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并购中小型企业显露出的价值评估问题,同时阐述了并购中小型企业价值评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再通过查阅一些文献及资料,总结了一些有效应对策略。
关键词:并购;小型企业;价值评估;问题;应对策略
结合相关研究可发现,国内很多的大型企业均是通过控股、资产联营以及收购等方式发展到今天这般规模。换言之,并购已然成为现代企业做大做强,并取得长足性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之一。而文章就将针对并购中小型企业价值评估环节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而后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解读小型企业在并购价值评估中显露出的问题
单就企业价值进行分析,与之相关的定义或概念还未得到统一,不同情况下人们对其作出的解释不同,而文章中提及的企业价值多围绕企业并购、产权交易等方面进行分析,实则指的是目标企业之于现时资产价值和并购环节产生的潜在价值增值。
但是需注意的是目标企业涉及到的潜在价值增值除了囊括并购环节潜藏着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企业增值外,还牵涉因并购协同效应所产生的目标企业溢价。这便意味着人们在并购活动中想要准确有效的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并非那么容易,过程十分复杂。
尤其是当目标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之时,并购方在具体的并购过程中应当围绕中小型企业自身特征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一般来讲,中小型企业往往在行业生命周期的早期,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其商业模式还在不断的调整和试错过程中,因此经营机制较为灵活,规模较小等,也因为这些特征导致企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体制不健全问题,即在风险防范方面表现出的能力偏低,除此之外,多数中小型企业属于非上市企业,因而在信息披露上、信息公开程度上并未做到公开、透明,而这些均会阻碍并购中对企业价值的评估。
二、剖析小型企业并购中价值评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源自定价方法自身存在的问题
针对并购企业在价值评估工作中,其本身对目标企业现时资产价值进行评估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贴现现金流量法、资产价值基础法以及市场法。
首先貼现现金流量法。该方法指的是在预估并购之后所增大的现金流量和用作计算现金流量现值折现率之后计算而来的并购后上升的现金流量现值,并以此当作并购成交价格的主要参考依据,通常使用的折现模式有公司自由现金流模型(FCFF)、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FCFE)、股利贴现模型(DDM)、调整现值法估值(APV)、超额收益法估值(AE)、经济增加值估值(EVA)。
针对这样一种方法,在具体使用环节当对并购之后目标公司未来可能创造出的价值进行考虑,然而从具体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这一方法针对如何合理有效的预估并购以后目标企业可能增加的现金流量及折现率存在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而正是因为这些不确定性要求在未来至少五年时间段内的财务计划数据。此外,由于估值中需要应用诸多的财务假设和财务指标的分类调整,价值结果容易受到预测工作者的主观意愿影响。
其次资产价值基础法。现阶段国际上所通用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有五种,即续营价值、账面价值、公平价值、市场价值以及清算价值等,不同的价值标准涉及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相应的,使用的范围也存在着差异。基于此,在对评估价值标准进行选择前,当选拔一名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评估工作者,由其结合自身专业技能选择最适用于评估目标企业资产价值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方法主要是将企业资产重置当作价值评估工作的出发点,因而其有着较强客观性,但是又因为过于关注目标企业现状以及发展史,且多数时候是从成本耗费的视角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如此便缩减了企业持续经营中涉及到的资产以及价值整体性两者间的协同效应。除此之外,在实践中被并购企业往往不愿意接受这种方法得出的估值结果,造成并购事务难以推进。
最后市场法。该方法指的是在市场之中找寻到的具备一定数量并且同目标企业相类似的可比上市公司,随后再将目标企业、可比上市公司两者放在一起进行必要的对比与调整,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通常使用的评估模型有:市盈率估值法(P/E法)、市净率估值法(P/B法)、市销率估值法(P/S法)、市现率估值法(P/CF法)、企业价值倍数法(EV/EBITDA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市场经济环境还未得到完善,想要在这种情况下找到同一行业且一定数量的可比上市公司并非易事,这其中需要投入的精力、人力非常大。加之,即便是已经找到了可比上市公司,那么当采用怎样的手段如何调整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工作者的主观判断,这样一来便存在着非常道的人为操作性。与此同时,应国内证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较短,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且在监管上存在诸多漏洞,诸如:一些上市公司存在信息伪造、信息虚假等问题,由此企业即便是在寻找同行业、一定数量的可比上市公司方面花费了大把精力,同样会因为可比上市公司信息失真的问题而引发并购中小型企业价值评估出现问题。
(二)源自信息不对称问题
基于信息视角展开分析,有时会因为目标企业掌握了比主并企业更多的有效信息情况而造成并购中小型企业价值评估问题。虽在二零零四年之时深圳证券交易所便针对上述问题推出了针对性较强的中小企业板,然而又因为有资格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实在太少,使得非上市企业的价值构成要素始终是人们用于评估中小型企业价值的主流。加之非上市企业的价值构成要素同要素间联系的形态越发复杂,而这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信息透明化目标的实现。
三、探究有效的应对策略
并购环节,针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工作从头到尾都在进行。主并企业当根据自身的并购需求、发展战略等内容展开分析,通过和目标企业间连续不间断的谈判与博弈,以溢价或折价的方式完成并购交易。企业并购前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非常重要,但是国内当前应用最多的几种价值评估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这些均影响到并购中主并企业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
借鉴国内外有关经验,国际上应用较多的有交易先例法和可比公司比较法等,于价值评估工作者来讲,当结合国内市场实况、主并企业与目标企业实况,不断对价值评估方法进行创新、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并购中所得到的价值评估结果更为准确,实现企业间的双赢。例如,在并购时增加附条件生效条款,对被并购企业的未来经营成果预期进行估值调整,如果达成业绩目的可进行估值补偿,同样对未实现目标的进行估值调低。再如,可以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增加并购的合理估值,常用的方法有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s)、优先股(Preference Share)、期权(Options)等。
最后还可通过委托独立中介机构(诸如:信息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以及律师事务所等)的方式对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第三方介入的形式有助于更为准确、全面的掌握目标企业法律诉讼、资产负债、经营管理以及产业等状况,进而为主并企业制定并购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鉴于国内许多中小企业在运行中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可能存在公司实际控制人民间借款或者公司表外融资行为,这些事项中介机构往往难以获得充分适当的资料形成调查结论,但是对中小企业估值非常重要,对此并购方也可以在企业经营业务区域寻找担保机构或者贷款机构进行外围调研和排查。
另外,主并企业还可从目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涉及到的竞争对手、供应商和销售商等渠道对目标企业最真实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了解,如此也可获得相对准确的价值评估。
四、总结
综上所述,并购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一定能力使常见的一种扩大经营规模的形式,而文章主要针对并购环节小型企业价值评估显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而后总结了一些有效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徐晓佳.并购中小型企业价值评估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商论,2016,(18):49-50.
[2]赵云池.中小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王雪峰.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作者简介:
俞斌,湖北省汉江高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关键词:并购;小型企业;价值评估;问题;应对策略
结合相关研究可发现,国内很多的大型企业均是通过控股、资产联营以及收购等方式发展到今天这般规模。换言之,并购已然成为现代企业做大做强,并取得长足性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之一。而文章就将针对并购中小型企业价值评估环节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而后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解读小型企业在并购价值评估中显露出的问题
单就企业价值进行分析,与之相关的定义或概念还未得到统一,不同情况下人们对其作出的解释不同,而文章中提及的企业价值多围绕企业并购、产权交易等方面进行分析,实则指的是目标企业之于现时资产价值和并购环节产生的潜在价值增值。
但是需注意的是目标企业涉及到的潜在价值增值除了囊括并购环节潜藏着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企业增值外,还牵涉因并购协同效应所产生的目标企业溢价。这便意味着人们在并购活动中想要准确有效的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并非那么容易,过程十分复杂。
尤其是当目标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之时,并购方在具体的并购过程中应当围绕中小型企业自身特征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一般来讲,中小型企业往往在行业生命周期的早期,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其商业模式还在不断的调整和试错过程中,因此经营机制较为灵活,规模较小等,也因为这些特征导致企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体制不健全问题,即在风险防范方面表现出的能力偏低,除此之外,多数中小型企业属于非上市企业,因而在信息披露上、信息公开程度上并未做到公开、透明,而这些均会阻碍并购中对企业价值的评估。
二、剖析小型企业并购中价值评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源自定价方法自身存在的问题
针对并购企业在价值评估工作中,其本身对目标企业现时资产价值进行评估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贴现现金流量法、资产价值基础法以及市场法。
首先貼现现金流量法。该方法指的是在预估并购之后所增大的现金流量和用作计算现金流量现值折现率之后计算而来的并购后上升的现金流量现值,并以此当作并购成交价格的主要参考依据,通常使用的折现模式有公司自由现金流模型(FCFF)、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FCFE)、股利贴现模型(DDM)、调整现值法估值(APV)、超额收益法估值(AE)、经济增加值估值(EVA)。
针对这样一种方法,在具体使用环节当对并购之后目标公司未来可能创造出的价值进行考虑,然而从具体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这一方法针对如何合理有效的预估并购以后目标企业可能增加的现金流量及折现率存在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而正是因为这些不确定性要求在未来至少五年时间段内的财务计划数据。此外,由于估值中需要应用诸多的财务假设和财务指标的分类调整,价值结果容易受到预测工作者的主观意愿影响。
其次资产价值基础法。现阶段国际上所通用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有五种,即续营价值、账面价值、公平价值、市场价值以及清算价值等,不同的价值标准涉及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相应的,使用的范围也存在着差异。基于此,在对评估价值标准进行选择前,当选拔一名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评估工作者,由其结合自身专业技能选择最适用于评估目标企业资产价值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方法主要是将企业资产重置当作价值评估工作的出发点,因而其有着较强客观性,但是又因为过于关注目标企业现状以及发展史,且多数时候是从成本耗费的视角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如此便缩减了企业持续经营中涉及到的资产以及价值整体性两者间的协同效应。除此之外,在实践中被并购企业往往不愿意接受这种方法得出的估值结果,造成并购事务难以推进。
最后市场法。该方法指的是在市场之中找寻到的具备一定数量并且同目标企业相类似的可比上市公司,随后再将目标企业、可比上市公司两者放在一起进行必要的对比与调整,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通常使用的评估模型有:市盈率估值法(P/E法)、市净率估值法(P/B法)、市销率估值法(P/S法)、市现率估值法(P/CF法)、企业价值倍数法(EV/EBITDA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市场经济环境还未得到完善,想要在这种情况下找到同一行业且一定数量的可比上市公司并非易事,这其中需要投入的精力、人力非常大。加之,即便是已经找到了可比上市公司,那么当采用怎样的手段如何调整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工作者的主观判断,这样一来便存在着非常道的人为操作性。与此同时,应国内证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较短,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且在监管上存在诸多漏洞,诸如:一些上市公司存在信息伪造、信息虚假等问题,由此企业即便是在寻找同行业、一定数量的可比上市公司方面花费了大把精力,同样会因为可比上市公司信息失真的问题而引发并购中小型企业价值评估出现问题。
(二)源自信息不对称问题
基于信息视角展开分析,有时会因为目标企业掌握了比主并企业更多的有效信息情况而造成并购中小型企业价值评估问题。虽在二零零四年之时深圳证券交易所便针对上述问题推出了针对性较强的中小企业板,然而又因为有资格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实在太少,使得非上市企业的价值构成要素始终是人们用于评估中小型企业价值的主流。加之非上市企业的价值构成要素同要素间联系的形态越发复杂,而这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信息透明化目标的实现。
三、探究有效的应对策略
并购环节,针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工作从头到尾都在进行。主并企业当根据自身的并购需求、发展战略等内容展开分析,通过和目标企业间连续不间断的谈判与博弈,以溢价或折价的方式完成并购交易。企业并购前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非常重要,但是国内当前应用最多的几种价值评估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这些均影响到并购中主并企业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
借鉴国内外有关经验,国际上应用较多的有交易先例法和可比公司比较法等,于价值评估工作者来讲,当结合国内市场实况、主并企业与目标企业实况,不断对价值评估方法进行创新、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并购中所得到的价值评估结果更为准确,实现企业间的双赢。例如,在并购时增加附条件生效条款,对被并购企业的未来经营成果预期进行估值调整,如果达成业绩目的可进行估值补偿,同样对未实现目标的进行估值调低。再如,可以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增加并购的合理估值,常用的方法有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s)、优先股(Preference Share)、期权(Options)等。
最后还可通过委托独立中介机构(诸如:信息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以及律师事务所等)的方式对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第三方介入的形式有助于更为准确、全面的掌握目标企业法律诉讼、资产负债、经营管理以及产业等状况,进而为主并企业制定并购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鉴于国内许多中小企业在运行中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可能存在公司实际控制人民间借款或者公司表外融资行为,这些事项中介机构往往难以获得充分适当的资料形成调查结论,但是对中小企业估值非常重要,对此并购方也可以在企业经营业务区域寻找担保机构或者贷款机构进行外围调研和排查。
另外,主并企业还可从目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涉及到的竞争对手、供应商和销售商等渠道对目标企业最真实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了解,如此也可获得相对准确的价值评估。
四、总结
综上所述,并购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一定能力使常见的一种扩大经营规模的形式,而文章主要针对并购环节小型企业价值评估显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而后总结了一些有效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徐晓佳.并购中小型企业价值评估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商论,2016,(18):49-50.
[2]赵云池.中小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王雪峰.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作者简介:
俞斌,湖北省汉江高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