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舆论功能及现状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m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0月16日,“官二代”李启铭驾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到两名女学生,造成一死一伤的惨剧,其“我爸是李刚”的言论及撞人逃逸的行为在网上引起网友的广泛声讨。下面,以“‘官二代’撞人事件”为例分别探讨网络舆论产生的原因、功能及现状思考。
  网络舆论的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条件
  网络技术的提高是网络舆论产生的土壤。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种全新的交流互动环境。新媒体把人类社会极其多样复杂的各个部分连成了一个新的世界,使人类的连接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①技术的革新是网络舆论愈演愈烈的根本动力,是产生舆论的土壤,少了这个平台,网络舆论便无从谈起。
  网络言论的开放和交流互动是网络舆论形成的种子。在网络舆论还没达到空前的热捧前,人们对信息的思考和谈论,局限于自己直观的视野范围,而网络的出现,不仅将社会中的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公之于众,而且为人们发表意见、整合思想提供了平台。网民围绕共同关注的“‘官二代’撞人事件”,展开积极的讨论,在不断的交流中,意见和言论逐渐地趋于一致和统一,并最终形成网络舆论。
  网络中更加自由宽松的话语表达权是网络舆论形成的养分。目前,国内的网络没有特殊的准入资格要求,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网络给了网民足够的空间表达自由,而且从理论上讲,这种言论的传播并不会因为言论者的真实身份而受到影响,特别是给了弱势群体、边缘群体某种话语权。在“‘官二代’撞人事件”中,每一位评论者不分年龄、性别、种族和地位,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大众最原始最自我的看法,是真实地反映民意并形成强大舆论的必要环节。
  网络平台匿名发表见解的现状是推动网络舆论发展的催化剂。网络活动中所特有的匿名性、假名性,使得人们可以畅所欲言,不必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在传统社会生活中,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如现实利益的制约,传统媒体稀缺的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制约等因素,使得言论的传播权利和自由总是由一小部分人独享。②“官二代”撞人事件发生不久,就有网民爆料校方为封锁信息找到目击学生“谈话”,学校论坛里大量帖子被校方删除。尽管校方在第一时间表示没有封锁消息,“官二代”的“后台”也及时开口不会偏袒,但如果说仅靠传统媒体报道披露事件原委,恐怕没有多少人敢于站出来表达个人的疑惑,正是网络的匿名性,让更多的网民敢于表达情绪。
  网络发表意见的简单化、便捷化是网络舆论发展的增产剂。在信息时代,人们只需在电脑上简单操作即可把自己的观点公之于众,它不同于传统媒介受众面窄、一对多的局限性,具有范围广、幅员大、互动性强的优势,极大地保证了网民发表信息的及时性和普遍性。
  网络作为公共领域和大众媒体,是人们参与公众事务并可以相对自由地表达个人见解、发布并传播个人言论的场所。它既可以暴露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也可能成为网民肆无忌惮地宣泄情绪的渠道或被人利用进而成为扰乱社会秩序的工具。透过“‘官二代’撞人事件”,我们可以把网络舆论监督分类成正负两种功能:
  从“‘官二代’撞人事件”看网络舆论的正功能
  网络舆论——监督社会生活——锋芒初现。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壮大,对公民进一步参与监督社会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网络时代的一大亮点。网民们谴责和痛斥“官二代”缺失道德和良知的行为,通过大量的网民一起提供线索,依托强大的人肉搜索引擎功能,促使事件往光明的方向发展。此外,网友们在各大论坛和贴吧兴起“我爸是李刚”造句比赛,以各式各样的“雷句”诠释“官二代”的嚣张气焰,从而达到反讽效果。可以说,网络舆论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上,有引起整个社会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可能性。
  网络舆论——加强政府执政——推波助澜。从2007年开始,网络的监督力量全面爆发,开始领先于传统媒体对事件的报道。③民意的反馈走向了不得不让政府官员重视的地步。由于“网络媒体本身就是一种‘弱势控制’的传播媒介”④,所以网络在相当程度上给予公众更多的信息交流的权利,它在为政府及时检测执政能力、更正政府官员工作作风、让政府关注广大群众的中心问题上都发挥出强大的监督作用。
  网络舆论——形成网络监督——优势互补。就政府部门来说,传统媒体会存在民众发言路径少、难度大的弊端,而网络不单纯是获取信息的途径,更是了解舆论走向及民情的有效渠道,网络舆论形成的网络监督弥补了传统舆论监督路径的不足。在“‘官二代’撞人事件”中,如果没有网络舆论的推波助澜,仅靠传统媒体报道,当事人李启铭和他的父亲李刚也许就不会背负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秉公处理”也不一定会顺利进行。决策者从网民的议论中,能够感受到公众舆论的走向,看出人心的向背和民众的好恶,从而有可能作出更加合乎民心、更为合情合理的决策。
  从“‘官二代’撞人事件”看网络舆论的负功能
  开放≠肆无忌惮;自由≠低级。“‘官二代’撞人事件”引起了很多网民的愤怒,很多人无所顾忌地对其谩骂甚至人身攻击,以泄愤怒。人们把网络当成绝对的自由,忽略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虽然事件的矛头指向肇事者,但是大量网友用低俗语言表达情感的方式还是有待改变,毕竟要营造一个文明的和谐的社会,需要所有人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
  缺少“把关人”。现今的网络缺乏制度的约束和“把关人”把关,无法保证网络舆论主体的合法权益。在“‘官二代’撞人事件”的网络留言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完全和事件无关的评论,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堪入目的信息,这很可能是不法之徒利用大众的高关注度而趁机发布利益信息。
  规范网络舆论现状的思考
  在网络信息传播中,速度和实效并不代表准确、公正和完整。网络舆论如同哲学中的矛盾原理,在催生新事物的成长与发展、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推进民主化进程⑤的同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如何在不破坏网络舆论的优势下,规范网络舆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正面作用是目前要着手解决的难题。
  全面介绍信息与文明舆论相结合。从全面介绍信息、规范舆论的文明入手,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网络舆论存在从众心理,情绪性言论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易导致网络环境的粗俗化。这就需要网站负责人或管理员加强对整个事件的客观报道和公正评论,从而引导网民理性留言。
  网民自身素质提高与网络自律相统一。网民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形成网络自律,促进网络文化的文明。通过论坛活动、举办讲座、专题研究等方法改观网络现状,倡导文明上网,还可以培养和锻炼一批自身素质过硬的网站管理员,以他们的实际行动感召网民们为建立一个文明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理性与网络公信度的加强相辅相成。网络公信度问题的产生主要由于许多作者和网友不了解传媒必须遵守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公正性、客观性的原则,不了解大众媒体信息传播方面的道德规范和行业准则。⑥许多网站和论坛为博取点击率,常常制造新闻、卖点或标题党,只求一味迎合大众的口味,从而降低了网络的公信度。加强网络公信度,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公信度,有利于网络舆论的理性和公正。
  意见领袖应扮演重要角色。当网络信息以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内容扑面而来,受众不知如何选择、怎样辨别的时候,意见领袖就应以自身敏锐的分析力和高超的辩驳力影响受众的意见和态度,从而网络的主流思想也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这些意见领袖可以是学者、名人等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人,他们应该首先担起担子。
  随着网络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其必将扮演着越来越不容忽略的角色,网络舆论也会随之越来越广泛地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和重视。网络舆论的成长也是整个社会的成长,它是社会自由、透明和民主的表现之一。网络舆论的科学、网络环境的进化不是几个研究者、几本法律规范、几篇文章就能改变的,这需要千千万万个网民共同付诸行动,共同完善自身,来营造一片网络的蓝天。
  注 释:
  ①②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第一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71页,第72页。
  ③李亚克、解岩:《新时期网络舆论监督探析》,《新闻世界》,第90页。
  ④屠忠俊、吴延俊:《网络新闻传播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9页。
  ⑤金红霞:《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信息化博览》,2010(8)。
  ⑥迟雯:《从海艺“辱师门”事件看网络舆论的作用与不足》,《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8(10)。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文传学院)
  编校:郑 艳
其他文献
摘要:民间故事的形成、传播和传承需要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随着地区间道路的打通,民间故事所依赖的封闭的自然环境被打破,新的文化的不断涌入打破了其单一的人文环境。本文试以这种新的形势为背景,以都镇湾民间故事为例,用传播学理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间故事 保护 传承    2008年长阳都镇湾民间故事列入国务院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什么各处都有民间故事,而都
期刊
摘要:央视关于去年夏天高温天气的报道集中反映了主流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理念和议程设置的改进,体现了作为大国强势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和其他媒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突发事件报道理念 议程设置 央视 高温天气    2010年进入夏季以来,南北热浪同时夹击,我国大部饱受高温之苦,局地气温达38℃~40℃。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南方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北方的气温也明显上升,热浪再次袭来。作
期刊
2010年4月,韩寒登上《时代》全球影响力候选人榜事件再次引发了网络热议。遥想10年前辍学在家卖文度日的高中生韩寒最初被公众知晓,还主要是围绕天才与叛逆、教育与成才,甚至被当做“反面教材”开始的。彼时在央视《对话》中的韩寒还是一个在聚光灯下手足无措的青涩少年,被现场观众苦口婆心地教诲。而10年后韩寒则被亿万网民奉为“民意代表”、“公共知识分子”、“道义的化身”被捧上神坛。  事实上,在2001年之
期刊
摘要:如今的选秀节目竞争激烈,生存艰难,品牌发展之路举步维艰。湖南卫视2009年的选秀节目《快乐女声》在广电总局的多重限制下,顽强自救,大胆创新,对电视选秀节目的品牌发展之路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本文从湖南卫视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对自身节目质量的提高三个大的方面,论述了湖南卫视成功延续品牌的全新策略。  关键词:湖南卫视 快乐女声 电视选秀 品牌战略    如今,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环境
期刊
邵丽在小说《木兰的城》中,展开了一幅众生驻足“城”之相。他们围绕“城”呓语着对“城”的迷恋。木兰即是迷恋者之一,她不仅是一群农民的代表,表征着传统,同时又作为女性,展现在女作者的女性视野聚焦之下,这使其更具透视转型时期女性意识的价值。在这群游走于“城”的农民中,有两个焦点人物:木兰和她的母亲姚水芹。她们面临“城”,铺陈开追寻幸福中的迷失和自我救赎之路。  途中的迷失  木兰进城打工并“爱上了”这个
期刊
李昂被台湾文坛称为“叛逆的女性”,她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发表的小说《杀夫》,震惊了当时的文坛,尖锐地揭示了封建家族势力和男权主义对妇女的压迫和妇女本能的反抗,其批判的锋芒直指男权社会。“新写实”的代表作家池莉在90年代也构建了一个现代社会的“杀夫”故事——《云破处》。《杀夫》和《云破处》在“杀夫”的故事框架下,都有对人性恶的书写,都有“杀夫”的故事框架,但文本的内涵和文化思考却大异其趣。  人性恶的
期刊
摘要:随着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名著改编使得经典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红楼梦》文本的复杂性,本文第一部分内容为“原著”辨析;第二部分分析改编是否契合原著的思想内涵,即尊重原著的精神价值的度的问题;第三部分分析改编是否符合原著的人物形象及情节;第四部分分析改编是否诠释了原著的艺术风格。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努力为影视剧改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红楼梦》 原著改编 《红
期刊
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术发展迅猛,层出不穷的新技术点亮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维系社会文明的特殊载体。本文以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两个必然趋向——媒介融合与物联网的实现为出发点,试图对传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经典著作《理解媒介》一书中的相关媒介理论进行全新的解读。  关键词:媒介融合 物联网 媒介 延伸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
期刊
2009年“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在新华社总结的年度官员“雷人语录”中位居榜首。网络上有好事者搜索编辑了年度官员“雷人语录”,如2008年的“对我的抹黑,就是对西丰的抹黑”、“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等。2010年“不要老报冷冷冷,要注意和谐”、“如果我们不拆迁,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等继往开来。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群众这么关注官员“雷人语录”?官员“雷人语录”频
期刊
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另一个著名报人金庸,也是小说界的泰斗,他曾说:“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副刊正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一种文化的展示,副刊之所以有他的存在价值,是因为副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内容和文化载体,能够反映社会时代进步的声音,传递人民对社会的呼唤和需求,同时也是广大读者对报纸阅读的一种审美需求。  自1949年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