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学生一进入中年级,正式开始习作了,常常感到言之无物,即使把文章写出了,也是干巴巴的,平淡无味。更甚的是他们害怕习作,这样给习作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如何帮助学生过好这一难关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做法。
一、 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言之有物,言而有序
1.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学生刚开始学写日记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每天观察一种事物,进行定点指导观察,定点指导习作。比如有一天,我让学生观察妈妈炒青菜的过程,作为当天的日记内容。第一次,学生都把这个内容写了下来,但炒青菜的各个环节连接不自然,而且写作顺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可指导学生把思路理顺,并用“一会儿”“先”“再”“接着”等词连接炒青菜的各个环节,这样,学生就会言而有序地连贯地写下整个炒青菜的过程。这样定点指导学生观察,定点指导学生习作,一段时间后,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后,学生在习作时就会有材料可写了。
2. 教学生仿作
对于刚习作的中年级小学生来讲,其模仿能力还是极强的,所以,仿作是中年级学生习作的一条捷径。仿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粗略地模仿,即按照范文的写作思路、方法和写作特点等进行大致的模仿。一种是具体的模仿,即根据范文中各个自然段的具体表达方式进行模仿。
提到模仿,很多人会产生一种误解,认为与“抄袭”没什么两样,没有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其实,这是不对的。应该说,好的仿作就是创造。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因此,模仿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所谓仿就是指在写作形式上、思路上、语言组织上或表达方式上有相仿之处,而具体要表达的语言和内容则需要学生自己去操作。这就是说,既给学生一个“阶梯”,又要学生去努力“攀登”。
对于刚习作的中年级小学生来讲,其模仿能力还是极强的,所以,仿作是中年级学生习作的一条捷径。仿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粗略地模仿,即按照范文的写作思路、方法和写作特点等进行大致的模仿。一种是具体的模仿,即根据范文中各个自然段的具体表达方式进行模仿。
那么,我们怎么去教学生仿作呢?我是以课文或优秀文选为范文,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出与范文相类似的事情来,然后模仿范文中的写法和语言表达方式等写出自己的事情来。如学了《翠鸟》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其写法和语言表达方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先写其外形特点,再写其活动特点。这样学生写起来轻松多了。写事、写景、写人等文章也可以如此指导。第二种仿作是句子的模仿。如我学了《荷花》这一课,其中有一句是:“看着,看着,我仿佛就变成了一朵荷花。”这句写了作者观赏美丽的荷花时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进一步表现了荷花的美。学生学了这课后,我又指导学生写一种花草,就有学生在写玫瑰花时这样仿写道:“我站在玫瑰花旁,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了一朵玫瑰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这也很妙地写出了玫瑰花的美。
仿写有句子仿写、片段仿写、全文仿写等多种形式,不论是哪一种,我们都要仿中有变、仿中有新,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 教会学生在习作中合作,使文章更精彩
这个合作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是全班合作。在合作中习作,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学生在合作习作中发展、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 小组合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习作能力不同,把学生搭配成几个一组的合作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习作。采取组长(由习作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组织本组成员讨论习作内容、习作思路、语言表达方式等,然后再各自动笔习作,最后组内互相交换习作修改。
2. 全班合作
如我布置学生写《美丽的校园》,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个景点,并由组长担任汇报人记录,习作前再由各组汇报人发言,进行组际交流,最后全班补充修改,连段成文。这样的合作,创设了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气氛,既减轻了习作的难度,又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 要重视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评改
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不少老师曾经认为作文评改无关紧要,在学生习作之后,就埋头批改学生的习作,等老师辛辛苦苦批改完发回给学生时,学生并不多看一眼就放进书包了。这样老师改得辛苦,但效果不佳,有的甚至徒劳。后来我发现这样不是办法,就采取在学生习作后,老师先快速地把学生的习作浏览一遍,找出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什么问题,又有哪些好的地方值得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然后用一节课讲评,老师讲评后让学生修改,最后才到教师批改。
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评改的:第一是让学生轻声读自己的习作,看看有没有错字、漏字,让学生自己改正明显的病句和有错漏的地方;第二是将个人评改与小组互相评改结合起来。自己独立修改后,接着在小组中互评互改。第一步是每个人都要谈一谈自己文章的构思以及自己初次修改了些什么;第二步是读一读自己的文章,请小组同学评议、启发、补充;第三步是自己结合小组的好意见再次修改;第四步是小组交换后互相阅读、修改、写意见。经过这样评改的学生习作,老师改起来就轻松多了,学生也能在评改中学到不少东西,可谓是一举两得。
(贵港市港北区贵城镇西江中心小学)
一、 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言之有物,言而有序
1.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学生刚开始学写日记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每天观察一种事物,进行定点指导观察,定点指导习作。比如有一天,我让学生观察妈妈炒青菜的过程,作为当天的日记内容。第一次,学生都把这个内容写了下来,但炒青菜的各个环节连接不自然,而且写作顺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可指导学生把思路理顺,并用“一会儿”“先”“再”“接着”等词连接炒青菜的各个环节,这样,学生就会言而有序地连贯地写下整个炒青菜的过程。这样定点指导学生观察,定点指导学生习作,一段时间后,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后,学生在习作时就会有材料可写了。
2. 教学生仿作
对于刚习作的中年级小学生来讲,其模仿能力还是极强的,所以,仿作是中年级学生习作的一条捷径。仿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粗略地模仿,即按照范文的写作思路、方法和写作特点等进行大致的模仿。一种是具体的模仿,即根据范文中各个自然段的具体表达方式进行模仿。
提到模仿,很多人会产生一种误解,认为与“抄袭”没什么两样,没有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其实,这是不对的。应该说,好的仿作就是创造。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因此,模仿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所谓仿就是指在写作形式上、思路上、语言组织上或表达方式上有相仿之处,而具体要表达的语言和内容则需要学生自己去操作。这就是说,既给学生一个“阶梯”,又要学生去努力“攀登”。
对于刚习作的中年级小学生来讲,其模仿能力还是极强的,所以,仿作是中年级学生习作的一条捷径。仿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粗略地模仿,即按照范文的写作思路、方法和写作特点等进行大致的模仿。一种是具体的模仿,即根据范文中各个自然段的具体表达方式进行模仿。
那么,我们怎么去教学生仿作呢?我是以课文或优秀文选为范文,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出与范文相类似的事情来,然后模仿范文中的写法和语言表达方式等写出自己的事情来。如学了《翠鸟》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其写法和语言表达方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先写其外形特点,再写其活动特点。这样学生写起来轻松多了。写事、写景、写人等文章也可以如此指导。第二种仿作是句子的模仿。如我学了《荷花》这一课,其中有一句是:“看着,看着,我仿佛就变成了一朵荷花。”这句写了作者观赏美丽的荷花时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进一步表现了荷花的美。学生学了这课后,我又指导学生写一种花草,就有学生在写玫瑰花时这样仿写道:“我站在玫瑰花旁,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了一朵玫瑰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这也很妙地写出了玫瑰花的美。
仿写有句子仿写、片段仿写、全文仿写等多种形式,不论是哪一种,我们都要仿中有变、仿中有新,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 教会学生在习作中合作,使文章更精彩
这个合作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是全班合作。在合作中习作,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学生在合作习作中发展、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 小组合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习作能力不同,把学生搭配成几个一组的合作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习作。采取组长(由习作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组织本组成员讨论习作内容、习作思路、语言表达方式等,然后再各自动笔习作,最后组内互相交换习作修改。
2. 全班合作
如我布置学生写《美丽的校园》,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个景点,并由组长担任汇报人记录,习作前再由各组汇报人发言,进行组际交流,最后全班补充修改,连段成文。这样的合作,创设了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气氛,既减轻了习作的难度,又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 要重视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评改
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不少老师曾经认为作文评改无关紧要,在学生习作之后,就埋头批改学生的习作,等老师辛辛苦苦批改完发回给学生时,学生并不多看一眼就放进书包了。这样老师改得辛苦,但效果不佳,有的甚至徒劳。后来我发现这样不是办法,就采取在学生习作后,老师先快速地把学生的习作浏览一遍,找出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什么问题,又有哪些好的地方值得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然后用一节课讲评,老师讲评后让学生修改,最后才到教师批改。
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评改的:第一是让学生轻声读自己的习作,看看有没有错字、漏字,让学生自己改正明显的病句和有错漏的地方;第二是将个人评改与小组互相评改结合起来。自己独立修改后,接着在小组中互评互改。第一步是每个人都要谈一谈自己文章的构思以及自己初次修改了些什么;第二步是读一读自己的文章,请小组同学评议、启发、补充;第三步是自己结合小组的好意见再次修改;第四步是小组交换后互相阅读、修改、写意见。经过这样评改的学生习作,老师改起来就轻松多了,学生也能在评改中学到不少东西,可谓是一举两得。
(贵港市港北区贵城镇西江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