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一个做手工或工艺的人,要想把工作完成,做得完善,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那么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学语文课堂,在日常语文教学实践中,身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利用好多媒体这把“利器”,使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改变过去单一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现代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利用网络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人类就如同生活在一张信息织成的大网中,语文教学活动自然也不例外,我们的教学资源也不仅仅依赖于单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它当然可以是个性化多样化更新颖更紧扣时代发展的多媒体支持下的超文本资料。凭借信息网络功能强大覆盖广泛的优势,那些教学中涉及到的,现实生活中学生知之甚少或无从知晓的事物都能更生动直观具体准确地再现出来。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讲《春》这一课时,就用录像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正值深秋,我们在网上查找到描绘春天的录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屏幕上见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风吹杨柳,柳条摆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尽情地品味“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丽内涵,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以这样形象生动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充足的直观材料,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库,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让他们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也使我们手中单薄的文本教材更立体更丰满了。
二、利用多媒体,优化传统的作文教学
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能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认识事物的相对完整有序的动态表现。既可再现难忘的往事,也能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作文不再是凭空想象,而是可以有直观立体的感官刺激。学生可围绕同一主题利用多媒体展开广泛的收集。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
如在指导学生写作《初中生活二、三事》时,我将以前摄录的拔河比赛和校园文化艺术节情况播放,录像显示的沸腾场面一下子扣动了学生的心弦。镜头中学生不仅看到别人的形象,也看到自己的表情、动作,还能看到那次活动过程中他们所忽略的情景。慢镜头播放活动的高潮阶段,启示学生捕捉精彩的细节,从而使学生的情绪得以充分调动,情动而辞发,写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众所周知,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大量的、持续的写作实践基础上,而且重在修改。对于老师来说,经常是下了很大功夫评改的作文,学生拿到作文本之后却只是看下分数就了事,收效甚微。
在多媒体环境下就不一样了,我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展示出来,供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和评议。这种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评议批改,由于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就能使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在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学生在写的过程修改、写后修改,教师评析完修改,更有利于养成什么时候有“灵感”什么时候改。改变旧的作文评改模式,而且提倡一篇作文多个学习者共同参与修改,协作修改的修改模式。教师重在选择典型作文重点改,同时组织学习交流评改效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主人。尤其是在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常常会感到教育任重而道远,若能掌握时机利用先进的科技从事先进的教学,其效果定能事半功倍。培养学生成为网络时代的学习的主体,让我们的教学对象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中真正的“动”起来。通过有序科学引导,进一步促使他们完成学习的“自动化”。现代教育技术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对课堂传统模式不足之处有极大的补充,能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增强。
如讲授《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一文前,我先安排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搜寻邓稼先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背景材料,以及奥本海默的相关资料、邓稼先的生平事迹资料等,并整理成文,制作成视频、ppt等。学生在品读课文的同时,观赏邓稼先的影像视频、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现场图片、指挥中心的热闹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丰富图片与视频,更能容易接受和掌握这些本来繁琐和枯燥的知识,原本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当然,现代社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已不再仅仅限于课堂。教师的知识优势在某些方面已不复存在,知识权威的地位面临挑战,在利用网络技术方面,“弟子贤于师,师不如弟子”的现象并不鲜见。因此,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调整好心态,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来勉励自己,勇于向学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使用现代教学资源的水平,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对话,与学生一同成长。拓宽师生知识的眼界,丰富彼此生命的内涵。作为21世纪的一名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利用网络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人类就如同生活在一张信息织成的大网中,语文教学活动自然也不例外,我们的教学资源也不仅仅依赖于单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它当然可以是个性化多样化更新颖更紧扣时代发展的多媒体支持下的超文本资料。凭借信息网络功能强大覆盖广泛的优势,那些教学中涉及到的,现实生活中学生知之甚少或无从知晓的事物都能更生动直观具体准确地再现出来。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讲《春》这一课时,就用录像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正值深秋,我们在网上查找到描绘春天的录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屏幕上见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风吹杨柳,柳条摆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尽情地品味“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丽内涵,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以这样形象生动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充足的直观材料,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库,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让他们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也使我们手中单薄的文本教材更立体更丰满了。
二、利用多媒体,优化传统的作文教学
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能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认识事物的相对完整有序的动态表现。既可再现难忘的往事,也能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作文不再是凭空想象,而是可以有直观立体的感官刺激。学生可围绕同一主题利用多媒体展开广泛的收集。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
如在指导学生写作《初中生活二、三事》时,我将以前摄录的拔河比赛和校园文化艺术节情况播放,录像显示的沸腾场面一下子扣动了学生的心弦。镜头中学生不仅看到别人的形象,也看到自己的表情、动作,还能看到那次活动过程中他们所忽略的情景。慢镜头播放活动的高潮阶段,启示学生捕捉精彩的细节,从而使学生的情绪得以充分调动,情动而辞发,写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众所周知,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大量的、持续的写作实践基础上,而且重在修改。对于老师来说,经常是下了很大功夫评改的作文,学生拿到作文本之后却只是看下分数就了事,收效甚微。
在多媒体环境下就不一样了,我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展示出来,供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和评议。这种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评议批改,由于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就能使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在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学生在写的过程修改、写后修改,教师评析完修改,更有利于养成什么时候有“灵感”什么时候改。改变旧的作文评改模式,而且提倡一篇作文多个学习者共同参与修改,协作修改的修改模式。教师重在选择典型作文重点改,同时组织学习交流评改效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主人。尤其是在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常常会感到教育任重而道远,若能掌握时机利用先进的科技从事先进的教学,其效果定能事半功倍。培养学生成为网络时代的学习的主体,让我们的教学对象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中真正的“动”起来。通过有序科学引导,进一步促使他们完成学习的“自动化”。现代教育技术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对课堂传统模式不足之处有极大的补充,能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增强。
如讲授《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一文前,我先安排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搜寻邓稼先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背景材料,以及奥本海默的相关资料、邓稼先的生平事迹资料等,并整理成文,制作成视频、ppt等。学生在品读课文的同时,观赏邓稼先的影像视频、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现场图片、指挥中心的热闹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丰富图片与视频,更能容易接受和掌握这些本来繁琐和枯燥的知识,原本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当然,现代社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已不再仅仅限于课堂。教师的知识优势在某些方面已不复存在,知识权威的地位面临挑战,在利用网络技术方面,“弟子贤于师,师不如弟子”的现象并不鲜见。因此,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调整好心态,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来勉励自己,勇于向学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使用现代教学资源的水平,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对话,与学生一同成长。拓宽师生知识的眼界,丰富彼此生命的内涵。作为21世纪的一名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