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注爱心,用真情托起明天的朝阳

来源 :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c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名人民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从高中毕业的那天起,我就实现了这个梦想。如今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已经36个年头了。几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关爱一切学生,关爱学生一切,是教育理念,更是教育艺术。爱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教师的无私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学生美好的心灵。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工作中我经常问自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是广博的知识?是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是对学生的关怀?直到有一天,在认真研读了“莱阳教育,我的责任”市教体局相关文件后,我才恍然大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一股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热情,而且要有一颗对学生、对事业真挚的爱心。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世界来研究,你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教学道路上,魏老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他还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最好的民主。他一人担任学校的校长、书记,省内外社会兼职达三十八项之多。他没给学生改过一篇作文,没考过一次试,但他所教毕业班的成绩却始终是遥遥领先。
  同样是一名教师,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相信我们中的大多数还在用行动实践着自己对那句古语的理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每天都忙忙碌碌,夜以继日地备课、批改作业。一站到讲台上就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填鸭式”教学。老师们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们听得昏昏欲睡。我想,我们真的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翱翔,让他们打开一扇扇心灵之窗,重新审视这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
  教育是一门艺术,它既是开拓创新的事业,又是播撒爱心的事业。
  从踏上工作岗位到现在,我亲眼目睹了教师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日常行动,亲耳聆听了他们不畏艰苦、孜孜不倦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的明天,真诚付出的博大情怀。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提醒着我: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每一位教师都能拥有一颗对学生、对事业的真爱之心。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能和学生贴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盲目的,它是一门艺术。我们的学生没有贫贱富贵之分,他们有一样的青春和活力,有一样的智慧和热情,有一样的被爱的权利。我们要用平等的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为生病的同学递上一杯热水,为贫困的学生送去几件衣物,为犯错的孩子指引正确的方向。付出爱的果实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的不写作业而大动肝火,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曾为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我犹豫过、迷茫过、消沉过……但是,当看到学生体会到老师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听到他们发自内心地说出“老师,您好!”时;当生病时看到学生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内心的感动和自豪就会油然而生。原来,爱的付出就会有爱的回报。我又重新燃起了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声声清脆的“老师好”;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多么幸福啊!
  有人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是的,我们不仅要关爱学生,而且要热爱工作。在世人肆意践踏良知时,我们的老师及时挺身而出,用生命去维护真、善、美,一遍又一遍地向学生讲述着真理,不惜付出毕生的心血。何以为证?夜晚的星光可以作证,校园的梧桐树可以作证,办公桌上大大小小的作业本可以作证,深夜里老师窗前明亮的灯光可以作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从那一刻起,我们就要学会开拓进取、改革创新,更要学会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为灰烬,一如既往地用知识去塑造每一个学生的灵魂,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老师们,让我们都来倾注爱,像母亲对孩子,像瀑布对小溪,让我们以优秀的师能、高尚的师德,携手并肩、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让我们用真情和爱心共同托起共和国明天的朝阳!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职会计教学必须面向实际开展教学工作,面向实际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办学水平;必须从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更新会计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措施进一步做好会计教学工作。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会计教学; 问题; 实践; 策略  一、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我国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低下  众所周知,在高考持续几年扩招后,中职教育跌入低谷,生源严重不足,中职学校
期刊
现阶段高中体育课出现了一些现象,教师上课比较懒散,上课没有激情,有的体育项目在体育课上不再出现。在一些顺口溜里还有这样的说法“一个‘口哨’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当我听到这样的顺口溜时,我在想,我们的体育教师怎么了?为此我走访了一些体育教师,和他们做了一些交流。在这里就我得的一些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从体育课改谈这个问题  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我们认为: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改革的方向是
期刊
摘 要:体育做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特点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要不断地努力加强学校的体育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 美育因素; 体育意识; 体育活动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各有优势,因此对学生德育评价应该是多元的。  评价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评价结果客观化,才能唤醒学生正确的行为认知,激发其良好品行的塑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基于此,我校着力推行德育的多元评价机制。  一、量化考核评价  学校层面制定了《古南中学操行分评比细则》,班级再制定《班规》,
期刊
摘 要:随着大批的学生士兵进入军营,体能基础的差异凸现出来。本文从长期教学中体会和士兵学员毕业后担任的角色出发,对士兵学员在军校学习阶段的体能质量提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士兵学员; 体能质量; 提高  随着军队征兵时间调整到八月,大批的学生进入军队服役,中学阶段学生体能训练因为应试和安全考虑,导致学生体能水平急剧下降,体能差显得尤为明显。在军校招收的士兵学员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现
期刊
摘 要: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实质就是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能够持续发展的文化精神,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动力。认同传统,扬弃传统,在转化中重建传统。它能够激励人们前进,同时又有着广泛地影响。在素质教育中通过传统文化培育战斗精神是培养军校学员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和进取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 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 进取精神; 战斗精神  人的素质涉及诸多方面,如政治素质、道德
期刊
摘 要:通过产学研培养研究生已成为国内人才培养的趋势,但对于不同高校而言,由于产学研项目的来源各自不同,因而培养途径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针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的省属高校进行调研,研究分析在高校产学研项目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导师的引领下开展一种新的以小项目为驱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事实证明,在领导层给予足够重视,并投入精力进行规划的前提下,这种“小项目驱动”的培养模式同样能够通过项目研究工作的不断
期刊
摘 要:在国家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今天,会计作为当下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在各个高职院校普遍开设,其招生规模也较大。但纵观会计专业的建设发展情况,各个高职院校却是参差不齐,各有千秋,导致各所院校会计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情况也千差万别。而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人才质量好坏。本文根据多年会计专业建设经验,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设意见,旨在
期刊
摘 要:初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政治课教学要获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与素质教育的实施紧密结合起来。本文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略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素质教育; 教育观念;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必修课。很多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思想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精确把握新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新教材; 创造性思维; 创新能力  新教材在带来新理念、新思维的同时,给中学课堂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广大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