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像”与“不像”之我见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q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与“不像”本来是一组矛盾,但这里谈的“不像”是如齐白石大师所言的“不似之似”,并非纯粹的胡涂乱画。以往,我们常称赞学生“画得真像”,但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提倡的应该是:要画得“不像”。
  
  一、新课标强调积累学生的审美经验,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从“像”到“不像”,是中学生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不断提高的标志。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由感性向理性发展,求新求异心理不断增强,对艺术本质的理解更加深人,追求“不像”成为其认知能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像”到“不像”的过程,是由具象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形式到内容、由表及里的过程。“不像”的追求,正体现了学生思维、认知发展的轨迹,是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深化,是思考、感受、探究、创造的结果,也是学生审美经验、鉴赏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但这种转变需要教师进行及时恰当的引导。
  
  二、新课标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鼓励探究创新。从“像”到“不像”,是实现由模仿到创新的必然过程。
  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挥的最高体现。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其本质是创新,即按美的规律,围绕表现主体,对现实进行概括、提炼、夸张、变形等,实行艺术加工。这时艺术所追求的,已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不是摹景,而是抒情;不是形似,而是神似。否则,就不能理解艺术的返璞归真、大巧若拙,也就不能走进凡高等艺术巨匠的心灵。
  
  三、新课标注重培养兴趣、体验乐趣、发展个性、抒发情感。从“像”到“不像”,可使学生从多彩的艺术形式中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感受五彩缤纷的艺术之美。
  我们的艺术方针本来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花放一枝总单调,万紫千红方是春。“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自有其不同的审美价值,这样,才创造出一个绚丽多姿的美的世界。我们不能只用“像”去评判一切,否则,面对艺术作品的大千世界,其品位的高低、格调的雅俗,就很难真正分辨出来。
  中国画是我国“三大国粹”之一,始终把“传神”放在首位,以“写意”为主要造型手段,强调神似、抒情和意韵悠长。俗话说“大象无形”,即“像”发展的极致不是外形的酷似,而是神韵的逼真,是得“意”忘“形”,犹如读李白的名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虽极具夸张,却独具浪漫意境。理解中国画中的这种“不似之似”,正是理解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突破口。它是一个感悟意会的过程和心理认同的过程,需要教师从线、形、笔、墨、情、韵、诗、乐等多个方面,多种角度去引导,方能使学生认识中国画的真谛,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粹。
  
  (责编 风 云)
其他文献
词是产生于隋唐鼎而盛于南宋的一种倚声文学。自隋唐历五代以迄北宋之初,均以温婉为宗,题材狭窄,风格旖旎,被作为“析醒解愠”、“娱宾遣兴”之具而披之管弦、付之清讴。其后
我是一个不太聪明,但学习比较努力的孩子。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骄傲,他们认为我懂事、好学,成绩还不错,并经常告诫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小助手
那是去年12月29日,全校放元旦假的前一天。下午3节课后.就在我准备回家时,听到有学生的报告声,接着女生李艳进了办公室,匆匆交给我一封信就走了。李艳我很熟悉,是个异地复读生,平时
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还没有“走马上任”,这个班的科任教师就纷纷找上门来,向我反映该班一个叫小D的学生的种种“罪状”,希望我“新官上任三把火”,好好“烧烧”
学校体育是现代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是文明国家的重要标志;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所需人才的重要内容。 本文鲜明地删述了从古至今学校体育的作用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堂教学的组织环节或施教步骤,课堂教学结构愈合理,教学要素的相互作用就愈协调,教育效果也就愈好。    一、教学目标结构的优化    课堂教学目标应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要做到教学目标到位,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吃透体育教学大纲内容,把握重点、难点,依据大纲要求,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教学。例如,在进行初中篮球原地跳起、
歌唱是幼儿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歌唱教学能够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能够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还能够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并且使他们终身保持对音乐的热忱。在幼儿歌唱教学中,运用诱导法组织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一、聆听诱导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幼儿园音乐教育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儿童敏锐的听觉能力的形成。小班孩子们刚进园时,可经常播放一些适合幼儿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