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 型糖尿病( T2DM) 与单用西医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对28 例2 型糖尿病( T2DM) 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28 例单用西医治疗做交叉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为67. 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做血脂检测,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 型糖尿病( T2DM)较单用西医治疗疗效满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总结及应用。
【关键词】 2 型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
2 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导致患者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甚至出现功能缺陷及衰竭,故有效控制血糖是预防、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首要基本措施[1]。为此,笔者采用自拟消渴方结合西药治疗2 型糖尿病28 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者28例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的2 型糖尿病患者,共56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 例,男8 例,女20例;年龄62 ±12 岁;病程69±78 个月;空腹血糖9.56 ±2. 32mmol/ L 。对照组28 例,男12例,女16 例;年龄60 ±13 岁;病程65 ±69个月;空腹血糖9.48 ±2. 50mmol/ L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1999 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宣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 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 / L;②空腹血糖(FPG)水平≥7.0 mmol /L;③75g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 血糖(2hPG)≥11.1mmol /L。另选1日再测1 次予以证实,诊断成立。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适量体力活动等常规治療。对照组:采用诺和锐30 皮下注射,2 次/ d,皮下注射,规律性早晚餐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给予基础方消渴方:黄芪20g,山药30g,玄参20g, 生地黄20g, 葛根20g, 苍术10g, 丹参20g, 红花15g。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 ①燥热伤津型给予消渴方1号:基础方加白虎加人参汤合玉液汤;②阴精亏虚型给予消渴方2 号:基础方加六味地黄丸;③气阴两虚型给予消渴方3 号:基础方加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④阴阳两虚型给予消渴方4 号:基础方加金匮肾气丸;⑤瘀血阻滞型给予消渴方5 号:基础方加血府逐瘀汤;⑥脾肾气虚型给予消渴方6 号:基础方加七味白术散。2 个月为1 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2 控制标准
显效:空腹血糖<4.4~6.1mmol / L;有效:空腹血糖≤7.0mmol / L;无效:空腹血糖>7.0 mmol / L。
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1.5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 FB G) 治疗前后变化比较见表1 。
两组TG、TC、HDL2C、LDL2C 治疗前后变化比较见表2。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FBG治疗前后比较(.x ±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 05 , △两组治疗后比较P <0. 05
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FB G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P < 0. 05) 。治疗后FB G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 05) 。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TG、TC、HDL2C、LDL2C治疗前后变化比较(.x ±s)
注: * P < 0. 05 , △P <0. 05
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TG、TC、HDL2C、LDL2C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5 , P < 0.01) 。对照组仅TG、TC 有改善,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5 , P < 0.01) 。两组TC 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 ;两组TG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 。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先天不足、情志不畅、嗜食厚味、饮酒、房劳过度等因素有关,病位主要在肺、脾(胃)、肾,痰湿瘀滞,日久化热,耗气伤阴,病久及肾,阴损及阳是主要病机。治疗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西药降糖治其标,中药辨证治其本,并可相应地减少西药的用量以减少其副作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医学优势互补。据现代药理研究报道,黄芪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生地、苍术、元参、山药、丹参、葛根均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方中生地、元参、山药、葛根滋阴降火、生津止渴;山药兼固涩补肾之功;黄芪补脾肺气虚,配合苦温之苍术,可以防止厚重之生地、元参;山药滋而不滞;丹参、红花活血祛瘀。运用该降糖方配合内科学消渴病篇理论,分型辨证加减处方,将收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表明,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较佳,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2 型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
2 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导致患者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甚至出现功能缺陷及衰竭,故有效控制血糖是预防、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首要基本措施[1]。为此,笔者采用自拟消渴方结合西药治疗2 型糖尿病28 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者28例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的2 型糖尿病患者,共56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 例,男8 例,女20例;年龄62 ±12 岁;病程69±78 个月;空腹血糖9.56 ±2. 32mmol/ L 。对照组28 例,男12例,女16 例;年龄60 ±13 岁;病程65 ±69个月;空腹血糖9.48 ±2. 50mmol/ L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1999 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宣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 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 / L;②空腹血糖(FPG)水平≥7.0 mmol /L;③75g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 血糖(2hPG)≥11.1mmol /L。另选1日再测1 次予以证实,诊断成立。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适量体力活动等常规治療。对照组:采用诺和锐30 皮下注射,2 次/ d,皮下注射,规律性早晚餐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给予基础方消渴方:黄芪20g,山药30g,玄参20g, 生地黄20g, 葛根20g, 苍术10g, 丹参20g, 红花15g。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 ①燥热伤津型给予消渴方1号:基础方加白虎加人参汤合玉液汤;②阴精亏虚型给予消渴方2 号:基础方加六味地黄丸;③气阴两虚型给予消渴方3 号:基础方加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④阴阳两虚型给予消渴方4 号:基础方加金匮肾气丸;⑤瘀血阻滞型给予消渴方5 号:基础方加血府逐瘀汤;⑥脾肾气虚型给予消渴方6 号:基础方加七味白术散。2 个月为1 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2 控制标准
显效:空腹血糖<4.4~6.1mmol / L;有效:空腹血糖≤7.0mmol / L;无效:空腹血糖>7.0 mmol / L。
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1.5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 FB G) 治疗前后变化比较见表1 。
两组TG、TC、HDL2C、LDL2C 治疗前后变化比较见表2。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FBG治疗前后比较(.x ±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 05 , △两组治疗后比较P <0. 05
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FB G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P < 0. 05) 。治疗后FB G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 05) 。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TG、TC、HDL2C、LDL2C治疗前后变化比较(.x ±s)
注: * P < 0. 05 , △P <0. 05
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TG、TC、HDL2C、LDL2C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5 , P < 0.01) 。对照组仅TG、TC 有改善,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5 , P < 0.01) 。两组TC 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 ;两组TG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 。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先天不足、情志不畅、嗜食厚味、饮酒、房劳过度等因素有关,病位主要在肺、脾(胃)、肾,痰湿瘀滞,日久化热,耗气伤阴,病久及肾,阴损及阳是主要病机。治疗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西药降糖治其标,中药辨证治其本,并可相应地减少西药的用量以减少其副作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医学优势互补。据现代药理研究报道,黄芪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生地、苍术、元参、山药、丹参、葛根均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方中生地、元参、山药、葛根滋阴降火、生津止渴;山药兼固涩补肾之功;黄芪补脾肺气虚,配合苦温之苍术,可以防止厚重之生地、元参;山药滋而不滞;丹参、红花活血祛瘀。运用该降糖方配合内科学消渴病篇理论,分型辨证加减处方,将收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表明,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较佳,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