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柏拉图的名著《理想国》当中蕴涵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他重视公民的教育,提出教育的作用就是实现心灵的至善,提出音体教育的必要,并重视对儿童与妇女的教育。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在《理想国》里,他不仅描述了一个至善、正义、公正的理想社会,也表达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地位
柏拉图运用洞喻指出受过教育的人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区别,说明教育或者缺乏教育对人的本性产生的影响。
在洞穴理论中,他设置了一群从小生活在洞穴式的地下室里的囚徒,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他们看到的只有他们自己和背后的东西的影子,并将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而对于造成这些影子的东西却毫无概念。当其中一个人被解除了枷锁,被迫突然站起来了,转头环视,抬头看望火光,才恍然大悟以前看到的只不过是事物的影像,而现在扭向了比较真实的事物,他就比较真实地接近了实在。这是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由看到影像到逐渐看到人和事物本身,再到直接观看太阳本身,最后认识到:这个造成四季交替和年岁周期,主宰可见世界一切事物的正是这个太阳,它就是他们过去通过某种曲折看见的所有那些事物的原因。这个太阳其实就是指“善”的理念。
柏拉图认识到受过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区别就是能不能看到善的理念,只有那些看到善的理念的人,才是真正的哲人,只有这种人才能适合统治城邦,而那些永远看不到善的理念的人就是没有受到教育的人,永远在黑暗的洞穴中。灵魂要看到善的理念,使自身的灵魂不断接受真、善、美等品质,排斥丑、恶等品质,就要有一种灵魂转向,而这种灵魂转向就要靠教育的方式。
由此可见,尽管柏拉图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国家统治,但在那个时代,他已经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各方面素质形成的重要作用,并能如此重视教育,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教育的作用
在柏拉图看来,世界是一个由“善”的理念所统辖的秩序尽然的体系,等级森严的一个国家该由掌握了“善”的知识的人“哲学家”来主宰。在回忆说里,他认为“善”是个体先天所具有的。教育的作用就是发现人的灵魂本身所具有的善,从而使人实现心灵转向,实现自我和心灵和谐一致的真正的至善。
个人的本性即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组成。灵魂的这三部分各有其德行,理性是灵魂中最优秀的部分,它的德行是“智慧”;意志是根据理性的命令来发动行为的部分,它的德行是“勇敢”;欲望则是灵魂中最低劣的部分,它的德行是“节制”。当灵魂的这三部分都恪守自己的德行时,整个灵魂也就达到了自然和谐,从而是实现了最高的德行“正义”。而智慧、勇敢、节制在每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因基质不同,也是不完全一样的。
统治者应该拥有智慧品质,担负起统治国家的职责。国家只能对极少数具有所谓金质潜能的年轻人进行专门的教育,培养其智慧的品德,最终使其成为理想的统治者——哲学王。辅助者应该拥有勇敢品质,担负保卫国家的职责。通过严格的训练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以培养出骁勇善战的勇士,使他们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并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通过教育除去他们天性中的野蛮成分,能达到最佳要求,即温和的“勇敢”状态。节制指的是某种美好的秩序和对某些快乐或欲望的控制。一个人能够使心灵中各个部分和谐融合,一致遵从理性的领导,他就是有节制、能控制欲念的人。只有具备了节制的美德,他们才会安心忠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国家才能和谐发展。
三、教育的内容
关于教育内容,柏拉图提倡“用体育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通过音乐和体育教育的结合,造就公民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体质,使人自然而然地达到品德的完善。
他认为音乐是关于“爱”的科学,可以消泄人多余的激情,平衡调整亢奋心绪,抚慰焦躁不安的神经。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但“复杂的音乐会产生放荡,复杂的食品产生疾病”,相反,“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所以教育的内容对受教育者来说非常重要,尤其要注重内容的道德性,所有淫秽、卑劣、恐怖、颓废的故事传说都应禁止和废除,必须以美好、富于道德感的内容对人们进行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他主张统治阶级除了体育、音乐两门初等教育课程外,必须的课程由低到高依次为算术、几何、天文、谐音学,按这个次序将灵魂从所见世界逐步上升,最后达到辩证法——哲学。这些课程都不在于功利,而在于纯化心灵,培育心灵,训练心灵进行抽象思考。
但是,他过于强调教育内容的正面影响力。为教育护卫者勇敢,要对写作的人加以监督,“要求他们称赞地狱生活,不要信口雌黄,把它说的一无是处”,柏拉图强调要维护神和英雄的美好形象,使神和英雄成为人们心中的权威力量。
教育要求也过于僵化死板。他对音乐、游戏规定了固定的节奏和格式,“音乐的任何翻新对整个国家是充满危险的,应该预先防止。因为,若非国家根本大法有所变动,音乐风貌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的”。他提倡,教育的内容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和同一性,这扼杀了人的创造力。并且,硬性的年龄限制也磨灭了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四、教育的对象
柏拉图重视儿童的教育。“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他认为,“我们必须寻找一些艺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开辟一条道路,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进,如入健康之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儿童受了好的教育,拥有美好高尚的思想,他们就会变得温文儒雅。
柏拉图认为女子应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那个时代,妇女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而柏拉图认为要给女子以男子同样的教育,“女子和男子有共同的教育、有共同的子女和共同保护其他公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外出打仗,女子和男子都应当象猎犬似的,一起狩猎一起追逐;并且尽可能以一切方式共有一切事物。只有这样做他们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既不违反女子同男子不同的自然特性,也不违反女子同男子之间天然的伙伴关系。”在他看来,男女之间是一种天然的伙伴关系,女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应该同样用音乐和体操来教育女子,还要给她们军事教育。
但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受教育的时间和内容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怀胎到18岁止,包括第三等级在内的全体公民都应接受教育,目的是使他们长大后甘于受奴役。而第一、二等级出身的子女要继续接受第二阶段的高等教育,便于进行统治。教育对象是靠出身来划定的,培养的只是高居于人民之上的统治者,剥夺了劳动者和平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制造了接受教育的贵贱之分。
柏拉图教育思想是理想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但是其中先进的理念与教育思想是很值得深思,对现在的教育也很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8-56.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在《理想国》里,他不仅描述了一个至善、正义、公正的理想社会,也表达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地位
柏拉图运用洞喻指出受过教育的人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区别,说明教育或者缺乏教育对人的本性产生的影响。
在洞穴理论中,他设置了一群从小生活在洞穴式的地下室里的囚徒,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他们看到的只有他们自己和背后的东西的影子,并将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而对于造成这些影子的东西却毫无概念。当其中一个人被解除了枷锁,被迫突然站起来了,转头环视,抬头看望火光,才恍然大悟以前看到的只不过是事物的影像,而现在扭向了比较真实的事物,他就比较真实地接近了实在。这是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由看到影像到逐渐看到人和事物本身,再到直接观看太阳本身,最后认识到:这个造成四季交替和年岁周期,主宰可见世界一切事物的正是这个太阳,它就是他们过去通过某种曲折看见的所有那些事物的原因。这个太阳其实就是指“善”的理念。
柏拉图认识到受过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区别就是能不能看到善的理念,只有那些看到善的理念的人,才是真正的哲人,只有这种人才能适合统治城邦,而那些永远看不到善的理念的人就是没有受到教育的人,永远在黑暗的洞穴中。灵魂要看到善的理念,使自身的灵魂不断接受真、善、美等品质,排斥丑、恶等品质,就要有一种灵魂转向,而这种灵魂转向就要靠教育的方式。
由此可见,尽管柏拉图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国家统治,但在那个时代,他已经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各方面素质形成的重要作用,并能如此重视教育,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教育的作用
在柏拉图看来,世界是一个由“善”的理念所统辖的秩序尽然的体系,等级森严的一个国家该由掌握了“善”的知识的人“哲学家”来主宰。在回忆说里,他认为“善”是个体先天所具有的。教育的作用就是发现人的灵魂本身所具有的善,从而使人实现心灵转向,实现自我和心灵和谐一致的真正的至善。
个人的本性即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组成。灵魂的这三部分各有其德行,理性是灵魂中最优秀的部分,它的德行是“智慧”;意志是根据理性的命令来发动行为的部分,它的德行是“勇敢”;欲望则是灵魂中最低劣的部分,它的德行是“节制”。当灵魂的这三部分都恪守自己的德行时,整个灵魂也就达到了自然和谐,从而是实现了最高的德行“正义”。而智慧、勇敢、节制在每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因基质不同,也是不完全一样的。
统治者应该拥有智慧品质,担负起统治国家的职责。国家只能对极少数具有所谓金质潜能的年轻人进行专门的教育,培养其智慧的品德,最终使其成为理想的统治者——哲学王。辅助者应该拥有勇敢品质,担负保卫国家的职责。通过严格的训练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以培养出骁勇善战的勇士,使他们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并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通过教育除去他们天性中的野蛮成分,能达到最佳要求,即温和的“勇敢”状态。节制指的是某种美好的秩序和对某些快乐或欲望的控制。一个人能够使心灵中各个部分和谐融合,一致遵从理性的领导,他就是有节制、能控制欲念的人。只有具备了节制的美德,他们才会安心忠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国家才能和谐发展。
三、教育的内容
关于教育内容,柏拉图提倡“用体育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通过音乐和体育教育的结合,造就公民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体质,使人自然而然地达到品德的完善。
他认为音乐是关于“爱”的科学,可以消泄人多余的激情,平衡调整亢奋心绪,抚慰焦躁不安的神经。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但“复杂的音乐会产生放荡,复杂的食品产生疾病”,相反,“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所以教育的内容对受教育者来说非常重要,尤其要注重内容的道德性,所有淫秽、卑劣、恐怖、颓废的故事传说都应禁止和废除,必须以美好、富于道德感的内容对人们进行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他主张统治阶级除了体育、音乐两门初等教育课程外,必须的课程由低到高依次为算术、几何、天文、谐音学,按这个次序将灵魂从所见世界逐步上升,最后达到辩证法——哲学。这些课程都不在于功利,而在于纯化心灵,培育心灵,训练心灵进行抽象思考。
但是,他过于强调教育内容的正面影响力。为教育护卫者勇敢,要对写作的人加以监督,“要求他们称赞地狱生活,不要信口雌黄,把它说的一无是处”,柏拉图强调要维护神和英雄的美好形象,使神和英雄成为人们心中的权威力量。
教育要求也过于僵化死板。他对音乐、游戏规定了固定的节奏和格式,“音乐的任何翻新对整个国家是充满危险的,应该预先防止。因为,若非国家根本大法有所变动,音乐风貌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的”。他提倡,教育的内容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和同一性,这扼杀了人的创造力。并且,硬性的年龄限制也磨灭了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四、教育的对象
柏拉图重视儿童的教育。“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他认为,“我们必须寻找一些艺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开辟一条道路,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进,如入健康之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儿童受了好的教育,拥有美好高尚的思想,他们就会变得温文儒雅。
柏拉图认为女子应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那个时代,妇女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而柏拉图认为要给女子以男子同样的教育,“女子和男子有共同的教育、有共同的子女和共同保护其他公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外出打仗,女子和男子都应当象猎犬似的,一起狩猎一起追逐;并且尽可能以一切方式共有一切事物。只有这样做他们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既不违反女子同男子不同的自然特性,也不违反女子同男子之间天然的伙伴关系。”在他看来,男女之间是一种天然的伙伴关系,女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应该同样用音乐和体操来教育女子,还要给她们军事教育。
但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受教育的时间和内容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怀胎到18岁止,包括第三等级在内的全体公民都应接受教育,目的是使他们长大后甘于受奴役。而第一、二等级出身的子女要继续接受第二阶段的高等教育,便于进行统治。教育对象是靠出身来划定的,培养的只是高居于人民之上的统治者,剥夺了劳动者和平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制造了接受教育的贵贱之分。
柏拉图教育思想是理想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但是其中先进的理念与教育思想是很值得深思,对现在的教育也很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