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做好教学指导工作,从不同角度以及新的层面出发,优化课堂的互动效果,深入挖掘不同学生的内在潜能,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学以致用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足够精彩,吸引了小学生全部注意力,他们热情投入学习活动,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才有机会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实现学科成绩的不断进步。本文具体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路径;分析;探究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針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培养,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发展观,教师做到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这样的数学教育特色尽显,长远规划进程的加快指日可待。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发展很难一蹴而就,数学教师更好地推进教学指导工作势在必行。笔者作为一线教师,特意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兴趣的培养路径进行了总结研究。
1、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反应。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而言大有助益。我们教师摒弃传统的、固化的教学观念后,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真正主人,学会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理解,数学概念的理解、记忆,不再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相信,小学生发现了数学课程的魅力所在,对于后续的教学活动也将产生新的期待。实际上,培养学生们的学习习惯短期难以见到成效,长期的引导才有意义,持续的激励非常关键[1]。我们应该给予小学生正向的激励,让他们自我改正,然后走上数学学习的坦途。如学习《混合运算》这节内容的时候,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遇到小括号的时候都会忘记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这使得整体的计算准确度大打折扣,这种学习习惯我们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扭转,比如说对正确解答的学生进行鼓励,就可以让解答错误的学生进行反思最终达到反向激励的效果。
2、主动联系现实生活
小学生的思维是基于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学习更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困难。教师应该尝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数学课堂上创建熟悉而具体的小学生活情境,使课堂更加生动逼真。促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方面有一种亲密感,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动力[2]。如讲解《线段》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他们熟悉的药盒、牙膏盒、铅笔和弯曲的、直的吸管和铁丝等物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拿出他们准备好的共同生活用品,并且看一看,让摸一摸,让学生说明字发现了什么,并找出直的物体。然后,教师使用教科书和铅笔来引导线段的概念。这种利用学生熟悉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不仅可以缓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紧张感,还可以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当教师讲解两位数加减法时,可以联系生活安排练习题,让学生放学后去家附近的超市和食堂调查热水瓶、杯子和牙膏的价格,看看是否可以使用50元买到这三件物品,并在第二天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通过这种教学实践策略,教师利用实际生活来展示数学练习,使学生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实践的兴趣。
3、运用创新教学形式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得知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提升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创新教学形式,将问题教学法落实到实处,课堂上先传授知识点,之后,提出几个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分析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学生边分析边总结答案,不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举两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法,以此创新教学方法,讲解知识点,将课程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铅笔盒、粉笔盒、魔方、牙膏盒等物体和各种纸盒,详细讲解不同形状的纸盒,都有哪些特征,而后,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纸盒,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使学生对解决问题感兴趣,积极思考生活中鞋盒,属于长方形,化妆品的盒子有些是正方形,使学生认识不同物体和图形,并独立自主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成功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4、发挥媒体教学优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进入学校,并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适时利用多媒体,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具体、更形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特别是一些寓教于乐的趣味课件,充满了游戏娱乐性和互动性,对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因此也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3]。如教学《认识除法》一课时,先用课件出示猴子花花摘了9个桃子,猴子美美说:“我再给你3个,你现在有几个桃子呢?”学生很容易列出式子:9+3=12(个)。笔者继续问:“那猴子花花比美美多几个桃子呢?”接着把美美的桃子也变成9个,再出示一只猴子,它的桃子个数也是9个。“那它们三个现在一共有几个桃子呢?”对于刚才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分别用减法和乘法计算出来。接着让学生注意,笔者默念咒语,使美美和另外一只猴子的桃子都消失,现在只有花花有桃子,它想把这些桃子分给其他两只猴子,使它们三个都有同样多的桃子,该如何分呢?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能得出结论每人3个。但要让他们用算式表示时,之前所学的加、减、乘法都显得无能为力了。这样,很顺利地引入了除法。这样的设计,可以很清楚地让学生知道之前所学运算的局限性,使他们有强烈的欲望去学习新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对很多事都抱有热情和信心,这个阶段的他们最为纯粹和简单,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他们的单纯,在教学时从各方面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并且拿捏好教学方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小学数学本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只要有心,就能有所收获,当小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辅佐他们一同找到答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带领他们畅游数学知识海洋。
参考文献
[1]王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路径[J].学周刊,2019(13)25-26.
[2]李玉秋.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8(07)100-101.
[3]张超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J].才智,2019(02)55-56.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路径;分析;探究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針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培养,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发展观,教师做到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这样的数学教育特色尽显,长远规划进程的加快指日可待。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发展很难一蹴而就,数学教师更好地推进教学指导工作势在必行。笔者作为一线教师,特意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兴趣的培养路径进行了总结研究。
1、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反应。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而言大有助益。我们教师摒弃传统的、固化的教学观念后,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真正主人,学会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理解,数学概念的理解、记忆,不再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相信,小学生发现了数学课程的魅力所在,对于后续的教学活动也将产生新的期待。实际上,培养学生们的学习习惯短期难以见到成效,长期的引导才有意义,持续的激励非常关键[1]。我们应该给予小学生正向的激励,让他们自我改正,然后走上数学学习的坦途。如学习《混合运算》这节内容的时候,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遇到小括号的时候都会忘记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这使得整体的计算准确度大打折扣,这种学习习惯我们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扭转,比如说对正确解答的学生进行鼓励,就可以让解答错误的学生进行反思最终达到反向激励的效果。
2、主动联系现实生活
小学生的思维是基于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学习更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困难。教师应该尝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数学课堂上创建熟悉而具体的小学生活情境,使课堂更加生动逼真。促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方面有一种亲密感,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动力[2]。如讲解《线段》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他们熟悉的药盒、牙膏盒、铅笔和弯曲的、直的吸管和铁丝等物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拿出他们准备好的共同生活用品,并且看一看,让摸一摸,让学生说明字发现了什么,并找出直的物体。然后,教师使用教科书和铅笔来引导线段的概念。这种利用学生熟悉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不仅可以缓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紧张感,还可以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当教师讲解两位数加减法时,可以联系生活安排练习题,让学生放学后去家附近的超市和食堂调查热水瓶、杯子和牙膏的价格,看看是否可以使用50元买到这三件物品,并在第二天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通过这种教学实践策略,教师利用实际生活来展示数学练习,使学生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实践的兴趣。
3、运用创新教学形式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得知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提升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创新教学形式,将问题教学法落实到实处,课堂上先传授知识点,之后,提出几个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分析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学生边分析边总结答案,不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举两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法,以此创新教学方法,讲解知识点,将课程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铅笔盒、粉笔盒、魔方、牙膏盒等物体和各种纸盒,详细讲解不同形状的纸盒,都有哪些特征,而后,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纸盒,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使学生对解决问题感兴趣,积极思考生活中鞋盒,属于长方形,化妆品的盒子有些是正方形,使学生认识不同物体和图形,并独立自主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成功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4、发挥媒体教学优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进入学校,并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适时利用多媒体,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具体、更形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特别是一些寓教于乐的趣味课件,充满了游戏娱乐性和互动性,对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因此也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3]。如教学《认识除法》一课时,先用课件出示猴子花花摘了9个桃子,猴子美美说:“我再给你3个,你现在有几个桃子呢?”学生很容易列出式子:9+3=12(个)。笔者继续问:“那猴子花花比美美多几个桃子呢?”接着把美美的桃子也变成9个,再出示一只猴子,它的桃子个数也是9个。“那它们三个现在一共有几个桃子呢?”对于刚才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分别用减法和乘法计算出来。接着让学生注意,笔者默念咒语,使美美和另外一只猴子的桃子都消失,现在只有花花有桃子,它想把这些桃子分给其他两只猴子,使它们三个都有同样多的桃子,该如何分呢?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能得出结论每人3个。但要让他们用算式表示时,之前所学的加、减、乘法都显得无能为力了。这样,很顺利地引入了除法。这样的设计,可以很清楚地让学生知道之前所学运算的局限性,使他们有强烈的欲望去学习新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对很多事都抱有热情和信心,这个阶段的他们最为纯粹和简单,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他们的单纯,在教学时从各方面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并且拿捏好教学方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小学数学本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只要有心,就能有所收获,当小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辅佐他们一同找到答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带领他们畅游数学知识海洋。
参考文献
[1]王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路径[J].学周刊,2019(13)25-26.
[2]李玉秋.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8(07)100-101.
[3]张超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J].才智,2019(0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