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各个国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差异。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那我们来盘点一下有哪些文化差异的小插
曲吧!
一个留学生刚来中国,當时恰逢一个留学生的生日,一位中国朋友送给这位留学生一份生日礼物,留学生很热情说:“谢谢!很好看!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我非常喜欢。谢谢,谢谢你!”并当面打开了礼物。后来这位中国朋友告诉我,当时他觉得很不好意思,而且不太开心,因为中国人很少在朋友面前打开礼物,而且收到礼物的时候会说:“你怎么这么客气啊?真是让你破费了。”这时他才明白如果不了解当地的文化,在一个国家生活和学习,并想学好他们的语言,是不可能的。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亲情的国家,而在欧美或西方国家就显得没有那么浓。在下午放学的中国幼儿园或小学门口,你会看到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着接孙子回家吃饭。而在欧美地区的傍晚时刻,你会看到另外一种情景,那就是老人们在边散步边遛狗。我也无法评论他们中间谁最幸福,这只是一种生活习惯而已吧。
在内地的初中教科书上,有一副经典的图片。中国老太太和外国老太太的故事。中国老太太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攒钱,到老了的时候,终于买了一套楼房。而外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就贷了款,等到老了的时候,终于还清了贷款。这就体现了不同的消费观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笑话。一位外国人对一个中国人说:“I want to go to somewhere”.其实他的意思是问厕所在哪里,但是中国人以为他是要去某个地方,回答说:“You can go everywhere”,翻译过来就是你去哪里都行,这不是让人家外国人随地大小便嘛,呵呵。。。。。。怪不得中国的环境越来越差呢!最近关于京津冀雾霾的话题也备受人们的关注。
我们提倡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绿色在这里是褒义词,绿色蔬菜深受大家的青睐,代表健康的的生活。而在中国购物的地方,你肯定看不见有卖绿色帽子的,因为在中国,男士被戴绿帽子,是说他妻子不贞洁,有了外遇,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在中国,办丧事叫白事。要穿白色的衣服来哭丧,而西方国家女士穿白色的婚纱,有纯洁之意。在西方国家的葬礼上,大家都穿神秘的黑色。颜色恰恰相反,你说奇怪不奇怪?
中国有七大方言区,北京人也听不懂粤语,那粤语也是中国话呀,粤语是广东省和港澳地区的方言。学校教的英式或美式英语就相当于中国的普通话。你拿你在学校学的英语去跟印度或东南亚国家的人对话,那才叫牛呢。本来在数数字,one,two,dirty(three),其实是数到三,但是发出和英文单词脏相同的音,你还以为你眼屎没擦干净呢。
有一位中国女士去一个老外家做客,刚刚进门是,老外打招呼说:“Hi,chick.”这位女士心理在想,chick不是小鸡的意思吗?他为什么这么称呼我。原来,chick还有一种意思是美女,真的是误解了。
西方人一般说话比较直接,而中国人表达相对婉转。这在饮食中也有体现,我们看看菜单就是恍然大悟。西方有肉酱意大利面、焗烤鸡肉饭、奶油鲑鱼墩饭,都是写出食材。而中国菜名则有蚂蚁上树(肉末豆瓣酱炒粉丝)、佛跳墙(炖海参,鲍鱼,鱼翅,鱼唇,干贝,蛏子)、什锦面(香菇鸡肉汤面)、雪盖火焰山(在切好的西红柿上撒上白糖)、群英荟萃(炒白萝卜,青萝卜,水萝卜,胡萝卜)、宫廷玉液酒(一种白酒),给菜取了非常有意境的名字,有了想象的空间。
美国人口中的朋友定义比较广泛,而且有区隔性;比如说工作上的朋友、打球的朋友、学校的朋友、喝酒的朋友等等,对朋友从功能上进行了分类。另外美国人口流动性高,而且朋友之间绝少吐露私人的事情,尤其对于年龄,婚姻和薪水比较敏感,所以最好避免问这方面的问题。中国人的友情通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出现矛盾尽量避免跟对方碰面,起落比较大。中国人朋友之间借钱是普遍常见的事情,而美国人朋友之间借钱是凤毛麟角的。
天突然变冷,中国人都会提醒亲朋好友要多穿衣服,小心着凉或感冒,这是一种贴心的表现。但是西方人可不这么想,他们会说:“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翻译过来就是,你管我呢,多管闲事。对于同一件事,对待的态度完全不同。
美国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竞争来作为社会的推动力。"Work hard, play hard",大多数美国人都是这样的作风,工作、学习和玩都很疯狂。他们在话题出现不同意见时都喜欢压倒对手,这种"getting the last word in"的作风是竞争的一种表现。他们的竞争挑战精神也显露在体育比赛方面,他们所谓的"playing for fun"也很认真的。一般美国人喜欢一个球队都非常狂热,通常借此发泄情绪。例如学校有体育比赛时,校警要检查进场的观众,检查是否带酒入场。球赛比赛时,观众喧哗冲天,乱抛东西。有些助兴表演也有点莫名其妙,例如将一个女啦啦队员,从观众席的底层抛起,一级级的人将她接着又再抛上去,抛到最高层时又再抛下来;偶尔也有失手受伤的意外发生。在家电视上看球赛,免得在现场活受罪。而且要算准时间,当球赛完时避免走在路上,因为球迷在赢球时兴奋不已(如果你看到开车的人在乱按喇叭,你就知道赢球了),输球时则沮丧愤怒,这两种结果都是疯狂毕露。有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更常做一些让人奇怪的事。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如果不是在发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美国人都是很守规矩、不骚扰别人的。
我觉得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文化也是很有必要的,不然会弄出很多笑话。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的出现,也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讲,语言深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语言蕴藏着一个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体现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就要了解文化,理解文化也要了解语言。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文化背景不同,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发生下列情况: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所以,语言和文化紧紧相连,密不可分。
曲吧!
一个留学生刚来中国,當时恰逢一个留学生的生日,一位中国朋友送给这位留学生一份生日礼物,留学生很热情说:“谢谢!很好看!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我非常喜欢。谢谢,谢谢你!”并当面打开了礼物。后来这位中国朋友告诉我,当时他觉得很不好意思,而且不太开心,因为中国人很少在朋友面前打开礼物,而且收到礼物的时候会说:“你怎么这么客气啊?真是让你破费了。”这时他才明白如果不了解当地的文化,在一个国家生活和学习,并想学好他们的语言,是不可能的。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亲情的国家,而在欧美或西方国家就显得没有那么浓。在下午放学的中国幼儿园或小学门口,你会看到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着接孙子回家吃饭。而在欧美地区的傍晚时刻,你会看到另外一种情景,那就是老人们在边散步边遛狗。我也无法评论他们中间谁最幸福,这只是一种生活习惯而已吧。
在内地的初中教科书上,有一副经典的图片。中国老太太和外国老太太的故事。中国老太太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攒钱,到老了的时候,终于买了一套楼房。而外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就贷了款,等到老了的时候,终于还清了贷款。这就体现了不同的消费观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笑话。一位外国人对一个中国人说:“I want to go to somewhere”.其实他的意思是问厕所在哪里,但是中国人以为他是要去某个地方,回答说:“You can go everywhere”,翻译过来就是你去哪里都行,这不是让人家外国人随地大小便嘛,呵呵。。。。。。怪不得中国的环境越来越差呢!最近关于京津冀雾霾的话题也备受人们的关注。
我们提倡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绿色在这里是褒义词,绿色蔬菜深受大家的青睐,代表健康的的生活。而在中国购物的地方,你肯定看不见有卖绿色帽子的,因为在中国,男士被戴绿帽子,是说他妻子不贞洁,有了外遇,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在中国,办丧事叫白事。要穿白色的衣服来哭丧,而西方国家女士穿白色的婚纱,有纯洁之意。在西方国家的葬礼上,大家都穿神秘的黑色。颜色恰恰相反,你说奇怪不奇怪?
中国有七大方言区,北京人也听不懂粤语,那粤语也是中国话呀,粤语是广东省和港澳地区的方言。学校教的英式或美式英语就相当于中国的普通话。你拿你在学校学的英语去跟印度或东南亚国家的人对话,那才叫牛呢。本来在数数字,one,two,dirty(three),其实是数到三,但是发出和英文单词脏相同的音,你还以为你眼屎没擦干净呢。
有一位中国女士去一个老外家做客,刚刚进门是,老外打招呼说:“Hi,chick.”这位女士心理在想,chick不是小鸡的意思吗?他为什么这么称呼我。原来,chick还有一种意思是美女,真的是误解了。
西方人一般说话比较直接,而中国人表达相对婉转。这在饮食中也有体现,我们看看菜单就是恍然大悟。西方有肉酱意大利面、焗烤鸡肉饭、奶油鲑鱼墩饭,都是写出食材。而中国菜名则有蚂蚁上树(肉末豆瓣酱炒粉丝)、佛跳墙(炖海参,鲍鱼,鱼翅,鱼唇,干贝,蛏子)、什锦面(香菇鸡肉汤面)、雪盖火焰山(在切好的西红柿上撒上白糖)、群英荟萃(炒白萝卜,青萝卜,水萝卜,胡萝卜)、宫廷玉液酒(一种白酒),给菜取了非常有意境的名字,有了想象的空间。
美国人口中的朋友定义比较广泛,而且有区隔性;比如说工作上的朋友、打球的朋友、学校的朋友、喝酒的朋友等等,对朋友从功能上进行了分类。另外美国人口流动性高,而且朋友之间绝少吐露私人的事情,尤其对于年龄,婚姻和薪水比较敏感,所以最好避免问这方面的问题。中国人的友情通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出现矛盾尽量避免跟对方碰面,起落比较大。中国人朋友之间借钱是普遍常见的事情,而美国人朋友之间借钱是凤毛麟角的。
天突然变冷,中国人都会提醒亲朋好友要多穿衣服,小心着凉或感冒,这是一种贴心的表现。但是西方人可不这么想,他们会说:“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翻译过来就是,你管我呢,多管闲事。对于同一件事,对待的态度完全不同。
美国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竞争来作为社会的推动力。"Work hard, play hard",大多数美国人都是这样的作风,工作、学习和玩都很疯狂。他们在话题出现不同意见时都喜欢压倒对手,这种"getting the last word in"的作风是竞争的一种表现。他们的竞争挑战精神也显露在体育比赛方面,他们所谓的"playing for fun"也很认真的。一般美国人喜欢一个球队都非常狂热,通常借此发泄情绪。例如学校有体育比赛时,校警要检查进场的观众,检查是否带酒入场。球赛比赛时,观众喧哗冲天,乱抛东西。有些助兴表演也有点莫名其妙,例如将一个女啦啦队员,从观众席的底层抛起,一级级的人将她接着又再抛上去,抛到最高层时又再抛下来;偶尔也有失手受伤的意外发生。在家电视上看球赛,免得在现场活受罪。而且要算准时间,当球赛完时避免走在路上,因为球迷在赢球时兴奋不已(如果你看到开车的人在乱按喇叭,你就知道赢球了),输球时则沮丧愤怒,这两种结果都是疯狂毕露。有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更常做一些让人奇怪的事。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如果不是在发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美国人都是很守规矩、不骚扰别人的。
我觉得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文化也是很有必要的,不然会弄出很多笑话。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的出现,也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讲,语言深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语言蕴藏着一个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体现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就要了解文化,理解文化也要了解语言。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文化背景不同,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发生下列情况: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所以,语言和文化紧紧相连,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