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一直是学生认为很难的一个学科,让很多学生痛苦不堪。长期以来,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填给他们的东西,对能接受的学生来说,还能学到一些,不能接受的则什么都学不到,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要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说明。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改革 作用布置 心理状态
一、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直以来,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都是老师一个人讲解,学生坐在下面听讲,有些学生根本没学到东西。我认为,我在课堂上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先预习,做课前下发的导学案,有问题的先自己小组讨论,在上课时可以由小组代表来解释,然后老师再做补充。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群学对学的作用。这种上课方式也让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可以时常问同学,上课能积极发言,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长期坚持下来,全班同学都在动,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数学氛围,也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主宰数学,而不是数学奴役学生,学生就不会像以前那样痛苦不堪了。
二、作业的合理布置
由认知心理学可知,学生的学习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我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按数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数学活动经验的学习和创造性数学活动经验的学习三类。从学习结果看,前者只是掌握了事实,而后两者让学生掌握了技能、发展了能力。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活动经验学习的重要形式,它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教师教学的“大本营”。然而,几乎在每个班都存在作业抄袭现象,学生为抄作业来敷衍老师而烦恼,老师为深陷于作业堆中并付出大量“无效劳动”而烦恼,师生都是“费时费力不见效”。因此,我们要合理、有效地设置与指导数学作业。
1.作业的层次化。我们应该像超市老板一样,超市的商品种类多,同一类商品也有多种不同的特色,以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顾客;同一类商品也有多种档次的价格,以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顾客。每个班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能做的作业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布置作业时不能一刀切,不能要求所有学生按时按质按量上交作业,因为这样会让他们养成抄袭作业的习惯。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基础题、中档题、提升题,具体地在内容上我们把习题划分为模仿性习题、灵活性习题、综合性习题,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内容的习题。在选择与安排习题时,一方面要符合数学课标精神,另一方面要体现数学改革的理念。纵观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到处可见一批设计优美、构思巧妙的新颖题型。这样,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应多提供这些新颖题型,如生活应用型、开放探索型、阅读理解型等。通过做这些题型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会做的要求学生不能抄袭,哪怕空白的交上来也行。这样,我们能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以便下堂课能够有针对性地讲解问题……
2.作业的特色化。一般来说,数学课本在例题、习题的选择上都做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为教学和作业布置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通用课本只具有普遍性,而很难照顾到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殊性。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我们不能一贯地照抄、照搬课本上的习题,而必须钻研课本习题,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有时还必须在课本外选题、编题作必要补充。习题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如同人吃饭一样重要,司空见惯,但又习以为常。而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挥着新理念的大旗,摇旗呐喊却背道而驰。因为这样的教学,简单、省时、省事,但肯定不见效。如同长时间食用一成不变的饭菜会使人的“胃口”变差,长时间进行单一的习题作业,会使学生逐渐对数学学习感到乏味,也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长期这样更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我们要重视数学实践活动作业,因为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要渠道,也是让学生个性充分和谐发展的重要阵地。它与习题作业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但不能相互替代,两者缺一不可,忽略任何一方都会影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3.作业的典型化。数学习题浩如烟海,令人眼花缭乱,所以习题的设计特别强调典型性。在某一类习题中解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可能一致,如果通过对典型题的“解剖麻雀”掌握思想和方法,那么,就可以触类旁通,这是师生都明白的道理。然而,教师若没有正确引导,则学生可能具有盲目性,在茫茫“题海”中苦苦“划桨”,结果事倍功半。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师正确引导的必要,同时也体现了作业需用心设计的必要。
三、让学生有最佳的心理状态
平时我们在学生面前应展示最自信、最轻松的一面。我记得以前有个学生找到我聊天时对我说:“老师,我每天看到你就非常开心,我喜欢数学完全是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的成绩才会一直往前冲。你每天自信、开心地走进教室,给我们无形的力量和自信,我们每天都想看到你,所以每天都会去做数学,当然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也很好。”听完这些后,我非常开心,我认为下课之后也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交谈,我们可以抚摸学生的头、肩,让学生感到老师给他们的温暖,有一种家的感觉。
总之,我们可以从课堂上、课余生活等各方面去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享受学习,快乐生活,成为数学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改革 作用布置 心理状态
一、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直以来,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都是老师一个人讲解,学生坐在下面听讲,有些学生根本没学到东西。我认为,我在课堂上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先预习,做课前下发的导学案,有问题的先自己小组讨论,在上课时可以由小组代表来解释,然后老师再做补充。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群学对学的作用。这种上课方式也让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可以时常问同学,上课能积极发言,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长期坚持下来,全班同学都在动,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数学氛围,也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主宰数学,而不是数学奴役学生,学生就不会像以前那样痛苦不堪了。
二、作业的合理布置
由认知心理学可知,学生的学习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我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按数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数学活动经验的学习和创造性数学活动经验的学习三类。从学习结果看,前者只是掌握了事实,而后两者让学生掌握了技能、发展了能力。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活动经验学习的重要形式,它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教师教学的“大本营”。然而,几乎在每个班都存在作业抄袭现象,学生为抄作业来敷衍老师而烦恼,老师为深陷于作业堆中并付出大量“无效劳动”而烦恼,师生都是“费时费力不见效”。因此,我们要合理、有效地设置与指导数学作业。
1.作业的层次化。我们应该像超市老板一样,超市的商品种类多,同一类商品也有多种不同的特色,以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顾客;同一类商品也有多种档次的价格,以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顾客。每个班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能做的作业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布置作业时不能一刀切,不能要求所有学生按时按质按量上交作业,因为这样会让他们养成抄袭作业的习惯。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基础题、中档题、提升题,具体地在内容上我们把习题划分为模仿性习题、灵活性习题、综合性习题,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内容的习题。在选择与安排习题时,一方面要符合数学课标精神,另一方面要体现数学改革的理念。纵观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到处可见一批设计优美、构思巧妙的新颖题型。这样,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应多提供这些新颖题型,如生活应用型、开放探索型、阅读理解型等。通过做这些题型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会做的要求学生不能抄袭,哪怕空白的交上来也行。这样,我们能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以便下堂课能够有针对性地讲解问题……
2.作业的特色化。一般来说,数学课本在例题、习题的选择上都做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为教学和作业布置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通用课本只具有普遍性,而很难照顾到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殊性。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我们不能一贯地照抄、照搬课本上的习题,而必须钻研课本习题,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有时还必须在课本外选题、编题作必要补充。习题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如同人吃饭一样重要,司空见惯,但又习以为常。而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挥着新理念的大旗,摇旗呐喊却背道而驰。因为这样的教学,简单、省时、省事,但肯定不见效。如同长时间食用一成不变的饭菜会使人的“胃口”变差,长时间进行单一的习题作业,会使学生逐渐对数学学习感到乏味,也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长期这样更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我们要重视数学实践活动作业,因为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要渠道,也是让学生个性充分和谐发展的重要阵地。它与习题作业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但不能相互替代,两者缺一不可,忽略任何一方都会影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3.作业的典型化。数学习题浩如烟海,令人眼花缭乱,所以习题的设计特别强调典型性。在某一类习题中解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可能一致,如果通过对典型题的“解剖麻雀”掌握思想和方法,那么,就可以触类旁通,这是师生都明白的道理。然而,教师若没有正确引导,则学生可能具有盲目性,在茫茫“题海”中苦苦“划桨”,结果事倍功半。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师正确引导的必要,同时也体现了作业需用心设计的必要。
三、让学生有最佳的心理状态
平时我们在学生面前应展示最自信、最轻松的一面。我记得以前有个学生找到我聊天时对我说:“老师,我每天看到你就非常开心,我喜欢数学完全是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的成绩才会一直往前冲。你每天自信、开心地走进教室,给我们无形的力量和自信,我们每天都想看到你,所以每天都会去做数学,当然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也很好。”听完这些后,我非常开心,我认为下课之后也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交谈,我们可以抚摸学生的头、肩,让学生感到老师给他们的温暖,有一种家的感觉。
总之,我们可以从课堂上、课余生活等各方面去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享受学习,快乐生活,成为数学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