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生成性教学是在教师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下,通过弹性预设,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探究,共同建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过程。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运用得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师生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一、宏观预设,使生成性教学具有广度
课堂教学就像一个工程,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案,对工程的建设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这样才能造就宏伟的工程。因此,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就必须站得高,望得远,对课程有一个宏观的预设,即对自己的教学任务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完整透彻的理解,并能以此做出清晰的、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以长远的目光和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动的、自由的教学方案,使整个课堂尽可能留有充足的空间和自由,并使课堂教学过程留有更多的时间弹性。在设计方案时,教师不但要自觉设计可预见的书本知识,还要自觉设计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的过程中的可能性问题,要给“非预见性”的知识和智慧留足时间和空间,以促使师生、生生的自由交流,促使思维的碰撞,智慧火花的迸发。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前的“高瞻远瞩”,宏观的预设,是生成性教学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二、精心设计,使生成性教学具有力度
新课改后的政治学科一改以往的“教案为本”“理论为本”的本本理念,转变为“生活为本”“实践为本”的生本理念,使政治学科显示出本来的生活性、时代性和实践性,而不是硬邦邦的说教。那么,在实施生成性教学策略之前,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心理体验和现有的知识储备,在这基础上设计好各个环节。例如情景的设置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体现生活化,反映时代特征;问题设计不能过浅而导致无效,也不能过深而导致难懂,设计难度要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例子引用要典型,具有代表性,能够准确说明问题或印证理论,另外引例不能过多过繁,过于繁杂就显得累赘,老师讲得疲惫,学生听得乏味;引用时政热点,就要广泛收集当代社会的信息,体现时代气息,精心选择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范例作为授课的资源,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关注新闻热点,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等等。另外,教师也应精心设计好课堂的组织方式,课堂如何进行,各环节如何安排,师生、生生如何互动,活动如何开展,出现突如其来的变化如何处理等都要有充分的考虑,并做出精心的预计和假设。同时,课堂组织方式的确定,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尽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也是我们预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互动交流,使生成性教学更具亮度
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种“创生”,那么在课堂中就不能缺少课堂活动的开展。课堂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共同探究,达到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效果,使课堂充满人文气息和生命活力。
设立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敢于发言,乐于发言,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比如朗诵、演讲、表演、辩论、新闻讲评、问题讨论、合作探究、现场模拟等等。通过演讲、表演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能力、表现能力得到展现和提高;通过新闻讲评,可以增强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国际时事的意识和觉悟,体现政治学科的时代性;通过讨论、争辩,让学生的思维和智慧火花产生碰撞,让学生在争论中学会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共同提高,使政治课堂充满人文气息,充满活力;通过探究活动、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奥妙,体味身临其境的乐趣,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增强友谊,等等。总之,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知识探求新知识、获取新技能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知、情、意、行等综合素质。再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课堂活动要做宏观的调控,即当课堂活动中出现问题过难引起“短路”或出现学生准备不充分引起“断腰”时,教师就要发挥引导作用,调动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向学生做适当的提示或点拨,促使课堂出现“柳暗花明”的面貌。最后,要控制好活动时间,活动过程不可冗长,要简单有效。这里就要教师提供或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科学、有效的探究手段和方法,比如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提供充分的资料。
四、适当调整,使生成性教学具有“温”度
1. 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时,讲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时,若仅通过阅读教材去理解,发现很多学生搞了半天还是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这时我经过稍刻思考,突然回忆起余光中《乡愁》中的诗句,便引用其中几句,并富有感情的朗诵,之后发现很多学生都点点头,似有所思。至此,我仍未停下,乘势又列举了宋楚瑜回大陆访亲拜祖的事例,并提问:宋楚瑜为什么回乡访亲拜祖,他这一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经过这样提问,全班同学都投入到探究中去,对宋楚瑜的身份和这次活动的意义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正是我们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才使中华儿女不管走在哪里时刻都涌动着强烈的民族情感,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海峡两岸始终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离的部分,祖国的和平统一自然是民心所向。到这里,就不仅仅是关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及其重要性的理解了,还上升到一种民族感情和爱国情感的高度了,这正是我们政治学科的目的所在。
2. 敢于直面惨淡的“难题”。当学生回答出错,或提出“刁难”的、“棘手”的问题,或有冒失的行为时,教师不应回避,或爱理不理,就应敢于直面问题,以百般宽容的胸怀灵活积极应对。如在讲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时,学生情绪马上高涨起来,开始议论纷纷,甚至有一个学生大发牢骚起来:说什么为人民服务,都是假话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贪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应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和学生对话,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存在腐败、官员变质的主客观原因,让他们明白出现腐败除了官员自身思想道德觉悟不高、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之外,还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封建旧思想的遗留、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渗透等有关,并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第四课“政府权力的监督”的内容,指明我国也在不断完善各种监督和制约政府权力的机制,同时因势利导,让他们探讨怎样才能建立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政府。这就把这一单元的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了。
责任编辑 邱丽
一、宏观预设,使生成性教学具有广度
课堂教学就像一个工程,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案,对工程的建设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这样才能造就宏伟的工程。因此,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就必须站得高,望得远,对课程有一个宏观的预设,即对自己的教学任务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完整透彻的理解,并能以此做出清晰的、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以长远的目光和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动的、自由的教学方案,使整个课堂尽可能留有充足的空间和自由,并使课堂教学过程留有更多的时间弹性。在设计方案时,教师不但要自觉设计可预见的书本知识,还要自觉设计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的过程中的可能性问题,要给“非预见性”的知识和智慧留足时间和空间,以促使师生、生生的自由交流,促使思维的碰撞,智慧火花的迸发。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前的“高瞻远瞩”,宏观的预设,是生成性教学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二、精心设计,使生成性教学具有力度
新课改后的政治学科一改以往的“教案为本”“理论为本”的本本理念,转变为“生活为本”“实践为本”的生本理念,使政治学科显示出本来的生活性、时代性和实践性,而不是硬邦邦的说教。那么,在实施生成性教学策略之前,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心理体验和现有的知识储备,在这基础上设计好各个环节。例如情景的设置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体现生活化,反映时代特征;问题设计不能过浅而导致无效,也不能过深而导致难懂,设计难度要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例子引用要典型,具有代表性,能够准确说明问题或印证理论,另外引例不能过多过繁,过于繁杂就显得累赘,老师讲得疲惫,学生听得乏味;引用时政热点,就要广泛收集当代社会的信息,体现时代气息,精心选择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范例作为授课的资源,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关注新闻热点,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等等。另外,教师也应精心设计好课堂的组织方式,课堂如何进行,各环节如何安排,师生、生生如何互动,活动如何开展,出现突如其来的变化如何处理等都要有充分的考虑,并做出精心的预计和假设。同时,课堂组织方式的确定,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尽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也是我们预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互动交流,使生成性教学更具亮度
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种“创生”,那么在课堂中就不能缺少课堂活动的开展。课堂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共同探究,达到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效果,使课堂充满人文气息和生命活力。
设立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敢于发言,乐于发言,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比如朗诵、演讲、表演、辩论、新闻讲评、问题讨论、合作探究、现场模拟等等。通过演讲、表演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能力、表现能力得到展现和提高;通过新闻讲评,可以增强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国际时事的意识和觉悟,体现政治学科的时代性;通过讨论、争辩,让学生的思维和智慧火花产生碰撞,让学生在争论中学会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共同提高,使政治课堂充满人文气息,充满活力;通过探究活动、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奥妙,体味身临其境的乐趣,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增强友谊,等等。总之,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知识探求新知识、获取新技能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知、情、意、行等综合素质。再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课堂活动要做宏观的调控,即当课堂活动中出现问题过难引起“短路”或出现学生准备不充分引起“断腰”时,教师就要发挥引导作用,调动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向学生做适当的提示或点拨,促使课堂出现“柳暗花明”的面貌。最后,要控制好活动时间,活动过程不可冗长,要简单有效。这里就要教师提供或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科学、有效的探究手段和方法,比如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提供充分的资料。
四、适当调整,使生成性教学具有“温”度
1. 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时,讲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时,若仅通过阅读教材去理解,发现很多学生搞了半天还是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这时我经过稍刻思考,突然回忆起余光中《乡愁》中的诗句,便引用其中几句,并富有感情的朗诵,之后发现很多学生都点点头,似有所思。至此,我仍未停下,乘势又列举了宋楚瑜回大陆访亲拜祖的事例,并提问:宋楚瑜为什么回乡访亲拜祖,他这一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经过这样提问,全班同学都投入到探究中去,对宋楚瑜的身份和这次活动的意义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正是我们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才使中华儿女不管走在哪里时刻都涌动着强烈的民族情感,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海峡两岸始终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离的部分,祖国的和平统一自然是民心所向。到这里,就不仅仅是关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及其重要性的理解了,还上升到一种民族感情和爱国情感的高度了,这正是我们政治学科的目的所在。
2. 敢于直面惨淡的“难题”。当学生回答出错,或提出“刁难”的、“棘手”的问题,或有冒失的行为时,教师不应回避,或爱理不理,就应敢于直面问题,以百般宽容的胸怀灵活积极应对。如在讲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时,学生情绪马上高涨起来,开始议论纷纷,甚至有一个学生大发牢骚起来:说什么为人民服务,都是假话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贪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应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和学生对话,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存在腐败、官员变质的主客观原因,让他们明白出现腐败除了官员自身思想道德觉悟不高、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之外,还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封建旧思想的遗留、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渗透等有关,并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第四课“政府权力的监督”的内容,指明我国也在不断完善各种监督和制约政府权力的机制,同时因势利导,让他们探讨怎样才能建立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政府。这就把这一单元的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了。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