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课堂提问的应对技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i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注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主动质疑精神。学生会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要运用研究型备课,在备课上课解答等多种环节上下苦功夫,改变以往的备课方式,大胆创新,闯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育之路。
  关键词:研究型备课 筛选学生问题 灵活方式 勇于创新
  
  在新课改理念的旗帜下,学生的主动性被释放出来,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这给教师把握课堂带来了不少麻烦:有的教师视而不见;有的甚至剥夺学生提问的机会,按照自己的思路教授,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有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理不睬或搪塞过去,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一一回应,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会打乱教学进度,难以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落实;更有个别教师,课堂调控能力不强,教师随着学生的问题越走越远、越陷越深,探讨的问题越来越与本节课的知识不相干。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有什么样的需求,教师要高度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的课堂感受来进行。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详细的措施。
  
  一、转换备课方式:由备教材到备学生
  
  在新课改精神的要求下,教师备课应当具有创新精神。现在我们很多教师的备课还停留在“学习型备课”这一层面上。所谓“学习型备课”,是指教师以已有的经验去理解既定的教材。这种备课止于对已存在事物的理解、消化和感受。实际上,这样的备课只能是一种学习和吸收,甚至是一种重现和模仿。而“研究型备课”,虽然也以教材、学生、教法和教具等为对象,却不止于熟悉,而且同时将它们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它们做出某种程度的独立解释,形成个人的体验和认识。“学习型备课”仅仅将教材上的有关教材“下载”到自己的备课本上,然后在课堂上将现成知识搬运和装载给学生,这样的备课是平面的,拿着这样的教案去讲课,他的课不可能有宽度和厚度。因此,要提倡“研究型备课”,让教师和学生在每一次的学习中都有新的收获。
  “研究型备课”要突出三点要求:1.要深挖教材。对新课程实验教材,我们通过研究细读会发现每篇课文都有诸多精妙之处,值得启发学生学习的内容很多。“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的最精妙之处是什么,或者从学生实际来看,要克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这个例子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什么,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不就是熟悉教材吗?所以,在写教案时必须先深挖教材,做到运筹帷幄。2.要备好学生。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彻底改变旧课程僵化的、单一的结构形式,以便尽情地张扬教学个性,并为教师表现课堂教学机智留足空间。强求写详细案有可能使得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都写上,然后在上课时照“案”宣科,这是学生所不愿意接受的。教师要充分地备好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预先想到学生会问什么问题,学生对哪个部分的理解会遇到困难,并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讲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接受答案并从中获得启迪。3.要善于积累经验。进行新课程教学时,我们有许多问题要进行探索。一堂课可能成为成功的经验,也可能成为失败的教训,我们将教学感受及时记录下来,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因此,教师要勤于动脑、动手,对“教学后记”栏目不应应付了事,要积极地撰写。
  
  二、筛选学生的提问:留其精华,去其糟粕
  
  要判断学生问题的价值,依据价值性大小给予回应。课堂上学生的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学生提问的意图看,一类是为了自己更深入地了解知识而提问的问题(视为“良性问题”),一类是有捣乱嫌疑的问题(视为“不良问题”);从提出问题的内容看,可以分为与本节课教学目标相关和不相关两类;而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又可以有不同的层次,既有“是什么”的问题,又有“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等等。我们姑且把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都归为“正问题”,把偏离或背离教学目标的问题归为“负问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学生提出的“正问题”,不管是良性的还是不良的,是深层次的还是浅层次的,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教师都应给予积极回应。对学生提出的“负问题”,教师一方面可以启发引导,将其转化成“正问题”进行处理,一方面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及时处理学生的课堂提问,会影响教学方案的实施,会影响一节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却使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他们的问题得到解决,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教师要有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资源来看待的意识,并且有机敏的判断问题价值的能力和灵活的调控教学环节的能力等。要有这些能力,只有不断地学习、研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地进行经验的积累才行。
  
  三、采取灵活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
  
  要处理好学生提问与教学进度的关系,还要注意恰当地选择处理方法。总体上有以下应对方法。1.直接告知。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比较浅显易懂,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为了不耽搁时间,教师可以一言以蔽之,直截了当地告知学生。这样既提高学习效率,也能让课堂的主旋律不变。2.师生的互动讨论或生生的小组讨论。针对学生提出的难度深的问题,并且与本节课的主题相关,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通过师生互动讨论或生生的小组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探究,并且总结出答案。从而深化主题,达到升华学生的思想,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3.学生的自行探究。新课改精神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因此,一些深刻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讨论,最后升华成认识。4.一些问题也可以课下解决。涉及课外的内容或者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问题,教师可以放到课外解决。这样能够节省时间,把握课堂主旋律。
  总之,课堂上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问题的价值性,教师按需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处置。绝不能死板、教条地套用各种方法,以免造成邯郸学步的结局。
  
  四、提高教师素养:敏锐的洞察力立体思维能力
  
  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说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栽培者,人类灵魂的设计师”。随着教育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只是教书匠,还要成为“人师”。教师的老黄牛的精神实在是可贵的,但是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师在继承老黄牛的踏实精神和“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的同时,还要有敏锐观察力和立体思维能力,特别是机智、敏锐、果断能力。观察学生,要切忌以表面的或偶然片面的现象轻率地作出结论,而要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人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本是复杂的,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因素也是错综复杂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在处理学生提问的时候,敏锐、机智、果断必然成为教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有机智的头脑,敏锐的思维,果断的行动才能应付现代教育的复杂环境。面对学生的提问,虽然我们可以做周详的准备,但是“意外突发事件”屡发不断,作为教师要成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人师,不具备敏锐、机智、果断的素质是万万不能的。历史上鲧用堵治水,导致黄河之水泛滥成灾,他的继承者大禹却以疏治水,结果黄河得以大治。我们对课堂学生的提问不必像防范洪水猛兽那般,教师应该像大禹一样,利用自己的敏锐、机智和果断的素质来疏导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敏锐、机智、果断的能力不是天赐的,要靠后天培养。首先,教师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教海“风起云涌”,要成为教海中的一位不败的舵手,必然要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用知识去震撼学生心灵,用才智折服学生。这样的教师才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
  其次,教师要锲而不舍,用心专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沙成塔、水滴石穿的典故无不告诉我们坚持不懈的意义。敏锐的能力,需要逐渐养成,不是一朝一日的功夫。心中的墨水多了,自然能够游刃有余地尽情发挥。
  
  五、发展个性思想:不拘一格,勇于创新
  
  原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К.Ушинский)曾经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够从人的个性这个活源泉流露出来。”“如果教师缺乏优良的个性品质,其教育力量的‘源泉’就会枯竭,教育工作就会归于失败。”良好的个性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它是教师威信的基础;它对教育效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良好的辩证理想,坚定的工作信念;优良的认知品质,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兴趣,开朗的性格;丰富的情感,适度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在教师的个性培养中,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品质是教师开拓进去的法宝。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工作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和保证。现在学生的知识更替很快,教师的知识面和看问题的方法应该因形势而变,不能因循守旧。过去的教法、处理问题的方法可能不适应目前学生的需要,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创新自己的教法。只有教师与时俱进,才能把握现代教育的节拍,谱写出教坛的新的篇章。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行语言激励有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将激励理论在初中政治
摘 要:本文介绍了笔者所在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努力提升实验室为教学和科研的服务质量,同时也为地方中小学教育服务的一些经验做法。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 服务质量 充分利用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占据着很重的份量,而物理实验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也往往是评估的重点。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教学型的普通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
在素质教育观念的驱动下,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既要锻炼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还要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
摘 要: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建设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既要有和谐的理念设计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也要有和谐的行为实施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还要有和谐的绩效检验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  关键词:和谐社会 公共管理制度 和谐理念 和谐行为 和谐绩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公共管理”。这是第一次在党和国家正式的纲领性文件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德育教育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贯彻生活情境于课堂教学,能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这对和谐社会构建有促进意义.本文重点介绍生活情境实践的积极作用,然后着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更新,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将知识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推动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近些年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不同教师对
摘 要:《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尤其其中有关教学原则方面,是其精华所在。如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长善救失、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记 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 藏息相辅 长善救失 启发诱导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全篇仅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但却比较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官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同时,要有效转变教学观念,设计出迎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研究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初中生要在脑海中构成一个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会比较的困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精心的指导,让他们学会到该学习的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