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物理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革新教学理念,积极开展课堂演示实验和小组实验,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实验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他们深刻了解物理实验的趣味和奇妙,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动手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操作能力;提高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和目标达成。我国教育家陈鹤说过:“应该让孩子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一过程中,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实现他的某一些创造性设想,发挥他的创造才能。”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开展,注重学生在实验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下面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谈谈几点策略。
一、革新教学理念,重视实验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首要条件。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极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人本教育理念,不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现人人参与课堂,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压强》一节教学中,设计“用吸管扎奶茶杯”、“纸杯站人”、“手压气球”、“手指压铅笔”等实验,让学生利用随手可得的器材,亲身观察和体验,把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二、优化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发挥演示实验教学的育人功能,需要优化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可以清楚生动地阐明科学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并启发学生思维。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占着很大的比例,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融入物理实验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还要立足教材,明确演示实验教学方法和步骤,紧扣教学重点,突出实验趣味和实验思维的激发。
例如在讲《大气的压强》一节的新课引入时,我用一个手柄带有小孔的油壶做演示实验。实验前在油壶里装大半壶水,用黑色的纸遮住壶身。实验时我用拇指堵住小孔,倒水时发现水不会往下流,但松开拇指,水就流出来。学生看到此实验现象后觉得非常惊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很直观地呈现了大气压强的作用效果,由此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水到渠成。又如在讲“液体沸点和气压的关系”这一内容时,在做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时,当水沸腾后用注射器向瓶内加压,学生观察到水又停止沸腾了。可是过一会儿,水又重新沸腾了,但此时温度计示数超过了100℃。通过此实验还可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高压锅煮食物。学生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过程不仅觉得非常有趣,还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三、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物理的很多知识点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有些物理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实验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法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就很难从实验现象分析出物理规律,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生动的特点,可以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让学生补充感官认识,使复杂的物理原理变得简单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液体的扩散实验,教材中安排的是“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的扩散”实验,此实验需要几天时间才能观察到较为明显的变化。因此,当堂完成该实验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此实验的一段视频录象,从而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组织小组合作实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合作学习,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实验,共同探究物理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实验给每位学生动手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養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操作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意识。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合作中学到的知识,会根植在他们心中。
例如在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通过凸透镜能成放大和缩小的像引发思考,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归纳指导,然后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归纳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五、拓展课外实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课堂实验是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课堂时间、容量及其他因素影响,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因此,课外实验作为课堂实验的补充和延伸,能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在课外自己动手做一些新奇有趣的小实验,如纸锅烧水、覆杯实验、小孔成像等,丰富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还可以开展实验教具和学具的制作评比活动,例如:可指导学生制作简易针孔照相机、简易投影仪、橡皮筋测力计、铅笔变阻器、潜水艇模型、口吹喷雾器等简单的仪器。通过课外实验活动,拓宽了物理教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与实验操作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物理课程教学的重点。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实验,促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锐.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
[2] 谢爱珍.谈初中物理“自学、实验、讨论、总结”四环节教学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
[3] 刘海英.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5(5):170-171.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操作能力;提高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和目标达成。我国教育家陈鹤说过:“应该让孩子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一过程中,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实现他的某一些创造性设想,发挥他的创造才能。”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开展,注重学生在实验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下面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谈谈几点策略。
一、革新教学理念,重视实验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首要条件。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极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人本教育理念,不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现人人参与课堂,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压强》一节教学中,设计“用吸管扎奶茶杯”、“纸杯站人”、“手压气球”、“手指压铅笔”等实验,让学生利用随手可得的器材,亲身观察和体验,把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二、优化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发挥演示实验教学的育人功能,需要优化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可以清楚生动地阐明科学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并启发学生思维。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占着很大的比例,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融入物理实验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还要立足教材,明确演示实验教学方法和步骤,紧扣教学重点,突出实验趣味和实验思维的激发。
例如在讲《大气的压强》一节的新课引入时,我用一个手柄带有小孔的油壶做演示实验。实验前在油壶里装大半壶水,用黑色的纸遮住壶身。实验时我用拇指堵住小孔,倒水时发现水不会往下流,但松开拇指,水就流出来。学生看到此实验现象后觉得非常惊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很直观地呈现了大气压强的作用效果,由此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水到渠成。又如在讲“液体沸点和气压的关系”这一内容时,在做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时,当水沸腾后用注射器向瓶内加压,学生观察到水又停止沸腾了。可是过一会儿,水又重新沸腾了,但此时温度计示数超过了100℃。通过此实验还可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高压锅煮食物。学生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过程不仅觉得非常有趣,还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三、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物理的很多知识点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有些物理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实验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法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就很难从实验现象分析出物理规律,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生动的特点,可以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让学生补充感官认识,使复杂的物理原理变得简单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液体的扩散实验,教材中安排的是“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的扩散”实验,此实验需要几天时间才能观察到较为明显的变化。因此,当堂完成该实验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此实验的一段视频录象,从而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组织小组合作实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合作学习,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实验,共同探究物理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实验给每位学生动手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養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操作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意识。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合作中学到的知识,会根植在他们心中。
例如在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通过凸透镜能成放大和缩小的像引发思考,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归纳指导,然后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归纳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五、拓展课外实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课堂实验是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课堂时间、容量及其他因素影响,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因此,课外实验作为课堂实验的补充和延伸,能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在课外自己动手做一些新奇有趣的小实验,如纸锅烧水、覆杯实验、小孔成像等,丰富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还可以开展实验教具和学具的制作评比活动,例如:可指导学生制作简易针孔照相机、简易投影仪、橡皮筋测力计、铅笔变阻器、潜水艇模型、口吹喷雾器等简单的仪器。通过课外实验活动,拓宽了物理教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与实验操作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物理课程教学的重点。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实验,促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锐.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
[2] 谢爱珍.谈初中物理“自学、实验、讨论、总结”四环节教学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
[3] 刘海英.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5(5):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