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说“缠腰火龙”“缠腰丹”“蛇缠腰”,得了这个病,痛起来真要命。那么,来认识一下这种疾病。“缠腰龙”在医学上的病名为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疱疹性皮肤病。初次感染多为病毒经呼吸道黏膜入血,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一般小孩感染后更容易得水痘。但是现在接种水痘疫苗后发生率大幅度降低,而以前得过水痘或者隐性感染者在高龄、过度劳累、情绪不良、创伤等状态下,机体免疫力降低,潜伏在神经节的病毒再次活动,使该神经节发炎及坏死,出现神经痛;病毒同时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从而出现皮疹,这就是发生带状疱疹了。带状疱疹的皮疹表现为带状分布的红斑,很快在红斑上出现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成簇水疱,一般仅在身体一侧,如果是有多重基础疾病或者有免疫缺陷的患者也会见到全身多发皮疹的情况,部分患者会伴有剧烈的疼痛和烧灼感。多发于腰部、胸部,其次是四肢、头面部、眼部、耳部等。皮肤上的红斑一般在2~4周左右颜色会逐渐变暗,水疱干涸结痂,暂时会遗留浅褐色至褐色的色素沉着,但是老年人、平时体质较弱或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往往在皮肤表现完全消失后,甚至更长时间依然存在持续的疼痛。这种疼痛就称为带狀疱疹后遗神经痛,指在皮疹消退后4周仍有神经痛或复发性疼痛,目前是带状疱疹最常见而又难于控制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自发性、持续性或阵发性灼痛、跳痛、触觉异常性疼痛和感觉过敏,亦有少数患者仅表现为严重的瘙痒。
带状疱疹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而且发病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报道全球每年人群发病率为3‰~4‰,国内带状疱疹的发病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例如广东省2011、2013年带状疱疹年发病率分别为4.1/1000、5.8/1000人。主要发生在中老年患者群体,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可高达50%~75%,2010~2012年江苏、江西、黑龙江、河北和上海开展的多中心研究表明,50岁及以上人群带状疱疹平均年发病率为3.43/1000人年,2016年累积发病率则为22.6/1000人年。其中,中老年人发病率更高,疼痛的持续时间更长,程度也更重。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由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顽固,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情绪,甚至产生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多方辗转、久治不效,既影响其生活质量,又加重其经济负担,严重者还会出现精神问题,仇视社会,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顽固性疼痛之一。
多数学者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周围神经损伤的结果,老年患者组织退化,神经纤维修复能力降低,修复时间延长,且免疫功能低下,促进病毒复制,从而更易发生。
目前,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治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布洛芬、加巴喷丁、曲马多等止痛、甲钴胺、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局部外用药(阿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百多邦等抗感染、康复新液促进皮肤修复)、物理治疗如神经阻滞(止痛)、光疗(半导体激光抗炎、促进皮肤修复)及心理治疗等。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病因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情志内伤、肝胆火旺;饮食不节、脾虚湿蕴;感受风湿热毒,郁于肌肤;正气不足,毒邪入侵,后遗神经痛则是由于余毒未清,经络阻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老年病患,素体亏虚,经络失养,经络挛急,气血凝滞。临证治疗多清除余毒、扶正补虚兼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多选用黄芩、栀子、赤芍、桃仁、红花、地龙、路路通、当归、鸡血藤、川楝子、黄芪等药物。中药外治,主要是通过中药外敷、中药熏蒸、中药制剂涂擦等方法,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患处,部分患者能迅速缓解疼痛,缩短病程;部分高龄或体弱患者病情久治收效不明显,还可配合采用针灸综合治疗如电针、火针、温针灸、梅花针扣刺、穴位放血、穴位注射、刺络拔罐、艾灸、揿针等多种手段联合运用,疗效较好。
此外,得了带状疱疹一定要注意休息,作息规律;治疗期间患病部位在上肢的还要避免提举重物;在下肢的要减少步行,更不能进行跑跳等剧烈运动;避免疲劳,避风寒,预防感冒;调节情绪,尽量保持心情愉快;饮食清淡营养,避免辛辣刺激、酒、浓茶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的食物;皮疹尚未愈合的患者要注意保持患处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总的来说,一旦怀疑得了带状疱疹,要尽早就医确诊,不要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确定得了带状疱疹,就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已经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患者要树立信心,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综合治疗,以减轻疼痛,缩短病程。
带状疱疹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而且发病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报道全球每年人群发病率为3‰~4‰,国内带状疱疹的发病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例如广东省2011、2013年带状疱疹年发病率分别为4.1/1000、5.8/1000人。主要发生在中老年患者群体,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可高达50%~75%,2010~2012年江苏、江西、黑龙江、河北和上海开展的多中心研究表明,50岁及以上人群带状疱疹平均年发病率为3.43/1000人年,2016年累积发病率则为22.6/1000人年。其中,中老年人发病率更高,疼痛的持续时间更长,程度也更重。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由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顽固,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情绪,甚至产生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多方辗转、久治不效,既影响其生活质量,又加重其经济负担,严重者还会出现精神问题,仇视社会,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顽固性疼痛之一。
多数学者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周围神经损伤的结果,老年患者组织退化,神经纤维修复能力降低,修复时间延长,且免疫功能低下,促进病毒复制,从而更易发生。
目前,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治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布洛芬、加巴喷丁、曲马多等止痛、甲钴胺、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局部外用药(阿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百多邦等抗感染、康复新液促进皮肤修复)、物理治疗如神经阻滞(止痛)、光疗(半导体激光抗炎、促进皮肤修复)及心理治疗等。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病因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情志内伤、肝胆火旺;饮食不节、脾虚湿蕴;感受风湿热毒,郁于肌肤;正气不足,毒邪入侵,后遗神经痛则是由于余毒未清,经络阻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老年病患,素体亏虚,经络失养,经络挛急,气血凝滞。临证治疗多清除余毒、扶正补虚兼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多选用黄芩、栀子、赤芍、桃仁、红花、地龙、路路通、当归、鸡血藤、川楝子、黄芪等药物。中药外治,主要是通过中药外敷、中药熏蒸、中药制剂涂擦等方法,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患处,部分患者能迅速缓解疼痛,缩短病程;部分高龄或体弱患者病情久治收效不明显,还可配合采用针灸综合治疗如电针、火针、温针灸、梅花针扣刺、穴位放血、穴位注射、刺络拔罐、艾灸、揿针等多种手段联合运用,疗效较好。
此外,得了带状疱疹一定要注意休息,作息规律;治疗期间患病部位在上肢的还要避免提举重物;在下肢的要减少步行,更不能进行跑跳等剧烈运动;避免疲劳,避风寒,预防感冒;调节情绪,尽量保持心情愉快;饮食清淡营养,避免辛辣刺激、酒、浓茶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的食物;皮疹尚未愈合的患者要注意保持患处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总的来说,一旦怀疑得了带状疱疹,要尽早就医确诊,不要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确定得了带状疱疹,就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已经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患者要树立信心,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综合治疗,以减轻疼痛,缩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