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不同于语文,要想学好它,不仅需要理解力、记忆力,还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足够的耐心。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中生,不喜欢数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觉得它太难,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不太能理解,课下作业又不会做,考试分数不高,自然就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追根究底,还是要把握好课堂教学,针对当前不同学生学习状况不同的现象,老师要采取策略,运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区别对待,力求帮助每个人都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这种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性,可以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 分层教学 有效探究
分层教学,它指的是针对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一样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从而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取得进步。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班级里大部分学生能够取得进步,但是还有一些人在这样的大众洪流中失去了方向。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人都能突破自己,好好学习,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待改变,而应该采取现今这种分层教学方式。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好它,不仅是为了考试,也是为了让其他科目能够学得更好,更是为了方便生活。尤其对于高中生而言,要想上升一个高度,离自己的梦想再近一步,那么学好数学是责无旁贷,而老师就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在课堂教学这方面多花心力。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并非一件简单之事,实施起来还是颇有难度,需要通过不断的试验与探究,汲取多人的经验,设计出最合理的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让每个高中生爱上数学。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既然是开展分层教学,教学对象就是学生,那么首先,自然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分层,如此才可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否则一切都是枉然。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就高中生学习数学来说,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不一样,所以就算是同一个老师所教,每天在同样的教室里学习,但是学习效果还是不一样。老师无法忽略这种差异性,要做的是怎样从这种差异性出发,对学生进行分层,从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才能帮助每个学生取得进步。那么,该如何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层呢?老师首先要多了解这些学生,不仅是学习成绩,还有在课堂上的思维反应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然后综合考虑这些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可以命名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学生指的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老师讲的知识能够一下子就反应过来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配合老师,积极发言,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努力完成。B组学生指的是学习成绩一般,课堂上也在认真听讲的学生,他们对数学学习倒也不是不感兴趣,就是没有特别强烈的学习欲望,老师让做什么,他们就会做什么,不会自己主动去探索。C组学生指的是学习成绩稍差点,在课堂上不太愿意听课的学生,他们学习可以说是为了完成任务,学习态度不够积极上进,学习习惯也不好。将学生分为这三个层次,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既然对学生进行了分层,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教学工作了,而分层教学的重点在于老师对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三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分别制定三个目标,让他们都能够完成。当然,总体的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还是不变的,老师是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如果给每个小组的教学目标都是一样的,那么根本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对于A组学生而言,老师可以给他们难度稍高些的目标,让他们在学好基础知识之外拓展自己的能力,达到另一个高度。B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老师就要给他们制定正常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大纲上规定的知识掌握点,如果可以,也要让他们再突破一下自己。至于C组学生,由于暂时落后于其他同学,老师要让他们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把基础打牢固了,那么接下来的学习才会轻松得多。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会学到《三角函数》,即正切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等,这对于学生的整个数学生涯而言,都是重点,而且在生活中还会经常运用得到,所以每个高中生都有义务要学好它。老师在教学生这一单元时,就要对不同学生制定不一样的教学目标。C组学生,老师要让他们必须学会“三角函数”的这些公式,能够利用它们计算三角形的边长等。B组学生,老师给他们的目标是在C组同学的基础上,还要会用“三角函数”解题,可以通过其中一个公式推出另外的几个公式。而A组学生,不仅要会以上这些内容,老师给他们的目标是还要在此基础上再会利用“三角函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懂得运用。如此,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就可让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发挥其最大意义。
三、对课堂作业进行分层
对于高中数学学习而言,作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什么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很大部分原因是他們不喜欢做作业。在数学学习中,有一项战术叫“题海战术”,即大量做题,通过做很多的作业,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其实这种方法不适宜高中数学学习,它无法很好地让学生掌握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既然开展分层教学,那么对课堂作业也要进行分层,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样大家都能完成,就不会有不做作业或抄袭等现象的出现。对于A组学生,让他们完成一些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作业,这些作业具有灵活性,能够让他们很好地学以致用,对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可以举一反三。B组学生,就需要通过作业,对已学内容掌握牢固,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学会换一种方式思考,懂得变通。而C组学生,老师给他们布置作业,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对课堂上那些基础知识,比如说公式等,能够理解,并且可以运用它们解题。
结束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虽然看起来很难,但是一旦老师着手去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教学实情,那么实施起来却也并非难度特别大。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对课堂作业进行分层等方式,把“分层”二字落到实处,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那么最终肯定能收到预想之中甚至意料之外的效果。老师对数学课堂进行分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将这些高中生培养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鲍永军, 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 《考试周刊》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