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变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智能技能和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如何转变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进行了如下的论述。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要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语文实践,解决语文问题,进而掌握语文智能,实现语文智能技能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开拓学习空间,扩大知识视野
要改变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学习观念,增强自主意识。自主意识增强了,学习的天地就宽阔了,学习的方法就丰富了,学习的效果自然就高效了。
(一)到生活中学习
语言来源于生活,就要在生活中学语文,这也是“大语文学习观”的需要。识字、阅读、写作、口语无一不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着生活实际的学习方式会使语文学习返璞归真。同时,生活又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是课堂学习生活化的延伸。
生活中的语文到处都是,大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小到个人的生活需要、思想交流,无处不是语文,无时不可学习。诸如:法律法规条文、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逢年过节的文化交流等等,都是学习的对象。
(二)到网络中学习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学习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了。许多教育家都把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了网络学习。生活因网络而多彩,语文因网络而宽广,网络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不竭资源。学生有着喜欢接触新事物的天性,无疑又是网络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漪老师曾说过:“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语文与生活同在,应用性极强。”网络是一片新的天地,那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学生要尽可能在老师引领下去触摸、去探索。
凭借网络,学生可以浏览“报纸杂志”,可以畅游“书的海洋”,可以尽情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可以真正做到:足不出户,而卧游万水千山;素不相识,却也能促膝长谈。网络使我们享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越时空之乐趣,这是科技将文本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凭借网络,学生可以接触世界的最前沿,了解世界的最新信息,读到最真性情的文章,看到最牛气的网络新词语。
(三)到文化经典中学习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其中蕴含的内容之多、价值之大自是不必多言的。学习文化经典,不仅可以持续提升表达语文的能力,增添生活之情趣,更有价值的是:经典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人生境界,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
学习经典要耐心,要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四)到报纸杂志中学习
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报纸杂志给我们提供的就是丰富的好文章和广泛的好知识,是我们最好的学习对象和朋友。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
二、发挥主动精神,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天地宽了,学法自然要变了。学生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研究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
(一)积极思索,大胆探究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大胆发言;学生应在老师指导下按一定的思维方式积极认真完成探究任务,在可能的情况下大胆发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文能力。
(二)勤学善思,坚持写作
写作能力综合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思想、文化素质和智力结构。新课程标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作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语文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
可以说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知识水平、思想认识水平、思维判断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通过写日记、片断材料、写作提纲、随笔等,训练学生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融入社会,学以致用
语文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听与读就是要去获取知识,去欣赏,而说与写则是我们对语文的体现,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
学生应该广泛地深入到社会各层面中去,把学到的语文知识尽可能说出来,尽可能写出来,经受社会检验,并把检验结果反馈回来,改进学习方式,提高效率。在这样的螺旋形前进中,语文学习将取得最大程度的进步,学习效率将得到最大的体现。学习语文会觉得是一种享受,不学好也难了!
思维一转天地宽。把学习方式转化一下,化被动为主动,化“他主”为“自主”,相信语文学习的境界会柳暗花明,学习的精彩会层出不穷!
(编辑:陈岑)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要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语文实践,解决语文问题,进而掌握语文智能,实现语文智能技能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开拓学习空间,扩大知识视野
要改变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学习观念,增强自主意识。自主意识增强了,学习的天地就宽阔了,学习的方法就丰富了,学习的效果自然就高效了。
(一)到生活中学习
语言来源于生活,就要在生活中学语文,这也是“大语文学习观”的需要。识字、阅读、写作、口语无一不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着生活实际的学习方式会使语文学习返璞归真。同时,生活又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是课堂学习生活化的延伸。
生活中的语文到处都是,大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小到个人的生活需要、思想交流,无处不是语文,无时不可学习。诸如:法律法规条文、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逢年过节的文化交流等等,都是学习的对象。
(二)到网络中学习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学习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了。许多教育家都把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了网络学习。生活因网络而多彩,语文因网络而宽广,网络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不竭资源。学生有着喜欢接触新事物的天性,无疑又是网络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漪老师曾说过:“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语文与生活同在,应用性极强。”网络是一片新的天地,那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学生要尽可能在老师引领下去触摸、去探索。
凭借网络,学生可以浏览“报纸杂志”,可以畅游“书的海洋”,可以尽情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可以真正做到:足不出户,而卧游万水千山;素不相识,却也能促膝长谈。网络使我们享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越时空之乐趣,这是科技将文本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凭借网络,学生可以接触世界的最前沿,了解世界的最新信息,读到最真性情的文章,看到最牛气的网络新词语。
(三)到文化经典中学习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其中蕴含的内容之多、价值之大自是不必多言的。学习文化经典,不仅可以持续提升表达语文的能力,增添生活之情趣,更有价值的是:经典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人生境界,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
学习经典要耐心,要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四)到报纸杂志中学习
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报纸杂志给我们提供的就是丰富的好文章和广泛的好知识,是我们最好的学习对象和朋友。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
二、发挥主动精神,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天地宽了,学法自然要变了。学生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研究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
(一)积极思索,大胆探究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大胆发言;学生应在老师指导下按一定的思维方式积极认真完成探究任务,在可能的情况下大胆发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文能力。
(二)勤学善思,坚持写作
写作能力综合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思想、文化素质和智力结构。新课程标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作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语文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
可以说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知识水平、思想认识水平、思维判断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通过写日记、片断材料、写作提纲、随笔等,训练学生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融入社会,学以致用
语文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听与读就是要去获取知识,去欣赏,而说与写则是我们对语文的体现,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
学生应该广泛地深入到社会各层面中去,把学到的语文知识尽可能说出来,尽可能写出来,经受社会检验,并把检验结果反馈回来,改进学习方式,提高效率。在这样的螺旋形前进中,语文学习将取得最大程度的进步,学习效率将得到最大的体现。学习语文会觉得是一种享受,不学好也难了!
思维一转天地宽。把学习方式转化一下,化被动为主动,化“他主”为“自主”,相信语文学习的境界会柳暗花明,学习的精彩会层出不穷!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