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0月检查新生儿435例,检出先心病者98例,检出率22.5%。探查切面: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四腔心(胸骨旁、心尖。必要时胸骨上窝探查主动脉弓)。复杂畸形者按心脏三级顺序分段法检查并作出诊断。结果:本组病例常见类型的顺位是左向右分流畸形占77.6%,右向左分流型占11.2%:肺动脉出口梗阻占4.1%;左室流出道梗阻3.1%。结论:为减少先心病的发病和减少死亡,应重视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早期发现重症先心痛及时终止妊娠;生后对先心痛也应早做超声诊断,发现重症及早外科治疗,轻者定期随访。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新生儿 先天性心脏痛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是胎儿心脏发育异常或发育缺陷的结果,其发病率为8‰。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较年长儿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急诊发生率高,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仪器功能的增强,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已成为对先心病诊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具有其他检查方法不可取代的价值。本文用此方法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9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0月我科共检查新生儿435例,临床表现多为青紫、心脏杂音,呼吸急促,心力衰竭,声音嘶哑,吃奶呛咳等,检出先心病者98例,检出率22.5%。其中男52例,女46例;足月儿91例,早产儿7例;患儿平均年龄为10天,最小年龄为出生后半小时。检查在患儿安静(哭闹者用口服10%水合氯醛)入睡后进行。使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14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由专职心脏超声医生操作,人员固定。探查切面: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四腔心(胸骨旁、心尖,必要时胸骨上窝探查主动脉弓)。复杂畸形者按心脏三级顺序分段法检查并作出诊断。
结果
98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按血流动力学、解剖学特点及分流方向分类:左向右分流型76例(室间隔缺损34例。动脉导管未闭24例,房间隔缺损16例,肺静脉异位回流2例),占77.6%(76/98);右向左分流型11例(法洛四联征5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5例,永存动脉干1例),占11.2%(11/98);肺动脉出口梗阻4例,占4,1%(4/98);左室流出道梗阻3例(左室发育不良2例,主动脉缩窄1例),占3.1%(3/98);其他4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1例,单心室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2例),占4.1%(4/98)。
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结果(每位患者只统计第一诊断),见表1。
本组生后1周内就诊者占48%(47/98),在生后3天内就诊者占39%(38/98),初生早期重症先心病主要是肺动脉狭窄、大动脉转位、左心发育不良等。
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自1983年起应用于临床,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M型超声心动图基础上直观的显示血流的方向、性质和相对速度,提供心腔和大血管内血流的时间和空间信息,CDE显示的方式是采用脉冲多普勒原理,综合彩色编码,一般以红色表示指向探头的正性频移血流,蓝色表示背离探头的负性频移血流,速度越快,色泽越亮,当速度超过所能显示的极限频率时,即呈频率混叠现象。在湍流情况下,由于红细胞流速不一,即呈现多重色泽镶嵌图。20几年来的实践证明CDE可对大多数先心病进行确诊,对单纯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如房缺、室缺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9%,而对包括复杂型在内的新生儿先心病的诊断符合率达79.4%,被誉为无创性心血管造影术。本文98例新生儿先心病中,单纯左向右分流型76例,诊断符合率98%,与文献一致。另外,新生儿应常规作胸骨上窝探查,以免遗漏主动脉缩窄,如果患儿标准的左室长轴切面难以显示时,多为复杂畸形,此时应完成心脏的三级顺序分段法检查并作出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
胎儿因无肺循环,心脏的左、右心室均泵血供应体循环,卵圆孔是两个心房间的交通,动脉导管是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交通,一侧心房、室、动脉的畸形可由对侧代偿,胎儿仍可正常发育。出生后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很快关闭,胎儿循环终止,随即出现先心病的症状。新生儿先心病的杂音多不典型且多变,许多患儿在心力衰竭控制后杂音才出现,而多数复杂型先心病却常常不伴杂音。因此产科、儿科医师遇到初生早期出现青紫、气促,声音嘶哑,吃奶呛咳等症状的新生儿,应及早做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转到有条件的医院诊治。本组生后1周内就诊者占48%,在生后3天内就诊者占39%,在死亡和放弃治疗中l周内者也占46%,初生早期重症先心病主要是肺动脉狭窄、大动脉转位、左心发育不良等。
国外已开展胎儿心脏超声诊断,对重症先心病及时终止妊娠达60%左右。国内虽有少数报道,但尚未普遍开展。对有高危先心病的胎儿可自妊娠16~18周起检查,最晚不超过28周,胎儿四腔心可诊断出96%的先心病,常规对中、晚期孕妇进行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可降低畸形胎儿的出生率,减少围生期死亡率,对执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和指导宫内手术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新生儿 先天性心脏痛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是胎儿心脏发育异常或发育缺陷的结果,其发病率为8‰。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较年长儿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急诊发生率高,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仪器功能的增强,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已成为对先心病诊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具有其他检查方法不可取代的价值。本文用此方法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9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0月我科共检查新生儿435例,临床表现多为青紫、心脏杂音,呼吸急促,心力衰竭,声音嘶哑,吃奶呛咳等,检出先心病者98例,检出率22.5%。其中男52例,女46例;足月儿91例,早产儿7例;患儿平均年龄为10天,最小年龄为出生后半小时。检查在患儿安静(哭闹者用口服10%水合氯醛)入睡后进行。使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14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由专职心脏超声医生操作,人员固定。探查切面: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四腔心(胸骨旁、心尖,必要时胸骨上窝探查主动脉弓)。复杂畸形者按心脏三级顺序分段法检查并作出诊断。
结果
98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按血流动力学、解剖学特点及分流方向分类:左向右分流型76例(室间隔缺损34例。动脉导管未闭24例,房间隔缺损16例,肺静脉异位回流2例),占77.6%(76/98);右向左分流型11例(法洛四联征5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5例,永存动脉干1例),占11.2%(11/98);肺动脉出口梗阻4例,占4,1%(4/98);左室流出道梗阻3例(左室发育不良2例,主动脉缩窄1例),占3.1%(3/98);其他4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1例,单心室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2例),占4.1%(4/98)。
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结果(每位患者只统计第一诊断),见表1。
本组生后1周内就诊者占48%(47/98),在生后3天内就诊者占39%(38/98),初生早期重症先心病主要是肺动脉狭窄、大动脉转位、左心发育不良等。
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自1983年起应用于临床,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M型超声心动图基础上直观的显示血流的方向、性质和相对速度,提供心腔和大血管内血流的时间和空间信息,CDE显示的方式是采用脉冲多普勒原理,综合彩色编码,一般以红色表示指向探头的正性频移血流,蓝色表示背离探头的负性频移血流,速度越快,色泽越亮,当速度超过所能显示的极限频率时,即呈频率混叠现象。在湍流情况下,由于红细胞流速不一,即呈现多重色泽镶嵌图。20几年来的实践证明CDE可对大多数先心病进行确诊,对单纯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如房缺、室缺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9%,而对包括复杂型在内的新生儿先心病的诊断符合率达79.4%,被誉为无创性心血管造影术。本文98例新生儿先心病中,单纯左向右分流型76例,诊断符合率98%,与文献一致。另外,新生儿应常规作胸骨上窝探查,以免遗漏主动脉缩窄,如果患儿标准的左室长轴切面难以显示时,多为复杂畸形,此时应完成心脏的三级顺序分段法检查并作出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
胎儿因无肺循环,心脏的左、右心室均泵血供应体循环,卵圆孔是两个心房间的交通,动脉导管是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交通,一侧心房、室、动脉的畸形可由对侧代偿,胎儿仍可正常发育。出生后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很快关闭,胎儿循环终止,随即出现先心病的症状。新生儿先心病的杂音多不典型且多变,许多患儿在心力衰竭控制后杂音才出现,而多数复杂型先心病却常常不伴杂音。因此产科、儿科医师遇到初生早期出现青紫、气促,声音嘶哑,吃奶呛咳等症状的新生儿,应及早做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转到有条件的医院诊治。本组生后1周内就诊者占48%,在生后3天内就诊者占39%,在死亡和放弃治疗中l周内者也占46%,初生早期重症先心病主要是肺动脉狭窄、大动脉转位、左心发育不良等。
国外已开展胎儿心脏超声诊断,对重症先心病及时终止妊娠达60%左右。国内虽有少数报道,但尚未普遍开展。对有高危先心病的胎儿可自妊娠16~18周起检查,最晚不超过28周,胎儿四腔心可诊断出96%的先心病,常规对中、晚期孕妇进行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可降低畸形胎儿的出生率,减少围生期死亡率,对执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和指导宫内手术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