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个漂亮的姑娘,出生在黑龙江省的一个小镇。从她记事起,父母就一直靠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后来,她考取了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因为每年的9000元学费,再加上姐姐也同时在黑河上学,所以她不得不贷款上学。
课余时间,当室友们还沉浸在梦乡的时候,她已经起床,奔赴一个又一个时装发布会、车展以及时装周去做模特。晚上回来,别人睡着的时候,她还要找个空地,穿着8厘米高的高跟鞋练台步,经常是双脚又酸又痛,疼得睡不着觉。兼职模特一般都没有名气,薪酬也低,有时候工作一天也只能拿到100元;而且经常是季节颠倒——冬季在做夏季的时装秀,而夏季却在做冬季的时装秀,可以说每元钱都浸透了汗水和泪水。就这样到大二的时候,她基本就不向家里要生活费了。
2012年5月,她就要毕业了,同学们都在忙着找工作和开个人毕业演唱会。这时她的同学将一张世界小姐比赛东北赛区报名表递给了她。她有些纠结:万一比赛失败,毕业演唱会无法举行不说,还耽误她找工作。但是周围的人都鼓励她,让她大胆参赛。经过权衡,她决定参加比赛。
她顺利地进入了初赛,比赛很顺利,继而她拿到了世界小姐中国区的冠军,她将代表中国继续前行。决赛在中国的鄂尔多斯举行。120多位世界佳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肤色不同、语言各异,虽然多数都会些英语,但想要顺畅地对话也不容易。每到彼此交流因语言不通“卡壳”时,她经常“挺身而出”,义务担任翻译。
世界小姐决赛的时候,她的排名在7、8、4之间不断变换。她没有受到排名的干扰,到最后才艺展示阶段,她还排在第四名。她暗暗地鼓励自己,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她都要全力以赴,不给自己留有遗憾。她演唱了一首民歌《芦花》,甜美纯净的音色,配上她端庄大方的举止,犹如天籁之音,一曲唱罢,气场完全凝聚在她的身上。现场掌声如雷。评委纷纷打出高分,形势突然逆转。那一幕,使她终生铭记,无论做什么都要完全投入,先要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他人。她终于夺得第62届世界小姐冠军!她就是黑龙江姑娘于文霞。
冠军小姐接下来的一年要参加很多慈善活动,据说曾有冠军小姐因无法完成为期一年的慈善活动而忍痛交回桂冠。对此,于文霞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一个人成名之后,对社会而言,就是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做一个好榜样。于文霞跟艾滋病患者爬长城、去孤儿院看望残障儿童,每一次经历,她都觉得这些有助于他人的活动比世界小姐的桂冠更有意义。
于文霞对凤凰卫视《新闻今日勘》栏目的主持人阮次山说,比外表更美的永远是心灵。就像春天不仅是季节,更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一样。只有心中装满春天,才会回报社会以温暖和阳光。
(节选自2013年《做人与处世》第一期)
课余时间,当室友们还沉浸在梦乡的时候,她已经起床,奔赴一个又一个时装发布会、车展以及时装周去做模特。晚上回来,别人睡着的时候,她还要找个空地,穿着8厘米高的高跟鞋练台步,经常是双脚又酸又痛,疼得睡不着觉。兼职模特一般都没有名气,薪酬也低,有时候工作一天也只能拿到100元;而且经常是季节颠倒——冬季在做夏季的时装秀,而夏季却在做冬季的时装秀,可以说每元钱都浸透了汗水和泪水。就这样到大二的时候,她基本就不向家里要生活费了。
2012年5月,她就要毕业了,同学们都在忙着找工作和开个人毕业演唱会。这时她的同学将一张世界小姐比赛东北赛区报名表递给了她。她有些纠结:万一比赛失败,毕业演唱会无法举行不说,还耽误她找工作。但是周围的人都鼓励她,让她大胆参赛。经过权衡,她决定参加比赛。
她顺利地进入了初赛,比赛很顺利,继而她拿到了世界小姐中国区的冠军,她将代表中国继续前行。决赛在中国的鄂尔多斯举行。120多位世界佳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肤色不同、语言各异,虽然多数都会些英语,但想要顺畅地对话也不容易。每到彼此交流因语言不通“卡壳”时,她经常“挺身而出”,义务担任翻译。
世界小姐决赛的时候,她的排名在7、8、4之间不断变换。她没有受到排名的干扰,到最后才艺展示阶段,她还排在第四名。她暗暗地鼓励自己,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她都要全力以赴,不给自己留有遗憾。她演唱了一首民歌《芦花》,甜美纯净的音色,配上她端庄大方的举止,犹如天籁之音,一曲唱罢,气场完全凝聚在她的身上。现场掌声如雷。评委纷纷打出高分,形势突然逆转。那一幕,使她终生铭记,无论做什么都要完全投入,先要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他人。她终于夺得第62届世界小姐冠军!她就是黑龙江姑娘于文霞。
冠军小姐接下来的一年要参加很多慈善活动,据说曾有冠军小姐因无法完成为期一年的慈善活动而忍痛交回桂冠。对此,于文霞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一个人成名之后,对社会而言,就是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做一个好榜样。于文霞跟艾滋病患者爬长城、去孤儿院看望残障儿童,每一次经历,她都觉得这些有助于他人的活动比世界小姐的桂冠更有意义。
于文霞对凤凰卫视《新闻今日勘》栏目的主持人阮次山说,比外表更美的永远是心灵。就像春天不仅是季节,更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一样。只有心中装满春天,才会回报社会以温暖和阳光。
(节选自2013年《做人与处世》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