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永恒追求。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学科兴趣,教学过程往往十分被动,教学效果也十分有限。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思想政治教学与现实生活的隔离。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把学生课堂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堂 生活化教学 教学模式
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生命的“源头活水”,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分享精彩生活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回归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挖掘富有生活气息的素材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天然的教学资源。要想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增强课堂实效,就不能使学生局限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而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充分挖掘生活素材,从而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充分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途径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适时适度地把一些现实生活中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充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变通教材中学生不感兴趣、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这不仅能引导学生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道理,为呆板的教学内容注入鲜活的生活元素,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为教学增添乐趣,更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在生活中活化理论知识。例如,在教授《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一课时,因为我们班的一位学生家长在金坛市消费者协会工作,所以课前我请这位学生按照课前的设计分几个教学环节采访家长并录像,请家长谈几个自己遇到的典型消费纠纷案例,给我们正确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一些建议等。之后,我将录像资料插入多媒体作课堂素材。生活中的事,身边的人,使课堂沉浸在生活的氛围中。
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一直以来,学生普遍感到思想政治课难懂、枯燥,脱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和心理发展特点。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符合中学生原貌的情境,课堂就将高潮迭起,活力无限。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新知识前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活”化、优化,努力为每个知识点或知识块的学习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情境的创设可运用实物、图片和形象的漫画,可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音频资料,可利用乡土案例、寓言故事和时政材料,可组织演讲、辩论、小品等课堂小活动,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情境创设,课堂告别了简单的说教和“填鸭式”的知识点灌输,更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得到充分激发,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我在上《保护环境》这一课时,适逢国家实施“限塑令”,课前备课时,我设计了学生小品《“六一儿童节”的困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六一儿童节”这天,小芳去金坛大统华为弟弟买儿童节礼物,购物后在柜台结账时营业员告知其这是国家“限塑令”实施的第一天,进而出现小芳和营业员及周围顾客对此问题的对话与争论。小品表演完后引导学生就“国家应不应该‘限塑’”进行分组辩论。该情境创设以时政新闻为背景,以学生生活的片段为切入点,以课堂小辩论的形式联系国家相关政策和本课知识,深入浅出,从而使学生对我国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
语言是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职业语言,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润滑剂”。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且贴近生活语境的教学语言通俗易懂,既可以化解难点,易于理解吸收,又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中,调节学生的心理节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生机勃勃、魅力四射。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力决定了教师和该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决定了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我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学时,把国家的经济发展比作一艘行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经济建设”号巨轮(知识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它的目的地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知识点:党的基本路线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是推动巨轮破风斩浪、高歌猛进的发动机(知识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这艘巨轮向正确目标前行的导航仪(知识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说明,我还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这样便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作用及各自的关系。
四、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拓展活动
学生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就是实践。所以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倡导学生大胆实践,自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并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活动,如课堂上可采用小品、时政教育讲评、模拟听证会、小小人大代表、模拟法庭、辩论赛、国际热点大讨论等,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一步拓展,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研究性学习、搜集资料、学生小课题研究、学生小论文撰写等。组织开展这些活动时,切忌流于形式、出于应付,一定要紧扣生活实际,以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作为开展活动的主线,从而达到“以知识牵领活动,用活动强化知识”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实施生活化教学,将教学置身于生活的大背景下,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快乐。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贴近学生生活,努力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因为这是高校政治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2]陶行知文集.
[3]新课程教学评价——思想品德.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堂 生活化教学 教学模式
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生命的“源头活水”,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分享精彩生活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回归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挖掘富有生活气息的素材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天然的教学资源。要想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增强课堂实效,就不能使学生局限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而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充分挖掘生活素材,从而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充分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途径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适时适度地把一些现实生活中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充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变通教材中学生不感兴趣、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这不仅能引导学生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道理,为呆板的教学内容注入鲜活的生活元素,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为教学增添乐趣,更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在生活中活化理论知识。例如,在教授《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一课时,因为我们班的一位学生家长在金坛市消费者协会工作,所以课前我请这位学生按照课前的设计分几个教学环节采访家长并录像,请家长谈几个自己遇到的典型消费纠纷案例,给我们正确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一些建议等。之后,我将录像资料插入多媒体作课堂素材。生活中的事,身边的人,使课堂沉浸在生活的氛围中。
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一直以来,学生普遍感到思想政治课难懂、枯燥,脱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和心理发展特点。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符合中学生原貌的情境,课堂就将高潮迭起,活力无限。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新知识前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活”化、优化,努力为每个知识点或知识块的学习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情境的创设可运用实物、图片和形象的漫画,可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音频资料,可利用乡土案例、寓言故事和时政材料,可组织演讲、辩论、小品等课堂小活动,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情境创设,课堂告别了简单的说教和“填鸭式”的知识点灌输,更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得到充分激发,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我在上《保护环境》这一课时,适逢国家实施“限塑令”,课前备课时,我设计了学生小品《“六一儿童节”的困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六一儿童节”这天,小芳去金坛大统华为弟弟买儿童节礼物,购物后在柜台结账时营业员告知其这是国家“限塑令”实施的第一天,进而出现小芳和营业员及周围顾客对此问题的对话与争论。小品表演完后引导学生就“国家应不应该‘限塑’”进行分组辩论。该情境创设以时政新闻为背景,以学生生活的片段为切入点,以课堂小辩论的形式联系国家相关政策和本课知识,深入浅出,从而使学生对我国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
语言是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职业语言,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润滑剂”。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且贴近生活语境的教学语言通俗易懂,既可以化解难点,易于理解吸收,又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中,调节学生的心理节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生机勃勃、魅力四射。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力决定了教师和该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决定了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我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学时,把国家的经济发展比作一艘行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经济建设”号巨轮(知识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它的目的地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知识点:党的基本路线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是推动巨轮破风斩浪、高歌猛进的发动机(知识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这艘巨轮向正确目标前行的导航仪(知识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说明,我还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这样便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作用及各自的关系。
四、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拓展活动
学生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就是实践。所以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倡导学生大胆实践,自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并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活动,如课堂上可采用小品、时政教育讲评、模拟听证会、小小人大代表、模拟法庭、辩论赛、国际热点大讨论等,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一步拓展,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研究性学习、搜集资料、学生小课题研究、学生小论文撰写等。组织开展这些活动时,切忌流于形式、出于应付,一定要紧扣生活实际,以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作为开展活动的主线,从而达到“以知识牵领活动,用活动强化知识”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实施生活化教学,将教学置身于生活的大背景下,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快乐。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贴近学生生活,努力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因为这是高校政治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2]陶行知文集.
[3]新课程教学评价——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