上跳脚。整个老家就会沸腾,弦子铮铮,左脚调连连,通宵不断,直到东方发白小星稀,鸡叫头回月亮歇。
  全村人最怕去稻场的时候莫过于某天稻场上突然搭起一个简易的竹棚,几人幽咽的哭声响起时。事情好像是从老村长的儿子开始的。老村长的儿子是村里最早的农民工,钱赚了不少,可是那年的冬天出了车祸,尸体运回的时候就进不了家了。死人抬出不抬进,只要是死在家门外的人,出丧前尸体就停在稻场上。至今,死在家门外的老家人不少,有夫妻吵架跳了悬崖的,想不通喝了农药的,受不了气上吊的,外出打工从高处跌死的,有一人是劝牛斗架被牛踩死的……一块稻场,竟记录了老家一个个凄惨的逝者故事。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天没掉下来,老家从没有饿死的人。不知不觉,老家的田地基本无人再种,守着老家这一方土地的只是当年想偷桃的少数娃娃,老村长坟头早已长草。不少人举家搬走,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城市就业,要么四处经商。数年前,县城的车路通到了村里,稻场成了村里的停车场;两年前,老家人整体脱了贫,再也没有老家人饿肚子。一年前,村里新农村建设,稻场上修建了村文化室,建了农家书屋,采购了锅碗瓢盆。老家人越来越少,因为难得一聚,碰到逢年过节或村人嫁娶,老家人又聚在稻场上,继续书写着老家一个个多味的故事。
  责任编辑:李学智
其他文献
【摘 要】近来,在我国,社会各界对社会边缘人的关注大大增强,包括文学界,有很多文学家也致力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毕淑敏的关注也包括了这些边缘人,《女心理师》无不是一部关注边缘人苦难生活的一部新的作品,它从心理角度透视边缘人的苦难,并且把边缘人有机融入社会这个大的群体中去观察和描写。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批评标准是在尊重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讨论文学作品的美学韵味。《女心理师》的主人公作为边缘人在面对苦难的
期刊
1  已是上午九点多了,三家巷一片雾,空荡荡的。老陈这时没有人修脚,她早上没有吃饭,就踱到大陈的面屋,让她做碗削面。大陈的服务员小雅这两天娘家妈来城里看病,调休了。大陈让老陈给她看会屋,她去给雷老爷子送刀削面。  深秋了,天有些凉,大陈感觉冷到骨头里。她端着碗削面出了小巷,拐了两个弯就到了雷老爷子的红砖房了。雷老爷子在喂他那只跛着腿的小黑狗。它是只流浪狗,在菜市场的垃圾箱找东西吃。一帮淘气的孩子“
期刊
在我很小的时候,农村还实行农业合作社,记忆最深的便是每年生产队里都会种上大片大片的西瓜。  夏天里,远远望去,碧翠的瓜田里满地都是圆滚滚的大西瓜,可我们这些普通社员的孩子平时只有眼馋的份,只有等到卸瓜的时候才能吃上几大块西瓜。记得每到生产队里卸瓜的时候,大人们都来到瓜地里,摘瓜的、抬瓜的、过秤的、装车的……这个时候瓜田里是最热闹的,喊叫声、欢笑声、吵闹声不绝于耳,那是生产队里最盛大的节日。而我们一
期刊
久居巍山古城,家在菜市场边,生活尤为方便,不时还能听到来自菜场的各种叫卖声。这样的叫卖声,源于生活本真,发自灵魂深处。  当我去买菜,一个阿娘有些清脆悠缓的声音,打油粉……吃,打……油粉……吃;一个大叔声音洪亮地喊着:卖庙街霉豆腐……卖霉豆腐;卖白豆腐……卖白豆腐,卖豆花……卖豆花。在声音嘈杂、人来人往的菜场,每次听到这样的声音,自然会吊起我的胃口。豆腐、豆花、豆浆,我都喜爱,不由自主买上一点带回
期刊
【摘 要】在小摊贩治理问题上,城管执法面临着许多困境。一方面是因为小摊贩问题本身有着其深厚的社会原因,而另一方面城管执法不力又加剧了这一问题,将问题激化。本文拟对城管执法中小摊贩治理问题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执法困境;困境破解;重构执法模式  [ 中图分类号 ]DF3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7
期刊
我喜欢拍摄我爷爷,他身上有被岁月洗涤过的痕迹,也有被日子熬出来的淡然。他做事的时候专注而耐心,日复一日,不知疲倦。  他不知道镜头感,也不会局促不安,只是一个中国农村老人最朴素的形象。他知足常乐,对土地有着深切的眷恋。他珍惜粮食和作物,渴望儿孙满堂。对幸福的定义就是:亲人团聚,身体健康,土地不荒芜,日子不空过,果树满枝,牛羊成群。  因为耳聋,可以听不见世界上的很多吵闹,但也会在别人眉飞色舞时黯然
期刊
云岭上空最吉祥的云团,停在坝子西边的山头上。这美妙的景色,只有在仲春时节才能一睹为快。七彩祥云,带来了好心情,让少爷又在草海边逗留了一段时间。  难得一见的瑞云,也吸引了许多无所事事之人的眼睛,姚州境内,都处都有仰着脖子看天的闲客。  那时候,我没有感觉到草海是一滴时代的眼泪,是一滴挂在高原上的迟早會干涸的眼泪。彩云南现,不仅诱惑了我们的眼睛,还欺骗了我们的心灵。  在我们专注于天空的时候,少爷乘
期刊
【摘 要】源自美国的辩诉交易虽从其产生时起就伴生着诸多争议, 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呈现普遍发展的趋势。本文拟从诉权这一视角对辩诉交易制度进行分析探讨,并尝试从中寻求其是否可以洋为中用,以期借鉴运用辩诉交易这柄双刃剑。  【关键词】辩诉交易;诉权;困难;构建  [ 中图分类号 ]D 922.29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69-03    
期刊
夏日里,烈阳下,微风乍起,叶影吹动,满院葳蕤也盖不住透过门缝瞟眼而见的灼灼其华。月光轻抚后的若隐若现里,似乎望穿了它的坚韧和倔强。——题记  没有丝毫防备的黎明里,一股冷流侵袭了整个城市。接连几夜喜雨之后,纯粹的没有想要温柔之意的夏季接踵而至。结束了高温里下乡体检的工作旅程,碰巧轮休,等不及歇脚的心早已狂奔到家。下一刻便用不是矫健却沉稳的步伐,拖起略带疲惫的身躯迅速回家。一心只想躺在小窝的怀抱里来
期刊
【摘要】焦虑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非正常状态。焦虑很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一些认知与行为上的变化,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焦虑这个问题是各种最重要的问题的中心,我们若猜破了这个哑谜,便可明了我们的整个心理生活。” [1]晚明启蒙思想家李贽的焦虑心态比较明显,深受世人关注。如能采取精神分析研究方法,并结合李贽的现实遭遇和情爱态度,探讨他异端思想行为背后的焦虑,显然有助于李贽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