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感受,论述了通过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动心、动手,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兴趣;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一般来说,大多数老师总是在课前大量的收集素材,然后精心的制作课件,殊不知这个过程有时候恰恰可以让学生来完成。我的做法是由全体学生参与素材的收集,然后由小组来完成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工作。这一教学过程,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以下是笔者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1 拓宽知识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浓厚的兴趣会变成巨大的学习动力。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然而课本内容与学生求知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在长期的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课本的内容未必都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课本又未必能进行周详的介绍。笔者常遇到学生在上课时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从地下煤炭、石油的形成到天上太阳、月亮会不会灭亡,从企鹅为什么能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到古楼兰的消失等等,这些疑问中绝大多数在课本上都很难找到答案,然而它们都属于地理的范畴。而由于时间的限制,上课时老师也不可能有很充裕的时间进行补充讲解。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的求知欲在课上难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式学习状态。长此以往势必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厌倦情绪,失去学习的动力。
2 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课堂上枯燥的说教,学生听多了会感到乏味,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却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一节时,以往单靠讲课,尽管老师费了很大劲,却总是有一部分学生听不懂。于是我就带着他们用乒乓球、铁丝等制作地球仪,做好以后又让他们在上面画出地球的两极、赤道、经线、南北回归线等,学生们个个干劲十足,课后检查发现,学生通过动手所掌握的知识,远远好于听讲,而且记得牢、学得开心。再如学习中国行政区划一节,要求学生能记住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基本形状,以前学生单纯看图记图,既乏味又不容易记住。现在我把复印好的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贴在厚纸片上,让学生把一个个省级行政区剪下来,边剪边记,全部剪好后让他们相互提问,区别每个纸片是哪个省,又让他们个人间进行拼图比赛,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拼出中国地图。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学习的内容,而且学得的轻松,兴趣十足。
3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一个精美课件的诞生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从素材的收集到课件的设计制作,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在收集素材的时候,有的同学善于翻阅书刊杂志,有的同学善于运用互联网,有的同学善于收集图片素材,有的同学善于收集文字素材,还有的同学在收集视频资料方面有一套特殊的办法,只有通过彼此通力合作,才能收集到多方面的、充足的课件素材。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有的同学文字输入特别娴熟,有的同学美术上别有天赋,还有的同学在软件的使用上技巧颇多,这同样需要彼此的合作。
4 让学生展现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学生具有自我意识强、爱表现自我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渠道、多方位的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帮”老师做课件便是一次很好的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地理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地理课上他们表现的机会本来就很少,有时即便有也可能由于缺乏自信而不愿表现。时间一长,他们便丧失了学习地理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然而当他曾经参与制作的课件被老师展示在课堂上并被其他同学认可和接受时,他便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他会感到在地理课上他同样会有很好的表现机会,这样他便会逐渐树立起学习地理的信心。
5 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年龄的差异,老师和学生之间往往不可避免的存在代沟,两者的思维方式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转折阶段,有时候学生的想法可能会让老师感到诧异,甚至无法理解,然而这正是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方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如果我们总是按照我们的思维方式去搜索素材、设计课件,也许我们自己会觉得:“这样学生该懂了”,然而事实未必如此。学生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是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去设计和组织的,这样的课件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件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欲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好地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一定要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能动地学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童竹君.初中地理的自主教学模式[J].教育导刊,2001(Z2).
2 孙尚福.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3(S1).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兴趣;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一般来说,大多数老师总是在课前大量的收集素材,然后精心的制作课件,殊不知这个过程有时候恰恰可以让学生来完成。我的做法是由全体学生参与素材的收集,然后由小组来完成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工作。这一教学过程,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以下是笔者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1 拓宽知识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浓厚的兴趣会变成巨大的学习动力。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然而课本内容与学生求知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在长期的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课本的内容未必都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课本又未必能进行周详的介绍。笔者常遇到学生在上课时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从地下煤炭、石油的形成到天上太阳、月亮会不会灭亡,从企鹅为什么能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到古楼兰的消失等等,这些疑问中绝大多数在课本上都很难找到答案,然而它们都属于地理的范畴。而由于时间的限制,上课时老师也不可能有很充裕的时间进行补充讲解。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的求知欲在课上难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式学习状态。长此以往势必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厌倦情绪,失去学习的动力。
2 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课堂上枯燥的说教,学生听多了会感到乏味,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却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一节时,以往单靠讲课,尽管老师费了很大劲,却总是有一部分学生听不懂。于是我就带着他们用乒乓球、铁丝等制作地球仪,做好以后又让他们在上面画出地球的两极、赤道、经线、南北回归线等,学生们个个干劲十足,课后检查发现,学生通过动手所掌握的知识,远远好于听讲,而且记得牢、学得开心。再如学习中国行政区划一节,要求学生能记住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基本形状,以前学生单纯看图记图,既乏味又不容易记住。现在我把复印好的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贴在厚纸片上,让学生把一个个省级行政区剪下来,边剪边记,全部剪好后让他们相互提问,区别每个纸片是哪个省,又让他们个人间进行拼图比赛,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拼出中国地图。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学习的内容,而且学得的轻松,兴趣十足。
3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一个精美课件的诞生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从素材的收集到课件的设计制作,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在收集素材的时候,有的同学善于翻阅书刊杂志,有的同学善于运用互联网,有的同学善于收集图片素材,有的同学善于收集文字素材,还有的同学在收集视频资料方面有一套特殊的办法,只有通过彼此通力合作,才能收集到多方面的、充足的课件素材。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有的同学文字输入特别娴熟,有的同学美术上别有天赋,还有的同学在软件的使用上技巧颇多,这同样需要彼此的合作。
4 让学生展现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学生具有自我意识强、爱表现自我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渠道、多方位的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帮”老师做课件便是一次很好的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地理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地理课上他们表现的机会本来就很少,有时即便有也可能由于缺乏自信而不愿表现。时间一长,他们便丧失了学习地理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然而当他曾经参与制作的课件被老师展示在课堂上并被其他同学认可和接受时,他便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他会感到在地理课上他同样会有很好的表现机会,这样他便会逐渐树立起学习地理的信心。
5 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年龄的差异,老师和学生之间往往不可避免的存在代沟,两者的思维方式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转折阶段,有时候学生的想法可能会让老师感到诧异,甚至无法理解,然而这正是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方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如果我们总是按照我们的思维方式去搜索素材、设计课件,也许我们自己会觉得:“这样学生该懂了”,然而事实未必如此。学生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是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去设计和组织的,这样的课件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件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欲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好地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一定要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能动地学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童竹君.初中地理的自主教学模式[J].教育导刊,2001(Z2).
2 孙尚福.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