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扬弃,旨在整合传统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势与单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效率优势。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与普通班师生关系、学习动力及其相关性的调查研究表明,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师生关系困扰程度显著低于普通班;而在学习动力上,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略优于普通班;师生关系与学习动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现代学徒制进一步挖掘人才培养“质量”优势的关键在于基于现代学徒制师生关系的情感优势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优化路径;师生关系;学习动力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C13C027)
作者简介:杨小燕,女,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5-0017-05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扬弃,旨在整合传统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势与单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效率优势。上海市教育研究所对“现代学徒制”界定认为,首先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注重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和感悟,尊重传统。但与传统的学徒制又不同。现代学徒制中学校教育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符合大工业生产要求,培养方式也从单纯的经验学习到工学交替、理论实践并重,培养目标从单纯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发展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技能人才。[1]基于职业院校的职业属性以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颁发,现代学徒制在全国范围职业院校大力开展。基于“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是教育的最终归属,本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以试点班与普通班相比较的角度,探寻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状况与优化路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研究以四川省某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①与普通班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调查试点班与普通班的师生关系状况与学习动力状况。共发放“师生关系量表”80份、“学习动力量表”80份。其中,普通班发放“师生关系”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9分;试点班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普通班发放“学习动力”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7分;试点班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师生关系”调查及比较分析
“师徒关系”是学徒制的重要表征。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师承”模式的继承与发展。在现代学徒制的改革与实践中,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有机整合,班级规模的缩小,师资力量的增强,一种突破大规模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逐渐形成,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继承了传统学徒制的“师徒”关系优势,以发挥师生情感在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隐形作用。研究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与普通班分别发放了“师生关系”调查表,以了解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师生关系构建的实际情况,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上述18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对于“普通班”的调查情况而言,师生关系紧张较为集中的前几种情况分别是:老师很少与你倾心相谈(53%);老师上课不能吸引你(47%);老师不了解你的忧虑与不安(47%);老师把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优劣与奖惩学生的尺度(47%);你找不到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秘的老师(45%);你经常不能明白老师的讲解(45%)。对于“试点班”的调查情况而言,师生关系紧张较为集中的前几种情况分别是:你找不到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秘的老师(53%);老师很少与你倾心相谈(47%);老师不了解你的忧虑与不安(43);老师常以纪律压制你(30%);你常屈服与老师的命令与权威(30%)。
将上述79份“师生关系”问卷对18个问题的回答分别输入量表统计软件,结果如表2所示。
从普通班与试点班师生关系量表测查的结果来看,普通班与品牌班在师生关系状况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普通班困扰度中等的占63%,比品牌班多36个百分点;品牌班大部分学生仅有轻微或很轻微的困扰度;同时,4%的普通班学生有严重或较严重的困扰度。由此可见,在师生关系上,单一学校教育制度下未能有效关注师生关系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现代学徒制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创设了相应的时间与空间条件,师生之间在情感上更能相互依赖,师生关系升华为师徒关系,为学生的学习扫清了情感障碍。在访谈中,许多学生也表现出对老师的深厚感情,“老师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还关心我们的生活。既是我们学习的导师,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导师,关心我们的现状,也关心我们的发展。我们朝夕相处,感情很深。老师对我们每个人的情况都非常了解,我们就像朋友一样,更确切的说,真的就是像以前的那种很深厚的师徒关系。”
(二)学习动力调查及比较分析
对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采用的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自我诊断量表》,共20个问题。20道题目可分成4组,它们分别测查大学生在四个方面的困扰程度:1~5题测查你的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弱;6~10题测查你的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强;11~15题测查你的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16~20题测查你在学习目标上是否存在困扰。如果对某组(每组5题)中大多数题目持认同的态度,则一般说明该学生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从总体上讲,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1.关于学习动机是否太弱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在“学习动机是否太弱”的相关问题回答上,普通班学生回答“是”的比例明显高于试点班。特别是在“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提起精神”题目的回答上,普通班回答“是”的比例高于试点班17个百分点,表明普通班在学习惰性较为显著。
2.关于学习动机是否太强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在“学习动机是否太强”的相关问题回答上,试点班学生在“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能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两个问题的回答上,比例高于普通班学生,有学习动机过强的倾向,可能导致学习压力过大或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 3. 在“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问题的回答上,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普遍班在5个问题的回答比例上,均高于试点班,表明试点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优于普通班,困扰程度较低。
4.在“学习目标是否存在困扰”相关问题的回答上,调查结果显示(见表6),试点班与普通班的回答情况分布较散,总的说来,两个班都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坚定的情况。
将上述20道题目得分相加,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在学习动力相关问题上,试点班与普通班差异不大,试点班学习动力状况略优于普通班:有少许问题和一定问题和困扰的总比例分别为80%和77%;有比较严重和严重问题困扰的总比例分别为20%和23%。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师生关系状况与学习动力状况两个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27,双尾检验概率p值尾0.005<0.01,故师生关系与学习动力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
三、研究反思与建议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与工作现场教育,传承传统学徒制“注重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和感悟”的优势,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学生”是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主体,其内在学习动力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然而,尽管现代学徒制的新型师徒式师生关系为提升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创设了条件,但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这种新型师徒式师生关系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是现代学徒制实践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重要问题。基于调查研究结果,现行现代学徒制还需进行深度的反思与优化。
(一)重感知:从宏观设计到内在体验
从现代学徒制产生的历史进程来看,它是在传统学徒制经过学校教育制度的洗礼之后,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优势的整合,其初衷在于汲取传统学徒制的“质量”优势与学校教育制的“效率”优势的精华的结果。因此,在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进程中,国家—省市—学院三个层面都勾画了实践现代学徒制的蓝图。然而,就教育的视角而言,学生应当是现代学徒制的最终受益者,学生的真实体验与感受应当成为现代学徒制实践过程中不可忽略的要素。调查显示,在现代学校制度的背景下构建的现代学徒制,无论在班级规模、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应当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我们的“学徒”却仅有三成感觉到了现代学徒制带来的优越感与归属感。缺乏“学生”这个主体的主动参与与亲身感知的现代学徒制易于流于形式,影响改革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的推进,“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而应当主动的参与,只有注重学生的真实内在体验,才能为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路径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重实效:从条件创设到质量优势
“质量”是学徒制关注的焦点,也是现代学徒制打破传统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切入点,而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质量”的重要体现则是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现代学徒制基于校企之间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管、共用的“共生型”的合作机制无论是学校、企业还是学生个人,都投入了较之单一学校教育制度较大的资源,因而从理论上讲,在生均资源匮乏的职业教育现实中,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并不认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较普通班学生的强。这一调查结果触及了现代学徒制的初衷。因此,现代学徒制不仅仅是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资源和条件的问题,而是如何利用资源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三)重转化:从情感关系到学习动力
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班级规模缩小到15—20人的小班,瞬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时空距离。现代学徒制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上关键是要发挥传统学徒制在师傅与徒弟之间“心理关系”的优势,发挥心理关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朱小蔓认为:“情感和人的理性一样,都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人类的生命精神和自由精神的体现,是人性的本质反映,是人生创造、人生享用的一种生存方式。”[2]
心理关系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情感关系,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并影响着认知活动进行的。心理关系主要是通过体现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对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人才培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应当充分发挥其构建心理关系的天然优势,将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转化为内部的自发的学习动力,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然而,调查显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徒”的学习动力与传统学校教育制度下学生的学习动力方面仅显示出微小的优势,一方面,表明了师生关系在学生学习动力方面发挥了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其作用发挥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学习动力应当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根本,缺乏学习动力的学习,既是枯燥无味的,同时,学习效果也是有限的。当然,学习动力是当前整个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学徒制“师徒型”的师生关系这一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要素来有效激发“学徒”学习动力,将师徒情转化为学习力。
综上所述,当前职业院校与企业相互依存的关系已经逐步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模式与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如何将现代学徒制的应然状态转化为实然状态,需要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这个要素充分考虑进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点应当在于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的诸多教学与管理细节,如师生情感的巩固与加深、教学氛围与教学管理的温馨化、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等方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现代学徒制的优越性。
注释:
①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在继承传统学徒制在教育成本和技能培养优势的基础上依托“与名企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背景,将学徒制“全程教育、以技能为中心、现场学习”的理念和特点融入订单培养,通过“收徒:雇主选人——学艺:校企共育——出师:三证齐全”三个环节,探索与实践了现代学徒制,校企共育具体表现为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师徒式的师生关系、研究型的学习环境、交替式的学习方式、小型化的组织形式、全方位的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 甘泉.中国职业教育探索“现代学徒制”[EB/OL].[2013-06-25].http://education.news.cn/2013-06/25/c_116276565_2.htm.
[2] 朱小蔓.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59.
[责任编辑 曹 稳]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优化路径;师生关系;学习动力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C13C027)
作者简介:杨小燕,女,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5-0017-05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扬弃,旨在整合传统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势与单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效率优势。上海市教育研究所对“现代学徒制”界定认为,首先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注重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和感悟,尊重传统。但与传统的学徒制又不同。现代学徒制中学校教育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符合大工业生产要求,培养方式也从单纯的经验学习到工学交替、理论实践并重,培养目标从单纯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发展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技能人才。[1]基于职业院校的职业属性以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颁发,现代学徒制在全国范围职业院校大力开展。基于“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是教育的最终归属,本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以试点班与普通班相比较的角度,探寻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状况与优化路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研究以四川省某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①与普通班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调查试点班与普通班的师生关系状况与学习动力状况。共发放“师生关系量表”80份、“学习动力量表”80份。其中,普通班发放“师生关系”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9分;试点班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普通班发放“学习动力”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7分;试点班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师生关系”调查及比较分析
“师徒关系”是学徒制的重要表征。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师承”模式的继承与发展。在现代学徒制的改革与实践中,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有机整合,班级规模的缩小,师资力量的增强,一种突破大规模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逐渐形成,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继承了传统学徒制的“师徒”关系优势,以发挥师生情感在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隐形作用。研究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与普通班分别发放了“师生关系”调查表,以了解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师生关系构建的实际情况,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上述18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对于“普通班”的调查情况而言,师生关系紧张较为集中的前几种情况分别是:老师很少与你倾心相谈(53%);老师上课不能吸引你(47%);老师不了解你的忧虑与不安(47%);老师把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优劣与奖惩学生的尺度(47%);你找不到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秘的老师(45%);你经常不能明白老师的讲解(45%)。对于“试点班”的调查情况而言,师生关系紧张较为集中的前几种情况分别是:你找不到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秘的老师(53%);老师很少与你倾心相谈(47%);老师不了解你的忧虑与不安(43);老师常以纪律压制你(30%);你常屈服与老师的命令与权威(30%)。
将上述79份“师生关系”问卷对18个问题的回答分别输入量表统计软件,结果如表2所示。
从普通班与试点班师生关系量表测查的结果来看,普通班与品牌班在师生关系状况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普通班困扰度中等的占63%,比品牌班多36个百分点;品牌班大部分学生仅有轻微或很轻微的困扰度;同时,4%的普通班学生有严重或较严重的困扰度。由此可见,在师生关系上,单一学校教育制度下未能有效关注师生关系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现代学徒制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创设了相应的时间与空间条件,师生之间在情感上更能相互依赖,师生关系升华为师徒关系,为学生的学习扫清了情感障碍。在访谈中,许多学生也表现出对老师的深厚感情,“老师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还关心我们的生活。既是我们学习的导师,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导师,关心我们的现状,也关心我们的发展。我们朝夕相处,感情很深。老师对我们每个人的情况都非常了解,我们就像朋友一样,更确切的说,真的就是像以前的那种很深厚的师徒关系。”
(二)学习动力调查及比较分析
对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采用的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自我诊断量表》,共20个问题。20道题目可分成4组,它们分别测查大学生在四个方面的困扰程度:1~5题测查你的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弱;6~10题测查你的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强;11~15题测查你的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16~20题测查你在学习目标上是否存在困扰。如果对某组(每组5题)中大多数题目持认同的态度,则一般说明该学生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从总体上讲,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1.关于学习动机是否太弱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在“学习动机是否太弱”的相关问题回答上,普通班学生回答“是”的比例明显高于试点班。特别是在“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提起精神”题目的回答上,普通班回答“是”的比例高于试点班17个百分点,表明普通班在学习惰性较为显著。
2.关于学习动机是否太强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在“学习动机是否太强”的相关问题回答上,试点班学生在“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能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两个问题的回答上,比例高于普通班学生,有学习动机过强的倾向,可能导致学习压力过大或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 3. 在“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问题的回答上,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普遍班在5个问题的回答比例上,均高于试点班,表明试点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优于普通班,困扰程度较低。
4.在“学习目标是否存在困扰”相关问题的回答上,调查结果显示(见表6),试点班与普通班的回答情况分布较散,总的说来,两个班都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坚定的情况。
将上述20道题目得分相加,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在学习动力相关问题上,试点班与普通班差异不大,试点班学习动力状况略优于普通班:有少许问题和一定问题和困扰的总比例分别为80%和77%;有比较严重和严重问题困扰的总比例分别为20%和23%。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师生关系状况与学习动力状况两个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27,双尾检验概率p值尾0.005<0.01,故师生关系与学习动力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
三、研究反思与建议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与工作现场教育,传承传统学徒制“注重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和感悟”的优势,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学生”是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主体,其内在学习动力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然而,尽管现代学徒制的新型师徒式师生关系为提升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创设了条件,但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这种新型师徒式师生关系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是现代学徒制实践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重要问题。基于调查研究结果,现行现代学徒制还需进行深度的反思与优化。
(一)重感知:从宏观设计到内在体验
从现代学徒制产生的历史进程来看,它是在传统学徒制经过学校教育制度的洗礼之后,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优势的整合,其初衷在于汲取传统学徒制的“质量”优势与学校教育制的“效率”优势的精华的结果。因此,在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进程中,国家—省市—学院三个层面都勾画了实践现代学徒制的蓝图。然而,就教育的视角而言,学生应当是现代学徒制的最终受益者,学生的真实体验与感受应当成为现代学徒制实践过程中不可忽略的要素。调查显示,在现代学校制度的背景下构建的现代学徒制,无论在班级规模、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应当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我们的“学徒”却仅有三成感觉到了现代学徒制带来的优越感与归属感。缺乏“学生”这个主体的主动参与与亲身感知的现代学徒制易于流于形式,影响改革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的推进,“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而应当主动的参与,只有注重学生的真实内在体验,才能为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路径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重实效:从条件创设到质量优势
“质量”是学徒制关注的焦点,也是现代学徒制打破传统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切入点,而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质量”的重要体现则是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现代学徒制基于校企之间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管、共用的“共生型”的合作机制无论是学校、企业还是学生个人,都投入了较之单一学校教育制度较大的资源,因而从理论上讲,在生均资源匮乏的职业教育现实中,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并不认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较普通班学生的强。这一调查结果触及了现代学徒制的初衷。因此,现代学徒制不仅仅是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资源和条件的问题,而是如何利用资源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三)重转化:从情感关系到学习动力
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班级规模缩小到15—20人的小班,瞬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时空距离。现代学徒制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上关键是要发挥传统学徒制在师傅与徒弟之间“心理关系”的优势,发挥心理关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朱小蔓认为:“情感和人的理性一样,都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人类的生命精神和自由精神的体现,是人性的本质反映,是人生创造、人生享用的一种生存方式。”[2]
心理关系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情感关系,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并影响着认知活动进行的。心理关系主要是通过体现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对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人才培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应当充分发挥其构建心理关系的天然优势,将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转化为内部的自发的学习动力,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然而,调查显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徒”的学习动力与传统学校教育制度下学生的学习动力方面仅显示出微小的优势,一方面,表明了师生关系在学生学习动力方面发挥了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其作用发挥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学习动力应当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根本,缺乏学习动力的学习,既是枯燥无味的,同时,学习效果也是有限的。当然,学习动力是当前整个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学徒制“师徒型”的师生关系这一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要素来有效激发“学徒”学习动力,将师徒情转化为学习力。
综上所述,当前职业院校与企业相互依存的关系已经逐步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模式与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如何将现代学徒制的应然状态转化为实然状态,需要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这个要素充分考虑进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点应当在于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的诸多教学与管理细节,如师生情感的巩固与加深、教学氛围与教学管理的温馨化、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等方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现代学徒制的优越性。
注释:
①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在继承传统学徒制在教育成本和技能培养优势的基础上依托“与名企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背景,将学徒制“全程教育、以技能为中心、现场学习”的理念和特点融入订单培养,通过“收徒:雇主选人——学艺:校企共育——出师:三证齐全”三个环节,探索与实践了现代学徒制,校企共育具体表现为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师徒式的师生关系、研究型的学习环境、交替式的学习方式、小型化的组织形式、全方位的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 甘泉.中国职业教育探索“现代学徒制”[EB/OL].[2013-06-25].http://education.news.cn/2013-06/25/c_116276565_2.htm.
[2] 朱小蔓.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59.
[责任编辑 曹 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