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初探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_mot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本文围绕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探索性地学的基本理念,谈论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数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实效性 实践活 探索
  
  有效的数学课堂应有数学魂、数学味,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方法,理解数学思想。面对现在的数学课堂,一个班级有五十多个学生,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教师如何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同时达到效率最大化,发展个性,这是每个教育者所关注的一个话题,同时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写到“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这种通过少教达到多学的有效教学思想,是我们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在课堂教学实效性方面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学习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这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教学的和谐氛围又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重要原因,当学生具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优化的学习情境能把学生的情智,注意力引入互动探索的情境之中。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数学思考的启迪性。生动形象的数学认识刺激也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种手段。使用现代媒体手段时,我通过多彩的画面,活泼的形象,极富变化的语气、声调和节奏来呈现教学题材,凸显数学问题,提高感知信息对学生的刺激强度。
  
  二、开展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课本保证
  
  教育家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实践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动手实践是最易于激发儿童的思维想象的一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有创新的火花闪动,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课堂的实效性就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三、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数学是一门知识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非常紧密,教师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找准教材的重点、难点,进一步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讲究教法,研究学法。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数学来源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我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落脚点,通过课堂搜集、整理,课上提问发现问题,把难点分解成小问题逐步过渡到新知。教师从学生个体学生集体间的交流,动态发展中了解了不同层次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样使我在下一环节中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使数学学习的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使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不能仅仅注重实践的“外显形式”,还要关注实践的“内在思考”。
  
  四、超越教材,培养能力,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他们往往离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还有一段距离,还没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我除了从以上几方面人手外,我还紧紧抓住课堂的当堂训练。训练中,不追求偏题、难题、怪题,每节课把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机地进行整合,适当地调整教学预案,使训练有针对性,训练时我还注意由训练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训练题的数目不能过大,我一般设计在十分钟内。教学中我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时自编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阅历的习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时也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问题,大家合作交流解决真正使本节课内容得到升华。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效率是不同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因材施教,我在一张纸上分别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训练题,这样做虽花费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从课堂效果上看,还是有实效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的探究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实践机会留给学生,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这是新课标的教育要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领悟到,要认真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课堂实效性实际上就是教学质量的实效性。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最重要一环是改进课堂教学。但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又与能否吃透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教师对教材的系统性掌握得好,又善于体会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再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那课堂教学一定会生动活泼,我坚信只要我们肯于动脑,善于学习,不断积累,勇于实践,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从“学习上过于被动”、“学习方法不得当”等方面对影响学生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接着又从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认真预习新课内容”、“提高数学课堂学习质量”等方面对怎样提高学生高中阶段的数学成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影响 数学成绩 解决办法    记得有人曾经用“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来形容数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今天的数学科学也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作为人类精神文化极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值得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下面就这方面的体會,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仅供同行参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新时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提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重视学教双方的互动,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研究发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更好地调整状态,稳步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数学学习的丰硕成果。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分析    1 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初中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
从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到杜郎口中学的(1)预习交流(2)确定目标(3)分工合作(4)展示提升(5)穿插巩固(6)达标测评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上教师讲课时间仅仅几分钟,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实践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实施了素质教育,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些学校都有相同之处,我想分析一下其中的一个环节,即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它在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对数学课程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新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迫切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本文就旋转变换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几何 数学 旋转变换    旋转变换内容,从知识结构上讲,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全等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的又一基本图形变换,也对今后研究其他具有对称性质的图形及几何变换奠定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在解题中发生错误是缘于对题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只需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阅读,学生就会发现错误并改正。为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才是有效的?究其原因,这与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关。我们知道,数學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层层递进的。在阅读中,对每一个字词的理解经常是对下一字词的理解与认识的基础,对一个字词的误解都可能导致整体解题的失败。因此,数学阅读是一种十分精确的阅读,是
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转身回望自己对有效数学教学追求的历程,风风雨雨,任重道远。曾经对“教学目标明确”、“采用多种媒体”、“板书设计精当美观”等等孜孜以求,曾经认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堂应该密不透风、滴水不漏。为了上好一堂研究课,我会把课堂教学中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写下来,甚至精确到每一个环节用的教学时间,我幻想当我说完一节课的结束语时,下课铃刚好响起,这才是完美的一节课。反思之后发现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