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杨译《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ue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红楼梦》的杨宪益译本进行了分析,就杨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红楼梦》杨译
  【作者简介】秦茂莉(1972.1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翻译理论和实践。
  一、对《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的定性分析
  尤金·奈达(1964)将文化分为五个子类: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本文从这五个方面对杨宪益译(简称杨译)《红楼梦》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
  生态文化:由于不同的生态特征及其指称意义,翻译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杨氏采用了一些策略和方法来实现其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物质文化:中英物质文化相差甚远,这就导致了翻译的困难。下面分析了杨氏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以考察其译文是否实现了其翻译目的。
  在第24回,对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米”字的翻译,由于中国种植水稻最早,所以米(“大米”)是典型的中国文化。鉴于这种文化因素,杨氏按字面翻译为“rice”,保留了源文化的特殊性和完整性。这种异化法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与原文保持一定距离的途径,使读者能够欣赏原文的异国风味。
  再如第37回有关“砧”的翻译,它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捶洗衣物的击打器具,清砧(pounding)便特指用砧捶洗衣服时所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杨氏翻译这些文化负载词时忠实于原文,声情并茂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位妇人捶洗衣物的生动画面,从而引起目标读者的好奇心,也有助于传播源文化。从这种意义上看,杨氏译文实现了其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与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有关,它包括社会阶层、血缘亲属系统以及政治、法律和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差异是翻译难点之所在。
  宗教文化: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言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中国的主要宗教是佛教和道教,它们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红楼梦》中就有了许多带有宗教信仰烙印的表达。宗教文化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其明显的特点。
  杨氏将“佛”直译为“Buddha”,保留了原文的特点,并让英语读者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宗教文化。
  语言文化:这里的语言文化指的是各自语言不同的特定特征,最好根据音位、语素、句法和词汇特征来处理。“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和超切分特征上的结构差异也会导致翻译问题。”
  在翻译过程中,有些意义以特定的方式表达,导致了语言上的歧义。在上面的例子中,杨氏翻译才子佳人之类的成语展示了中国的语言结构特点,保持了中国语言的独特性和美感。
  二、楊氏使用各翻译策略的频率
  我们举出了一些文化负载词的例子,并对其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如图所示)。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杨氏的翻译基本上是源文本导向的,以直译为主。这些例子只是《红楼梦》中许多特殊的文化负载词中的一小部分。为了更客观地反映杨氏使用翻译策略的总体趋势,我们对其在前80章中各种策略的使用频率进行了定量分析。
  《红楼梦》中涉及的文化负载词非常多,很难全部统计。因此,我们在前80章中随机抽取了5个文化类别的80个样本,作为语料库进行定量分析。统计显示,杨氏对文化负载词的两种翻译策略为异化和归化,异化分为直译、音译,归化分为替代、解释和省略。杨氏使用直译的次数是53次。而替代和解释的策略,杨氏分别只用了10次和8次。总的来说,杨氏使用异化的策略共61次,占所有策略的76%,使用归化的策略共19次,占24%。由此可见,杨氏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倾向于采取异化。当然,这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杨氏也采用归化。
  三、结论
  本文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等5个方面就杨译《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表明:杨氏本着忠实于原著的原则,展示了中国语言的结构特点,保持了中国语言的独特性和美感。而对《红楼梦》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定量分析显示,为了将中国文化传统引荐给西方人,杨氏倾向于采用异化法来处理文化负载词。他们努力转化并保留目标文本的文化信息。根据统计数字不难看出,虽然杨氏既使用了归化也使用了异化,但其主要使用的还是异化。
  参考文献:
  [1]David Hawkes. The Story of the Stone[J].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1973.
其他文献
【摘要】从综合英语课程本身的特点出发,参考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要求和目标,通过分析课程现状深入了解课程特点,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并结合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客观培养指标,以已经完成的“金课”建设内容作为参考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大学综合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实施分析  【作者简介】刘文辉(1980.12-),男,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国
【摘要】初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与文化品格四个维度。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渗透,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其人文素养提升。本文从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出发,通过解析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的迫切需求,并深入研究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表达、敢于思考,最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文化品格得到进一步发
【摘要】英语教学作为我国教育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阅读都是教学关注的焦点。新课标提出了单元主题阅读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初高中衔接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不仅可帮助学生实现初中阅读知识和技能向高中的良好过渡,还能为其接下来的高中英语阅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作者简介】吴爱贞,福建省龙
【摘要】当前,中等职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开展职业教育时,中职院校将职业学习和专业科目进行了全面整合,以实现学生在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中等职业英语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当今社会对中等职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探讨了如何进行中职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素质能力  【作者简介】高淑红(1969.06-),女,汉族,河南漯河人,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本科,
【摘要】在教育改革迅速发展的今天,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新式教学策略,在我国许多学科的教学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相对较少,许多教师甚至直接将项目教学法与实践教学画等号,這种对项目教学法的错误理解反而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一门工具性较强的语言类学科,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对英语的使用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而这就需要教师在立足传
【摘要】MOOC指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也有人将其音译为“慕课”,与微课同样属于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课程教学形式。将MOOC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能够在丰富高职院校英語教学体系的同时,促进其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MOOC;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夏慧云,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前言  新时期,职业教育
【摘要】1850年,美国作家霍桑发表长篇小说《红字》,该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吸引各翻译家的踊跃翻译。本文以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三个翻译标准为视角,以姚乃强及韩侍桁两位译者对《红字》的翻译为例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翻译标准;《红字》;“信、达、雅”  【作者简介】武琳蕴(1984.09-),女,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摘要】英语写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英语教学的重点,其在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水平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到了大学阶段,英语写作同样重要。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不断朝着更加现代化和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方向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提升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杨璐,辽宁科技大学。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充满创新与变革的时代,
【摘要】高校新改革发展的背景下,英语教学体系发生很大的改变,深入反思大学英语的教学,还要对教学手段进行重新建立,促进高校英语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本文将对课程改革下高校教学进行深入反思以及重新构建。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校教学;重构  【作者简介】阮军,赵志敏,河北地质大学。  长时间以来,高校英语教学一直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高校英语教育的完善是必须的。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
【摘要】传统的英语中考复习以“讲——练——评”为主,机械性较强,教学方式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中考英语复习的效率,笔者提出要以话题为主线,围绕《英语课程标准》目标,结合实际学情,合理利用整合教材,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抓点、布线、构面、建网”,努力形成“点线面网”立体式知识体系,而且还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话题式复习;初中英语;中考复习  【作者简介】曾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