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临海市博物馆收藏有精美的汉代四神博局镜与唐代海兽葡萄镜,皆是蕴含人类思想意识与时代精神的艺术珍品。两枚铜镜布局繁密,皆展示出恢弘阔大的气象,是汉唐盛世经济繁荣、文化自信的体现。两枚铜镜也呈现出内容取向的不同,汉代四神博局镜充满神仙气息,具有宗教情怀,反映出汉代艺术对先秦楚文化的继承;而唐代海兽葡萄镜中出现了生动的动植物题材,富有生活情趣,体现了唐代人对世俗生活的更多关注。
【关键词】汉唐盛世 四神博局镜 海兽葡萄镜
临海市博物馆收藏有精美的汉代四神博局镜与唐代海兽葡萄镜,皆属当时具有代表性的铜镜种类。两枚铜镜背部图案非常丰富,是蕴含人们思想意识与时代精神的艺术珍品。笔者尝试解读这两枚铜镜图案的文化内涵,以管窥汉唐盛世时代精神的相似与差异。
一、汉代四神博局镜
圆钮方格座,方格四条边线将空间析出四个维度。方格外均匀分布八颗乳钉,又将四维分出八方。八颗乳钉连起来是个圆周,其外是同心圆区隔的三周纹饰带。从构图上看,这是一个方与圆组成的空间(图1)。方格与同心圆之间勾勒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神兽,或飞翔或奔走。神兽之间还杂以其他祥禽瑞兽。其外是射线纹、锯齿纹、流云纹组成的纹饰带。祥禽瑞兽流畅而富有韵律的身体曲线以及图案间隙填充的似云似气的涡云纹,使画面充满仙气。
在汉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东西南北四方之神,与五行相搭配,东方青龙属木,西方白虎属金,南方朱雀属火,北方玄武属水,四方之神拥护的为中央之土。《淮南子·天文训》谓“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无疑,方格钮座表征的是五行之“土”,是人类居住的方形大地。方格之外的同心圆代表的即是茫茫天宇了。这枚小小的铜镜是汉代人心中整个宇宙的缩影:人类居住在中央大地上,外有四方之神拥护;云雾缭绕的天界,是人类向往的神仙居处。
方格钮座与同心圆装饰带之间还有一种由TLV特殊符号组成的重要图案,即博局图。博局为六博之局,代表着其时世间最盛行的娱乐游戏。在汉代人心里,神仙境界是集中了所有快乐而没有局限的世界,自然也不会缺少六博这种世俗的快乐。所以,在汉墓中,既有世人六博的场景,亦有仙人六博的情形。但在目前所见的博局镜中,看不到明确的仙人六博画面。而博局纹在铜镜中皆以符号形式程式化地布局在镜背内外区图案之间。显然它并不指射仙人的悠游生活。
汉代铜镜上博局纹的含义需从博局镜的整体文化意义来探究。尹湾汉墓出土的鸟兽纹博局镜上有铭文:“汉有善铜出丹阳,卒以银锡清且明,刻治六博中兼方,左龙右虎主四彭,朱爵(雀)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常葆父母利弟兄,应随四时合五行,浩如天地日月光,照神明镜相侯王,众良美好如玉英,千秋万世长乐未央兮。”[1]这些文字表达了子孙兴旺、亲人健康、前途无量、世间享乐无穷的愿望。这世间的幸福要依靠对四时五行宇宙规律的遵循,同时,“青龙白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除不祥”,神灵的庇佑也是获得幸福的重要保障。可见,铜镜图案的最终意义指向祈福禳灾。
江苏东海尹湾6号汉墓出土的西汉简犊“神龟占卜法”上部为“博局占”,刻画TLV纹,V纹及中间的方框一角有一条连线,在TLV及连线之间写有六十甲子,在此之下附有占问娶妇嫁女、问行者、问击者、问病者、问亡者五项内容,并附有九项不同的凶吉占卜结果(图2)[2]。这“博局占”包含着四维八方的空间分割,与博局镜的构图极为相似。六博游戏通过投掷六箸呈现出不同的情况来决定行棋方式。班固《奕旨》曰:“夫博悬于投,不专在行。优者有不遇,劣者有侥幸。”可见,六博游戏的偶然性很强,不以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使人感到它似乎受某种神秘力量的支配。这种特性使得博局图具有了预测吉凶的功能,从而建立起与“祈福禳灾”的关联。如此,人们在铜镜中刻画博局图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这枚四神博局镜反映的既是汉代人对“饮美酒”“服纨素”世俗幸福的追求,也是对“食英玉,饮澧泉,驾交龙,乘浮云”自由往来于天地之间的神仙境界的憧憬。
二、唐代海兽葡萄镜
镜钮之上匍匐着一只结实饱满的熊。钮外以凸弦纹将纹饰分为内外二区。内区饰海兽与缠枝葡萄纹。六只海兽面部可分为三种形象:两只脖颈上鬃毛刻画清晰,应为狮子;两只耳短似豹;两只脸长似马。皆体态丰满,形象生动,或回首顾盼,或仰首攀缘,游戏于葡萄枝蔓间。外区葡萄枝蔓地纹间有规律地排列着雀鸟、蝴蝶、蜻蜓。葡萄硕果累累,雀鸟或朝向中心或朝向外缘展开双翅啄食葡萄,蝴蝶合翅伫立在葡萄串上,蜻蜓轻轻停留葡萄蔓间(图3)。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美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葡萄枝蔓由内区伸展到外区,即所谓“过梁葡萄纹”,打破了圆形分割的束缚,使得图案浑然一体。从内区奔跑跳跃的海兽,到外区轻盈优美的雀蝶,再到外缘重复的浪花纹,画面布局呈现出由重到轻、由紧到松的韵律感。
海兽葡萄镜显示出浓烈的异域色彩。海兽之海并非实指大海,而是一种地域观念,指海外异域。其时海外舶来品名字前多加“海”字,犹如近代多在外来品名字前加“洋”字,如“洋钉”“洋火”“洋车”等。海兽的面部形象似豹类马者都可以在汉晋铜镜中找到相近形象,而狮子则为西域传入之物。狮子亦曰狻猊,《尔雅·释兽》:“狻麑如猫,食虎豹。”郭璞注:“即师(狮)子也,出西域。”葡萄古时又称蒲陶、蒲桃,亦来自西域。从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我国就开始了葡萄的种植。《汉书·西域传·大宛国》:“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宿离宫馆旁,极望焉。”至唐代,葡萄的种植更加广泛,唐诗中多见葡萄踪影,脍炙人口的如王翰《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诗句。海兽葡萄镜正是匠师们将同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狮子与葡萄,与中国铜镜上传统的瑞兽纹样巧妙结合,创造的富有异域特色而不乏民族风格的铜镜种类。
海兽葡萄镜展示了大唐王朝接纳与运用外来事物的开放胸怀,使人能深切地感受到大唐盛世兴旺发达的社会景象,体現的正是盛世的文化自信。 三、铜镜时代精神之比较
两枚铜镜显露出的时代风貌既有相似,也有差异。相似之处在于两枚铜镜都呈现出恢弘阔大的气象。汉代四神博局镜以同心圆、乳钉纹分割出环绕对称的规整有序空间,祥禽瑞兽充满其间。这些祥禽瑞兽仅是用线条勾勒出身体轮廓,没有细节的刻画,均处在飞翔奔走的活动状态,显示出一种飞扬的速度和力量,展现出雄浑宏阔的审美风格。唐代海兽葡萄镜以葡萄枝蔓作为地纹,海兽、雀鸟分布其中,显示出满满当当、密不透风的特征。高浮雕技法使画面具有极强的立体感,装飾效果丰满富丽,体现出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时代审美特征。
两枚铜镜在整体气韵上对恢弘气度的追求,展示的正是当时人开阔的心性,背后的支撑是强盛的国家力量。汉唐皆为中国古代的盛世典范。汉代是疆域广博、人口众多的中华帝国第一次得到高度的集中和统一,在经济、文化上爆发出不可阻挡的生命力,时代艺术呈现出古拙而雄浑的气象,显现出人对世界的征服。“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在一个琳琅满目五色斑斓的形象系列中,强有力地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这就是汉代艺术的特征本色。”[3]大唐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达到极盛,中外交流空前发达,整个社会在各领域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繁荣昌盛的景象。强盛的国力滋养了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孕育了充满恢弘气度的盛世艺术。
两枚铜镜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唐代海兽葡萄镜在布局上虽然依然运用环绕和对称的表现手法,但更为自由,突破了空间分割的限制。在内容上,汉代四神博局镜的主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四方神灵,博局本身带有神秘色彩,与神仙相关,创造的是一个神秘浪漫的神仙世界。而海兽葡萄镜虽然有颇具想象色彩的海兽,但还有丰富的现实生活题材,植物、动物写实生动,清新活泼,展现的是一个华丽丰满而富有情趣化的人间世界。可以看出两者在选材取向上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两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艺术门类中都有体现,如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帛画、壁画等,都弥漫着强烈的神仙气息,神仙瑞兽、灵芝仙草充满其中;唐代诗歌大力歌颂自然美景,绘画则专注于描摹山水、人物等,都体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关注。
这种差异是不同时代精神的折射,源于两者所处的不同历史阶段。汉代上继夏商周奴隶社会,经过先秦的分裂,最终实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空前统一。汉文化上承先秦楚文化的传统,人们观念中充满着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整个社会弥漫着神仙思想氛围,艺术领域也表现出人们对神仙世界的关注。魏晋时期对汉代的伦理道德、鬼神迷信等社会既有价值、标准进行了颠覆,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经过南北朝长期分裂,隋代短暂统一,唐代再次实现了社会的长时间统一和安定,创造出富足的物质生活,人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存在具有深切感受。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艺术也相应地更加关注现世生活。
这两枚铜镜展示了汉唐文化的精神风韵。如果说,汉镜表现的是对天地、人神宇宙关系的探索,具有宗教情怀,照出的是蕴涵着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那么,以海兽葡萄镜为代表的唐镜则表现出整个社会对自然、自由的向往,照出的正是一派盛世气象。
参考文献:
[1] 连云港市博物馆.江苏东海县尹湾汉墓群发掘简报[J].文物,1996(8).
[2] 连云港市博物馆.江苏东海县尹湾汉墓群发掘简报[J].文物,1996(8).
[3] 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
【关键词】汉唐盛世 四神博局镜 海兽葡萄镜
临海市博物馆收藏有精美的汉代四神博局镜与唐代海兽葡萄镜,皆属当时具有代表性的铜镜种类。两枚铜镜背部图案非常丰富,是蕴含人们思想意识与时代精神的艺术珍品。笔者尝试解读这两枚铜镜图案的文化内涵,以管窥汉唐盛世时代精神的相似与差异。
一、汉代四神博局镜
圆钮方格座,方格四条边线将空间析出四个维度。方格外均匀分布八颗乳钉,又将四维分出八方。八颗乳钉连起来是个圆周,其外是同心圆区隔的三周纹饰带。从构图上看,这是一个方与圆组成的空间(图1)。方格与同心圆之间勾勒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神兽,或飞翔或奔走。神兽之间还杂以其他祥禽瑞兽。其外是射线纹、锯齿纹、流云纹组成的纹饰带。祥禽瑞兽流畅而富有韵律的身体曲线以及图案间隙填充的似云似气的涡云纹,使画面充满仙气。
在汉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东西南北四方之神,与五行相搭配,东方青龙属木,西方白虎属金,南方朱雀属火,北方玄武属水,四方之神拥护的为中央之土。《淮南子·天文训》谓“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无疑,方格钮座表征的是五行之“土”,是人类居住的方形大地。方格之外的同心圆代表的即是茫茫天宇了。这枚小小的铜镜是汉代人心中整个宇宙的缩影:人类居住在中央大地上,外有四方之神拥护;云雾缭绕的天界,是人类向往的神仙居处。
方格钮座与同心圆装饰带之间还有一种由TLV特殊符号组成的重要图案,即博局图。博局为六博之局,代表着其时世间最盛行的娱乐游戏。在汉代人心里,神仙境界是集中了所有快乐而没有局限的世界,自然也不会缺少六博这种世俗的快乐。所以,在汉墓中,既有世人六博的场景,亦有仙人六博的情形。但在目前所见的博局镜中,看不到明确的仙人六博画面。而博局纹在铜镜中皆以符号形式程式化地布局在镜背内外区图案之间。显然它并不指射仙人的悠游生活。
汉代铜镜上博局纹的含义需从博局镜的整体文化意义来探究。尹湾汉墓出土的鸟兽纹博局镜上有铭文:“汉有善铜出丹阳,卒以银锡清且明,刻治六博中兼方,左龙右虎主四彭,朱爵(雀)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常葆父母利弟兄,应随四时合五行,浩如天地日月光,照神明镜相侯王,众良美好如玉英,千秋万世长乐未央兮。”[1]这些文字表达了子孙兴旺、亲人健康、前途无量、世间享乐无穷的愿望。这世间的幸福要依靠对四时五行宇宙规律的遵循,同时,“青龙白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除不祥”,神灵的庇佑也是获得幸福的重要保障。可见,铜镜图案的最终意义指向祈福禳灾。
江苏东海尹湾6号汉墓出土的西汉简犊“神龟占卜法”上部为“博局占”,刻画TLV纹,V纹及中间的方框一角有一条连线,在TLV及连线之间写有六十甲子,在此之下附有占问娶妇嫁女、问行者、问击者、问病者、问亡者五项内容,并附有九项不同的凶吉占卜结果(图2)[2]。这“博局占”包含着四维八方的空间分割,与博局镜的构图极为相似。六博游戏通过投掷六箸呈现出不同的情况来决定行棋方式。班固《奕旨》曰:“夫博悬于投,不专在行。优者有不遇,劣者有侥幸。”可见,六博游戏的偶然性很强,不以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使人感到它似乎受某种神秘力量的支配。这种特性使得博局图具有了预测吉凶的功能,从而建立起与“祈福禳灾”的关联。如此,人们在铜镜中刻画博局图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这枚四神博局镜反映的既是汉代人对“饮美酒”“服纨素”世俗幸福的追求,也是对“食英玉,饮澧泉,驾交龙,乘浮云”自由往来于天地之间的神仙境界的憧憬。
二、唐代海兽葡萄镜
镜钮之上匍匐着一只结实饱满的熊。钮外以凸弦纹将纹饰分为内外二区。内区饰海兽与缠枝葡萄纹。六只海兽面部可分为三种形象:两只脖颈上鬃毛刻画清晰,应为狮子;两只耳短似豹;两只脸长似马。皆体态丰满,形象生动,或回首顾盼,或仰首攀缘,游戏于葡萄枝蔓间。外区葡萄枝蔓地纹间有规律地排列着雀鸟、蝴蝶、蜻蜓。葡萄硕果累累,雀鸟或朝向中心或朝向外缘展开双翅啄食葡萄,蝴蝶合翅伫立在葡萄串上,蜻蜓轻轻停留葡萄蔓间(图3)。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美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葡萄枝蔓由内区伸展到外区,即所谓“过梁葡萄纹”,打破了圆形分割的束缚,使得图案浑然一体。从内区奔跑跳跃的海兽,到外区轻盈优美的雀蝶,再到外缘重复的浪花纹,画面布局呈现出由重到轻、由紧到松的韵律感。
海兽葡萄镜显示出浓烈的异域色彩。海兽之海并非实指大海,而是一种地域观念,指海外异域。其时海外舶来品名字前多加“海”字,犹如近代多在外来品名字前加“洋”字,如“洋钉”“洋火”“洋车”等。海兽的面部形象似豹类马者都可以在汉晋铜镜中找到相近形象,而狮子则为西域传入之物。狮子亦曰狻猊,《尔雅·释兽》:“狻麑如猫,食虎豹。”郭璞注:“即师(狮)子也,出西域。”葡萄古时又称蒲陶、蒲桃,亦来自西域。从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我国就开始了葡萄的种植。《汉书·西域传·大宛国》:“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宿离宫馆旁,极望焉。”至唐代,葡萄的种植更加广泛,唐诗中多见葡萄踪影,脍炙人口的如王翰《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诗句。海兽葡萄镜正是匠师们将同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狮子与葡萄,与中国铜镜上传统的瑞兽纹样巧妙结合,创造的富有异域特色而不乏民族风格的铜镜种类。
海兽葡萄镜展示了大唐王朝接纳与运用外来事物的开放胸怀,使人能深切地感受到大唐盛世兴旺发达的社会景象,体現的正是盛世的文化自信。 三、铜镜时代精神之比较
两枚铜镜显露出的时代风貌既有相似,也有差异。相似之处在于两枚铜镜都呈现出恢弘阔大的气象。汉代四神博局镜以同心圆、乳钉纹分割出环绕对称的规整有序空间,祥禽瑞兽充满其间。这些祥禽瑞兽仅是用线条勾勒出身体轮廓,没有细节的刻画,均处在飞翔奔走的活动状态,显示出一种飞扬的速度和力量,展现出雄浑宏阔的审美风格。唐代海兽葡萄镜以葡萄枝蔓作为地纹,海兽、雀鸟分布其中,显示出满满当当、密不透风的特征。高浮雕技法使画面具有极强的立体感,装飾效果丰满富丽,体现出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时代审美特征。
两枚铜镜在整体气韵上对恢弘气度的追求,展示的正是当时人开阔的心性,背后的支撑是强盛的国家力量。汉唐皆为中国古代的盛世典范。汉代是疆域广博、人口众多的中华帝国第一次得到高度的集中和统一,在经济、文化上爆发出不可阻挡的生命力,时代艺术呈现出古拙而雄浑的气象,显现出人对世界的征服。“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在一个琳琅满目五色斑斓的形象系列中,强有力地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这就是汉代艺术的特征本色。”[3]大唐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达到极盛,中外交流空前发达,整个社会在各领域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繁荣昌盛的景象。强盛的国力滋养了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孕育了充满恢弘气度的盛世艺术。
两枚铜镜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唐代海兽葡萄镜在布局上虽然依然运用环绕和对称的表现手法,但更为自由,突破了空间分割的限制。在内容上,汉代四神博局镜的主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四方神灵,博局本身带有神秘色彩,与神仙相关,创造的是一个神秘浪漫的神仙世界。而海兽葡萄镜虽然有颇具想象色彩的海兽,但还有丰富的现实生活题材,植物、动物写实生动,清新活泼,展现的是一个华丽丰满而富有情趣化的人间世界。可以看出两者在选材取向上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两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艺术门类中都有体现,如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帛画、壁画等,都弥漫着强烈的神仙气息,神仙瑞兽、灵芝仙草充满其中;唐代诗歌大力歌颂自然美景,绘画则专注于描摹山水、人物等,都体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关注。
这种差异是不同时代精神的折射,源于两者所处的不同历史阶段。汉代上继夏商周奴隶社会,经过先秦的分裂,最终实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空前统一。汉文化上承先秦楚文化的传统,人们观念中充满着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整个社会弥漫着神仙思想氛围,艺术领域也表现出人们对神仙世界的关注。魏晋时期对汉代的伦理道德、鬼神迷信等社会既有价值、标准进行了颠覆,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经过南北朝长期分裂,隋代短暂统一,唐代再次实现了社会的长时间统一和安定,创造出富足的物质生活,人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存在具有深切感受。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艺术也相应地更加关注现世生活。
这两枚铜镜展示了汉唐文化的精神风韵。如果说,汉镜表现的是对天地、人神宇宙关系的探索,具有宗教情怀,照出的是蕴涵着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那么,以海兽葡萄镜为代表的唐镜则表现出整个社会对自然、自由的向往,照出的正是一派盛世气象。
参考文献:
[1] 连云港市博物馆.江苏东海县尹湾汉墓群发掘简报[J].文物,1996(8).
[2] 连云港市博物馆.江苏东海县尹湾汉墓群发掘简报[J].文物,1996(8).
[3] 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