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镜进化论补充说明之二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青铜镜里多个现象,与生物进化现象类似,所以命名理论为青铜镜进化论。这些现象升华为观点后,互相区别,互相关联,构成完整的体系,为青铜镜考古提供方法论参考。
  【关键词】青铜镜 进化论 自成体系 考古方法论
  专业人士都知道青铜镜形制、纹饰具有传承、變化现象,各个时期镜子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些现象、特征成为判断铜镜朝代时期的重要参考。笔者以轴心雕版制范技术为基础,对这些传承、变化、时代特征等现象进行归纳,暂时总结出七个观点。这些现象(观点)有其客观原因,不以后人的意志转移。
  一、物竞市择观点
  从青铜镜时代,到后来的黄铜镜时代,再到明清时期被玻璃镜取代,铜镜生产的兴衰,一直遵循“物竞市择观点”。“物竞”这里指同时期铜镜质量的竞争。战国后期,即使是“官窑”作坊,铜镜铸造技术工艺仍存在竞争、创新,这种动力主要来自“工匠精神”。工匠们在追求质量稳定的前提下,为实现轻松舒服、更多自由时间的工作效果,会创新技术工艺,达到提高效率的目标。“市择”这里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铜镜从西汉开始逐渐成为居民的日用品,质量、成本成为市场竞争的指标。这时“市择”与“物竞”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犹如两个互相传递动力的轮子,“市择”与“物竞”力量又传递到“工匠精神”,滚滚推进铜镜的生产、进步。这时,市场起到推动技术工艺进步的决定性作用,政治人物的喜好只是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市场直接受经济影响,间接受政局影响。西汉、东汉、唐朝的铜镜发展高峰,反映出当时经济繁荣、政局稳定。反过来,西晋、东晋、南北朝出土铜镜少、质量不佳,反映当时经济萧条、政局不稳。铜镜生产通过“物竞市择观点”与经济、政局状况关联起来,所以铜镜时代的历次起落兴衰都与当时经济、政局同步。
  二、传承创新观点
  “传承”这里指工匠承接、传递前辈的技术、工艺、纹饰风格等,与“遗传”近义。“创新”这里指工匠在传承的基础上,对部分技术、工艺、纹饰风格等作出创新,与“变异”近义。专业人士都知道,不同时期青铜镜的外环区、中区、钮区,其形制、纹饰风格常常出现与前期、后期镜种同中有异现象,这种现象体现铜镜的“传承创新”观点,与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类似。以图1、图2、图3铜镜为例,图1镜有战国后期至西汉初期的地纹风格。图2镜创新出“去地纹”风格,文字为正比三角锥体线条,传承了图1镜的翘沿、斜弦钮风格。图3镜创新出阔边外环、炮弹钮、嬗变三角锥线条风格,传承了图2镜的文字内容。“传承创新观点”是判断不同镜种出现时间先后的重要参考。
  三、独自创新观点
  “独自创新观点”,这里指工匠不受其他地方镜种的影响,独自按照自己的创新思想,制作出新品种,与“孤岛进化”近义。这种现象可能与作坊分布在不同割据、敌对政权里,缺乏交流有关。如东汉中期(靠后段)出现的对凤镜、画像镜,虽都是平面镜,但两者风格差异明显。或与作坊间距离远,缺乏交流有关。如西汉早期的“大乐富贵”镜(图4),图形风格独特。从网上观察看,该镜种多为水坑镜,出现在安徽六安及周边,市面上见到的数量比较少。有网友认为这是西汉早期淮南国铸造的镜种。看法虽不严谨,但有一定道理,或可给考古一条线索。该地区不产铜矿,离铜陵也有一定的距离,如果从外地运入铜矿铸镜,则制约了产量。该镜种与同期的主流品种不同,自成一个独特品种,后来又没有过渡品种,突然消失,可能受到某种力量的毁灭性打击,没有传承下去。镜上的“L”“T”纹饰与西汉后期的博局镜相同,但工艺不同。前者是嬗变三角锥线条,后者是浅“U”形线条,中间没有见到过渡品种。历史记载,西汉淮南国有谋反的意图,后被汉武帝撤销。综合上述情形,笔者在此提出大胆猜想:“大乐富贵”镜是西汉淮南国“官窑”铸造,专门为贵族、官僚制作。作坊因淮南国被撤销失去财源支持,加上远离铜矿产地,没有存在的条件,工匠被遣散,工艺失传。“独自创新观点”有时会干扰铜镜断代的精确度,需要考古、文献资料修正时间。
  四、互仿创新观点
  “互仿创新观点”这里指各地工匠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经验,制作出风格相同的镜种,与“同步进化”近义。铜镜发展有类似同类生物繁殖,同步进化现象,各地镜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种行为与现代仿冒他人包装装潢相似。
  五、时尚潮流观点
  “时尚潮流”这里指受政治、宗教、信仰、社会风气等当时潮流因素影响,铜镜纹饰上体现出明显的时代风格。图5是隋镜,钮区四个神兽以狼图案为原型。东晋、南北朝时北方出现多个草原民族建立的政权。草原民族崇尚狼图腾,将狼视为神兽,这种信仰被带入铜镜纹饰。隋朝受前朝影响,也流行狼图腾神兽,这种现象延续到唐朝早期。唐朝中期,受当权者信奉佛教的影响,铜镜上出现莲花、莲叶、莲子图案、纹饰,称为宝相花镜。同类现象还有很多,专业人士都知道这种现象,在此不作累述。“时尚潮流观点”是断定铜镜朝代、时期的重要参考。
  六、取代失传观点
  当新工艺慢慢普及,或新时尚风格慢慢流行时,旧工艺、旧纹饰风格被取代,会不知不觉间失传。古代不同时期,青铜镜制作工艺也存在失传现象。图6为宋仿汉“日光”镜,文字做不出嬗变三角锥线条,可能与铜材质有关,也可能与技术工艺有关,总之是失传了西汉的技术工艺。
  七、普遍与个别观点
  铜镜进化论虽类似生物进化论,但本质并非生物基因遗传,是工匠传承旧技术工艺和创新技术工艺、互相仿造等行为形成。在创新过程中,个别工匠会作出一些大胆的尝试,铸造小量特别的镜子。与主流镜子相比,这些镜子是另类,是个别现象。由于市场认受性、成本等影响,另类镜子没有市场,很快消失。
其他文献
摘 要:康有为年少时有“圣人为”之称,晚年被社会公认为“南海康圣人”。从他的弟子对他的评价来看,他的言行有很多矛盾之处,他其实算不上是真正的圣人。本文从平等、婚姻、师生关系、政治主张四方面展现康有为的言行矛盾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康有为;言行矛盾;原因分析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少时受祖父康赞修影响,
期刊
摘 要:中国书画装裱与修复技艺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2017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亲自参与书画装裱的实际操作,向世界展示我国书画装裱与修复技艺的文化内涵,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坚定了文化自信,对构建和增强我国话语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书画装裱与修复技艺之所以体现文化自信,其中最深刻的内因即原生于中国、历史悠久且没有
期刊
摘 要: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之后吸引了大批粉丝,尤其是使很多年轻人对文物产生兴趣,纷纷到博物馆去参观。但是当前博物馆在文物展示和宣传上存在一定的短板,文物展示和宣传不够生动,参观者无法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文章主要基于新时期网络信息发展以及新媒体发展趋势,分析博物馆文物“活起来”的意义,提出博物馆文物的宣传策略,使文物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示给参观者。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宣传;策略  随着
期刊
摘 要: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民众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对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博物馆的策展人,在策划和实施陈列展览时,要具备比较敏锐的“展览嗅觉”,能在繁杂的历史遗存和各类线索中,有效地发掘展览的“眼”。笔者结合安徽博物院“明德至善 家国天下——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展”的展陈实践,对如何精准定位展览、确定主题,合理搭建展览框架,寻找文物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展品遴选,进而对展览信息进行组织和
期刊
摘 要:内容设计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策划的前提,也是展览后续各项工作的基础。文章通过对人物类展览内容设计的实践工作,以“一曲大江東,万众忆英雄——顾振烈士纪念展”为个案,总结了人物类展览内容设计的几点体会。主题表达的创新,人物定位的准确,展示内容的深入挖掘,观众心理需求的把握,是做好内容设计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人物类展览;内容设计;顾振烈士  博物馆展览内容设计是“集人物学术研究、文化知识
期刊
摘 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其性质和特色的体现,代表着博物馆的形象。很多博物馆会不定期对自己的基本陈列进行改造和提升。文章结合了安徽博物馆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的提升工作实践,从营造展览氛围、凸显文物展品、丰富展品内涵和辅助展示手段以及重视设计与施工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强调在展览改造提升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精神,以观众需求和效果需求为基础,充分结合展览内容和特色进行改进和创新。  
期刊
摘 要:交河故城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处景点,其独特之处是它的建筑方式。它曾经是重要的军事堡垒,也曾是辉煌的佛教中心,但最终毁于战火,沦为荒凉的残墙破壁。这片土地上发生过许多曲折动人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它还成就了许多永垂青史的英雄,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兴旺立下了永世的功勋。如何向更多的人介绍交河故城,保护好历史的遗产,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交河故城;下挖;佛教;战争  交河故城是吐鲁番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从最早陕西半坡遗址的浅穴式房屋,到唐代大明宫,再到明清两代的故宫,无不体现出中国古建筑在功能与组合上的独特创造力。四合院的产生满足了建筑的多种功能需求,是最基本的建筑群体单元。在中国古代政治、人文、艺术精神的主导下,四合院式的建筑单元通过组合、重构,最终产生了以故宫、朝天宫为代表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  【关键词】古建筑 单元 组合 四合院 朝天宫  一、建筑的内涵与
期刊
【摘 要】神兽镜是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一类铜镜,镜背纹饰是神仙图像和神禽异兽的组合体,铭文种类多样且内涵丰富,整体造型优美,铸刻工艺高超,真实体现了社会大众普遍的道教信仰以及对国泰民安的社会追求,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神兽镜 纹饰 铭文 道教信仰  神兽镜是中国古铜镜的一种特有镜式,它以神仙异兽和文字铭文作为主要纹饰,并采用高浮雕铸镜技术,其铜质之纯净
期刊
【摘 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陈淳《四季花卉册》是其写意花卉的精品。水墨生动雅洁,设色素净有味,笔墨运转之间各得其意趣。此件画册先后经励宗万、汪士元及李政递藏,在抗战时期随民间文物西迁传入重庆。  【关键词】陈淳 写意花卉 鉴赏 流传经过  陈淳(1483—1544),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江苏苏州人。能诗文,擅书法,尤精绘画,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师从文徵明,在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