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浅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数学中的命题,都是由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数学概念好比支点,而数学法则、定理好比杠杆。可见概念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概念较多,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呢?
  
  一、注重联系现实原型,对概念作解释
  
  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如正负数、数轴、直角坐标系、函数、角、平行线等,都是由于科学与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讲清它们的来源与实物作比较,这样学生既不会感到抽象,而且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1)注意概念的引出。例如:怎样用数表示前进3米?后退3米?收入200元与支出200元等这些相反量呢?引出正负数的概念;用温度计、杆称这些实物,引出数轴这个概念;由對不同实物的分类,引出同类项概念等。首先从对实物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由抽象的特征浓缩成数学概念,学生容易接受。(2)注意概念的及时整理。对于概念的引出,要把握好时间度,如过早的下定义,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但定义过迟,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同时使已有知识呈现零乱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整理和总结,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及时总结出定义。(3)注意概念的多角度说明。因为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往往具有片面性,所以常造成学生错误地扩大或缩小概念。因此要从多角度各方面加以补充说明。如“垂线”这个概念,不但要用“⊥”号来表示,而且要用多种特殊图形和实物来透视概念的含义。
  
  二、注重刻划概念的本质,对概念进行分析
  
  一个概念在其形成过程中,往往附带着许多无关特征。因此教师应抓住重点,善于引导学生,这样学生便能把握着概念突现出来的实质,尽量减少乃至消除相关不利因素的干扰。(1)讲清概念的意义。例如:“不等式的解集”这一概念,抓住“集”这一特征进行分析,即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更通俗地说,就是把不等式所有的解集合在一起(象学生排队集合一样),组成了不等式的解集,最终表示成x>a等形式。只有理解了这个定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会有丢解的现象。(2)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眼作分析。例如:“同类项就是含有相同的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这个概念中,抓住“相同”这一关键字作分析,相同的是什么?是字母和它的指数两部分;“最简分式”的概念中,抓住“不含公因式”这一关键字眼。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概念,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不会出现错误。(3)抓住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作比较。对于有内在联系的概念,要作好比较,加深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建立在“元”、“次”、“方程”这三个概念基础之上的。“元”表示未知数,“次”表示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次数是就整式而言的,所以“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整式方程。这样学生便于抓住“一元一次方程”的本质,并为以后学习其它方程的概念打下基础。再如:“乘方”与“幂”之间的关系,“直角”与“90°”之间的关系,“方程的解”与“不等式的解”之间的关系,“最简分式”与“最简根式”之间的关系等等。做好有内在联系的概念、相似概念的比较,学生应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三、注重实际应用概念,对概念进行升华
  
  学习数学概念的目的,就是用于实践。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掌握概念,升华概念。概念的获得是由个别到一般,概念的应用则是从一般到个别。学生掌握概念不是静止的,而是主动在头脑中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已有知识再一次形象化具体化,而且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1)多角度考察分析概念。例如,对一次函数概念的掌握,可通过下列练习:①如果Y=(m 3)X-5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则m=_______.②如果Y=(m 3)X-5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则m=_______.③如果Y=(m 3)X 4X-5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则m=_______.④如果Y= 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则m=_______.学生通过以上训练,对一次函数的概念及解析式一定会理解。(2)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做比较训练。例如学生学习了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后,可做以下练习,下列命题正确的是:①四条边相等,并且四个角也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②四个角相等,并且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④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⑤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⑥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⑦有一个角是直角,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⑧有三个角是直角,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⑨有一个角是直角,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⑩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对相似概念一定要抓住它们的联系和区别,通过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它们的判定方法和相互关系。(3)对个别概念,要从产生的根源去考察。
  
  总之,对概念的讲解,一定要注意它的教法,一定让学生理解,切勿让学生死记硬背。因为数学科学严谨的推理性,决定了搞好概念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首要条件。如果学生概念不清,必将表现出思路闭塞,逻辑紊乱,对法则、定理的理解更无从谈起。因此,对数学概念的教法,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
其他文献
中小学生作为学校基础教育的主体,其身体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发展。而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体能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农村的不少中小学里,体育课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还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找到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便能改变这些问题,提高
有这样一句广告句——把简单的变成复杂,太累;把复杂的变为简单,贡献。数学,具有变复杂为简单的功效。因此,数学课堂更应追寻简约高效。  一、什么是简约高效  简约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指课堂简明扼要,充满智慧和活力,能化繁为简,能以小见大,能以少胜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师生交流和谐流畅。它应有三层含义:(1)目标统一(2)智慧碰撞(3)效率最优。   简约高效的课堂是对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是对教学资源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坚决贯彻《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就课程设计的新理念结合课堂实例予以探讨,并期待语文的教学天地更加绚丽多彩。  关键词:活动 讨论 创造 多媒体 网络    随着“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语文课堂教学也逐渐突显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
【摘 要】笔者认为从指导思想和作业设计两个方面加以改变,提高语文学习效率:㈠指导思想的改变,落实一个“实”字。㈡作业设计的改变,落实一个“效”字。1、作业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2、作业设计要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3、作业设计要体现方式的灵活多样。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业设计 学习效率    语文作业的设计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长期以来,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形同虚设:一方面师生觉得作
陷阱,原指猎人狩猎时挖的用于捕获猎物的深坑,后来用于比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圈套,而今它又频繁地跳跃在数学教学之中。数学 “陷阱”指的是学生在所熟知的内容中,由于受知识经验的局限,思维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结果在解题中得出相反的或者是不完全的结论。  一、数学“陷阱”存在的背景  放眼教学,学生陷入“陷阱”看似偶然,却也是必然!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只是形式上地开展观察、归纳、联想和猜想等活动,
【摘要】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各界对德育的关注没有胜过今朝,为此作出的研究和努力也可谓不大、不多,但收效甚微,究其根本是因其对德育的认识上把握不准。本文试从根本的理念入手,纠正误区。  【关键词】德育;原则    什么是德育?简单地说,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目前普遍认为德育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另外还有更为广义的德育界定,认为除以上几个方面外还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
摘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对高中生物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兴趣等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物学科与我们生活实践密切相关,教学中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中一个重要器件,电学实验常用它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路两端的电压来满实验条件,《中考考试说明》中也要求掌握它的构造、原理和使用。部分地区为了增大试题难度和灵活性以考查学生的能力,在综合能力题的电学计算中也插入滑动变阻器。因此,本文就关于滑动变阻器知识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 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法  从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电路符号(如图1)可以看到它有A、B、C、D四个接线柱,
【摘要】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这个词已表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重视,人们已认识到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然而,在创新能力中,想象能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备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想象能
信息与时代同步,时代化的教育与信息相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逐渐步入学校课堂。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借力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尤其是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课堂将形象、直观,师生教学将轻松、愉悦,从而极大地优化教学。因此,遵循科学课教学目标,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更能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品味,提高教学质量。    一、借力信息资源,激发学生实验之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