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要不断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务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能取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将管理学中的控制理论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将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突破。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控制管理
一、学生管理教育中思想政治发挥作用的现状
第一、大学生对于共产党实施的大政方针具有明显的认同感,对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定不移的走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道路等根本的政治信念和思想态度都能够拥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第二、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具有明显的低俗化倾向。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很多学生深受其影响,从重视义务向看重权势方向发展,从重视理想向看重个人利益方向发展、从重视集体观念向看重个人利益方向发展。一些学生将“干的千般好,不如嫁得好”错误理念挂在嘴上,想要运用婚姻的方式得到物质方面的享受,来减少和回避社会竞争。从主观上不想为自己和国家的理想而奋斗,人生观比较低俗。
第三、部分大学生世界观表现的比较消极,这是国际和国内社会间矛盾的多样性带来的影响。现在各个国家间的矛盾频出,隐患还大量存在;我国国内也存在明显的就业难、劳资矛盾以及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大学生年轻、敏感、接受信息能力强,世界观会受消极倾向的影响,对社会主义信念起到动摇的作用。
二、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谐化的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和谐”的元素就要求调动管理要素、过程、系统、发展等的和谐,最终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因此,和谐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要从管理要素的整体联系入手,构建管理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深化多层面教育管理规律的研究与运用,增强管理的合力,从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1.要坚持管理各要素自身和谐
一是管理目标的和谐。在目标中坚持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的和谐统一;坚持先进目标性与广泛性目标、超前性目标与现实性目标的和谐统一;坚持原则性目标与具体性目标的和谐统一,才能更好地确定管理的任务和内容。二是管理主、客体的和谐。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通常把管理者看做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体,被管理者看做管理的客体、信息接受的“靶子”,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命令式或操纵式的,很少考虑被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规律,也违背了管理的根本目的。实现管理主、客体的和谐,必须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双主体”,离开任何一方的主体性,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都会受到影响。三是管理方法、途径的和谐。特别要处理好管理与教育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育目标。在方法上还要处理好老经验和新办法的和谐。老经验就是要继承传统,要吸取古今中外人类优秀的管理经验;而新办法则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在管理的思路、内容、方法和手段上实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其他要素如环境、评价等也应放在和谐发展的整体中来审视和分析。
2.要注重对管理资源的和谐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
管理资源既包括自然环境等自然资源,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力和制度等社会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资源的整合是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的。首先要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大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得以合力推进。曾流传过这样的说法:5天的学校教育抵不上2天双休日的社会不良影响,并由此得出一道算式:5+2=0。因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社会资源的和谐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根本要求。其次,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资源的整合。学校资源主要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是校园内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资源。学生走进校园,直接感受到的是校园环境。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利用与整合学校“硬件”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软件资源的整合则在于整合人力、整合教职员工资源,通过管理来带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3.要看到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从发展的角度实现管理的和谐
首先要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社会责任,实现管理的继承与创新的和谐。教育管理的发展就是不断根据社会变革、管理对象发展的特点,以及管理者自身价值观的差异,赋予管理发展的新理念;还要不断融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创新管理模式。因此,教育管理要注重继承和创新,分析管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实现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校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对策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曾经一度单调,枯燥乏味。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可以用智力、体力、社会、职业、精神以及情感的发展这六个方面来概括。具体来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他人及社会的依赖、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拥有社会责任感等,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拥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对情感自由的表达,能够对他人的情感进行理解和接受,信任和尊重他人等,是情感发展的要求;而通过对人生的意义及目的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等,是精神发展的要求。要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潜入人心,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起到充分有效的作用,我们也必须从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发展。
第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既是“工作者”,又是“思想者”,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第三,强化大学生心理教育。时代的发展要求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进一步加强,这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讲,有多种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最普遍而且覆盖面最高的是上课的方式,另外还找一些学生开座谈会,或者进行个别谈话等。另外,电影、电视等也被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在对学生的心理咨询中。
第四,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高校要多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大量的社会服务与课外活动实践性和服务性,提高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灌溉的教育方式在对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展方面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实践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一个最佳途径,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增加。
第五,加强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在我国,高校的学生干部人员队伍学历层次较低,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理性认识。学生干部是广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在广大同学中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他们的素质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要加强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努力打造这样一支队伍: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优良的学习成绩、心胸豁达、办事公正、能够发扬民主、善于团结同学、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大胆创新的意识、懂得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熟悉学生思想心理特点,善于组织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380.
[2]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22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控制管理
一、学生管理教育中思想政治发挥作用的现状
第一、大学生对于共产党实施的大政方针具有明显的认同感,对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定不移的走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道路等根本的政治信念和思想态度都能够拥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第二、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具有明显的低俗化倾向。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很多学生深受其影响,从重视义务向看重权势方向发展,从重视理想向看重个人利益方向发展、从重视集体观念向看重个人利益方向发展。一些学生将“干的千般好,不如嫁得好”错误理念挂在嘴上,想要运用婚姻的方式得到物质方面的享受,来减少和回避社会竞争。从主观上不想为自己和国家的理想而奋斗,人生观比较低俗。
第三、部分大学生世界观表现的比较消极,这是国际和国内社会间矛盾的多样性带来的影响。现在各个国家间的矛盾频出,隐患还大量存在;我国国内也存在明显的就业难、劳资矛盾以及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大学生年轻、敏感、接受信息能力强,世界观会受消极倾向的影响,对社会主义信念起到动摇的作用。
二、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谐化的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和谐”的元素就要求调动管理要素、过程、系统、发展等的和谐,最终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因此,和谐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要从管理要素的整体联系入手,构建管理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深化多层面教育管理规律的研究与运用,增强管理的合力,从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1.要坚持管理各要素自身和谐
一是管理目标的和谐。在目标中坚持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的和谐统一;坚持先进目标性与广泛性目标、超前性目标与现实性目标的和谐统一;坚持原则性目标与具体性目标的和谐统一,才能更好地确定管理的任务和内容。二是管理主、客体的和谐。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通常把管理者看做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体,被管理者看做管理的客体、信息接受的“靶子”,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命令式或操纵式的,很少考虑被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规律,也违背了管理的根本目的。实现管理主、客体的和谐,必须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双主体”,离开任何一方的主体性,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都会受到影响。三是管理方法、途径的和谐。特别要处理好管理与教育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育目标。在方法上还要处理好老经验和新办法的和谐。老经验就是要继承传统,要吸取古今中外人类优秀的管理经验;而新办法则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在管理的思路、内容、方法和手段上实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其他要素如环境、评价等也应放在和谐发展的整体中来审视和分析。
2.要注重对管理资源的和谐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
管理资源既包括自然环境等自然资源,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力和制度等社会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资源的整合是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的。首先要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大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得以合力推进。曾流传过这样的说法:5天的学校教育抵不上2天双休日的社会不良影响,并由此得出一道算式:5+2=0。因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社会资源的和谐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根本要求。其次,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资源的整合。学校资源主要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是校园内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资源。学生走进校园,直接感受到的是校园环境。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利用与整合学校“硬件”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软件资源的整合则在于整合人力、整合教职员工资源,通过管理来带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3.要看到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从发展的角度实现管理的和谐
首先要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社会责任,实现管理的继承与创新的和谐。教育管理的发展就是不断根据社会变革、管理对象发展的特点,以及管理者自身价值观的差异,赋予管理发展的新理念;还要不断融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创新管理模式。因此,教育管理要注重继承和创新,分析管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实现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校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对策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曾经一度单调,枯燥乏味。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可以用智力、体力、社会、职业、精神以及情感的发展这六个方面来概括。具体来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他人及社会的依赖、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拥有社会责任感等,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拥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对情感自由的表达,能够对他人的情感进行理解和接受,信任和尊重他人等,是情感发展的要求;而通过对人生的意义及目的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等,是精神发展的要求。要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潜入人心,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起到充分有效的作用,我们也必须从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发展。
第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既是“工作者”,又是“思想者”,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第三,强化大学生心理教育。时代的发展要求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进一步加强,这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讲,有多种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最普遍而且覆盖面最高的是上课的方式,另外还找一些学生开座谈会,或者进行个别谈话等。另外,电影、电视等也被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在对学生的心理咨询中。
第四,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高校要多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大量的社会服务与课外活动实践性和服务性,提高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灌溉的教育方式在对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展方面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实践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一个最佳途径,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增加。
第五,加强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在我国,高校的学生干部人员队伍学历层次较低,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理性认识。学生干部是广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在广大同学中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他们的素质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要加强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努力打造这样一支队伍: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优良的学习成绩、心胸豁达、办事公正、能够发扬民主、善于团结同学、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大胆创新的意识、懂得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熟悉学生思想心理特点,善于组织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380.
[2]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22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