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探讨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握练习内容,收集作文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可适当“抛砖”而“引玉”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提倡学生自助式评改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作文评价是教师改,教师评,教师是习作的惟一裁判者,结果学生写得辛苦,教师改得辛苦,大家都苦多甘少,却收效甚微。如何变苦为乐,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呢?在作文的评改这一环节中,强化学生评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大家变苦为甘。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可见,大胆地改变传统的“精批细改”的做法,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彰显其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来主宰其作文的命运,评判其作文的得与失,应该是当前语文教改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三、把握创作激情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前提
  激情、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大开了方便之门,自主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激情,这种对作文的热爱又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四、轉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
  前文强调了平时收集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成块状收集整理素材的方法,形成有形的战时军需。但由于近几年中考命题走向有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我认为,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转未知入已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斥进我们熟悉的素材,娴熟运笔,写成文章。
  五、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连接
  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作文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但是实际情形却是学生写作经常千人一面,无情感、无思想、无个性,假话、套话连篇。虽然教导学生要多观察、多体验生活,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但是学生在写作时俨然成了一口枯井,感情之水很难流淌。这种情况显然不是仅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就能改变的,也不是教师口头上要求就能解决的,它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视学生情感、脱离学生生活所致。治病要治源,我觉得要想学生作文中有情感、有思想,必须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阅读教学入手。而随着教改的深入,这一想法越来越有了实施的现实性。纵观中学语文必修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还语文其“人学”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的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日日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我认为,中学语文作业不在多而在于有效果。
其他文献
三维目标是感知历史、学习历史、理解评价历史的有机结合,是由浅入深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整体。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的过程,就是学生初步感知历史的过程,是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阶段;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实现过程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必经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学生对历史理性认识的升华,也是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因此只有整合落实三维目标,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在我国的电力企业建设施工中,从安全的角度来说,电气调试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因为,电气调试工作者的工作环境造成他们一方面面临物体塌方、高空坠落等一些机械性的危险和伤害;另一方面操作对象自身具有易触电,易发生操作不当等增加事故频发机会的危险。   电气项目电气调试措施        电气工程是一个系统的项目,其中隐含着不可预测的危險性。在进行电气调试时,需要专业的人员才能进行,否则很容易出现事故,造成人
期刊
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差异性的原则组织教学,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
期刊
教师语言的运用是有声无形的榜样。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要在政治教学中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师自身就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良好的习惯。本文拟就高中政治教师口头语言的特色问题,浅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高中政治教学语言       一、运用教学语言时,力求生动形象  思想政治课中的原理、观点、概念是极其多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单纯从原理到原理、观点到
期刊
课堂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治课堂教学提问       课堂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如何进行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问呢?  一、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问的原则  1、课堂教学的提问要精心设计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那么老师如何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并掌握所学知识,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與质量,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深思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我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谈点心得体会与感悟。  一、老师做好表率,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教师是关键。甘地说“教师是学生最好的课本。”所以老师要做好表率,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其“亲
期刊
对于学生,我想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在广文这片土地上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如何做人。他们时刻受到广文文化的熏陶,同时他们得到了可以让他们收益终身的品质。孩子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和对母校的怀恋离开了学校,告别了他们的初中生活,去迎接他们更美好的明天。   学生毕业牵挂        今年我最幸福的时候,也许应该是学生毕业那一天。那一天,孩子们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和幸福。其实面对面对这一天,我的心情是矛盾
期刊
摘要: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創的思维。按爱因斯坦所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把这种意识渗透到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是我们当代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大难
期刊
摘要: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文 教学 传统文化 教育 渗透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的运用可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理解教材内容,深刻地领悟文章主旨,在轻松愉悦的浓厚情境氛围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情境的创设使初中语文课堂妙趣横生,必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散发出无穷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教学中,一篇课文,老师往往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生字生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