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注意实用性、针对性、职业性、多样化;瞄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传统教材里强调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文学内容外,相应突出实用口才和应用写作的实训强化以及语文能力的应用。
【关键词】实用性;职业性;多样化;实用口才;应用写作
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滋养人文精神、提升学生欣赏人类精神素养的认知和感悟能力、实现文化传承、人文素质培养之外,更重要的是突出应用型教育的职业特色,瞄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突出口才交流的实用性和应用写作技能的实训强化,而要实现以上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首先必须从改革教材入手,我们对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编写设想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编写指导思想
1、在组织编写教材前,要确定指导思想:不从理论人手,而从实际问题人手,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任务——解决任务——归纳规律——情景实训——实践应用的写法,努力创造出新的应用型本科教材体系,解决以往教材的不区分对象、混淆对不同专业的要求和面面俱到、贪多求全还有共性太多、个性太少的问题。
2、考虑到结合专业、顺应工作需要,注重学生实际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应用写作能力不仅是一个有没有学问的标尺,而且还成了竞争、谋生的一种基本手段:大学生求职应聘要面试,参与社会实践需写社会调查报告,毕业时需写毕业论文等。因此,口才表达与应用写作能力,往往对求职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要以实用为先导,这就需要从改变教材体例入手,构建结合专业、顺应工作需要的全新模式,结合专业要求从听、说、读、写四方面用力,做到口头表达、应用写作表达的语文能力训练和人文素养培养几方面兼顾。
二、编写整体框架
针对当代大学生实际:兴趣爱好广泛,热衷时代焦点,关注网络信息,关心职业前景,而文化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和牢固,但在适应社会需求方面又不能不同时具备文字书写、语言交际、文章赏析、实用写作等“四大能力”——我们设想突破以往大学语文的思维局限与内容局限,构想“三编一附录”的架构:其一、实用口才。包括“口才基础”、“社交口才”、“演讲口才”“求职口才”等部分,突出一个“说”字,旨在让学生把话说“通”说“顺”说“美”。其二、应用写作。包括“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科技文书”、“财经文书”、“司法文书”、“新闻文体”及“学术论文”部分,突出一个“写”字,旨在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体的能力。其二、精读文选。包括古今中外经典或优秀文选,突出一个“读”字,旨在培养学生赏析既成文章的能力,并进而提升和滋养他们的人文素养。“附录”部分,主要附录一些知识性、法规性和工具性的文件及资料,突出一个“用”字,供师生于工作和学习中选用。
由此可见,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教材是立体的开放式的应用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由听、说、读、写四大模块构建,这四大模块之间是前后照应,互相补充,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四大模块中,每一模块均包括两大部分三个层面:即知识讲授部分和教导实训部分,知识讲授部分分成理解、接受、应用三个层面;教导实训部分又分成示范、解说、应用三个层面。
三、教材编写原则
1、时代性
应用教育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学习大学语文就是为了更好地领略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观念,在鲜活的时代和社会语境中游刀有余地从事各项职业,在工作中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目前大部分大学语文教材在文学作品选择上还局限在以古代和近现代经典范文。传统与经典范文对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肯定有积极作用,但也应该考虑到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语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极大差异和极大变化。言语和词汇都会忠实而鲜明地反映时代特色时代风貌,会随着外在社会变化而变化,是我们人类精神发展的载体,是当时社会文化的镜像。而目前大部分大学语文教材所选文学篇目展现的社会背景、时代精神、价值观念等与当代社会差距甚大,使得学生所学的与现实面对的处在完全不同的时代语境当中,造成教与学的脱节。
所以,大学语文教材编选在兼顾以往经典同时也要突出时代性,所选内容既要教学生现代汉语的标准发音、准确书写、到位表达、高效阅读,又要反映当代时代文化和精神,表现人文关怀和现代理念,让学生获得批判眼光。
2、职业性
以往语文教材是运用于各个专业的“一本通”,而应用型教育的针对性和职业性强的特点决定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必须考虑不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教材可以采用双重体系:主体教材和辅助教材相结合。其中,主体教材则具有相对广泛的适用性,重在培养各专业学生通用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而辅助教材侧重培养学生所属职业群的语言能力和职业认同感。
3、针对性
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学习前,己经接受过十几年传统语文的审美熏陶和道德教化。但传统语文教材进行的德育比较宽泛,几乎没有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应用型教育的应用性决定了大学语文教材不能沿袭传统教材的泛道德教化的思路,而应根据相关职业的特点,选取一些占今中外、表现优秀的职业人物的工作生活乃至情感世界的文章(在听和读能力的训练中),以展现高尚道德和职业品质,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潜移默化,弘扬职业文化。
4、多样性
语文教材从广义来讲,不仅包括教科书,还应包括补充读物、影片、视听媒体、实物模型等。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教材重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是提供生动丰富的示范材料让学生能够并反复训练。首先,多种形式的语文教材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强大的冲击,有利于强化授课和实训的示范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其次,多种形式语文教材体系化,可以使教学活动程度化,既节约了教师制作示范和实训材料的时间,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规范科学。
总之,要想编写一本优秀的适合当代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在现行阶段确实不易,以上构想只是做一些宏观上的思索,真正实施,还需不断思考、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孔庆东.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6(7).
[3]赵中直.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翟海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初探[J].河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5]李瑞山.论大学语文的课程方向与内容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07(4).
【关键词】实用性;职业性;多样化;实用口才;应用写作
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滋养人文精神、提升学生欣赏人类精神素养的认知和感悟能力、实现文化传承、人文素质培养之外,更重要的是突出应用型教育的职业特色,瞄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突出口才交流的实用性和应用写作技能的实训强化,而要实现以上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首先必须从改革教材入手,我们对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编写设想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编写指导思想
1、在组织编写教材前,要确定指导思想:不从理论人手,而从实际问题人手,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任务——解决任务——归纳规律——情景实训——实践应用的写法,努力创造出新的应用型本科教材体系,解决以往教材的不区分对象、混淆对不同专业的要求和面面俱到、贪多求全还有共性太多、个性太少的问题。
2、考虑到结合专业、顺应工作需要,注重学生实际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应用写作能力不仅是一个有没有学问的标尺,而且还成了竞争、谋生的一种基本手段:大学生求职应聘要面试,参与社会实践需写社会调查报告,毕业时需写毕业论文等。因此,口才表达与应用写作能力,往往对求职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要以实用为先导,这就需要从改变教材体例入手,构建结合专业、顺应工作需要的全新模式,结合专业要求从听、说、读、写四方面用力,做到口头表达、应用写作表达的语文能力训练和人文素养培养几方面兼顾。
二、编写整体框架
针对当代大学生实际:兴趣爱好广泛,热衷时代焦点,关注网络信息,关心职业前景,而文化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和牢固,但在适应社会需求方面又不能不同时具备文字书写、语言交际、文章赏析、实用写作等“四大能力”——我们设想突破以往大学语文的思维局限与内容局限,构想“三编一附录”的架构:其一、实用口才。包括“口才基础”、“社交口才”、“演讲口才”“求职口才”等部分,突出一个“说”字,旨在让学生把话说“通”说“顺”说“美”。其二、应用写作。包括“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科技文书”、“财经文书”、“司法文书”、“新闻文体”及“学术论文”部分,突出一个“写”字,旨在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体的能力。其二、精读文选。包括古今中外经典或优秀文选,突出一个“读”字,旨在培养学生赏析既成文章的能力,并进而提升和滋养他们的人文素养。“附录”部分,主要附录一些知识性、法规性和工具性的文件及资料,突出一个“用”字,供师生于工作和学习中选用。
由此可见,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教材是立体的开放式的应用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由听、说、读、写四大模块构建,这四大模块之间是前后照应,互相补充,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四大模块中,每一模块均包括两大部分三个层面:即知识讲授部分和教导实训部分,知识讲授部分分成理解、接受、应用三个层面;教导实训部分又分成示范、解说、应用三个层面。
三、教材编写原则
1、时代性
应用教育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学习大学语文就是为了更好地领略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观念,在鲜活的时代和社会语境中游刀有余地从事各项职业,在工作中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目前大部分大学语文教材在文学作品选择上还局限在以古代和近现代经典范文。传统与经典范文对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肯定有积极作用,但也应该考虑到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语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极大差异和极大变化。言语和词汇都会忠实而鲜明地反映时代特色时代风貌,会随着外在社会变化而变化,是我们人类精神发展的载体,是当时社会文化的镜像。而目前大部分大学语文教材所选文学篇目展现的社会背景、时代精神、价值观念等与当代社会差距甚大,使得学生所学的与现实面对的处在完全不同的时代语境当中,造成教与学的脱节。
所以,大学语文教材编选在兼顾以往经典同时也要突出时代性,所选内容既要教学生现代汉语的标准发音、准确书写、到位表达、高效阅读,又要反映当代时代文化和精神,表现人文关怀和现代理念,让学生获得批判眼光。
2、职业性
以往语文教材是运用于各个专业的“一本通”,而应用型教育的针对性和职业性强的特点决定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必须考虑不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教材可以采用双重体系:主体教材和辅助教材相结合。其中,主体教材则具有相对广泛的适用性,重在培养各专业学生通用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而辅助教材侧重培养学生所属职业群的语言能力和职业认同感。
3、针对性
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学习前,己经接受过十几年传统语文的审美熏陶和道德教化。但传统语文教材进行的德育比较宽泛,几乎没有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应用型教育的应用性决定了大学语文教材不能沿袭传统教材的泛道德教化的思路,而应根据相关职业的特点,选取一些占今中外、表现优秀的职业人物的工作生活乃至情感世界的文章(在听和读能力的训练中),以展现高尚道德和职业品质,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潜移默化,弘扬职业文化。
4、多样性
语文教材从广义来讲,不仅包括教科书,还应包括补充读物、影片、视听媒体、实物模型等。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教材重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是提供生动丰富的示范材料让学生能够并反复训练。首先,多种形式的语文教材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强大的冲击,有利于强化授课和实训的示范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其次,多种形式语文教材体系化,可以使教学活动程度化,既节约了教师制作示范和实训材料的时间,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规范科学。
总之,要想编写一本优秀的适合当代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在现行阶段确实不易,以上构想只是做一些宏观上的思索,真正实施,还需不断思考、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孔庆东.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6(7).
[3]赵中直.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翟海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初探[J].河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5]李瑞山.论大学语文的课程方向与内容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