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良好运行的重要工具,与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都紧密关联,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促使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的高效配合,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利润。由于我国企业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时间较晚,现阶段国内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改善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2.153
随着我国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竞争环境变得愈加复杂。为实现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我国国有企业必须积极创新,推进企业内部管理改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继续保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实现国有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1 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原则
(1)相互牵制原则。规范、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实现相互牵制,即企业的业务活动开展不能仅由一个部门、一个岗位或一个员工单独进行,必须保证有两个以上的部门、岗位和工作人员共同开展,达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目的。另外,对于不相容的业务活动,企业必须设置岗位分离制度,保证组织架构的健全,避免一人控制业务的全过程,防止“内部人”违规行为发生,保证企业管理的安全性。
(2)协调配合原则。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涉及企业业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与每个生产经营环节都息息相关,因此,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企业整体配合,保持效率一致性。企业内部控制不仅仅是管理层做好制度规章,还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在相互联系的业务环节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才能保证企业生产业务流程按照系统化设计良好运行,发挥内部控制的最大优势。
(3)岗位责任原则。良好的内部控制原则,必须科学设计岗位之间的职能安排和合理流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所处的生产经营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还是依靠不同岗位的员工履行职能完成的,内部控制管理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设计相互分离的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能分工,规范岗位具体的工作范围、职责与权力,保证不相容的岗位能够相互分离、相互监督。另外,内部控制要合理保证不同岗位之间人员的配置,不同岗位的员工配置与岗位需求相匹配,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有针对性地实施绩效考核指标,检查其工作效率。岗位设计要保证员工之间的合理流动,保证岗位晋升、调换的透明度、公开性,优化职能之间的权、责,更好地落实企业的各项职责。
(4)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企业能够在运行有效的环境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实施内部控制的本质在于获取最大利益,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时,要多方面衡量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投入成本和获得收益,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效益最优,不能本末倒置,过度强调内部控制制度而忽视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内部控制的目标不明确。很多国有企业及其下属企业缺乏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正确认识,无法发挥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作用,从而导致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缺失正确的目标指引,容易将内部控制制度简单理解为绩效考核,最终导致内部控制的内容空洞、浮于形式,与企业实际执行存在很大差距。其次,治理架构不健全。很多国有企业还未建立起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缺少对重大事项决定的约束机制,导致很多国有企业内部个人权力过大,一旦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跟不上,就很容易引起企业内部治理混乱,难以形成有序的治理环境。最后,管理体系分散,缺少协作沟通。在很多国有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职权过于分立,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难以发挥企业的整体凝聚力,也很难落实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2)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未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前提环节,通过风险评估能够有效识别风险、提前防范风险,但是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只注重市场的扩张,而忽视安全防范问题,忽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的重要性,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识别和防范风险,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其次,风险评估缺乏战略高度。我国部分国有企业有先进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了相关的风险评估机制,然而,风险评估管理目标的制定往往着眼短期利益,而缺乏战略高度,没有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导致风险评估对内部控制管理发挥的作用有限。
(3)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财务数据信息管理不完善。财务数据是反映企业财务管理、运营状况的有效信息,能够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供数据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标准的财务数据处理系统,财务信息的采集、传递、核算和分析等程序还运用传统的技术手段,难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对数据处理水平和处理速度的要求。其次,考核激励机制不理想。只有完善的考核激励和岗位晋升机制,才能有效保障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统一,但是我国国有企业的考核激励机制还较为陈旧,很多企业还是保留传统的“资历”考核模式,对具有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员工缺乏相应的鼓励,难以调动员工的创新性。
(4)信息与沟通存在的问题分析。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能够抢先获得市场信息、行业动向,才能快速做出相应决策,取得发展优势。我国国有企业具有国家资本支持的巨大优势,往往企业的体量大、组织架构复杂、分支节点过多,从而容易出现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渠道不畅的问题,导致企业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难以对市场和行業的变动情况及时做出反应,导致了企业发展的滞后。 (5)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监督管理意识不强。我国国有企业规模大,分支机构多,难免存在一些管理不到位的情形,这时就需要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对企业部分扰乱纪律的行为进行管理。但是很多国有企业的监督检查意识落后,国有企业内部的监察机构认为监督检查属于“得罪人”的工作,不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管理者对于监督检查工作较为忽视,导致企业的监察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其次,内部审计作用不足。我国国有企业设计了内部审计制度,然而对于企业内部审计没有加强监管,审计监管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并且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受制于其他管理部门,不能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导致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
3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优化措施
(1)加强企业治理结构,优化企业内部环境。第一,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目标的宣传推广。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良好运行的方向,管理者要加强对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向各个部门宣传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是企业生产经营、获取利益的基础,引导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履行内部控制规则,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第二,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国有企业必须优化自己的决策机制,建立以董事会为首的决策机制,提拔年富力强、具有综合性管理能力的人才进入管理层岗位,并且进一步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完善总经理责任制和监事会制度,形成相互约束、相互监督的联动机制,保证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能够各司其职,共同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2)健全风险评估流程,优化企业风险评估环节。第一,国有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企业应对风险的首要环节,是预防风险的事前措施,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可操作性流程体系,才能更好落实风险评估程序。国有企业要想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必须有具体化的流程,包括提出风险评估需求、组建风险评估小组、制定风险评估方案、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编制转向风险评估报告以及编制重大专项风险评估报告等程序。第二,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企业管理者应当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强化其风险管控的职能,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进一步细分企业内部的控制职能,对企业所有的风险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面综合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
(3)改进预算机制和财务管理,优化企业控制活动。第一,国有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机制。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预算管理是提升财务管理最为有效的方式。首先,我国国有企业要强化预算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通过规范预算管理制度条例形成预算管理约束;其次,管理者要强化预算执行,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方案的内容实施预算管控;最后,预算管理方案的反馈和监督检查,分析预算执行结果与预期的差异,做好总结分析工作,并且将预算管理的结果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中,落实预算管理的功效。第二,国有企业要建立科学的财务报告负责制度。财务管理是企业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数据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运行最终也会反馈在优秀的财务数据之上,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做好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工,根据国家财务管理规范制定本企业的财务管理规程,严格落实各方责任,保障企业的资金安全。
(4)提升信息沟通效率,优化企业信息沟通。第一,国有企业要建立成熟的一体化信息沟通平台。为解决国有企业分支机构众多,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企业需将其他业务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融合在一个信息平台里,建立一个“业、财一体化”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沟通的高效。第二,国有企业要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在建立体系化信息沟通平台的基础上,企业还要进一步强化信息的归类整理效率和信息传递速度,建立信息传递管理制度,落实相关责任,并且要安排对信息传递和信息存档的定期检查,避免因信息延迟造成的企业重大损失。
(5)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优化企业监督管理。第一,国有企业要强化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将其纳入重点考察的日常工作范围中,落实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检查,时刻把握审计管理工作进程。第二,国有企业要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企业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专职担任内部审计的工作,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避免因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复杂而阻碍内部审计工作正常开展。
4 结论
在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除了不断优化创新生产,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文章围绕内部控制的五要素,逐步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为我国国有企业改善内部控制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吴宇燕.浅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与完善[J].中国集体经济,2020(30):51-52.
[2]蒙景明.论企业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作用[J].山西農经,2020(18):112-113.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2.153
随着我国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竞争环境变得愈加复杂。为实现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我国国有企业必须积极创新,推进企业内部管理改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继续保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实现国有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1 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原则
(1)相互牵制原则。规范、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实现相互牵制,即企业的业务活动开展不能仅由一个部门、一个岗位或一个员工单独进行,必须保证有两个以上的部门、岗位和工作人员共同开展,达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目的。另外,对于不相容的业务活动,企业必须设置岗位分离制度,保证组织架构的健全,避免一人控制业务的全过程,防止“内部人”违规行为发生,保证企业管理的安全性。
(2)协调配合原则。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涉及企业业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与每个生产经营环节都息息相关,因此,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企业整体配合,保持效率一致性。企业内部控制不仅仅是管理层做好制度规章,还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在相互联系的业务环节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才能保证企业生产业务流程按照系统化设计良好运行,发挥内部控制的最大优势。
(3)岗位责任原则。良好的内部控制原则,必须科学设计岗位之间的职能安排和合理流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所处的生产经营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还是依靠不同岗位的员工履行职能完成的,内部控制管理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设计相互分离的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能分工,规范岗位具体的工作范围、职责与权力,保证不相容的岗位能够相互分离、相互监督。另外,内部控制要合理保证不同岗位之间人员的配置,不同岗位的员工配置与岗位需求相匹配,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有针对性地实施绩效考核指标,检查其工作效率。岗位设计要保证员工之间的合理流动,保证岗位晋升、调换的透明度、公开性,优化职能之间的权、责,更好地落实企业的各项职责。
(4)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企业能够在运行有效的环境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实施内部控制的本质在于获取最大利益,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时,要多方面衡量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投入成本和获得收益,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效益最优,不能本末倒置,过度强调内部控制制度而忽视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内部控制的目标不明确。很多国有企业及其下属企业缺乏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正确认识,无法发挥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作用,从而导致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缺失正确的目标指引,容易将内部控制制度简单理解为绩效考核,最终导致内部控制的内容空洞、浮于形式,与企业实际执行存在很大差距。其次,治理架构不健全。很多国有企业还未建立起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缺少对重大事项决定的约束机制,导致很多国有企业内部个人权力过大,一旦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跟不上,就很容易引起企业内部治理混乱,难以形成有序的治理环境。最后,管理体系分散,缺少协作沟通。在很多国有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职权过于分立,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难以发挥企业的整体凝聚力,也很难落实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2)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未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前提环节,通过风险评估能够有效识别风险、提前防范风险,但是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只注重市场的扩张,而忽视安全防范问题,忽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的重要性,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识别和防范风险,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其次,风险评估缺乏战略高度。我国部分国有企业有先进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了相关的风险评估机制,然而,风险评估管理目标的制定往往着眼短期利益,而缺乏战略高度,没有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导致风险评估对内部控制管理发挥的作用有限。
(3)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财务数据信息管理不完善。财务数据是反映企业财务管理、运营状况的有效信息,能够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供数据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标准的财务数据处理系统,财务信息的采集、传递、核算和分析等程序还运用传统的技术手段,难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对数据处理水平和处理速度的要求。其次,考核激励机制不理想。只有完善的考核激励和岗位晋升机制,才能有效保障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统一,但是我国国有企业的考核激励机制还较为陈旧,很多企业还是保留传统的“资历”考核模式,对具有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员工缺乏相应的鼓励,难以调动员工的创新性。
(4)信息与沟通存在的问题分析。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能够抢先获得市场信息、行业动向,才能快速做出相应决策,取得发展优势。我国国有企业具有国家资本支持的巨大优势,往往企业的体量大、组织架构复杂、分支节点过多,从而容易出现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渠道不畅的问题,导致企业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难以对市场和行業的变动情况及时做出反应,导致了企业发展的滞后。 (5)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监督管理意识不强。我国国有企业规模大,分支机构多,难免存在一些管理不到位的情形,这时就需要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对企业部分扰乱纪律的行为进行管理。但是很多国有企业的监督检查意识落后,国有企业内部的监察机构认为监督检查属于“得罪人”的工作,不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管理者对于监督检查工作较为忽视,导致企业的监察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其次,内部审计作用不足。我国国有企业设计了内部审计制度,然而对于企业内部审计没有加强监管,审计监管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并且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受制于其他管理部门,不能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导致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
3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优化措施
(1)加强企业治理结构,优化企业内部环境。第一,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目标的宣传推广。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良好运行的方向,管理者要加强对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向各个部门宣传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是企业生产经营、获取利益的基础,引导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履行内部控制规则,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第二,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国有企业必须优化自己的决策机制,建立以董事会为首的决策机制,提拔年富力强、具有综合性管理能力的人才进入管理层岗位,并且进一步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完善总经理责任制和监事会制度,形成相互约束、相互监督的联动机制,保证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能够各司其职,共同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2)健全风险评估流程,优化企业风险评估环节。第一,国有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企业应对风险的首要环节,是预防风险的事前措施,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可操作性流程体系,才能更好落实风险评估程序。国有企业要想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必须有具体化的流程,包括提出风险评估需求、组建风险评估小组、制定风险评估方案、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编制转向风险评估报告以及编制重大专项风险评估报告等程序。第二,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企业管理者应当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强化其风险管控的职能,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进一步细分企业内部的控制职能,对企业所有的风险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面综合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
(3)改进预算机制和财务管理,优化企业控制活动。第一,国有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机制。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预算管理是提升财务管理最为有效的方式。首先,我国国有企业要强化预算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通过规范预算管理制度条例形成预算管理约束;其次,管理者要强化预算执行,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方案的内容实施预算管控;最后,预算管理方案的反馈和监督检查,分析预算执行结果与预期的差异,做好总结分析工作,并且将预算管理的结果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中,落实预算管理的功效。第二,国有企业要建立科学的财务报告负责制度。财务管理是企业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数据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运行最终也会反馈在优秀的财务数据之上,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做好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工,根据国家财务管理规范制定本企业的财务管理规程,严格落实各方责任,保障企业的资金安全。
(4)提升信息沟通效率,优化企业信息沟通。第一,国有企业要建立成熟的一体化信息沟通平台。为解决国有企业分支机构众多,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企业需将其他业务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融合在一个信息平台里,建立一个“业、财一体化”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沟通的高效。第二,国有企业要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在建立体系化信息沟通平台的基础上,企业还要进一步强化信息的归类整理效率和信息传递速度,建立信息传递管理制度,落实相关责任,并且要安排对信息传递和信息存档的定期检查,避免因信息延迟造成的企业重大损失。
(5)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优化企业监督管理。第一,国有企业要强化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将其纳入重点考察的日常工作范围中,落实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检查,时刻把握审计管理工作进程。第二,国有企业要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企业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专职担任内部审计的工作,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避免因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复杂而阻碍内部审计工作正常开展。
4 结论
在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除了不断优化创新生产,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文章围绕内部控制的五要素,逐步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为我国国有企业改善内部控制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吴宇燕.浅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与完善[J].中国集体经济,2020(30):51-52.
[2]蒙景明.论企业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作用[J].山西農经,2020(18):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