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取一枝悬竹杖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04012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陈淳《四季花卉册》是其写意花卉的精品。水墨生动雅洁,设色素净有味,笔墨运转之间各得其意趣。此件画册先后经励宗万、汪士元及李政递藏,在抗战时期随民间文物西迁传入重庆。
  【关键词】陈淳 写意花卉 鉴赏 流传经过
  陈淳(1483—1544),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江苏苏州人。能诗文,擅书法,尤精绘画,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师从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擅长写意花卉,能自成一家,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作出了重要贡献。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的陈淳《四季花卉册》正是其写意花卉的精品,该册画心纵31厘米,横53厘米,绢本,共计8开,是陈淳中晚年之作。图绘春之水仙、芍药,夏之山栀、风荷,秋之秋葵、石榴,冬之苍松、寒梅。其中五帧淡墨,三帧设色。水墨生动雅洁,设色素净有味,笔墨运转之间草木花卉各得其意趣。先后经谢稚柳、启功、刘九庵、徐邦达诸位先生鉴定为一级文物,其中徐邦达先生更是认为此册是陈道复的“标准真迹”“精品”。
  本文试分帧赏析如下。
  一、水仙图
  此帧仅以墨笔双钩绘水仙两丛,一前一后,以墨色浓淡分之。花丛随风摇曳,风姿绰约,气韵生动。花叶用笔圆转流畅,笔势墨色均富于变化,如行云流水,洒脱自然。花簇用笔短促,以淡墨烘染出水仙金盏银盘之姿。整幅画寥寥数笔,却神形具备。册页右侧落“道复”款,下钤“复父氏”“白阳山人”白文方印,左下角有收藏章“衣园观玩”白文方印(图1)。
  二、芍药图
  此帧设色绘白芍药一枝,以绿色点染的枝叶从画面左下方伸出,花叶分布有序,淡墨层叠勾勒的繁复花朵盛放于画面正中,正是典型勾花点叶画法。枝干颜色、浓淡、层次富于变化,用笔柔韧而有弹性。叶片以淡绿点染,再施以略深的绿色,最后以深绿色勾出叶脉。虽然整幅图画只用了淡墨和绿色两种颜色,看起来却光华灿然,生机勃勃。画面右侧书“道复”款,下钤“复父氏”“白阳山人”白文方印,左下角钤收藏章“竹溪居士”朱文方印(图2)。
  三、山栀图
  此帧纯以水墨绘山栀一丛,采用勾花点叶之法,山栀形象生动。用笔率意洒脱,渲染准确,生机盎然。画面右侧书“道复”款,下钤“复父氏”“白阳山人”白文方印,左下角钤收藏章“教忠堂”朱文长方印(图3)。
  四、风荷图
  图绘墨荷一枝,兰草一丛,临风飘逸。布局采用对角线满构图,由左下而发,兰叶、荷花延伸至右上角。兰叶、荷枝作没骨法,潇洒灵动,线条优美。一朵墨笔勾勒的白荷盛放于墨染的荷叶之上,本来应该是头重脚轻的构图却因几笔兰叶的飘动而显得平衡灵动。画面右下角落“道复”款,下钤“复父氏”白文方印,左上角钤收藏章“竹溪秘玩”朱文方印(图4)。
  五、秋葵图
  图以设色小写意绘秋葵一株,纯以没骨法,用色鲜丽。花瓣部分用明黄色点染,水汽氤氲,体现花瓣娇艳质感。花叶部分用笔迅疾以体现叶形的锯齿感,以朱红色点出花蕊,整个形态造型准确生动。细线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写生功底。画面左侧款“道复”,下钤“复父氏”“白阳山人”白文印,右下角钤收藏章“衣园”白文长方印(图5)。
  六、石榴图
  此帧以设色没骨法绘石榴一枝,对角线构图,由画面右上角向左下方延伸。画心上方伸出旁枝挂未成熟的红果两枚,中部偏右挂着成熟后微微裂开的石榴果,露出里面饱满的果粒。绘制精细,设色雅洁,枝叶用笔迅疾,而果实笔法细腻,色彩极富变化。画面右侧落“道复”款,下钤“复父氏”“白阳山人”白文方印,左上角钤收藏章“衣园审定”白文方印(图6)。
  七、苍松图
  此帧以水墨写意苍松一株,老干虬蟠,如蛟龙翻腾,翠叶疏朗,如苍虬翠壁。以淡墨破锋绘树干,用笔如草书,迅疾而见飞白。松针以浓墨为之,乱中有序,根根分明,仅以墨色写出了松叶苍翠之意。画面左侧落“道复”款,下钤“复父氏”白文方印,右上角钤收藏章“衣园珍藏”白文方印(图7)。
  八、寒梅图
  图以水墨绘寒梅一株,枝干蟠曲虬劲,白梅纷繁怒放。淡墨侧峰写枝干,运笔如草书,以飞白体现梅花枝干的斑驳之感。梅花用笔繁复,淡墨湿笔钩出花瓣的饱满娇嫩,浓墨体现花萼的厚重质感。气韵生动,造型准确。而画面大幅留白与下方喧闹繁复的花朵相对,显出萧疏冷寂之感。左上角款“陈道复”,下钤“复父氏”白文方印,右下角钤“陈氏道复”白文方印。画面右侧从上到下钤收藏章“大妙”朱文圆印、“衣园居士”朱文方印、“教忠堂藏”白文方印(图8)。
  通观全册,如特写般截取了花枝最美的片段,如微风初扬,如新蕊初绽。小写意笔法洒脱流畅,甚至有些如行草飞白,但造型相对于之后徐渭的大写意花卉却显得异常精准。这反映出陈淳对写生的态度,以及写生与写意的统一,即“写物之生意”。陈淳曾在《平安富贵图轴》(广东美术馆藏)自题:“余自幼好写生,往往求为设色工致,但恨不得古人三昧,徒烦笔研,殊索兴趣。近年来老态日增,不复能少年驰骋,每闲边辄作此艺,然已草草水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如书道般的“熟而后生”,先求写生,而后写意,意到而情适。
  在《寒梅图》的左侧裱边有跋文两段:第一段“盱台汪士元观”,下钤“汪士元”白文方印;第二段“民国十九年购于故都,李政并记”,下钤“李二名政”白文方印。结合之前各页上的收藏章,可约略知此册的收藏情况。
  由“衣园观玩”“衣园审定”“衣园珍藏”“竹溪居士”“教忠堂藏”等收藏章可知此册曾为清代藏书家、书画家励宗万收藏。励宗万(1705—1759),字滋大,号衣园、竹溪居士,直隶静海人。清代收藏家,曾为乾隆词臣,参与编撰《秘殿珠林》。励宗万的祖父励杜讷、父亲励廷仪均以善书知名,并曾入值南书房。作为显赫一时的文化世族,励家富于收藏。励宗万曾向乾隆供奉出许多自己所藏的书画珍品,其中有3幅经乾隆品赏、临仿。经其收藏的作品,也受到了清内府的重视,在《石渠宝笈》初编中都是上等,可见励宗万精于品鑒、富于收藏。民国之后,此画册经清末北京书画鉴赏家、收藏家汪士元之手。汪士元(1877?—1935?)字向叔,安徽盱眙人。张伯驹在《北京清末以后之书画收藏家》中对他推崇备至,言其“眼力既佳,选择尤精,故所收少有赝迹”,又云汪氏收藏“共宋元明清书画一百三十八件,……均系纸本精品”。或许因汪士元只收藏纸本文物,故此件不在汪氏所著《麓云楼书画记略》中。此册后于民国十九年(1930)被李政从北京买去,李政其人待考。此册或为抗战时期为避兵燹而西迁重庆,1954年由重庆市妇联移交重庆市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前身)收藏。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立足于藤花落遗址出土的两件石锛,结合细致观察与生活经验,探索性地研究这两件石锛具体的使用方式,并试图以此为出发点对石锛的手持使用方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石锛;手持使用;藤花落遗址  石锛(Stone Adze)是磨制石器的一种,一般为长方形,单面刃。它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种类较多,大小各异。  我国石锛研究起步较晚,1980年李仰松先生探讨原始社会生产工具,区分了石斧、
期刊
摘 要:康有为年少时有“圣人为”之称,晚年被社会公认为“南海康圣人”。从他的弟子对他的评价来看,他的言行有很多矛盾之处,他其实算不上是真正的圣人。本文从平等、婚姻、师生关系、政治主张四方面展现康有为的言行矛盾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康有为;言行矛盾;原因分析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少时受祖父康赞修影响,
期刊
摘 要:中国书画装裱与修复技艺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2017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亲自参与书画装裱的实际操作,向世界展示我国书画装裱与修复技艺的文化内涵,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坚定了文化自信,对构建和增强我国话语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书画装裱与修复技艺之所以体现文化自信,其中最深刻的内因即原生于中国、历史悠久且没有
期刊
摘 要: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之后吸引了大批粉丝,尤其是使很多年轻人对文物产生兴趣,纷纷到博物馆去参观。但是当前博物馆在文物展示和宣传上存在一定的短板,文物展示和宣传不够生动,参观者无法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文章主要基于新时期网络信息发展以及新媒体发展趋势,分析博物馆文物“活起来”的意义,提出博物馆文物的宣传策略,使文物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示给参观者。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宣传;策略  随着
期刊
摘 要: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民众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对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博物馆的策展人,在策划和实施陈列展览时,要具备比较敏锐的“展览嗅觉”,能在繁杂的历史遗存和各类线索中,有效地发掘展览的“眼”。笔者结合安徽博物院“明德至善 家国天下——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展”的展陈实践,对如何精准定位展览、确定主题,合理搭建展览框架,寻找文物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展品遴选,进而对展览信息进行组织和
期刊
摘 要:内容设计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策划的前提,也是展览后续各项工作的基础。文章通过对人物类展览内容设计的实践工作,以“一曲大江東,万众忆英雄——顾振烈士纪念展”为个案,总结了人物类展览内容设计的几点体会。主题表达的创新,人物定位的准确,展示内容的深入挖掘,观众心理需求的把握,是做好内容设计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人物类展览;内容设计;顾振烈士  博物馆展览内容设计是“集人物学术研究、文化知识
期刊
摘 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其性质和特色的体现,代表着博物馆的形象。很多博物馆会不定期对自己的基本陈列进行改造和提升。文章结合了安徽博物馆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的提升工作实践,从营造展览氛围、凸显文物展品、丰富展品内涵和辅助展示手段以及重视设计与施工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强调在展览改造提升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精神,以观众需求和效果需求为基础,充分结合展览内容和特色进行改进和创新。  
期刊
摘 要:交河故城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处景点,其独特之处是它的建筑方式。它曾经是重要的军事堡垒,也曾是辉煌的佛教中心,但最终毁于战火,沦为荒凉的残墙破壁。这片土地上发生过许多曲折动人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它还成就了许多永垂青史的英雄,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兴旺立下了永世的功勋。如何向更多的人介绍交河故城,保护好历史的遗产,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交河故城;下挖;佛教;战争  交河故城是吐鲁番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从最早陕西半坡遗址的浅穴式房屋,到唐代大明宫,再到明清两代的故宫,无不体现出中国古建筑在功能与组合上的独特创造力。四合院的产生满足了建筑的多种功能需求,是最基本的建筑群体单元。在中国古代政治、人文、艺术精神的主导下,四合院式的建筑单元通过组合、重构,最终产生了以故宫、朝天宫为代表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  【关键词】古建筑 单元 组合 四合院 朝天宫  一、建筑的内涵与
期刊
【摘 要】神兽镜是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一类铜镜,镜背纹饰是神仙图像和神禽异兽的组合体,铭文种类多样且内涵丰富,整体造型优美,铸刻工艺高超,真实体现了社会大众普遍的道教信仰以及对国泰民安的社会追求,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神兽镜 纹饰 铭文 道教信仰  神兽镜是中国古铜镜的一种特有镜式,它以神仙异兽和文字铭文作为主要纹饰,并采用高浮雕铸镜技术,其铜质之纯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