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整为零 各项击破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写百篇不如改好一篇。怎样写好“这一篇”,重点就得多改,但往往学生做出“这一篇”就已经搜肠刮肚、精疲力竭了,再让他们一次次地改,学生厌烦,老师着急。你不妨将作文分割开来练。我们可以以“亲情”为话题来谈一下。
  
  一、修饰题目
  
  “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就这次训练来看,我的学生的作文题目出现了这样几种情况:1.“母爱”或“父爱”。2.“默默无闻的爱”“隐藏着的爱”“爸爸其实也爱我”“平凡而又伟大”“亲情真的很伟大”“说声‘爱您’难吗”。
  以上题目,我觉得都是有些不妥的。第一种情况,题目太大太空,不容易写具体;第二种情况,“父爱”的特征就是“深沉”,我认为用“父爱无言”“父爱如山”这样的题目就比“默默无闻的爱”“爸爸其实也爱我”就好得多。对于“平凡而又伟大”“亲情真的很伟大”这样的题目来说,亲情的伟大需要用具体事例来体现,并不是你高呼口号就能解决的,还不如“一碗面条”“一条围巾”这样的题目来得实在。“说声‘爱您’难吗”转念一想,可用歌曲名“想说爱你不容易”。
  以上两种情况,可概括为三个字“大”“俗”“偏”。
  解决办法:“一帮一”。情节可以简单些,用三百字左右说清即可。只重题目,这样一来,既发动了全班同学,又使那些相对较差的同学减轻了负担,一节课足以完成任务,又达到了专项训练的目的。
  
  二、突出细节描写
  
  像“亲情”这类话题的文章,要做到中心突出,文章感人,就得靠细节刻画了。但我总感觉学生们的细节刻画不细,学生对祖母缝衣服时的刻画,可以告诉学生,可虚设祖母“眼花”这一情况,细写穿线的动作:“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拉大眼睛与针的距离,再试一次,还是失败。再试……线仍未穿过针眼。”可以让同学们想象自己的祖母平时穿线的情景,当堂模仿这个动作,细致地描绘。
  对于那些细节不到位的同学的修改建议:课下根据自己的文章的需要,思考、查找、讨论,完成细节刻画,下节课到讲台上来读,同学们品评。由于训练的只是一个片断,学生们很容易完成。
  
   三、装扮作文形式
  
  形式新能给作者以新的享受。在作文训练中,学生的作品中出现了题记、话外音的形式,我认为就很好。
  《最美》一文中,用了《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为题记;“其实爸爸也爱我”一文中,用话外音:“你用心感受过这种父爱吗?其实它就在身边。”题记和话外音分别起到了揭示主题和深化主题的作用,用得好!
  我建议做一次专项训练,选择适合自己文章的形式,仿照报纸上的例文,全体同学都尝试着去做,试着写出自己的特色,优秀的文章拿到班上交流。
  做一篇好的作品不容易,它需要在文章的立意、结构、语言、形式、题目、开头、结尾、细节等各方面都要下苦工夫。如果学生做不好,只是让他改,一改就是一整篇,学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又加大了任务量,往往效果不佳。我们可以适用一下分割教学,各项击破,有计划地进行阶段性的专项训练,之后再整体成文,效果应该还会更好一些吧!
  (作者单位:河北省故城县三郎乡原西中学)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得知识、信息的基本途径。对于以获取知识和能力为中心目标的学生,阅读更是教育之本,学习之母。我们知道,阅读行为的实施必须要有动机的参与,因为没有任何动机的阅读行为是不存在的。  动机,《辞海》中作如下解释:“是与满足个体需要的活动有关的目的或出发点,是人对他的需要的一种体验。它总是指向那些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某种事物或行动。”阅读动机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读者内心深
期刊
在推陈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在新课标的理念辐射下,我认为对教师的语言进行包装改造,使之达到较高的水平,也应列入其改革范围之内。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课堂上一个具有高超语言艺术魅力的教师就像一块磁铁,自始至终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心,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神圣殿堂里,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这应该是一种享受。教师的语言魅力恰恰表现在课堂模式
期刊
在一些摆满成批量生产的蔬菜的市场上,提着篮子的顾客常常抱怨:吃西红柿没有西红柿味,吃黄瓜也没有黄瓜味。这些果实的品位下降、不足,原有的特色基因减弱、消失了。那么,在文化消费市场上,杂文成果的味道又如何呢?这可是关系到对杂文的艺术特征如何认识,并且如何保鲜和催壮的问题。要知道,没有了“杂文味”,也就没有了“杂文”本身,也就取消了这种文体。  其实,与其他的文学体裁相比,杂文没有诗歌的凝练与意象,没有
期刊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5年河北高考作文网上阅卷工作,感触颇深。  时间紧,任务重。2005年河北考生45万人(不含对口生),阅作文卷的中学教师350人,两人评一份试卷,平均每人2570份。作文阅卷时间是6月11日到17日,每天8小时(含休息时间)。11日学习评卷标准;12日到13日上午为正式评卷时间,每人每天至少完成800份。  身体疲劳,心理压力大。每天7小时高度紧张地盯着屏幕,眼睛酸涩,头昏脑胀
期刊
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实施,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势必要改变僵化和落后的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即顺延至今天的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范文。那种用“生理解剖学”方法进行中学阅读教学,和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其内容有: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方法、练习答案……如此陈旧的阅读教学方法,怎么能不违背阅读的根本目的和
期刊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元末进士,并做过官(县丞,儒学副提举等职),因受到排斥和压制,怒而归隐。元至正二十年(1360)后,刘基同章溢、叶琛被朱元璋邀请出山,协助平定天下,成为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谥文成,著有《诚意伯文集》。  《苦斋记》选自《诚意伯文集》,是一篇描述山川景物人事的杂记文。此文中作者以深沉的笔调、古朴的艺术风格描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有效情境,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有味,学得扎实,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疑是思之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
期刊
良好的想象力是人们获取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对想象力的培养也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笔者从教小学语文多年,深感小学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对孩子们想象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可忽视。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一切机会锻炼学生们的想象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有篇课文《神笔马良》,一直是我教学中感触颇深的篇目,它一次次提醒着我:要善于放飞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如同神笔描绘的一般精彩。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以“阅读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为原则,依据新课程标准“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的要求,在指导写实物的作文方面我做了如下尝试:紧扣阅读教学,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铺垫,根据学生喜好摆弄玩具的心理年龄特点,顺应学生的好奇心及好动、好表现自己的心态,为学生制造最近发展区。这样的教学思路使“我喜爱的……”的一堂作文指导课的教学“趣”“实”“活”了。这节课是这样来安排的:    一、激情引
期刊
提到写作文,不少学生就会眉头紧锁,咬着笔杆儿,迟迟下不了笔。究其原因,不是没内容可写,就是不知该如何下笔。即便下了笔,也不能一气呵成,断断续续。出现这种种状况,其中有一大原因就在于低年级处于刚刚起步阶断,教师要求过高,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训练,致使学生产生一种惧怕心理。  低中年级学生所积累的语言不多,已掌握的句式、段式也较少,而这阶段正是写作刚刚起步、打基础的阶段,非常需要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