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农业高校公选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本教育强调学生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先进教学理念。为了进一步提高公选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潜力、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文以公选课“庭院蔬菜栽培”课程为例,针对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探析,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 公选课 生本教育 “庭院蔬菜栽培” 教学改革 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7.055
  作为现代教育思想,生本教育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其关注和弘扬的理念包括: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新人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1]。农业高校公选课普遍存在教师重视不够、学生热情欠缺的问题,开课随意性强,学生选课目的不明确,开课与选课的过程中均存在功利性强和实用主义倾向[2],缺课率高、课上看其他书籍、玩手机等现象大量存在。在公选课“庭院蔬菜栽培”中,笔者通过贯彻生本教育理念,改革了现有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机制,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取得良好效果。
  1 庭院蔬菜栽培公选课的开设缘由
  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蔬菜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自己亲自动手在有限的庭院空间内种植蔬菜,也成为都市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越来越多的园艺业内人士开始关注家庭园艺,其中庭院蔬菜栽培是重点发展内容之一。在高校开展“庭院蔬菜栽培”课程,一方面能够丰富其他农学相关专业、理工科专业及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农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大学生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基于此,我们酝酿和规划了“庭院蔬菜栽培”公选课。经过系统的前期准备,“庭院蔬菜栽培”成功进入华南农业大学的本科生公选课行列。其主要讲授庭院种植蔬菜的栽培方式、管理及养护方法,课程内容包括蔬菜作物的分类、营养及发展现状与趋势;蔬菜作物的庭院栽培方式;病虫害及缺素等常见问题诊断和处理;无土栽培蔬菜的管理方式及常见问题。
  2 庭院蔬菜栽培课程面临的挑战
  作为全校公选课之一,“庭院蔬菜栽培”的教学面临几个主要挑战,需要兼顾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融合多学科知識,增强趣味性和实践性。
  2.1 课程需要通俗易懂
  选课学生来自食品安全、电子商务、电气类、机制、金融学、经济学、车辆类、电子类、计算机、数学和应用化学等专业,几乎涵盖学校全部专业。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受众群体,给教学带来很大挑战。势必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兼顾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在确保知识性的同时,还要增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 需要多学科知识
  “庭院蔬菜栽培”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涉及的概念和知识点涵盖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农业昆虫学和植物病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学生既要了解蔬菜生长发育习性,又要明白土壤及栽培基质特性,掌握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知识等。庭院蔬菜栽培课程中涉及的蔬菜种类繁多,方法各异。由于平时接触生产实践少,学生对于蔬菜栽培比较陌生,缺乏感性认识,因此给教学带来较大难度。
  2.3 需要强化实践教学
  “庭院蔬菜栽培”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的理论只是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实践教学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栽培课程,如果只有理论教学,缺少实践教学部分,其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作为公选课,学生人数比正常的自然班级要多出数倍,每学期都有150位左右学生选课,如果安排实践操作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人力、物力和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
  3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从生本教育理念出发,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庭院蔬菜栽培”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优化。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改革优化,以学生为主导,发挥学生潜力,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取得良好效果。
  3.1 教学内容改革
  选修“庭院蔬菜栽培”课程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电子商务、电气类、金融学、车辆类等非农专业,平均每个学期选课学生中占到90%左右,涉农专业的学生仅有10%左右。针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课堂授课内容方面,要做到精致、精彩。
  3.1.1 夯实基础知识
  庭院蔬菜栽培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基石。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欠缺,必将严重影响后续的深入学习和提高。由于蔬菜种类繁多,各种蔬菜的具体栽培管理知识点相当繁琐。而总论是各论学习的基础,其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十分重要,因此在课程中强化了总论的教学,包括绪论、蔬菜分类、蔬菜生长发育特性、蔬菜育苗、容器和基质选择、营养液配制、病虫害生态防治等内容,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在各论的安排上,重点针对适合庭院蔬菜栽培的叶菜累、茄果类展开讲授。这种以共性基础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较好地做到了通俗易懂,尊重了学生的天性。
  3.1.2 恰当运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内容
  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为传统的教学增添了活力,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海量信息,又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庭院蔬菜栽培不同于大田栽培,在栽培场所、工具、品种和水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极大差异,因此在选用视频上要选用与课程内容吻合的视频内容。如《舌尖上的中国》中的老北京贵春在自家楼顶种植蔬菜的视频,BBC纪录片《食材花园》也是讲述在庭院中种植蔬菜的视频,这些都与庭院蔬菜栽培密切相关。因此,恰到好处地剪辑一段简短视频,可以有效辅助课堂教学,既让内容更加充实,也使得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教学效果。   3.2 教学形式改革
  3.2.1 让学生参与讲课
  大部分公选课在上课过程中,只有教师一个人讲授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形式单一。在生本教育模式中鼓励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学生不只是教学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还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本课程中,我们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庭院蔬菜栽培相关的主题,然后小组合作完成查阅资料、PPT制作及课堂PPT讲解等各个环节,之后全班同学再展开讨论。事实表明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课堂,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增进了团队协作和班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3.2.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
  生本教育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强调“教”引导“学”,为“学”服务。为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笔者在课堂中大量引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例如,带帽出土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带帽出土?先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另外,目前庭院栽培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家庭利用泡沫箱种植蔬菜是否安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同学思考到底泡沫箱种菜是否安全?再通过视频观看,列举泡沫降解速率及条件等数据来证实是否安全。整个过程,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和深入讨论,到最后的视频观看、数据比较,对泡沫箱种植蔬菜是否安全就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3.2.3 引入游戏环节
  为了寓学而乐,寓智而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课程中有效引入了游戏环节。例如,“庭院蔬菜栽培”课程中,概论部分有一节是介绍蔬菜的农业生物学分类,主要讲解目前的主要蔬菜种类,在讲述完所有种类的蔬菜后,因为蔬菜种类比较多,为了巩固学生对蔬菜品种的认识,引入你说我猜的游戏环节。具体的做法为:两名学生一组,一个正对大屏幕的蔬菜图片用语言描述蔬菜的特征,另一名同学背对着屏幕通过搭档的语言描述猜测图片中蔬菜名称等相关信息。最后通过小组间猜对的蔬菜数量和所用的时间来决定最强的一组,游戏形式既加深了学生对蔬菜特征的认识,又活跃了课堂,真正实现生本教育“把控制生命转变为激扬生命”的目标[3],使得课堂不再是沉闷枯燥的讲解,而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活动。
  3.2.4 强化实践教学
  本课程名称为“庭院蔬菜栽培”,如果整个课程内容只局限在课堂上讲述蔬菜栽培,即使课堂再精彩,学生也难免会觉得空泛和不接地气。基于实践性强这一课程特点,我们在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安排了个人种植和集体种植实验环节,使得“教、学、练”有机结合起来。在个人种植环节中,给学生提供各种蔬菜及芽苗菜的种子,让学生充分利用宿舍空间,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栽培容器,寻找合适土壤,自己制作有机肥料和杀虫剂等。学生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不断观察,及时采集所种植蔬菜各发育阶段的生长图片,以PPT形式记录各自种植蔬菜的操作细节、生长特性、收获和体会。
  在开展个人种植体验的同时,我们还利用学院蔬菜教学的丰富资源,分组带领学生前往学院的蔬菜教学基地实地开展集体实践。例如种子识别、蔬菜幼苗识别等集体实践,上课过程中对基地当季种植的蔬菜进行现场讲解,如番茄整枝、茄子颜色和叶子颜色的相关性、设施栽培的优缺点、不同灌溉方式的使用效果等。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了解到蔬菜种植相关知识,也让非园艺专业的学生了解园艺专业的相关内容,增加了实践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3 考核方法改革
  很多公选课在考核方式上相对轻松,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较小,学生只要完成最后的期末论文就能通过课程考核,甚至拿到不錯的成绩。这也导致学生对选修课不重视,平时缺勤多的现象。所以在本课程开课过程中,我们从尊重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根据生本教育理念弱化考试的作用,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放在细水长流的日常参与中,弱化期末考核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对考核方式做了如下改革:
  3.3.1 课堂参与纳入平时成绩
  课程考核过程中,我们加大了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在课堂中对一些栽培现象或者蔬菜栽培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进行课堂蔬菜PPT展示;参与可让游戏环节;辅助教师进行课程相关活动,如分装种子等。参与任何一个环节都算平时参与分数。
  3.3.2 种植体验列入平时成绩
  在课程初,让学生填写希望种植的蔬菜种类,收集全班同学的种植意向,归类,随后选出6~8种大部分同学希望种植的蔬菜种类,购买蔬菜种子,然后征集志愿者分装种子,最后每个同学都会得到一个包含5种不同的种植袋。鼓励班级内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种子,既增加同学间的交流,又减少了分装种子的工作量。在讲解完蔬菜种植的基本操作后,同学就要开始在宿舍种植蔬菜,主要以绿叶菜为主,需要学生用照片的形式记录所种植蔬菜的生长过程,最后以PPT的形式展现种植成果。既满足了学生渴望亲自实践种植蔬菜的愿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蔬菜栽培的印象,还可以充实考核内容。
  3.3.3 多样化的考勤形式
  自开课以来,每学期修“庭院蔬菜栽培”课程的人数大部分都在140~160之间,人数较多,如果课堂上一一点名则耗费大量时间,所以选用替代式的点名方式很有必要。比如针对一些课堂讲述的知识点,随机点名找同学回答自己的观点。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本节课所讲的某一栽培现象阐述自己的看法等。这样可以从局部到全部地抽查学生的到位情况。
  4 生本教育理念实施的效果
  我们在“庭院蔬菜栽培”公选课的教学过程中,践行生本教育理念,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自开课以来,“庭院蔬菜栽培”公选课150人的课堂连续爆满。但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庭院蔬菜栽培”公选课在教学内容上仍需要不断调整优化,教学方法上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素材上需要持续积累、丰富和完善,从而形成更加优化的课程体系,适应新的形势,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
  参考文献
  [1] 高广方.生本教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03.23(4):22-24.
  [2] 曹玉慧.大学公共选修课程质量保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3.
  [3]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1-105.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基于对浙江省某高校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当代不同社会思潮对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以及影响的结果分析,发现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在内容及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与高校内部的管理与运作存在紧密联系。因此,要应对各类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将消极负面影响转化为积极正面影响,就必须要加强高校内部的管理及协同运作,创新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  关键词 社会
期刊
摘 要 当学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成了学习中的重中之重,掌握研究方法做有效的学术研究显得极为必要。研究方法主要分为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陈桂生教授的一篇文章中分析研究范式、选题的标准、思辨研究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将研究方法概念具体化从而学习如何做学术研究。思辨研究要求较高的逻辑思维,相比之下,实证研究更适合于初学者。  关键词 思辨研究 实证研究 陈桂生 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共青团十七大要求,要着力引导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团员践行基本道德规范。因此,抓住当前团员青年的时代特点,运用情感、时尚和艺术的工作方式对团员进行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本文以衡阳师范学院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形式各样的主题团学活动的开展,对团员培育的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对高校的团建工作提供有益
期刊
摘 要 高中阶段的词汇与阅读教学一般都是通过培养学生识记和理解词汇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语义的判断和猜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于语篇结构的分析能力,以及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词汇与阅读教学的处理大多都是从词汇到阅读,从微观到宏观。通过对一篇阅读材料的课堂教学实例分析,本文试从一个相反的方向,即从宏观到微观,从阅读到词汇,来探索阅读课堂中的阅读与词汇教学策略。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期刊
摘 要 东北老工业区的低收入老年人群体有着物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迫切需要社会支持。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也是满足以上需求惯用的一种方法。文章以某老工业社区“长者故事会”小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小组筹备期、初期、中期、以及后期几个发展阶段所运用的工作技巧,并提出一些实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同仁参考和讨论。  关键词 城市低收入老年人 老工业社区 小组工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C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黄埔区15所重点小学的德育管理实践的有效性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如何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完善小学生的德育意识与德育规范。研究结果表明,小学德育管理中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经验主要有:开设特色教育课程,提升学习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从生活细节与学习惯性出发,培育优良传统美德;充分利用小学地缘优势,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小学德育 德育管理 中国优秀
期刊
摘 要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加大对学生德育的比重日趋紧迫。勤工助学作为高校德育的实施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人际沟通的能力。近些年,随着大学生逐渐形成以“九零后”为主的群体,从事勤工助学的学生群体无论从性质还是数量都悄然发生了变化。本文拟结合自己的工作,阐述在从事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展开讨论。此外,教育部与财政部于2007年联合印发的《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
期刊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協同教学活动的开展搭建了高效平台,为协同教学的实施开拓了渠道。本文着眼于教学实践,论述了在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校内协同、家校合作及社会与学校协同等三种协同教学模式。探索性地给出了每一种模式下的协同方式、协同要点及其优点。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本研究对协同教学的模式、家庭教育进行的探索成果,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模式推广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专题网站
期刊
摘 要 教育是经验的综合运用,教育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教育是经验的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教学过程中要有经验的参与,在课前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课中要激活、利用经验,让学生生成新的经验;课后要对此类经验进行反思与提升。  关键词 经验 预设 生成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7.060  理论课尤其是
期刊
摘 要 教育是欧盟援助中亚国家的优先领域,其三大高等教育对外合作支持计划:“坦普斯计划 ”、“爱拉斯谟世界计划”与“爱拉斯谟+计划”完善了中亚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现代化进程,提升了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了高校地区融合与对外合作。借鉴欧盟高等教育对外合作计划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合作与共同发展有很大裨益。  关键词 欧盟 高等教育 对外合作援助 乌兹别克斯坦  中图分类号:G649.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