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生的学习动机与其学业成绩及未来成就密切相关,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训练,多角度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多元成才。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烈,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自身的等等。从学生的角度讲,存在认知障碍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笔者综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克服中职生的认知障碍谈三点看法。
一、彻底摒弃应试教育观念,立足全体学生
要真正认识到人才是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初、中级家用型人才的,不能认为只有升入普通高中及大学的学生才是人才。必须承认的是,中职生大多是以应试教育失败者的心态步入职校的,他们心里存在太多的自卑和失望,因而对学习成功不抱希望,从而厌倦或放棄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尽量发挥学生的长处,多对他们进行鼓励。教师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适应于学生的学习,要教服从于学,改变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的习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二是要明确教学不仅是授业、解惑,而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以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和工作,终生受用。
二、重视情感因素,带动学生克服情感障碍
一是克服消极心理。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自卑情绪较重,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形成新的心理态势呢?应该晓之心理,动之以情,付之以行,即从道理上说清楚,打好攻心战。应该向他们明确指出:科学的分析和现实生活中的迹象表明,他们的智力水准从总体上说与目前被认为是优秀生的同龄人相比,是属于同等级水平的,脑子并不笨,智利并不低,能力并不弱。之所以成绩不理想,原因可能有三:一方面是不能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自控能力差,自暴自弃,自己不相信自己;第二是情绪低,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管不好自己;第三是学习方法不对,不重视自学,或不重视理解,自己用不好自己。如果知疾乐医的话,及时克服不足并能迎头赶上,可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
二是消除恐惧感,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唤起学生理智的觉醒很重要,但要获得长久的效应,务必在其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获得成功感。比如,可以利用好“首次效应”,要特别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第一堂课,要一清二楚,做到不管任何问题,使学生觉得确有收获,使学生在直觉上获得第一次成功感,就可以进一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感。
三、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
根据职校生实际,笔者认为应以学生“听没听懂,学没学会,满意不满意”来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标准,否则便是对牛弹琴,所以职校更应该因材施教。
一是要低速度但高效率。整个教学进度不宜过快,重点章节,关键内容更要降低速度,放慢节奏,让大部分学生来得及接受和思考,能够消化,不积食,不吃夹生饭。例题也好,习题也罢,应该少而精,宁可少讲几个,也要讲一个使其切实理解和掌握,掌握一个,会做三个,举一反三。高效率就是对学过的概念或规律使其有计划地多次反复出现,使学生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要懂得遗忘本身是一个规律,不能要求学生把教师讲过的都要记牢,但又要使学生记住必要的内容,这就必须使他们多次接收同一“信号”,逐步增强这一信号的刺激,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和思维的延续作用,有效阻止学生在学习中得新忘旧。
二是低目标,高质量。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目标不宜订得过多,难度和深度要很好地控制;目标定得过高,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高质量,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高质量,重要的基本概念一定要正确理解,绝不含糊,重要的基本规律和重要数据一定要切实掌握,烂熟于心,学以致用。
“两低两高”总起来讲就是“宁可慢一点,但求实一点”,貌似慢了,实际知识增长是快了,技能是大幅提升了,这是以慢求快。“宁可少一点,但求好一点”,貌似少学了一点,实际切实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多了这是以少求多。
三是严要求,勤训练,小步快走,扎扎实实。对学生要求要严格,课堂纪律,书面作业,实习实训都要严格。例如对书面作业,不仅要及时完成,有错订正,而且要步骤完整,书写整齐,符合规范化要求。一言贯之,成为规矩,有利于克服学生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勤训练,就是经常做有目的的训练,练习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训练,有的是培养某种习惯的训练,有的是提高认识的训练。形式上有的是形成性练习,有的是总结性测试,有的是动于实践,比智慧,拼水平,磨练意志。要小步快走,扎扎实实,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个技能训练课题,一个个学生逐个检查落实,发现哪些知识和技能哪些学生尚未落实,要及时进行矫正,补习;要把每一个教学单元,每一个实际实习实训课题作为一个模块,教完一块验收一块,不积累问题。
总之,克服了认知障碍,学生才能产生或恢复自信,慢慢培养起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什么难关都能克服,学生就能够认真学好理论,掌握技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技能人才。
一、彻底摒弃应试教育观念,立足全体学生
要真正认识到人才是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初、中级家用型人才的,不能认为只有升入普通高中及大学的学生才是人才。必须承认的是,中职生大多是以应试教育失败者的心态步入职校的,他们心里存在太多的自卑和失望,因而对学习成功不抱希望,从而厌倦或放棄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尽量发挥学生的长处,多对他们进行鼓励。教师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适应于学生的学习,要教服从于学,改变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的习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二是要明确教学不仅是授业、解惑,而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以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和工作,终生受用。
二、重视情感因素,带动学生克服情感障碍
一是克服消极心理。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自卑情绪较重,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形成新的心理态势呢?应该晓之心理,动之以情,付之以行,即从道理上说清楚,打好攻心战。应该向他们明确指出:科学的分析和现实生活中的迹象表明,他们的智力水准从总体上说与目前被认为是优秀生的同龄人相比,是属于同等级水平的,脑子并不笨,智利并不低,能力并不弱。之所以成绩不理想,原因可能有三:一方面是不能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自控能力差,自暴自弃,自己不相信自己;第二是情绪低,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管不好自己;第三是学习方法不对,不重视自学,或不重视理解,自己用不好自己。如果知疾乐医的话,及时克服不足并能迎头赶上,可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
二是消除恐惧感,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唤起学生理智的觉醒很重要,但要获得长久的效应,务必在其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获得成功感。比如,可以利用好“首次效应”,要特别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第一堂课,要一清二楚,做到不管任何问题,使学生觉得确有收获,使学生在直觉上获得第一次成功感,就可以进一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感。
三、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
根据职校生实际,笔者认为应以学生“听没听懂,学没学会,满意不满意”来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标准,否则便是对牛弹琴,所以职校更应该因材施教。
一是要低速度但高效率。整个教学进度不宜过快,重点章节,关键内容更要降低速度,放慢节奏,让大部分学生来得及接受和思考,能够消化,不积食,不吃夹生饭。例题也好,习题也罢,应该少而精,宁可少讲几个,也要讲一个使其切实理解和掌握,掌握一个,会做三个,举一反三。高效率就是对学过的概念或规律使其有计划地多次反复出现,使学生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要懂得遗忘本身是一个规律,不能要求学生把教师讲过的都要记牢,但又要使学生记住必要的内容,这就必须使他们多次接收同一“信号”,逐步增强这一信号的刺激,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和思维的延续作用,有效阻止学生在学习中得新忘旧。
二是低目标,高质量。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目标不宜订得过多,难度和深度要很好地控制;目标定得过高,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高质量,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高质量,重要的基本概念一定要正确理解,绝不含糊,重要的基本规律和重要数据一定要切实掌握,烂熟于心,学以致用。
“两低两高”总起来讲就是“宁可慢一点,但求实一点”,貌似慢了,实际知识增长是快了,技能是大幅提升了,这是以慢求快。“宁可少一点,但求好一点”,貌似少学了一点,实际切实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多了这是以少求多。
三是严要求,勤训练,小步快走,扎扎实实。对学生要求要严格,课堂纪律,书面作业,实习实训都要严格。例如对书面作业,不仅要及时完成,有错订正,而且要步骤完整,书写整齐,符合规范化要求。一言贯之,成为规矩,有利于克服学生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勤训练,就是经常做有目的的训练,练习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训练,有的是培养某种习惯的训练,有的是提高认识的训练。形式上有的是形成性练习,有的是总结性测试,有的是动于实践,比智慧,拼水平,磨练意志。要小步快走,扎扎实实,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个技能训练课题,一个个学生逐个检查落实,发现哪些知识和技能哪些学生尚未落实,要及时进行矫正,补习;要把每一个教学单元,每一个实际实习实训课题作为一个模块,教完一块验收一块,不积累问题。
总之,克服了认知障碍,学生才能产生或恢复自信,慢慢培养起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什么难关都能克服,学生就能够认真学好理论,掌握技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