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探究教学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具有明显的不同。本文结合实际,谈谈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学生失去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立探究和发现,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探究性课堂教学呢?
1.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就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过去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营造了一种教学民主气氛,建立了一个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问的人际关系,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保留自己的空问,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探究性学习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的材料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惑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情境进入一种亢奋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提出这样问题:“小明今年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创设这样的问题就使学生产生了疑惑:12岁应该过12个生日,为什么只过了3个生日呢?学生自然就想办法探究这是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以“自身需求”的角度出发去探究。这时教师让学生取出准备好的不同年份的年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就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又例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中:
师:10能被2整除吗?
生: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10÷2=5,所以10能被2整除。
师:再写217,能被2整除吗?
生:不能,因为217÷2=108.5,所以217不能被2整除。
师:那么1234567890这个数能被2整除吗?请大家计算后回答。(等学生计算后判断)这个方法简便吗?
生:不简便。
师:我倒有个不用计算就能判断的简便方法,只要你任意报出几个数,不管位数有多长,我就立即能说出能否被2整除,不信大家可试试。一个学生报数,其余学生用笔计算验证。
生:3333
师(很快):不能。
生:20000000
师(更快):能。
师:(等到学生真难不倒教师,又想知晓这个奥秘时,抓住时机问)大家想知道这个判断方法吗?
生:想。
在这一课例中教师让学生报数,教师不用计算立即能说出能否被2整除,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师运用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这个特征是什么,就成了学生急于弄清的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探究过程。
3.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保证探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探索研究,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充分肯定、赞赏学生的探究成果,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应认真指导学生分析、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探究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进位加”一课时,过去教师常常是利用小棒,逐步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概括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事实上忽视了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了更好的体现“教服务于学”的思想,可以这样展开教学:上课一开始,我就在黑板上写出“36+35”,并问学生:“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学生会说,有口算的方法:30+30=60,6+5=11,60+11=71;或者用摆小棒的方法,并演示;学生可能还有用列竖式的方法,在黑板上列出竖式并讲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5+6满10了怎么办?”,从而概括出了进位加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能找准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互动的氛围中探索交流学习数学。
4.及时给学生以指导、帮助
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来组织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指导帮助要适时适度,要看准时机,掌握技巧,控制分寸,点到为止。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及时鼓励,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是无尽的财富,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如何去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探究式教学中,创设了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唤醒、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高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究式教学,把握教学规律,创造新形式、新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学生失去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立探究和发现,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探究性课堂教学呢?
1.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就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过去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营造了一种教学民主气氛,建立了一个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问的人际关系,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保留自己的空问,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探究性学习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的材料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惑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情境进入一种亢奋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提出这样问题:“小明今年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创设这样的问题就使学生产生了疑惑:12岁应该过12个生日,为什么只过了3个生日呢?学生自然就想办法探究这是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以“自身需求”的角度出发去探究。这时教师让学生取出准备好的不同年份的年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就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又例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中:
师:10能被2整除吗?
生: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10÷2=5,所以10能被2整除。
师:再写217,能被2整除吗?
生:不能,因为217÷2=108.5,所以217不能被2整除。
师:那么1234567890这个数能被2整除吗?请大家计算后回答。(等学生计算后判断)这个方法简便吗?
生:不简便。
师:我倒有个不用计算就能判断的简便方法,只要你任意报出几个数,不管位数有多长,我就立即能说出能否被2整除,不信大家可试试。一个学生报数,其余学生用笔计算验证。
生:3333
师(很快):不能。
生:20000000
师(更快):能。
师:(等到学生真难不倒教师,又想知晓这个奥秘时,抓住时机问)大家想知道这个判断方法吗?
生:想。
在这一课例中教师让学生报数,教师不用计算立即能说出能否被2整除,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师运用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这个特征是什么,就成了学生急于弄清的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探究过程。
3.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保证探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探索研究,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充分肯定、赞赏学生的探究成果,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应认真指导学生分析、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探究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进位加”一课时,过去教师常常是利用小棒,逐步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概括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事实上忽视了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了更好的体现“教服务于学”的思想,可以这样展开教学:上课一开始,我就在黑板上写出“36+35”,并问学生:“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学生会说,有口算的方法:30+30=60,6+5=11,60+11=71;或者用摆小棒的方法,并演示;学生可能还有用列竖式的方法,在黑板上列出竖式并讲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5+6满10了怎么办?”,从而概括出了进位加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能找准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互动的氛围中探索交流学习数学。
4.及时给学生以指导、帮助
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来组织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指导帮助要适时适度,要看准时机,掌握技巧,控制分寸,点到为止。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及时鼓励,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是无尽的财富,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如何去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探究式教学中,创设了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唤醒、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高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究式教学,把握教学规律,创造新形式、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