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l6055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首先我们自己应该认识到,我们学科的作用和实效。我们知道,通过高中的学习,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读懂古代作品,品味古典文化的魅力,做一个更有中国味的中国人,更具有龙的精神和脊髓。并且,只有语文学习才让他们感受到只有在精神世界才存在的一种美,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特洛伊战争由海伦而引发,海伦是任由读者按内心审美去勾画的,这种美有他们的主观意愿的参与其中,这是其他学科所难以企及的。另外,语文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顺畅、更贴切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人更好地沟通,能够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更好地发挥语言这一人类交流工具的作用。
  既然,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我们就应该研讨,怎样更好地引导学生来充满激情和热情地来学习语文学科呢?我认为分为以下几点。
  一、情境式教学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我认为根据语文的学科特征,情境式教学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师的语言,一是老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的学习氛围。在语文课上,本来就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教师不能以枯槁、平实的语言面对学生,最好做到妙语连珠,口吐珠玑,给学生形成一种文学审美的意境。尤其表现在导语上。如讲李白可以这样导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酒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样的导语既言简意赅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其次,就是为学生创设情境,有的时候,人的阅历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理解能力,而我们的学生还处于少不更事的人生时期,很多内容是他们所难以理解和体悟的,那么我们只能利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比较直观的就是对音乐和影像的合理应用。例如,我在上《秋声赋》的时候,第一课时中学生都表示理解不到这种悲秋的思绪,搞不清楚古人为何悲秋?于是,课下我就找到大量关于表现秋天萧瑟的图片和作者的经历,以及一首古筝曲《细雨微风》作以背景音乐,第二课时中我将这些资料一一展示给学生,学生就能很真切地体会得到作品中的悲情,并能饱含感情地阅读,积极地去理解全文。又例如,一位教师朋友给我讲,他曾在一堂心理描写的课上,为了让学生写出真正的内心活动,她是这样创设的:匆匆忙忙走进教室,进屋气喘吁吁地说,同学们老师刚刚接到一个电话,说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妈妈在今早上班途中被一辆轿车撞到,由于伤势严重,那位女同志只说出孩子是我们学校我们班的没有说出姓名就晕厥过去,请问有可能是哪位同学的家长?我们可以派一名同学去看看。这时,学生们都沸腾了,很多同学都大声喊道,老师,肯定是我妈妈,我妈妈就那个点上班,让我去吧,一时间,“让我去吧、让我去吧”的喊声乱成一片,还有学生这时已经急得流下眼泪,就连不可能是自己家长的同学也在替同桌,替好朋友着急,老师,让某某去吧,她妈妈是残疾人……这时,老师看时候差不多了,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心理描写”四个大字,顿时,教室安静了下来,学生们都深深叹了一口气,开玩笑地说,老师,下回不能这样啦!随后,学生们都将自己的刚才的内心细致地描绘了出来,写得都很好,很淋漓尽致。我认为这就是很成功的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当然了,创设一个好的情景也需要教师花费很多心思,教师要多思考。
  二、教师要博学多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要把语文课上好,教师本身就要犹如一眼汩汩流淌的的清泉。语文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靠传授教材的知识来应付考试,那就远远不够了。无论是從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都应不断充实自己。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并加以自己独特的见解,把自己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告别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其次,经常阅读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如报刊或网络。如在讲《阿房宫赋》前,我在认真备好教材之外,上网查阅有关秦朝和秦始皇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再其次,读课文的原著及有关专业的书籍,充分利用课内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课外知识的掌握也不可小看,教师要经常读一些好的作品,适宜学生的理解水平,然后推荐给学生,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用几分钟来换取学生课下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自主学习。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丰富的知识、独特的见解、真挚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定能叩响莘莘学子的心弦,既教活了语文课,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关注社会  了解社会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时刻关心社会,因为我们的认识很容易就传达到学生那里去,首先我们要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从阅读中提高自我的审美品味,对学生形成耳濡目染的教育。阅读社会这大书,观察生活的丰富多变,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不断地去接触社会,不断地阅读生活,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致于成为时代的文盲。如果教师自觉接受当代学生对教师知识的挑战,学习生活中鲜活的语言,那么语文课堂就能活起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求自己关注社会外,还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因为学生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融入社会之中,关心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关心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及为多数人所瞩目的带倾向性的问题。有了这样一腔热血,他们自然就会关注时代的发展,留心社会的走向,注视世界的变化,也就会自然地主动地去浏览报刊,注意新闻,关注时局,议论时事,抨击时弊。关注社会,就能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改变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陋习,将语言文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就能使作文教学活起来,在作文考场上就有了正确的思想观点、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积极健康的情感宣泄了。
  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将汉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用人类文化去熏陶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我认为新课标提的很实在,是让我们语文老师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地培养一批能够很好运用祖国文字的下一代,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浅薄之间,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培养出知、能、情、美和谐发展的优秀语文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在高校各组成部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部门中的工作人员是其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转的主要保证,其中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是推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高效、健康、和谐发展的必要因素。然而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的现状。本文将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的表现、产生原因和提升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论析,为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建言献策。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服
期刊
摘 要:前秦王嘉著、梁萧绮整理的《拾遗记》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记录了很多前代未载的神话和掌故,尤其对“长生不老”故事的记述颇具特色。本文拟从《拾遗记》“求仙长生”故事的出现与德行、源于自然的长生灵药、凡人与神仙的互动三个方面切入,探讨这样叙述的目的,归纳出作者对“求仙长生”行为的态度。笔者认为:作家实际上否定了耗费人力物力、一味“求仙长生”的行为,而应当以现世行动为旨归,从而引导黎民百姓有所信仰有
期刊
摘 要:00后中职学生具有许多新的特点,要实现班级的可持续稳定和培养出高质量的高级技工人才,班级管理必须实现自主化。班级自主管理要挑选得力的班干部,制定合理的奖惩班规,合理分配班干部职责和培养班干部独立工作能力,及时调解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班级归属感,让每一个人都参与监督,并与家长一起引导和教育、改善00后的新问题。  关键词:00后;中职;班级;自主管理   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重
期刊
摘 要:威廉姆·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典型代表。其中《八月之光》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家创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小说以乔·克里斯莫斯的悲剧性故事和莱娜·格鲁夫的喜剧性故事为线索,述说了二人的生活。本文着重分析主人公乔·克里斯莫斯的弃儿形象。  关键词:威廉姆·福克纳;《八月之光》;乔·克里斯莫斯;弃儿  一、概述  提到美国文学,我们必然会想
期刊
摘 要:演奏《大漠长河》时,在处理音乐感情同时如何进一步理解张豪夫先生这部作品的音乐风格特征和创作技法,进而解读当代中国作曲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张豪夫;民间音乐;唢呐演奏技法;调性;泛调性  一、作品简介  张豪夫创作的《大漠长河》,此作品的第一版本是为唢呐和交响乐队而作,写于2009年春—夏,是应比利时布鲁塞尔KlaraFestival国际音乐节和比利时文化部的委约而作。首
期刊
每届高二文理分科之后,班级将面临重新组合。原高一年级的同学因成绩或选文理科的原因进行调整,组成了新的班级,新同学来自不同的班级,自然有不同的朋友,不同的习惯,不同的风格,总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作为班主任,首要的任务便是尽快使学生形成班级归属感,让他们尽快融入新集体,缩小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缩小隔阂,从内心接受新的班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采取了多种方法,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高二分科后的
期刊
摘 要: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对古诗英译的研究很少,本文将依据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指导,尝试对唐诗《山行》原文以及它的三个英译文进行语篇功能主位结构对比分析,从而检验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和语篇分析的可操作性和运用性。  关键词:语篇功能;主位结构;古诗英译;《山行》  本文尝试从属于语篇功能的三个系统----主位—述位系统(Theme-Rheme)即主位结构,已知信息--新信息(Given-New
期刊
摘 要:《水浒传》和《林巨正》是各自代表中韩两国的历史长篇小说。虽然两部小说的创作年代相隔500多年的时光,但《林巨正》与《水浒传》不论是在小说创作的背景、还是主人公形象,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通过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人公形象的比较,试图揭示作者的内心。  关键词:《水浒传》;《林巨正》;宋江;林巨正;施耐庵;洪命熹  众所周知《水浒传》是中国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
期刊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自身的数学活动,建构对数学知识理解,发展思维能力。开展数学实验,创设合情推理的教学平台,减少机械式的学习活动,更主动地引进实验观察、猜想与探究的活动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因而数学教学每一环节中,要注重创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尝试解题,体验数学,领
期刊
一、学生特征与个别差异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班上每个孩子的面孔也各不相同。教育者重要的是发现每个个体的差异及其不同的内心世界。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是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同一个班上有的学习成绩好,有的学习成绩较差,而在同一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成绩也有不同。由此可以发现差异不仅仅存在于不同的教育对象之间,在同一个教育对象的不同时期也可以发现差异。个别差异既包括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