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伦理是教学活动的合法性所在,是教学活动回归其本原的内在要求。教学伦理包含着民主、平等、主体性、全面性等原则。独立学院由于其独特的办学体制和学生构成,在教学伦理上也有其独特性。关注独立学院的教学伦理,构建独立学院的教学伦理体系,利于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学伦理
[作者简介]玉素萍(1973-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6-0176-02
教学伦理的研究,基于各级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反教学现象”,如知识灌输、课堂冲突、师生关系的紧张、统一、标准化的评价标准、高分低能、日益功利化的教学取向等现实。造成这种教学的异化现象有多种因素,但从根本上说,源于对教学本质的片面理解,使教学成为纯粹的工具和手段。认识独立学院的教学伦理现状,利于改善和提升独立学院的教学水平,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
一、教学伦理的含义和表现
(一)教学伦理的含义
所谓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所需要遵循的准则、原则和规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途径,教学尤其需要体现和具备伦理意义,不能停留于只为知识只为功利的低级层次,要发挥教学对成人的意义。“道德原是整个的寄居于一切生活上的。故教学与训导难以分立;培养学生德性决不是哪一方面的事。很显然的,教学需时时着眼于学生德性的培养;关于这点,各门学科都有相当的贡献,各科教师都有相当的责任。”①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伦理是教学这一特定的社会活动所具有的伦理观念、伦理规范和伦理实践。
(二)教学伦理的具体表现
教学伦理状况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决定了教学目的的制定,直接影响了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方向;它决定了教学的过程和具体方式,影响到学生发展目标是否能达成,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因为具有伦理价值的教学,要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作为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和自由的发展。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相对应的是公正、自由、人道的教学伦理。它有以下方面的体现:
1.教师的伦理人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个人态度、风格、教学机智等对学生的道德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大学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更要具备理性批判的能力,能主动展开自我反思和批判: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该通过正向的道德活动,引导学生塑造道德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的道德性来说,它们是这样一类活动——假如这活动存在的话——通过它们,人类的情感由偏执发展到共鸣。智力活动要求每一位参与者表明其信仰的理由,在相互竞争的信念中做一名不偏不倚的法官,运用前所未有明晰的判断标准,对所有的,包括他本人的信念进行公正的裁决。其后,这些活动在人类扩散那些判明的信念,同时,它们使参加者的理性能力得以提高。”②
2.教学内容的伦理要求。大学的学术自由是大学的根本特征,也是大学得以成为大学的根本保障。教学自由是学术自由的重要表现。但教学自由不意味着毫无约束的自由,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不顾及其伦理价值。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社会的法律和道德,符合大学教育的精神和本质。大学应该用包括学术和行动在内的一切手段,向社会表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更应该把学生塑造成富有价值理性的人。因为大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社会化,是要为社会培养富有人文精神,有责任感、有道德感的公民,以便他们走上社会后,能够成为引导社会朝着正确方向前行的骨干。
3.教学评价的伦理标准。大学的教学评价标准,应该是科学标准和人文标准的结合。因此对教师的评价,既要有知识的传授又要有育人的要求,正所谓“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对学生的评价,既有对知识的掌握,又要体现出“成人”的素养。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不能仅限于知识结构的完整,更应该把它看做是全面关照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方式。总之,教学作为一种价值引导工作,要能促进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曾任柏林大学校长的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就曾指出,教育首先是培养人,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与技术,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归纳力、理解力,以便他们在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
4.教学过程中的伦理体现。教学伦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民主、平等、自由的特征。教与学双方是平等、独立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任何忽视、压抑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是不道德的。同时应该营造相互尊重的民主气氛,允许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并存,鼓励学生展开质疑、分析和重构,鼓励他们产生新的思想。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种社会交往,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交往过程,这个过程既有利于教学的知识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存在与发展。
二、独立学院教学伦理现状的分析
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的时代。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现阶段扩展大众化本科教育和社会对多层次人才需求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因为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所以既可能天生就存在缺陷,也可能因为其新的身份而能在教学伦理上更具积极价值。
(一)独立学院教学伦理的影响因素
独立学院的教学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其教学伦理至少有以下方面的制约:
1.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200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明确了“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明确了独立学院的设置标准和办学条件,明确了独立学院的内部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独立学院可以為更多的人提供教育机会、增加教育选择,同时减轻政府教育财政压力、扩大福利性教育,并借以推动公办教育改革。这体现了公益性的要求,具有积极的伦理意义。但由于不是国家财政投入,在现实运行中就要调适好营利性和公益性的问题。所以独立学院的办学观念、模式、制度不免会对教学过程带来一定的压力,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学生管理模式、教师的任用和评价、课程设置的理念上,都有可能转化为教学上的伦理缺失。
2.教师队伍构成。独立学院的教师群体具有多元化、平均年龄低、流动性强等特点,专职教师以聘任的方式任职。目前独立学院从人员编制性质、医疗和养老保险体制、课题申请等,均与公办院校存在巨大差距,所以在吸引优秀教师、稳定教师队伍上存在很大的困难。专职教师中以年轻教师为主,职称总体水平较低,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在个人职业发展和规划上不够明确和稳定。兼职教师一般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职称较高,但由于是兼职,体力、精力都受到了一定限制。另外,独立学院在对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兼职教师中大多有“打短工”的心态,与学生仅限于课堂的交流,责任心不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学生的家庭、学习和思想状况。从学生的入学起点上看,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分数相对较低。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存在着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学习态度和习惯不好、成绩不够扎实等弱点。从家庭状况上,多数学生来自城镇,经济条件比较宽裕,见多识广。从学生心理特点来看,存在着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多元化的现象。他们一方面有积极要求进步、积极思考问题、思想活跃等优点,有渴望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等良好的愿望;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知识功底薄弱、理论学习兴趣低、功利主义追求日益盛行、感受能力减退、情感淡漠、要求进步的行动力不强等不利因素。与其他高校大学生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有强烈的教育投资意识。独立学院是按完全成本收费,学生在入学时就缴纳了较高的费用,有着教育投资和教育服务的强烈意识,对教育的预期回报率有较高的期望。独立学院的这些具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独立学院教学伦理缺陷的重要原因。
(二)独立学院教学伦理的现状
1.教学目的的伦理缺失。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其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专业设置要紧密契合人才市场需求,使其与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急需、热门专业相吻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实践性强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最大特点。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导致了人才培养一切面向市场倾向,一些独立学院甚至提出了就业至上的目标,致使独立学院在教学目的的定位上侧重于实践技能,甚至将其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的培养。
2.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的笼统性。大多独立学院在成立之初限于条件而沿用母体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各类考核评价的标准,这具有客观性,利于独立学院尽快进入办学的正轨。但不能否认的是,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生源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执行同样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违背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对学生而言也是教学的不公平。教学内容难度过大、理论性过强、实践环节过少,这样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一是超出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不能体现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将其混同于其他的本科院校。这样的教学没有做到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获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觉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3.师生关系淡漠,世俗和功利性明显。独立学院的专职教师同样要走职称晋升的道路,在教学的同时要承担科研压力,这客观上影响了部分教师的自我角色定位,无法更好地将时间和精力放到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研究中。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完成课堂教学即上课,其他环节落实不到位,即使上课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很少能及时解决。教学过程缺乏完整性,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另外一方面,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说教有余,引导不足,基本上是在履行“教”的职责,“育”的成分有限。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多才多艺,但学习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欠缺,处于生理和心理即将成熟但尚不稳定阶段,他们更渴望得到大学教师的尊重和认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关心。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角色缺位,沟通和交流无法有效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导致师生关系变得淡漠,甚至出现抵觸情绪。
三、独立学院教学伦理体系的构建
大学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教学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特性,但在理论上和实践的标准上还不够完善。独立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伦理问题,将教学伦理精神内化为办学主体、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的原则,并建立符合时代精神的先进的教学伦理规范。独立学院构建教学伦理体系,应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明确办学目标的伦理定位
独立学院的投资主体决定了合理回报的必要性,但由于目前投资主体的良莠不齐使不少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模糊不清,办学目标经济利益化,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本,没有充分体现教育的本质。因此独立学院的投资者应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重视社会责任的承担,自觉地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树立长期投资、谋求稳定合理回报的理念。在办学目标上,管理者应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在人才的定位上更全面和理性,不仅有专业技术的要求,更要有人格的要求。
(二)重视教学管理的制度伦理
教学管理制度应具有伦理价值,伦理价值是制定教学管理制度的依据,也是教学过程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制度设计和操作实践中应突出伦理追求、道德原则和价值判断,坚持以人为本,贯彻“民主原则”和“公正原则”,尊重学术自由,尊重教育规律,用更富人性化的规定代替带有歧视性、压制性、惩罚性等含义的规定和措施。民主、公正、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对教师和学生的价值的关注及尊严与权利的维护,这样才能增强教师的稳定感、安全感、归属感和责任心,才能使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才能使教学组织活动具有高效性。
(三)注重教学参与者的伦理内化
作为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责任,自觉加强道德自律,不仅要提高学术研究的水平,而且要更多研究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以言传身教承担引导学生发展的责任,努力把课堂变成既有对科学真理和技术的追求,又有对善和美的体会;既有师道尊严,又有教师与学生的平等自由交流的过程。学院应通过各种途径,大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促使学生将尊重、平等、合作诚信等优良的品质内化为学习过程的自觉行动。
应该看到,独立学院的发展目前仍然在探索过程当中,从办学理念到具体的教学管理,重视教学伦理,必将促进其健康发展,而其未定的发展模式也为探索建立和符合独立学院要求的教学伦理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注释]
①罗廷光.教学通论[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46:23.
②(美)詹姆斯·麦克莱伦.教育哲学[M].宋少云,陈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251.
[参考文献]
[1]李义胜.论教学的伦理品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9(13).
[2]王凯.教学伦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8(1).
[3]欧阳超.建构教学伦理学学科刍议[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1).
[4]郭松民.打劫银行成作业比大学堕落更甚[EB/OL].http://news.sina.com.cn/pl/
2008-03-20/133415189054.shtml,2008-03-20.
[5]孙兆泽.大学理性之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学伦理
[作者简介]玉素萍(1973-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6-0176-02
教学伦理的研究,基于各级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反教学现象”,如知识灌输、课堂冲突、师生关系的紧张、统一、标准化的评价标准、高分低能、日益功利化的教学取向等现实。造成这种教学的异化现象有多种因素,但从根本上说,源于对教学本质的片面理解,使教学成为纯粹的工具和手段。认识独立学院的教学伦理现状,利于改善和提升独立学院的教学水平,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
一、教学伦理的含义和表现
(一)教学伦理的含义
所谓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所需要遵循的准则、原则和规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途径,教学尤其需要体现和具备伦理意义,不能停留于只为知识只为功利的低级层次,要发挥教学对成人的意义。“道德原是整个的寄居于一切生活上的。故教学与训导难以分立;培养学生德性决不是哪一方面的事。很显然的,教学需时时着眼于学生德性的培养;关于这点,各门学科都有相当的贡献,各科教师都有相当的责任。”①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伦理是教学这一特定的社会活动所具有的伦理观念、伦理规范和伦理实践。
(二)教学伦理的具体表现
教学伦理状况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决定了教学目的的制定,直接影响了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方向;它决定了教学的过程和具体方式,影响到学生发展目标是否能达成,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因为具有伦理价值的教学,要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作为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和自由的发展。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相对应的是公正、自由、人道的教学伦理。它有以下方面的体现:
1.教师的伦理人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个人态度、风格、教学机智等对学生的道德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大学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更要具备理性批判的能力,能主动展开自我反思和批判: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该通过正向的道德活动,引导学生塑造道德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的道德性来说,它们是这样一类活动——假如这活动存在的话——通过它们,人类的情感由偏执发展到共鸣。智力活动要求每一位参与者表明其信仰的理由,在相互竞争的信念中做一名不偏不倚的法官,运用前所未有明晰的判断标准,对所有的,包括他本人的信念进行公正的裁决。其后,这些活动在人类扩散那些判明的信念,同时,它们使参加者的理性能力得以提高。”②
2.教学内容的伦理要求。大学的学术自由是大学的根本特征,也是大学得以成为大学的根本保障。教学自由是学术自由的重要表现。但教学自由不意味着毫无约束的自由,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不顾及其伦理价值。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社会的法律和道德,符合大学教育的精神和本质。大学应该用包括学术和行动在内的一切手段,向社会表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更应该把学生塑造成富有价值理性的人。因为大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社会化,是要为社会培养富有人文精神,有责任感、有道德感的公民,以便他们走上社会后,能够成为引导社会朝着正确方向前行的骨干。
3.教学评价的伦理标准。大学的教学评价标准,应该是科学标准和人文标准的结合。因此对教师的评价,既要有知识的传授又要有育人的要求,正所谓“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对学生的评价,既有对知识的掌握,又要体现出“成人”的素养。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不能仅限于知识结构的完整,更应该把它看做是全面关照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方式。总之,教学作为一种价值引导工作,要能促进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曾任柏林大学校长的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就曾指出,教育首先是培养人,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与技术,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归纳力、理解力,以便他们在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
4.教学过程中的伦理体现。教学伦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民主、平等、自由的特征。教与学双方是平等、独立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任何忽视、压抑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是不道德的。同时应该营造相互尊重的民主气氛,允许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并存,鼓励学生展开质疑、分析和重构,鼓励他们产生新的思想。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种社会交往,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交往过程,这个过程既有利于教学的知识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存在与发展。
二、独立学院教学伦理现状的分析
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的时代。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现阶段扩展大众化本科教育和社会对多层次人才需求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因为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所以既可能天生就存在缺陷,也可能因为其新的身份而能在教学伦理上更具积极价值。
(一)独立学院教学伦理的影响因素
独立学院的教学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其教学伦理至少有以下方面的制约:
1.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200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明确了“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明确了独立学院的设置标准和办学条件,明确了独立学院的内部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独立学院可以為更多的人提供教育机会、增加教育选择,同时减轻政府教育财政压力、扩大福利性教育,并借以推动公办教育改革。这体现了公益性的要求,具有积极的伦理意义。但由于不是国家财政投入,在现实运行中就要调适好营利性和公益性的问题。所以独立学院的办学观念、模式、制度不免会对教学过程带来一定的压力,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学生管理模式、教师的任用和评价、课程设置的理念上,都有可能转化为教学上的伦理缺失。
2.教师队伍构成。独立学院的教师群体具有多元化、平均年龄低、流动性强等特点,专职教师以聘任的方式任职。目前独立学院从人员编制性质、医疗和养老保险体制、课题申请等,均与公办院校存在巨大差距,所以在吸引优秀教师、稳定教师队伍上存在很大的困难。专职教师中以年轻教师为主,职称总体水平较低,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在个人职业发展和规划上不够明确和稳定。兼职教师一般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职称较高,但由于是兼职,体力、精力都受到了一定限制。另外,独立学院在对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兼职教师中大多有“打短工”的心态,与学生仅限于课堂的交流,责任心不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学生的家庭、学习和思想状况。从学生的入学起点上看,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分数相对较低。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存在着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学习态度和习惯不好、成绩不够扎实等弱点。从家庭状况上,多数学生来自城镇,经济条件比较宽裕,见多识广。从学生心理特点来看,存在着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多元化的现象。他们一方面有积极要求进步、积极思考问题、思想活跃等优点,有渴望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等良好的愿望;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知识功底薄弱、理论学习兴趣低、功利主义追求日益盛行、感受能力减退、情感淡漠、要求进步的行动力不强等不利因素。与其他高校大学生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有强烈的教育投资意识。独立学院是按完全成本收费,学生在入学时就缴纳了较高的费用,有着教育投资和教育服务的强烈意识,对教育的预期回报率有较高的期望。独立学院的这些具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独立学院教学伦理缺陷的重要原因。
(二)独立学院教学伦理的现状
1.教学目的的伦理缺失。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其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专业设置要紧密契合人才市场需求,使其与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急需、热门专业相吻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实践性强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最大特点。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导致了人才培养一切面向市场倾向,一些独立学院甚至提出了就业至上的目标,致使独立学院在教学目的的定位上侧重于实践技能,甚至将其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的培养。
2.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的笼统性。大多独立学院在成立之初限于条件而沿用母体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各类考核评价的标准,这具有客观性,利于独立学院尽快进入办学的正轨。但不能否认的是,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生源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执行同样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违背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对学生而言也是教学的不公平。教学内容难度过大、理论性过强、实践环节过少,这样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一是超出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不能体现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将其混同于其他的本科院校。这样的教学没有做到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获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觉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3.师生关系淡漠,世俗和功利性明显。独立学院的专职教师同样要走职称晋升的道路,在教学的同时要承担科研压力,这客观上影响了部分教师的自我角色定位,无法更好地将时间和精力放到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研究中。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完成课堂教学即上课,其他环节落实不到位,即使上课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很少能及时解决。教学过程缺乏完整性,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另外一方面,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说教有余,引导不足,基本上是在履行“教”的职责,“育”的成分有限。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多才多艺,但学习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欠缺,处于生理和心理即将成熟但尚不稳定阶段,他们更渴望得到大学教师的尊重和认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关心。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角色缺位,沟通和交流无法有效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导致师生关系变得淡漠,甚至出现抵觸情绪。
三、独立学院教学伦理体系的构建
大学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教学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特性,但在理论上和实践的标准上还不够完善。独立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伦理问题,将教学伦理精神内化为办学主体、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的原则,并建立符合时代精神的先进的教学伦理规范。独立学院构建教学伦理体系,应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明确办学目标的伦理定位
独立学院的投资主体决定了合理回报的必要性,但由于目前投资主体的良莠不齐使不少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模糊不清,办学目标经济利益化,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本,没有充分体现教育的本质。因此独立学院的投资者应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重视社会责任的承担,自觉地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树立长期投资、谋求稳定合理回报的理念。在办学目标上,管理者应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在人才的定位上更全面和理性,不仅有专业技术的要求,更要有人格的要求。
(二)重视教学管理的制度伦理
教学管理制度应具有伦理价值,伦理价值是制定教学管理制度的依据,也是教学过程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制度设计和操作实践中应突出伦理追求、道德原则和价值判断,坚持以人为本,贯彻“民主原则”和“公正原则”,尊重学术自由,尊重教育规律,用更富人性化的规定代替带有歧视性、压制性、惩罚性等含义的规定和措施。民主、公正、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对教师和学生的价值的关注及尊严与权利的维护,这样才能增强教师的稳定感、安全感、归属感和责任心,才能使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才能使教学组织活动具有高效性。
(三)注重教学参与者的伦理内化
作为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责任,自觉加强道德自律,不仅要提高学术研究的水平,而且要更多研究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以言传身教承担引导学生发展的责任,努力把课堂变成既有对科学真理和技术的追求,又有对善和美的体会;既有师道尊严,又有教师与学生的平等自由交流的过程。学院应通过各种途径,大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促使学生将尊重、平等、合作诚信等优良的品质内化为学习过程的自觉行动。
应该看到,独立学院的发展目前仍然在探索过程当中,从办学理念到具体的教学管理,重视教学伦理,必将促进其健康发展,而其未定的发展模式也为探索建立和符合独立学院要求的教学伦理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注释]
①罗廷光.教学通论[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46:23.
②(美)詹姆斯·麦克莱伦.教育哲学[M].宋少云,陈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251.
[参考文献]
[1]李义胜.论教学的伦理品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9(13).
[2]王凯.教学伦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8(1).
[3]欧阳超.建构教学伦理学学科刍议[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1).
[4]郭松民.打劫银行成作业比大学堕落更甚[EB/OL].http://news.sina.com.cn/pl/
2008-03-20/133415189054.shtml,2008-03-20.
[5]孙兆泽.大学理性之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