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城乡发展道路中的关键途径,也是对乡村价值进行高度认同和重视的方式。本文先总结了乡村振兴战略和非遗项目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乡村振兴为非遗发展提供了机会,非遗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然后在创设乡村文化品质,加强乡村非遗保护合理性等相关基础上,分析和阐述乡村战略下非遗项目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非遗项目;关系;发展思路
乡村文化的复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乡村战略的关键支撑基础。而非遗项目作为乡村文化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其和乡村振兴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相互支撑和促进,对于乡村的发展进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下非遗项目的发展进行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和非遗项目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振兴战略为非遗项目发展提供新机会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非遗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机会。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了很多方面的任务,和以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比,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是对以前城乡发展的传承与改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趋势能够为非遗项目的保护与发展形成更大的创新空间,市场贸易的开放也会加强对非遗对外传播,生产工具的创新能够让传统手工艺发规模性保护提供可能性。乡村经济发展下,非遗项目供应会得到催化,这些都会让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更加适应现代化与商业化的发展趋势[1]。
(二)非遗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在乡村振兴中,非遗项目能够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促使乡风文明建设和实现产业发展。乡村的非遗项目有很多,比如表演、节庆活动、礼仪祭祀以及手工技艺等形式,并且还包含了十分深厚的乡村气息和浓厚的历史文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经过对非遗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发展,可以为当前日渐匮乏的乡村文化注入新鲜内涵,激发乡土文化的活力,让乡村社会可以成为村民的精神园地。在乡村振兴中,非遗项目还能够加强乡村的凝聚力,帮助乡风文明建设。非遗文化中包含了很多促进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传统道德资源,比如忠孝礼仪、崇德向善等等,这些都为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最为基本的保障。经过提取、呈现和宣传,使用多种方式提炼出非遗中所包含的利于建设人和人、人和自然和谐关系的道德元素,对其进行激活,让好的情感品质能深入人心,并外化于行,以此促进乡村社会形成和谐尚美的风貌[2]。在市场化背景下,科学开发与使用乡土文化,提升文化生产力,成为很多乡镇经济发展的新途径。非遗项目作为乡土文化的精髓,其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资源,有着极其丰厚的价值。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非遗项目的发展思路
(一)回归乡村非遗价值,创设乡村文化品质
乡村的非遗项目价值回归和恢复,需要在生态文明视野下进行理解与促进。人们在乡村传统生活之中,依旧保持了十分朴素的观念,尊重自然和规律,经过集体的智慧,在物质生产与自然资源上和谐共处,在精神上以群体为载体,让人和人、人和自然之间可以友好相处,这是十分理想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乡村社会中发展出了特定的乡村文化,而非遗项目是乡村文化中最有地方性特点的构成部分,非遗是人和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相处、交流与思考的形式,是生态文明的一种体现,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行为。
(二)多方融合,加强乡村非遗保护合理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兼顾统筹,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与发展也需要进行多方融合,保障合理地融入乡村文化建设中。比如一些古村落的保护,建设特色的文化街,修建和创造特色小镇等等,这些都是发展非遗项目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文化振兴是作为重要的内容,其中是要对传统的乡村文化内涵进行提取和挖掘,传承保护优质的本土文化,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机构,建设文明乡乡村。现在很多省市都在拟定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案和意见,这些方案与意见要在本土实际与特色基础上,综合原本的规划与政策,尽量把乡村文化与非遗项目的发展有效布局与计划。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古村落的建设与打造,建设特色文化街等,这些都是复兴非遗生存空间的关键对策。并且地方政府在把非遗项目融入到乡村文化建设的子项目中时,还需要重视合理地协调,以免有重复性建设与多头管理相关的现象。
(三)建设非遗发展主体,加强乡村治理
乡村非遗主体的缺失是目前乡村文化衰落的原因,非遗传承人的年龄逐渐变大,知识面也很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本身具备的传承能力十分弱。并且乡村中适合传承的年轻一代大部分都到外地务工,传承对象培养比较缺失,类似年画和剪纸等这类乡村特色的手工技艺都有着传承断层的危机。在最近几年中,政府大力指导与帮扶之下,乡村非遗传承逐渐进入到校园,将学生当做传承的重点对象。在此过程中,地方的文化服务中心要承担起这部分工作,经过组建兴趣小组、文化节或者是组织竞赛等相关方式,让更多的人群了解与学习当前的非遗项目。这些项目都可以经过文化服务组织一些表演比赛和教学班、讲座等等,向当地的人群宣传属于自己的非遗项目。通过这种方式,将地方文化在新生代中广泛地传播与传承,尽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以此来重新建设非遗传承主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要完善自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其中乡贤是提高乡村治理的关键力量。乡贤一般都是村里面德高望重的人,充分发挥这些人的知识才干与情感作用,能够为乡村治理与德治提高效果。鄉村非遗传承人很多都是手艺人,其各自都具备了绝技,并且也深入感受了本地历史与文化,见证了乡村的发展。在这其中就需要把非遗穿人称培养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力量,这样不但能够加强其自豪感,促进乡村非遗项目的影响力,并且也利于乡村文化参与到乡村治理中,以此来用非遗项目凝聚人心,用文明乡风来促使自治,用民俗信仰来进行道德治理。
三、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下,非遗项目的发展可以为其提供动力,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非遗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乡村文化品质进行创设,建设非遗项目发展的主体,提取非遗项目中的元素,创新乡村产业。经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对非遗项目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发展,从而促使乡村的稳定发展。
注释:
[1]李平平.乡村振兴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9):49-50.
[2]崔瑾.乡村振兴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农业经济,2019(06):45-46.
[3]林青.乡村振兴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32-37.
[4]史小建,张宁.刍议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新西部,2017(10):10-11.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非遗项目;关系;发展思路
乡村文化的复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乡村战略的关键支撑基础。而非遗项目作为乡村文化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其和乡村振兴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相互支撑和促进,对于乡村的发展进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下非遗项目的发展进行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和非遗项目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振兴战略为非遗项目发展提供新机会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非遗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机会。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了很多方面的任务,和以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比,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是对以前城乡发展的传承与改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趋势能够为非遗项目的保护与发展形成更大的创新空间,市场贸易的开放也会加强对非遗对外传播,生产工具的创新能够让传统手工艺发规模性保护提供可能性。乡村经济发展下,非遗项目供应会得到催化,这些都会让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更加适应现代化与商业化的发展趋势[1]。
(二)非遗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在乡村振兴中,非遗项目能够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促使乡风文明建设和实现产业发展。乡村的非遗项目有很多,比如表演、节庆活动、礼仪祭祀以及手工技艺等形式,并且还包含了十分深厚的乡村气息和浓厚的历史文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经过对非遗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发展,可以为当前日渐匮乏的乡村文化注入新鲜内涵,激发乡土文化的活力,让乡村社会可以成为村民的精神园地。在乡村振兴中,非遗项目还能够加强乡村的凝聚力,帮助乡风文明建设。非遗文化中包含了很多促进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传统道德资源,比如忠孝礼仪、崇德向善等等,这些都为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最为基本的保障。经过提取、呈现和宣传,使用多种方式提炼出非遗中所包含的利于建设人和人、人和自然和谐关系的道德元素,对其进行激活,让好的情感品质能深入人心,并外化于行,以此促进乡村社会形成和谐尚美的风貌[2]。在市场化背景下,科学开发与使用乡土文化,提升文化生产力,成为很多乡镇经济发展的新途径。非遗项目作为乡土文化的精髓,其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资源,有着极其丰厚的价值。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非遗项目的发展思路
(一)回归乡村非遗价值,创设乡村文化品质
乡村的非遗项目价值回归和恢复,需要在生态文明视野下进行理解与促进。人们在乡村传统生活之中,依旧保持了十分朴素的观念,尊重自然和规律,经过集体的智慧,在物质生产与自然资源上和谐共处,在精神上以群体为载体,让人和人、人和自然之间可以友好相处,这是十分理想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乡村社会中发展出了特定的乡村文化,而非遗项目是乡村文化中最有地方性特点的构成部分,非遗是人和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相处、交流与思考的形式,是生态文明的一种体现,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行为。
(二)多方融合,加强乡村非遗保护合理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兼顾统筹,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与发展也需要进行多方融合,保障合理地融入乡村文化建设中。比如一些古村落的保护,建设特色的文化街,修建和创造特色小镇等等,这些都是发展非遗项目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文化振兴是作为重要的内容,其中是要对传统的乡村文化内涵进行提取和挖掘,传承保护优质的本土文化,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机构,建设文明乡乡村。现在很多省市都在拟定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案和意见,这些方案与意见要在本土实际与特色基础上,综合原本的规划与政策,尽量把乡村文化与非遗项目的发展有效布局与计划。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古村落的建设与打造,建设特色文化街等,这些都是复兴非遗生存空间的关键对策。并且地方政府在把非遗项目融入到乡村文化建设的子项目中时,还需要重视合理地协调,以免有重复性建设与多头管理相关的现象。
(三)建设非遗发展主体,加强乡村治理
乡村非遗主体的缺失是目前乡村文化衰落的原因,非遗传承人的年龄逐渐变大,知识面也很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本身具备的传承能力十分弱。并且乡村中适合传承的年轻一代大部分都到外地务工,传承对象培养比较缺失,类似年画和剪纸等这类乡村特色的手工技艺都有着传承断层的危机。在最近几年中,政府大力指导与帮扶之下,乡村非遗传承逐渐进入到校园,将学生当做传承的重点对象。在此过程中,地方的文化服务中心要承担起这部分工作,经过组建兴趣小组、文化节或者是组织竞赛等相关方式,让更多的人群了解与学习当前的非遗项目。这些项目都可以经过文化服务组织一些表演比赛和教学班、讲座等等,向当地的人群宣传属于自己的非遗项目。通过这种方式,将地方文化在新生代中广泛地传播与传承,尽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以此来重新建设非遗传承主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要完善自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其中乡贤是提高乡村治理的关键力量。乡贤一般都是村里面德高望重的人,充分发挥这些人的知识才干与情感作用,能够为乡村治理与德治提高效果。鄉村非遗传承人很多都是手艺人,其各自都具备了绝技,并且也深入感受了本地历史与文化,见证了乡村的发展。在这其中就需要把非遗穿人称培养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力量,这样不但能够加强其自豪感,促进乡村非遗项目的影响力,并且也利于乡村文化参与到乡村治理中,以此来用非遗项目凝聚人心,用文明乡风来促使自治,用民俗信仰来进行道德治理。
三、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下,非遗项目的发展可以为其提供动力,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非遗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乡村文化品质进行创设,建设非遗项目发展的主体,提取非遗项目中的元素,创新乡村产业。经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对非遗项目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发展,从而促使乡村的稳定发展。
注释:
[1]李平平.乡村振兴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9):49-50.
[2]崔瑾.乡村振兴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农业经济,2019(06):45-46.
[3]林青.乡村振兴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32-37.
[4]史小建,张宁.刍议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新西部,2017(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