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到现实,审美到审丑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s656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尤利西斯》是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一部现代主义的鸿篇巨作,这部作品从结构到主旨都在模仿荷马的《奥德修纪》。从古希腊史诗到现代派小说,两者在审美风格上存在着重大差别,一个表现生活的美,一个袒露生活中丑的一面。通过对《奥德修纪》与《尤里西斯》的结构框架、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奥德修纪》史诗的文学史意义。
  关键词:《尤里西斯》; 《奥德修纪》; 对比研究
  《奥德修纪》标志着古希腊文学辉煌的艺术成就。它规模宏大,结构精美,将10年经历压缩在42天中集中表现,充分体现了诗人卓越的宏观调度和控制能力。作为一部近乎完美的范本式读物,《奥德修纪》这部作品中的许多典型的文学母题影响着许多欧美作家的思维方式。
  一、故事框架与人物形象的对应
  《尤利西斯》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十八章,表面上每章内容晦涩凌乱,实则内部结构与荷马的《奥德修纪》有密切联系。将现代城市中极其普通的场景镶嵌在古老的神话中,使神话与现实在情节、结构和主题上发生了关联。《尤里西斯》中的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并对应一个《奥德修纪》的故事主题,角色和情节也和《奥德修纪》有不同层次的对应。
  值得研究的是,在人物形象的对应关系上,史诗与现实经过了审美到审丑的转化。史诗中的奥德修斯是英雄的化身,他气宇轩昂、无所不能,一心要返回自己的故乡与妻子团圆。而现实生活中与奥德修斯存在对应关系的却是一个懦弱无能、猥琐可悲的广告推销商;现实世界中的特勒马科斯则变为了精神上渴求满足的青年教师斯蒂芬;20世纪的佩涅罗佩即是布鲁姆的妻子莫莉,是一个放荡淫逸的业余歌手,与坚守贞节的佩涅罗佩大相径庭。由此可以见到,古希腊神话中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在20世纪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所见到的不再是勇敢无畏的英雄形象,也不是英雄们创造的光辉事迹,而是卑微低俗的市井人物的日常生活。这种对小人物的描写,深入的挖掘了每个人内心中的阴暗面,真实再现了爱尔兰黑暗现实的真实写照。从审美到审丑的进步表明:“人们正视丑,正是人类相信自己的表现,表明人类勇于正视,也有希望克服丑。”
  二、《尤里西斯》对于《奥德修纪》中母题的模仿
  《奥德修纪》中许多故事成为后来欧美文学创作的典型母题,詹姆斯·乔伊斯在《尤里西斯》中也并不例外的运用。在第四章中,布鲁姆做家务时莫莉却在床上指使布鲁姆给她拿早餐、端茶、拿小说,在这一点看来,布鲁姆被女性化了。他无论是对下午博伊兰的到访,还是妻子对自己的不忠诚,他都显得无力阻止,就像《奥德修纪》中奥德修斯被女妖卡吕普索缠住而无法自拔一样。布鲁姆作为一名性格复杂的现代人面对危机四伏的生活环境他一筹莫展,最没有传统英雄形象中的轩昂气质,这样的他最终在白日梦中找到了安慰的反英雄。斯蒂芬在小说中则对应奥德修斯,作为一个知识青年,他能够感受到现代社会中的精神缺失,但是却无能为力,难以找到解决办法,内心焦虑,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毫无规划,前程黯淡无光。
  《尤利西斯》的神话模式对应结构,一方面为现代小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表现方式,使读者留下强烈的神话原型印象;另一方面形成了古今对比,现代人物虽然全非英雄,但他们的观念比古代英雄进一步,使小说的结构更寓于立体感。所以说,《尤利西斯》与《奥德修纪》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母题上的研究,更是表达了一种“荷马化”人生与现代生活中对人生的探索之间的区别所在。前者表达人类追寻解脱,试图超越当下时代的困境,追求希望之光,后者展现现代西方人内心的空虚与扭曲病态。
  三、结语
  《奥德修纪》到《尤利西斯》这种文学发展的延续性值得学习探讨。古希腊文学开创的文学传统深受西方文学的认可与肯定。《奥德修纪》也不例外,“他们从《奥德修纪》中发现了一种便于操作而又高度艺术化的旅程结构,因而受到启迪,并将它发展成为一种规模更加宏大的叙事结构形式,这便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旅程小说”。 欧洲十八世纪文学,一大批深受《奥德修纪》体裁影响的旅程小说作家竞相出现,如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卡夫卡的《变形记》都深受影响,采用了文学视角转变的方法,从动物的视角看人类生活。艾略特在《荒原》的创作简介中也提到,“在当代和古代之间进行持续不断的比较……这就是对表现为当代历史现状的一无可取且一团混乱的”全景社会“进行把握、安排并赋予形象和意义的一个方法……我真的认为,这是朝用艺术表现现代世界成为可能迈出的一步。”在比较和思考之后获得到的领悟想必更加深刻、透彻。
  参考文献:
  [1]赵永平.崇高与卑微——从《奥德赛》到《尤里西斯》不同取向的审美含义[J].山东财政学院,2004.07.
  [2]李春霞,杨玉萍.《奥德赛》的漂泊母题[J].河西学院学报,2006 .
  [3]艾略特.赵萝蕤汉译《荒原》手稿[M].赵萝蕤译(译文略有改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童年是什么,童年是生命的开端,是人生的起点。他是小姑娘发梢的红头绳,是小伙子手中的泥娃娃,是棉花糖,是纸飞机,是未经涂抹的一方白纸。每个人对同童年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义,忆往昔,有人觉得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有人觉得那是一段回味无穷的向往;而在高尔基笔下,那个不喑世事的小男孩在孤独地成长,作者透过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实则也反映自己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期刊
摘 要:本文将从一个崭新的视角解构马克.吐温短篇小说《他是否还活在人间》中主要人物的反英雄形象,旨在探析小说的深层蕴意和作者幽默叙事背后的真正意图。  关键词:反英雄;埋葬;信念  马克.吐温是19世纪末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杰出作家。其作品以幽默、机智见长,并奠定了美国文学作品的简洁风格,他被称为“现代美国文学之父”。其作品《他是否还活在人间》无疑是被海藻覆盖了的珍珠,其深层蕴意需要读者用心体验。“反
期刊
摘 要: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创作的《赎罪》具有两条明暗主线,明线是主人公布里奥妮·塔利斯按照“乐园—犯罪—赎罪”的叙事模式完成救赎历程,暗线是罗比·特纳的命运沿着“乐园—受罪—涅槃”的生命轨迹来叙事。笔者根据小说自身特性的双线条模式向读者展示文学内涵和主旨,意图挖掘深层次的文学认知和线索。  关键词:双线条;叙事模式;伊恩·麦克尤恩;《赎罪》;文学解读  英国享誉盛名的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期刊
摘 要:魏尔伦是法国象征主义代表诗人,其诗歌理念的发展演变是研究象征主义美学概念的重要支撑。从反应其诗歌理念的代表诗作《诗艺》中,可以深度透视出其与帕纳斯派的对峙以及对诗歌音乐性、暗示性的推崇。而《诗艺》中的诗歌理念能否作为作诗法而被广泛应用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魏尔伦;《诗艺》;反帕纳斯派;诗歌理念;《诗艺》的价值  法国诗人魏尔伦被称为“从浪漫主义过渡到象征主义的标志。”[1]1
期刊
倍感滑落的悲剧力量主要反映在近年好莱坞拍摄的歌剧电影《悲惨世界》中,各主要人物或因删、因改、或因讲述的方式与进速等三方面因素对主人公冉阿让悲剧命运的贡献从1862年雨果原著始,经由1958年法国版电影、1980年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再到现在的2012年美国版歌剧电影可谓逐年递减。  因为速度太快,情感积淀就太少,人物饱满的程度远远落后于原著,因不够支撑情感瞬息间的跌宕变化而最终难以让观众理解每一出场
期刊
摘 要:将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嫁接到田园诗中,似乎有别于我们通常对“杜甫诗”和“田园诗”的认识,而田园诗对王维这个在自然中寻找禅意的诗人来说却是恰如其分。同是一片田园,两位诗人会如何抒情达意,这里将从《日暮》和《渭川田家》两部作品中作分析比较。  关键词:杜甫;王维; 情怀 ;《日暮》;《渭川田家》  杜甫诗歌之美在于其沉郁顿挫的诗风,我们对其诗歌的关注会习惯性的偏重于那些具有“史诗”特点的,从而
期刊
摘 要:中国古典爱情悲剧中,结局常常通过“化物”的方式来实现爱情的美好愿望,展现了中国人的“团圆”情结。本文以韩凭夫妇的爱情故事为例,探讨中国历代爱情故事中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化物”现象,并从中国式的“团圆”情结来加以佐证与论述,从“化物”现象看出中国人的“团圆”情结。  关键词:爱情悲剧;《韩凭夫妇》;“化物”现象;“团圆”情结  一、中国古代爱情故事中的“化物”现象  中国古代爱情故事中以“化
期刊
摘 要:杜甫的《日暮》和王维的《渭川田家》相似又相异,通过对比分析两首诗的“题材,诗体,内容,艺术手法,诗歌的风格和感情的表达,处世态度”,由浅及深,最终发现导致两首诗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和处世态度的不同。  关键词:杜甫;王维;《日暮》; 《渭川田家》; 异同  一、题材  从题材上来看,杜甫的《日暮》和王维的《渭川田家》都是典型的田园诗,截取了农村日暮田园的生活场景,着眼于黄昏时的
期刊
摘 要:林黛玉与苔丝是中外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比较她们的异同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两者的认识,利于探索以林黛玉和苔丝为代表的先进叛逆女性,也同时可以比较东西方女性在追求自由、爱情等的共同特征。  关键词:林黛玉;苔丝;比较;形象特征  《红楼梦》,作为一部中国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与实力经久不衰,是中华文化史上的灿烂瑰宝。一部书展现了清朝一个家族的兴衰历史,从钟鸣鼎食到没落衰微,展现了
期刊
摘 要:盛唐是一个经济、文化、政治都达到高度发展水平的时代,处于这一时代的诗人李白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渗透着豪迈旷达的时代精神的祖国山水画,他的山水诗与时代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和把握这种关系。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时代精神  山水景物是历代诗人们颇爱表现和描写的对象,盛唐的山水诗的创作更是蔚为大观。其中,李白借山水展豪迈之气,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太白山水诗在描绘壮阔宏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