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科学课》的不解之缘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怎么与《科学课》结缘的呢?这得从1998年说起。
  当时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科学课有所偏好,一直以来兼职科学课的教学(当年叫《常识》)。那年参加“县小学常识培训班”,期间写的《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获县一等奖,偶然见到《小学自然教学》(《科学课》的前身)上有征稿启事,便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向其投稿。出乎意料地,编辑部老师将我原稿的一个片段改为《巧搬油桶——〈斜面〉教学的收获》发表在1999年第4期上。当时真是大喜过望啊,没想到初涉教研的我写出的文章竟然发表在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上。从此信心倍增,认真研读《小学自然教学》,我惊喜地发现她是最适合我们一线科学教师阅读和借鉴的杂志,她刊登的文章立足点高、切入口小、操作性强。
  第二年,我又将自己参加学区优质课教学评比的课写成了《〈压缩空气〉课堂教学实录》(执教与自评)投稿,竟然又发表在2000年第10期上。2002年,我参加《小学自然教学》组织的“全国小学自然‘新标准、新理念、新实践’征文竞赛”,撰写的《〈热气球〉的教学构思》在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并发表在2003年第5期上。得益于此,我成为“全国科学教师之家”会员,并被列为苍南县第二批“名师培养人”。
  后来由于工作调动、教学竞赛失利、家庭因素等诸多原因,中断了小学科学教学的研究,十几年来碌碌无为。悔不当初啊!如果我能再坚持……而今,我主動向学校请缨教一年级的科学,准备重振精神,再次启航,不负余生。
  望《科学课》接纳我这个“逃兵”!
其他文献
今天的课堂,特别是科学课堂,如果谁还在口述传授知识,我想那个课堂一定是无趣的、死气沉沉的,也是违背科学学习规律的。
根据块状噪声的特殊性,利用数学形态学方法中膨胀、腐蚀、开运算、闭运算的原理,首先对图像中的颜色进行分类,定位非噪声区域和疑似噪声区域,然后用非噪声区域对疑似噪声区域进行腐蚀,用非噪声区域的颜色填充被腐蚀区域,最后进行膨胀操作。此方法在去除噪声的同时,复原了被噪声污染的区域。
一、常见问题1.目标不明确、分工不合理很多教师为了完成课堂任务、保证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拼命“赶教材”,使得学生在还没有明确任务时就匆匆展开信息收集活动,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按教材的方法,小车常常在原地打滑,主要是由于配套的教具小车质量轻、轮胎光滑,与地面的摩擦力小。为方便师生在课堂上开展实验,我們可以作如下改进:  改进方案一:利用弹弓原理  弹弓即用橡皮筋把弹珠弹出去。其实,用这个原理我们就能给小车动力了。把研究问题转变为:橡皮筋伸长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主要材料:2根木棒、细绳、橡皮筋、小木棍、普通小车等。  用细绳把两根木棒捆成V形
课堂上,有一小组实验操作时不慎将燃烧的酒精灯碰倒,酒精洒落实验台上并且燃烧起来,学生看到这一突发事件后非常紧张,不知所措,教室里所有同学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操作,惊恐地张望着
课堂上让学生观察金属热胀冷缩的现象时,最经典的实验是观察加热的铜球是否可以穿过配套的圆环。怎样显现其他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呢?日光灯中的启辉器给了我灵感。  启辉器是一个充有氩气的玻璃泡,内有一对触片,一个是固定的静触片,另一个是膨胀系数不同的双金属制成的倒U形的动触片(如图1所示)。接通电源,玻璃泡内温度升高时,动触片会膨胀接触到静触片。  一、主要材料  启辉器、导线、电池盒、电池、灯泡及灯泡底
相对于传统V型支撑桥梁,赣州沙石大桥的V撑三角区长度较长,且V撑呈曲线线型。对于这种外型的V撑桥梁通过边界条件固结或铰接的不同、设置挂孔的数目及位置不同可形成刚构、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