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将情境教学法融于初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便于实现抽象向具象转化的过程,本文着眼于初中化学情境教学创设的教学对策,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教学策略提出的一些意见,希望借阅者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情景 创设
情境创设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集中注意力,以进一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在化学课堂情境创设中教师必须结合化学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进一步建立互助互动互信的友好的师生关系。
一、立足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景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对于枯燥乏味的化学课堂比较容易产生厌倦,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集中课堂学习注意力,并且认识到化学学习的生活气息,又要深刻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它的介入很大程度上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文字、音乐、视频、图片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有一节内容是讲“燃料及利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燃料工厂和化学工厂进行参观学习,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燃料燃烧爆炸时的现象和产生的效果给学生播放展示,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燃料爆炸时的威力,让他们更好的学习了解化学燃料燃烧的过程,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能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在安全生产、以及化学燃料的安全使用中应该注意的地方,认识到化学燃料使用的重要性。
三、巧用新闻热点,创设教学情景
教师可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一些新闻素材来营造化学课堂的教学情境,除了开拓学生的眼界,还能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同时,教师引入化学领域的成就,或热点,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四、利用生活现象创设教学情景
化学知识同样来源于生活,并且又高于生活,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因此,初中阶段的化学课堂学习要善于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生创设生活的情境,在让学生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教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到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1:化学与材料教学情景创设
[教师讲述]
夏天到了,小亮的妈妈给他买了一件白色的衬衫,小亮看到后很喜欢,马上就穿着它去学校。可是放学一回到家,小亮就告诉妈妈说,新衬衫穿着不太舒服,课间没太运动就出了一身汗,这时候就感觉衣服被粘在身上,不如旧衣服穿着舒服。
老师告诉同学们,说他把小亮同学的两件衣服的料子都带过来了,随后教学生分析其化学原理,学生穿着不舒服和衣服的衣料有什么关系呢?或者小亮同学穿着不舒服是什么原因所致?请同学们猜测一下,能不能设计一个化学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且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一些化学剂滴在衣服上,然后结合衣服的衣料进行试验观察,并对试验想象进行了仔细的校对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果。
五、利用社会问题创设教学情景
化学知识联系着现代生活的各个行业,并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然而化学知识体系建构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也非常广泛。对于初中化学的教学,教师必须把握好这一点,掌握好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包括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以及生态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然后据此创设生动有趣、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
例2:关于“化肥·农业·环境”教学情景设计和实验
[实物展示]
首先,任课教师将两盆马蒂莲放置在讲台上。
教师:同学们观察这两盆马蹄莲,他们是同一时刻种下的,但我们现在观察到的是,期中一盆叶色浓绿,枝繁叶茂,枝茎粗壮茂盛,而另一盆则矮小枯黄,萎靡不振,那么请同学们观察两盆马蹄莲进行比较,导致这样的生长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仔细分析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的情境背景分析,教师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种子不同导致种植的两盆品种不一样,再者种植使用的土壤不同,一盆缺水、缺阳光,另一盆则阳光充足,施肥也极为频繁,根据这个现象和结果,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结语
“情境”教学融入初中化學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对他们的化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学中以“情境”为中心,围绕情境思维的发散让学生对化学的科学探究产生更为深厚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课堂观察、思维、思考,以情境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尽情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熊发福.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初探[J]. 凯里学院学报,2015(3):142-143.
[2] 李发生、舒红群. 初中化学教学情景创设策略[J]. 江西教育科研,2016(11):72-73.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唐江镇磨形初中)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情景 创设
情境创设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集中注意力,以进一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在化学课堂情境创设中教师必须结合化学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进一步建立互助互动互信的友好的师生关系。
一、立足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景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对于枯燥乏味的化学课堂比较容易产生厌倦,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集中课堂学习注意力,并且认识到化学学习的生活气息,又要深刻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它的介入很大程度上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文字、音乐、视频、图片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有一节内容是讲“燃料及利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燃料工厂和化学工厂进行参观学习,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燃料燃烧爆炸时的现象和产生的效果给学生播放展示,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燃料爆炸时的威力,让他们更好的学习了解化学燃料燃烧的过程,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能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在安全生产、以及化学燃料的安全使用中应该注意的地方,认识到化学燃料使用的重要性。
三、巧用新闻热点,创设教学情景
教师可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一些新闻素材来营造化学课堂的教学情境,除了开拓学生的眼界,还能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同时,教师引入化学领域的成就,或热点,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四、利用生活现象创设教学情景
化学知识同样来源于生活,并且又高于生活,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因此,初中阶段的化学课堂学习要善于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生创设生活的情境,在让学生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教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到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1:化学与材料教学情景创设
[教师讲述]
夏天到了,小亮的妈妈给他买了一件白色的衬衫,小亮看到后很喜欢,马上就穿着它去学校。可是放学一回到家,小亮就告诉妈妈说,新衬衫穿着不太舒服,课间没太运动就出了一身汗,这时候就感觉衣服被粘在身上,不如旧衣服穿着舒服。
老师告诉同学们,说他把小亮同学的两件衣服的料子都带过来了,随后教学生分析其化学原理,学生穿着不舒服和衣服的衣料有什么关系呢?或者小亮同学穿着不舒服是什么原因所致?请同学们猜测一下,能不能设计一个化学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且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一些化学剂滴在衣服上,然后结合衣服的衣料进行试验观察,并对试验想象进行了仔细的校对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果。
五、利用社会问题创设教学情景
化学知识联系着现代生活的各个行业,并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然而化学知识体系建构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也非常广泛。对于初中化学的教学,教师必须把握好这一点,掌握好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包括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以及生态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然后据此创设生动有趣、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
例2:关于“化肥·农业·环境”教学情景设计和实验
[实物展示]
首先,任课教师将两盆马蒂莲放置在讲台上。
教师:同学们观察这两盆马蹄莲,他们是同一时刻种下的,但我们现在观察到的是,期中一盆叶色浓绿,枝繁叶茂,枝茎粗壮茂盛,而另一盆则矮小枯黄,萎靡不振,那么请同学们观察两盆马蹄莲进行比较,导致这样的生长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仔细分析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的情境背景分析,教师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种子不同导致种植的两盆品种不一样,再者种植使用的土壤不同,一盆缺水、缺阳光,另一盆则阳光充足,施肥也极为频繁,根据这个现象和结果,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结语
“情境”教学融入初中化學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对他们的化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学中以“情境”为中心,围绕情境思维的发散让学生对化学的科学探究产生更为深厚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课堂观察、思维、思考,以情境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尽情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熊发福.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初探[J]. 凯里学院学报,2015(3):142-143.
[2] 李发生、舒红群. 初中化学教学情景创设策略[J]. 江西教育科研,2016(11):72-73.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唐江镇磨形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