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入职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新入职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着专业成长的困境,并且不同学历、不同环境等因素会造成新入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困境的差异。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分别为:以师德为导向,以园本培训的形式积极开展入职教育,加强角色定位;以求实合作为核心,共适性调节,以师徒结对模式主动寻求发展;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应将师范性与职业性结合起来,融入教师礼仪;重视和支持农村幼儿园,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规范管理。
[关键词] 专业成长;困境;探索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可见,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幼儿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就必须有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没有教师的质量就谈不上教育的质量。为此,必须把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作为幼儿园建设的一项中心工作。
发展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抓住建设幼儿园教师队伍这个关键问题。特别是新入职幼儿教师在最初、最关键的职业适应期,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准备,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技能上的指导。这一阶段,不但决定着今后的职业倾向,也影响着今后的专业发展,教师的素质以及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动力是整个学前教育的核心。因此,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但是新入职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却也是困难重重。
本研究中的“新入职教师”是指受聘于某幼儿园担任教学工作不满三年的教师。我们自编了《关于新入职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的调查问卷》,从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师培训方式的意愿四个方面,设计了共34道题。分别向不同县城及农村的公办园和私立园,发放209份问卷,回收193份,有效问卷92.3%。
一、研究结果分析
(一)不同学历的新入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困境的差异
接受调查的193名幼儿教师,年龄为19~32岁,都是清一色的女性,教龄在1~3年。其中,高中学历的5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6.42%;幼师学历的12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3.7%;专科学历的有1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本科学历的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接受调查的教师参加工作时的学历与现在的学历是一样的,也就是都没有进行再深造。
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具备传递知识的技能。这样的学历基础本身就减弱了幼儿教师自学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专业发展的起点低,导致许多幼儿教师专业知识技能不足。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专业素质和能力,学历的差异会影响教师对于教学的期望与要求。
本调查发现,在人际关系、幼儿园环境与政策以及专业态度方面,幼儿教师的学历越低,困境越大。这可能与我国培养幼教师资的模式有关。幼师和专科阶段更为注重教育技能技巧的训练,本科阶段则更注重理论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学历越高,教师可能更善于思考,更严格要求自己,更关注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由此产生的教学困惑可能就更多。但是他们可能会更积极地与同事、领导、家长构建良好的关系,去努力适应环境,表现出更积极的专业态度。
(二)不同环境的新入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困境的差异
1.城乡的差异
从本调查可知,与城市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相比,农村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上面临的困境小于城市幼儿园。农村地区,父母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只是想让他们把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在保育方面。应家长的要求,幼儿园更多强调幼儿在园时吃得饱,玩得开心,安全就好。整个农村的外界环境中,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更多的是要求幼儿教师有“师德”,也就是轻技能重态度。从环境因素来看,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农村幼儿园的新入职教师有可能在教学上受到这些倾向的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环境仍旧与县城有很大差距,保教质量不高,小学化倾向严重。
2.园所级别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一级幼儿园比二级和其他级别的幼儿园办园条件好,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较多支持与关注,享有一定声誉。其自然也就会在教学、管理、园所环境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处在这种氛围下的新入职教师会表现出更多的困惑。
三级幼儿园和没有参加评级的幼儿园,它们一般以私立或村办、校办幼儿园为主。这些幼儿园的生存环境比较差,教师大多都是临时聘用的,学历也相对较低,工作流动性较大,人际关系更复杂,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就多一些。这类幼儿园里,教师更关注的是幼儿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如何能够快速地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幼儿情感、交往技能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他们认为幼儿教育其实是很简单的,只需要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的知识,如简单的数学加减法和语文拼音汉字。在专业态度上,有些教师不珍惜学习机会,不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这种专业态度的认识不足,导致幼儿教师的技能和专业还是停滞不前。
(三)在其他变量上,新入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困境的差异
造成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在年龄和教龄上均无实际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这个群体本身年龄差异就小。在工作不满3年的教师中,工作不满1年的教师在各方面存在更大的困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角色的转换使他们必须尽快承担起教师的责任,去应对和处理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人际关系上,要从过去单纯的同学、师生之间的交往转变为同事、领导、家长等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为了尽快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可能还会观察,甚至模仿其中某些人的言行举止,以使自己能确立恰当的行为方式。此外,他们还需要面临全新的幼儿园环境。
在师范院校表现良好的教师对工作的第一年有很高的期望。由于习惯于之前在学校里的成功,他们可能预料不到将会遇到的困难。由于在学校中大多数的努力都取得了成功,他们会认为自己也能成为出色的教师。幼儿园教育工作复杂而又特殊,使他们无法很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实际。传统的师范教育以及教学实习是无法复制实际的幼儿园教学的,也就无法复制新入职教师遇到的千变万化的幼儿园情境,导致他们在工作初期面对真实的幼儿园情景时,手足无措,陷入成长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不利于学前教育质量的稳定与逐步提升。 二、建议和对策
美国幼儿教育专家凯兹认为,最好的幼儿教师要致力于继续学习和发展,使自己成为有效的早期教育专业人员,避免“燃烧殆尽”。
(一)以师德为导向,以园本培训的形式,积极开展入职教育,加强角色定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幼儿教师的素养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要促进新入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培训机构以及幼儿园的共同努力,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入职教育,特别是在幼儿园进行园本培训,促使其顺利度过入职期。园本培训可加强入职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入职教育的质量。总结一线教师的点滴成功经验,用先进的理念概括总结、加工提炼,用于指导初任教师的教学实践。这样帮助他们熟悉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主动进行角色定位,融入教师团队,减少孤立感。
幼儿园教师专业角色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角色认知,了解幼儿园教师所要承担的社会职责、职业的特点和需要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第二阶段为角色认同,在有了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之后,亲身体验到了幼儿园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衡量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第三阶段是角色信念,即将幼儿园教师角色中的社会要求转化成为教师的个体需要,幼儿园教师开始坚信自己对职业的认识和选择是正确的,从而形成幼儿园教师职业所特有的荣誉心、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这里的角色认同对新入职的幼儿教师是一个首要的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以求实合作为核心,共适性调节,以师徒结对模式主动寻求发展
调节是幼儿园教师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主要采取两类调节策略:自适性调节策略和共适性调节策略。
所谓“自适性调节”,是指幼儿园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而选择的各种应对策略及其实施过程。策略主要有:(1)自我肯定。(2)学习——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他认为,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故只有在反思中才能获得快速成长。(3)实践——体验。(4)多重角色承担。如果承担了多种角色,得到领导的重视,比较关键性的是自己出来当师傅,参与师带徒帮带模式,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所谓“共适性调节”是指幼儿园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得到外部的支持而共同选择的各种应对策略及其实施过程。幼儿园教师采取的共适性调节策略主要有:情感支持;策略支持;合作行动;交流评比。幼儿园以班级为基地构建师徒结对模式,成为最便捷、最有效的转岗教师入职教育的途径。
(三)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将师范性与职业性结合起来,融入教师礼仪
传统观念总是认为,幼儿园教师会“唱唱跳跳”就能够胜任工作了。师资培养上,在幼师及专科阶段的学习中,比较重视技能的培养,专注于职业性。但是,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对象是学前儿童,儿童不是填充器,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与注重操作和技能的学习导致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普遍偏低,致使学前教育质量相对较差。如果单纯从市场需求出发,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定性为职业教育,抑或将其定性为单一的文化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都会使学前教育发展受限。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应注重对教师素质的提升,将师范性与职业性结合起来,充分吸收各自的优势,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使礼仪成为社会所崇尚的一种文明契约,让礼仪成为我们幼儿教师的态度和责任,使职业道德内化,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四)重视和支持农村幼儿园,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规范管理
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大多数幼儿园以民办和学校办为主。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条件近半数未达到标准,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严重匮乏,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师没有编制,待遇没保障,流动性大,学历较低,专业素质与能力普遍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农村幼儿家长的期望与需求。
因此,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应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更新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制定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同时规范办园行为,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此外,还应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
[参考文献]
[1]张志宏.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步社民,黄昌财.师德要素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J].幼儿教育(教师版),2004(1)
[3]张世义,顾荣芳.从问题关注的视角构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学前教育研究,2013(4)
[4]卢新予,刘燕楠.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性质辨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4)
[5]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6]杨莉君,曹莉.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7]丁海东.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困境及出路[J].中国教师,2010(9)
[8]BarbaraL.Brock&MarilynL.Grady.校长如何指导新教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 专业成长;困境;探索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可见,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幼儿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就必须有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没有教师的质量就谈不上教育的质量。为此,必须把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作为幼儿园建设的一项中心工作。
发展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抓住建设幼儿园教师队伍这个关键问题。特别是新入职幼儿教师在最初、最关键的职业适应期,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准备,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技能上的指导。这一阶段,不但决定着今后的职业倾向,也影响着今后的专业发展,教师的素质以及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动力是整个学前教育的核心。因此,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但是新入职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却也是困难重重。
本研究中的“新入职教师”是指受聘于某幼儿园担任教学工作不满三年的教师。我们自编了《关于新入职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的调查问卷》,从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师培训方式的意愿四个方面,设计了共34道题。分别向不同县城及农村的公办园和私立园,发放209份问卷,回收193份,有效问卷92.3%。
一、研究结果分析
(一)不同学历的新入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困境的差异
接受调查的193名幼儿教师,年龄为19~32岁,都是清一色的女性,教龄在1~3年。其中,高中学历的5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6.42%;幼师学历的12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3.7%;专科学历的有1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本科学历的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接受调查的教师参加工作时的学历与现在的学历是一样的,也就是都没有进行再深造。
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具备传递知识的技能。这样的学历基础本身就减弱了幼儿教师自学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专业发展的起点低,导致许多幼儿教师专业知识技能不足。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专业素质和能力,学历的差异会影响教师对于教学的期望与要求。
本调查发现,在人际关系、幼儿园环境与政策以及专业态度方面,幼儿教师的学历越低,困境越大。这可能与我国培养幼教师资的模式有关。幼师和专科阶段更为注重教育技能技巧的训练,本科阶段则更注重理论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学历越高,教师可能更善于思考,更严格要求自己,更关注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由此产生的教学困惑可能就更多。但是他们可能会更积极地与同事、领导、家长构建良好的关系,去努力适应环境,表现出更积极的专业态度。
(二)不同环境的新入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困境的差异
1.城乡的差异
从本调查可知,与城市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相比,农村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上面临的困境小于城市幼儿园。农村地区,父母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只是想让他们把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在保育方面。应家长的要求,幼儿园更多强调幼儿在园时吃得饱,玩得开心,安全就好。整个农村的外界环境中,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更多的是要求幼儿教师有“师德”,也就是轻技能重态度。从环境因素来看,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农村幼儿园的新入职教师有可能在教学上受到这些倾向的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环境仍旧与县城有很大差距,保教质量不高,小学化倾向严重。
2.园所级别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一级幼儿园比二级和其他级别的幼儿园办园条件好,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较多支持与关注,享有一定声誉。其自然也就会在教学、管理、园所环境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处在这种氛围下的新入职教师会表现出更多的困惑。
三级幼儿园和没有参加评级的幼儿园,它们一般以私立或村办、校办幼儿园为主。这些幼儿园的生存环境比较差,教师大多都是临时聘用的,学历也相对较低,工作流动性较大,人际关系更复杂,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就多一些。这类幼儿园里,教师更关注的是幼儿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如何能够快速地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幼儿情感、交往技能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他们认为幼儿教育其实是很简单的,只需要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的知识,如简单的数学加减法和语文拼音汉字。在专业态度上,有些教师不珍惜学习机会,不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这种专业态度的认识不足,导致幼儿教师的技能和专业还是停滞不前。
(三)在其他变量上,新入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困境的差异
造成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在年龄和教龄上均无实际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这个群体本身年龄差异就小。在工作不满3年的教师中,工作不满1年的教师在各方面存在更大的困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角色的转换使他们必须尽快承担起教师的责任,去应对和处理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人际关系上,要从过去单纯的同学、师生之间的交往转变为同事、领导、家长等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为了尽快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可能还会观察,甚至模仿其中某些人的言行举止,以使自己能确立恰当的行为方式。此外,他们还需要面临全新的幼儿园环境。
在师范院校表现良好的教师对工作的第一年有很高的期望。由于习惯于之前在学校里的成功,他们可能预料不到将会遇到的困难。由于在学校中大多数的努力都取得了成功,他们会认为自己也能成为出色的教师。幼儿园教育工作复杂而又特殊,使他们无法很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实际。传统的师范教育以及教学实习是无法复制实际的幼儿园教学的,也就无法复制新入职教师遇到的千变万化的幼儿园情境,导致他们在工作初期面对真实的幼儿园情景时,手足无措,陷入成长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不利于学前教育质量的稳定与逐步提升。 二、建议和对策
美国幼儿教育专家凯兹认为,最好的幼儿教师要致力于继续学习和发展,使自己成为有效的早期教育专业人员,避免“燃烧殆尽”。
(一)以师德为导向,以园本培训的形式,积极开展入职教育,加强角色定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幼儿教师的素养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要促进新入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培训机构以及幼儿园的共同努力,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入职教育,特别是在幼儿园进行园本培训,促使其顺利度过入职期。园本培训可加强入职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入职教育的质量。总结一线教师的点滴成功经验,用先进的理念概括总结、加工提炼,用于指导初任教师的教学实践。这样帮助他们熟悉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主动进行角色定位,融入教师团队,减少孤立感。
幼儿园教师专业角色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角色认知,了解幼儿园教师所要承担的社会职责、职业的特点和需要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第二阶段为角色认同,在有了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之后,亲身体验到了幼儿园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衡量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第三阶段是角色信念,即将幼儿园教师角色中的社会要求转化成为教师的个体需要,幼儿园教师开始坚信自己对职业的认识和选择是正确的,从而形成幼儿园教师职业所特有的荣誉心、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这里的角色认同对新入职的幼儿教师是一个首要的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以求实合作为核心,共适性调节,以师徒结对模式主动寻求发展
调节是幼儿园教师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主要采取两类调节策略:自适性调节策略和共适性调节策略。
所谓“自适性调节”,是指幼儿园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而选择的各种应对策略及其实施过程。策略主要有:(1)自我肯定。(2)学习——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他认为,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故只有在反思中才能获得快速成长。(3)实践——体验。(4)多重角色承担。如果承担了多种角色,得到领导的重视,比较关键性的是自己出来当师傅,参与师带徒帮带模式,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所谓“共适性调节”是指幼儿园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得到外部的支持而共同选择的各种应对策略及其实施过程。幼儿园教师采取的共适性调节策略主要有:情感支持;策略支持;合作行动;交流评比。幼儿园以班级为基地构建师徒结对模式,成为最便捷、最有效的转岗教师入职教育的途径。
(三)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将师范性与职业性结合起来,融入教师礼仪
传统观念总是认为,幼儿园教师会“唱唱跳跳”就能够胜任工作了。师资培养上,在幼师及专科阶段的学习中,比较重视技能的培养,专注于职业性。但是,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对象是学前儿童,儿童不是填充器,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与注重操作和技能的学习导致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普遍偏低,致使学前教育质量相对较差。如果单纯从市场需求出发,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定性为职业教育,抑或将其定性为单一的文化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都会使学前教育发展受限。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应注重对教师素质的提升,将师范性与职业性结合起来,充分吸收各自的优势,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使礼仪成为社会所崇尚的一种文明契约,让礼仪成为我们幼儿教师的态度和责任,使职业道德内化,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四)重视和支持农村幼儿园,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规范管理
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大多数幼儿园以民办和学校办为主。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条件近半数未达到标准,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严重匮乏,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师没有编制,待遇没保障,流动性大,学历较低,专业素质与能力普遍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农村幼儿家长的期望与需求。
因此,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应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更新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制定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同时规范办园行为,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此外,还应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
[参考文献]
[1]张志宏.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步社民,黄昌财.师德要素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J].幼儿教育(教师版),2004(1)
[3]张世义,顾荣芳.从问题关注的视角构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学前教育研究,2013(4)
[4]卢新予,刘燕楠.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性质辨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4)
[5]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6]杨莉君,曹莉.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7]丁海东.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困境及出路[J].中国教师,2010(9)
[8]BarbaraL.Brock&MarilynL.Grady.校长如何指导新教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