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问题小议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k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用“学海”和“书山”来形容学问之广、书籍之多。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这“学海”还在迅速扩大,“书山”也在无限增高。在这浩瀚如烟的书库里,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问里多读一些书呢?现代阅读学告诉我们,在保证理解的前提下,大幅度地提高阅读速度完全是可能的。
  1 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
  1.1 阅读停顿的次数过多,停顿时间长。据心理测验,阅读快的人每5~8行才停一次。每次停的时间为0.3~0.5秒。
  1.2 倒看。有些读者因为阅读留下的印象浅,不得不倒回来看。有经验的读者眼光是很清楚地集中在那些关键词句上的。
  1.3 念词阅读。在阅读时眼睛往前看而口也在无声地念(小舌在动),限制了阅读速度。
  1.4 缺乏强制性的速度锻炼。抓紧一切业余时间,以尽快把书看完,他的阅读速度就是在这一过程提高的。
  1.5 不善于运用跳读。在阅读时有一种不能忽略一切的情感——在心理学上叫做“求全态度”。这自然影响速度……
  1.6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是学习的大敌,也是影响
  阅读最主要的“敌人”。
  1.7 情绪的两级分化。过于忧伤或过于高兴都不利于阅读,应该在稳定的、舒畅的、随便的精神状态下阅读。
  阅读时间的选择不当。睡眠后不接着阅读。因为这时大脑神经系统尚处于抑制状态,还未兴奋起来,建立关系。诸如这样违背生理规律,在与“生物种”违时的状况下读书,速度也不会快。
  2 提高阅读速度措施方法
  2.1 默读法,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与阅读过程有直接关系,人们的阅读过程有两种:一种是“朗读”,一种是“默读”。由于默读不必经过发音阶段,而直接由文字認识意义,所以速度要比朗读快。就一般的阅读者来说,汉语朗读每分钟是150~200字,默读每分钟可达400~600字,默读的速度是朗读的3倍。因此,要想读书快,就应该重视默读,养成一看到文字直接就想到意思的习惯。练习默读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口,不发音,也不要动嘴唇,眼睛加快扫视页面的速度,吸收文字所要表示的意思,时间长了阅读速度就会大大加快。
  2.2 整体认知法,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和认知方式也有关系。阅读的认知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合成式认知”,即逐个辨识每一个汉字,再循序合成词和句子,逐步理解它的意思,一种是“整体式认知”,即一次辨认一个词,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整体地理解它的意思。很显然,整体式认知一次辨认的字数较多,因此,比合成式认知的速度要快得多。
  整体认知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可以先把一段话分解成许多短语,再用竖线隔开,阅读时把目光投在短语上,反复几次,就可以培养自己以句为单位理解意思的习惯;也可以把一句句的话写在卡片,每张卡片写一个句子,在极短的时间内在眼前闪示,然后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可以逐渐加长卡片上的句子,缩短出示卡片的时间,这样可以扩大眼睛看字的范围,增加认知的字数,这类练习做得多了,整体认知能力必然有所提高,阅读速度也就加快了。
  2.3 遮盖文字速读法,提高阅读速度。视觉心理学告诉我们,阅读时,并不是眼球沿着每个字连续不断移动,而是经常“眼停”时才能感知字句,阅读的大部分时间都属于眼停。每次眼停,视觉广度的范围为4至8个字。阅读主要是靠眼停作“正移动”来完成。但有时因字句费解,眼停还会作“负移动”,重新感知和理解。这样,势必减慢了阅读的速度。为了减少回视次数,阅读前准备一张和书页差不多大小的白纸,放在书的上端。读完一行文字就把白纸往下拉一行,使眼睛不能同读遮盖住的文字。这样就可以减少“负移动”,增加眼停的视觉广度。
  2.4 限时限量速读法,提高阅读速度。人们往往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借到一本脍炙人口的书,而且还期迫近时,为了不失手中宝物。以撷书中之玉,会以超常的阅读速度,甚至一鼓作气把书看完。这种感知字句的潜能发掘,是由于通过感受器接收到“时间紧迫”的信号后,刺激大脑的视觉神经,逼使你集中精力,使被感知的字句传至大脑皮层枕叶的视觉过程加快,反应出来便是眼停的移动速度增快。根据这种心理现象,在阅读前确定一定数量的材料,限定多少时间读完,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这种凑书方法会使你的速读技能纯熟起来,达到自然、迅速和准确。
  2.5 提纲挈领速读法,提高阅读速度。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把问题简明扼要地提出来,善于抓住精髓。强烈的目的意识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前提。我们在开卷阅读之始,应根据书的种类和性质,列出相应的“索难卡片”,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摘读,就可提高阅读速度。特别在阅读一般性的书籍时,这种速读方法更可以使阅读者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2.6 知识交流速读法,提高阅读速度。就是在知识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整体分解成部分,由几个人在一起同步阅读部分,各自猎取知识的分支。而后通过知识交流这条途径,使每个阅读者都能完整地获取知识的全体。这种速读方法要求有两人以上组成的学习小组。阅读前,将需要阅读的书籍根据本人的阅读能力,量力分读,做出卡片。阅读完后,互相交流,就能使每个阅读者尽快掌握需读书籍的全貌,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
  2.7 记忆法,提高阅读速度。阅读语言材料时,熟记文中的重要事实,情节是提高阅读理解速度的重要手段。边读边忘,便无法深入全面理解材料。回视,重读等不良阅读习惯会随之出现。加强记忆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背诵重点句型、段落主题句、课文主要段落、结论,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要求学生阅读一段文章,然后复述该段文章的主要内容。
  2.8 浏览法,提高阅读速度。所谓浏览,就是在阅读时,快速移动视线,扫视读物上的每一行字,但只注意每一行中少数几个重要的字。阅读浏览,实际上是读者没把所有字词一一看完,而是根据他已有的经验,在阅读中省略了一些次要的文字。但这部分文字,读者是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它进行了理解补充。所以,要提高阅读速度,眼要看得快,由眼入脑想得快。理解基础上的浏览,不仅使人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快速得到一个总的印象,节省很多阅读时间,还可以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及时了解最新信息。
  要提高阅读速度,一方面要求学生眼脑直映阅读材料,克服不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掌握快速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1 柳菊兴主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崔相录著.素质教育指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3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4 毕天章主编.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5 金鑫主编.高中语文高效读教材必修4.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教学设计的情境美,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师生情感融合、共鸣美等。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
期刊
课堂教学评价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正确运用评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为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和学生的持续发展预设良好的情绪铺垫,反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尽快转变评价观念,调整角色意识,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评价艺术,充分发挥
期刊
数学课堂是枯燥无味的,如何使数学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说明教师要具有教学魅力。说到魅力,我在不断的打造我的教学魅力。何谓教学魅力,是由教师的教学功力而引发出来的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强大的吸引力,是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的集中体现,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理想追求。也是我多年来在教学中的追求。   如何使数学课成为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每一教师不断
期刊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我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更需要艺术。作为班主任,班集体的灵魂,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班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直接引路人,天天看着学习不认真,作业经常不完成,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秩序的学生,不可以撇下他们不管。因为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要正确对待后进生,能不能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
期刊
无论是哪所学校,也无论是什么科目,老师们都要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学科基础差的学生。面对这些大多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生,我们如何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而谋求学生、学校及教师自身的发展呢?对此本人作了一些探索。  1 政治科目学困生的成因  政治科目学困生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②对政治科目的学习不够重视,不懂也不问,怕被人认为笨,长期的积累造成了
期刊
1 斟酌选题,激发学生写作动力   新课标中有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这样一段话:“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乐于动笔”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第一步,也是至为关键的一步。那么,如何在选题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呢?  1.1 贴近学生生活,抓住事件的兴趣点命题。校园事件的习作是不容错失的教学机会。一场篮球赛之后,可以设置《谁赢了这场比
期刊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并将其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并按照“问题情景——数学建模——解释与应用”的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去秋游,要如何租车;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等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并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式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期刊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省实验区逐步推进,面临改革教师首当其冲。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顿时要变了。  1 美术教师进入新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再怎么改,再怎么“新”,也不能脫离了教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教师没有具备一个教师的素质,怎么能进入课程,又怎么能去实施新课程呢?就不可能发挥
期刊
当我们的社会开始自觉地迈向不可逆转的现代化、城市化及民主化进程时,我们才有可能谈论公共艺术及其实践这个当代问题。何为公共艺术?一般认为,“公共艺术”概念的正式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大约20世纪90年代这个名词才引入中国。但属于公共艺术的内容则是自古即有的。无论中外历史上的城市乃至村镇,建筑的格局与道路的节奏、房屋轮廓的高低起伏以及各种设施的装饰等等,无不曾存在着大量的公共艺术性质的设置
期刊
19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是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他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所以教师应很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