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探讨了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推动作用,并指出民族体育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发现体育教育能够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最终总结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体育教育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文中的认识可能略显粗浅,旨在为探究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体育教育的关系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中华民族有着许多不同类型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体育文化作为其中的一种,如何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将其传承和发展,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要想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得以创新和发展、民族体育文化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得以顺利传承,研究民族体育文化与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1民族体育的概述
民族体育凸显了传统型、传承性、历史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国际间的交流日益紧密,民族传统体育和各个国家的体育文化产生了碰撞与融合,这就为民族体育增添了更多的特色,比如时代性、民族性、娱乐性等。比如说,民族体育的娱乐性在各个民族特有的舞蹈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同民族的舞蹈项目及舞蹈内容都源自于步人民族的人民在劳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发挥娱乐锻炼功能的体育活动。在传统体育舞蹈项目中,实现了人体健身的需要,在与舞蹈动作进行结合的基础上,既能彰显体育舞蹈的娱乐性特点,又能体现出体育舞蹈的竞技性特点。民族体育可以作为国家及民族的精神纽带而存在,同时也是国家及民族文化的延续。无论是哪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蕴含了其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
2高校体育教育傳承民族体育文化的具体方法分析
2.1完善高校体育教育课程
将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高校体育教育相结合,需要重视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通过对现有的体育课程进行完善,能够增强高校体育课程的文化传承性。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深入分析民族体育文化,做好学生的调查分析工作,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而将民族体育项目作为基础,开设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2]同时,不仅要系统化地整合高校体育课程,还要将民族体育项目融合起来,使其能够成为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民族体育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保证各个项目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体育意识的同时,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
2.2创新高校体育教育模式
在进行高校体育教育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借助民族体育文化来促进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得以有效提升。例如在进行体育教育活动时,不仅要做好民族体育项目的专业化教学,还要对互动教学、网络教学和视频教学进行综合运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中。其次,需要加强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发,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此提高教育效果,实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最后,可以带领学生去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为学生积累更多的阅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3加强体育教育师资建设
为提高体育教育效果,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目的,需要加强体育教育师资建设,确保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经验,充分了解相关的民族体育项目,便于更好地进行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持续发展。因此,高校要适当增加投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将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及相关知识传授给体育教师,确保体育教师能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高校体育教育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得以提升,同时,体育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立足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实到底,在深入学习民族体育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便于采取有效的方法对体育教育与民族体育文化进行融合,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民族体育文化的内涵,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3民族体育课程开发的原则
3.1适宜性原则
相关人员在对民族体育课程内容进行开发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将学生作为主体的原则,课程的具体内容要适合学生体育学习的特点,同时也能达到通过体育学习来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及综合能力的目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心智发展方面还不够成熟,民族体育课程的开发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民族体育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优化,确保课程内容的适宜性。
3.2文化性原则
在民族体育中蕴含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在对民族体育课程进行开发、调整的过程中,要重视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保留。民族体育文化的产生,是在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的基础上而来的,民族体育文化是不能被某一种单独的文化形态所替代。在传承、发扬民族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国家民族精神及文化思想的形成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在开发利用民族体育课程时,必须要坚持文化性原则,保护好民族体育根基的稳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学习民族体育文化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
3.3教育性原则
相关人员在开发民族体育课程时,要将其所具有的综合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出来,在体育课程中融入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不同的民族文化,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及民族精神的提升。
4结语
民族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体育教育要想实现改革创新,在其中融人民族体育文化是必然趋势。如若能够将民族体育文化与体育教育实现融合和创新,不仅能够让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还能够促进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两者之间积极、科学、有效的结合,能够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常文浩,张倩.基于茶道精神分析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福建茶叶,2019,41(2):123-124.
[2]缪军.基于学校体育教学平台对民族体育的发展与传承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199-200.
[3]郑健,周新红,李久芬.武术规定套路的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基于螳螂拳、南拳的实地考察[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6):147-150
中华民族有着许多不同类型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体育文化作为其中的一种,如何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将其传承和发展,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要想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得以创新和发展、民族体育文化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得以顺利传承,研究民族体育文化与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1民族体育的概述
民族体育凸显了传统型、传承性、历史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国际间的交流日益紧密,民族传统体育和各个国家的体育文化产生了碰撞与融合,这就为民族体育增添了更多的特色,比如时代性、民族性、娱乐性等。比如说,民族体育的娱乐性在各个民族特有的舞蹈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同民族的舞蹈项目及舞蹈内容都源自于步人民族的人民在劳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发挥娱乐锻炼功能的体育活动。在传统体育舞蹈项目中,实现了人体健身的需要,在与舞蹈动作进行结合的基础上,既能彰显体育舞蹈的娱乐性特点,又能体现出体育舞蹈的竞技性特点。民族体育可以作为国家及民族的精神纽带而存在,同时也是国家及民族文化的延续。无论是哪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蕴含了其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
2高校体育教育傳承民族体育文化的具体方法分析
2.1完善高校体育教育课程
将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高校体育教育相结合,需要重视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通过对现有的体育课程进行完善,能够增强高校体育课程的文化传承性。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深入分析民族体育文化,做好学生的调查分析工作,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而将民族体育项目作为基础,开设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2]同时,不仅要系统化地整合高校体育课程,还要将民族体育项目融合起来,使其能够成为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民族体育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保证各个项目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体育意识的同时,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
2.2创新高校体育教育模式
在进行高校体育教育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借助民族体育文化来促进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得以有效提升。例如在进行体育教育活动时,不仅要做好民族体育项目的专业化教学,还要对互动教学、网络教学和视频教学进行综合运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中。其次,需要加强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发,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此提高教育效果,实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最后,可以带领学生去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为学生积累更多的阅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3加强体育教育师资建设
为提高体育教育效果,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目的,需要加强体育教育师资建设,确保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经验,充分了解相关的民族体育项目,便于更好地进行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持续发展。因此,高校要适当增加投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将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及相关知识传授给体育教师,确保体育教师能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高校体育教育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得以提升,同时,体育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立足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实到底,在深入学习民族体育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便于采取有效的方法对体育教育与民族体育文化进行融合,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民族体育文化的内涵,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3民族体育课程开发的原则
3.1适宜性原则
相关人员在对民族体育课程内容进行开发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将学生作为主体的原则,课程的具体内容要适合学生体育学习的特点,同时也能达到通过体育学习来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及综合能力的目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心智发展方面还不够成熟,民族体育课程的开发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民族体育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优化,确保课程内容的适宜性。
3.2文化性原则
在民族体育中蕴含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在对民族体育课程进行开发、调整的过程中,要重视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保留。民族体育文化的产生,是在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的基础上而来的,民族体育文化是不能被某一种单独的文化形态所替代。在传承、发扬民族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国家民族精神及文化思想的形成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在开发利用民族体育课程时,必须要坚持文化性原则,保护好民族体育根基的稳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学习民族体育文化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
3.3教育性原则
相关人员在开发民族体育课程时,要将其所具有的综合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出来,在体育课程中融入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不同的民族文化,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及民族精神的提升。
4结语
民族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体育教育要想实现改革创新,在其中融人民族体育文化是必然趋势。如若能够将民族体育文化与体育教育实现融合和创新,不仅能够让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还能够促进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两者之间积极、科学、有效的结合,能够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常文浩,张倩.基于茶道精神分析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福建茶叶,2019,41(2):123-124.
[2]缪军.基于学校体育教学平台对民族体育的发展与传承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199-200.
[3]郑健,周新红,李久芬.武术规定套路的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基于螳螂拳、南拳的实地考察[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6):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