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e”时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教育领域已突破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成为教学中重要的手段与工具。作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领域一种新的创新和发展,它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多种形态信息于一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教育领域已突破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逐步应用于教学课堂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使教学达到图文并茂、声色并举的良好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呆板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困难为容易,通过多样化模式的视觉听觉大冲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确实取得了令人称赞的实际效果[1]。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寻求真理的内在动力,只有具备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全身心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的多重特征,有效创设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讲授《苏州园林》时,大家都知道苏州园林闻名遐迩,虽然作者具有力透纸背的纯熟文笔,使文章内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但是很多学生没有亲临过苏州园林,较难体会这一古典建筑的内蕴和精绝之处,因此,教师可以在讲授本篇文章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苏州园林景观图片展示于大屏幕中,同时搭配古筝的曲调,在和谐的音乐情境中朗读本文,学生自然会陶醉于苏州园林的极致美景中。在朗读结束之后,要求学生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并汇总一些具有深刻含义的词汇,像珠光宝气、重峦叠嶂等,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设计者、匠师们的智慧和高超技术,以及我国园林景观的精绝。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感染力创设体现教学内容的独特情境,使学生达到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思想境界。
  二、激发学生朗读情感
  朗读是将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具有激发兴趣和引起共鸣的双重作用。在新课改形势下,朗读能力被置于一个关键的位置,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饱含深情的情感进行朗读,使学生迅速入情入境,全身心投入于课堂学习中。例如在讲授《天上的街市》时,教师通过引人入胜的画面和背景音乐来引导学生:你喜欢星光灿烂的夜晚吗?原因又是什么呢?灿烂星空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力,想探寻深邃夜空中虚无缥缈的世界,而富有想象力的诗人往往会通过文字来寄托自己的想象。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首蕴含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基于此篇文章较适用于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跟随背景音乐,并尝试具有感情色彩的诵读,通过精练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和优美的意境,逐渐体会此诗浓郁的感情色彩和奇妙的艺术构思,最终领悟此诗丰富的内蕴。借助多媒体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具有丰富内蕴的文学知识得以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势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媒介和载体,有效处理感性文化,刺激感官系统和神经,为形象思维能力奠定丰富的表象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所能接触的往往都是丰富的语言描绘,但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声文并茂的基础课件,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形象的语言内涵,而且能对知识的领悟达到更高的境界。例如在讲授余光中《乡愁》时,基于年龄、阅历等原因,学生很难体会乡愁的深层内涵,无从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切思念故乡的浓厚情怀,尤其对于抽象意义的邮票、船票、坟墓等词组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四组画面:母子分别、夫妻离别、母子死别、游子与大陆分离,这样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思维想象,感觉进入再现的诗境中,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2]。
  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强调以教师为行为主体,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中,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交流空间。教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从纯粹的讲解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具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也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设计者和引导者,逐渐确立了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和乐于探究的主动式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五、结语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常规化模式,具有无法比拟的极大优势,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并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语文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发挥了其无法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罗静兰.浅谈信息技术在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学习:下,2012(5):15.
  [2]任智伟.给语文教学插上翅膀——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教育,2012(15):143-144.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有这样一种现象,学来学去,就学成哑巴英语了,有的学生是书面英语好,口语不行,有的学生是学也学不好,说也说不好,本文就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及应该如何解决展开论述。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金口常开” 解决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什么他们听什么。当被问及有没有问题时,很少有学生大声地积极地开口提问
摘 要: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本文以《简单机械》这一章中的实验为例,谈谈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不断优化实验,增强实验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物理实验 简单机械 初中物理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之一。在教学中,往往碰到有些题难度大,有
摘 要: 选修课的设置与实验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主要阐述了自己对选修教材的认识,以及实施选修课教学应做的相关准备。  关键词: 高中语文选修课 思想性 人文性 “实用性”    选修课是新的高中课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特色的一个部分,而语文选修课同其他学科相比,更有着自
摘要: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一是要提供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愿望;二是要巧妙提问,指导幼儿的科学探索;精心设疑,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升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关键词: 小班科学活动 科学意识 探索精神  科学意识是现代社会跨世纪人才必要的素质之一,这就意味着科学意识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仅应使幼儿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体验到科学探索带来的愉悦。因此,在
实验教学是新课程中化学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化学实验就多达六十几个。因此,具备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逐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最近几年,由于过多地宣传化学药品的毒性和危害性,使
摘 要: 新世纪对体育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条件,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师 思想品德 知识结构 职业素质  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成员,与其他教师一样,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
摘要: 文学翻译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也是翻译技巧的高超表现。本文就从这两个方面,探讨杨必翻译的《名利场》。它之所以成为一部经典译作,是因为它既保持了原著的风格,又考虑了汉语的规范和习惯,使译文富有文采,表现出了译者娴熟的语言运用及翻译技能。  关键词: 文学翻译 语言运用 翻译技巧 《名利场》  一、引言  萨克雷(William Thackeray)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巨
近些年来,网络用语已经“跳”出了网络,开始频频出现在电视、广播、报刊等上面,例如:菜鸟、大虾、粉丝、恐龙……网络语言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它简单易用,具有简洁性、新奇性、诙谐性等特点。它符合网络世界推崇个性、追求创新的特质,轻松幽默的风格也迎合了现代人在紧张忙碌充满压力的生活中寻求放松的心理。但是,也存在着语意模糊、不合规范、过度求新、生僻晦涩甚至粗俗低下等不容忽视的弊端。  笔者曾经在
高潮迭起是每一堂好课共有的特点之一。然而高潮的推出,离不开为高潮而积蓄势力的策划过程,这便是“蓄势”。如果把学生视作一只待燃的炉子,那么蓄势就是教师不断地扇风,使炉火愈燃愈旺的过程。  宋代严明在《沧浪诗话》中语:“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他说的是诗,其实一堂课,同样也需要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不仅重知识的传授,更看重技能的培养、思维的发展。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扎实有
本文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线索,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导向,根据不同施工单位的需求确定职业岗位,分析工作过程,将企业的"工作"与学校"讲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工程测量》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