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内外对于学业不良产生的因素研究有很多,社会支持的缺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学业不良学生社会支持缺失表现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预防学业不良的产生,也更加有效地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进行转化教育。
关键词 : 学业不良;社会支持;归因方式
学业不良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于每一所学校。他们多存在着诸如缺乏学习动机、自卑、焦虑、厌学、逆反、迷恋网吧等不良心理现象和行为问题。产生学业不良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同伴交往、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教育评价机制、归因方式等,在这诸多因素中均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因素,即社会支持的缺失问题。
一、学业不良学生在社会支持上的缺失表现
(一)客觀支持的缺失。
客观支持的缺失是指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的缺失,主要包括:
1.物质支持的缺失,是指学生为完成学业所必需的物资和金钱支持的缺失。如果一个学生很少获得物质支持,那么就容易使他们分散注意力,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2.环境支持的缺失,即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家庭环境三方面的不良影响。良好社会环境的缺失,使学生身心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如网络、毒品、暴力等使学生容易因好奇而沉迷其中耽误学业;不良的教学环境,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缺陷上,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程设置不合理,学习任务重,加上有些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良的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成员间的亲疏关系。有关研究表明:学习优良和不良的学生在父母婚姻状况上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家庭教育方式中过于简单、粗暴、惩罚多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学业不良。
3.信息支持的缺失,是指从他人那里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指导的缺乏。一般来说,这样很容易导致他们的内心封闭,不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也不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从而形成了不良的归因方式,产生习得型无助感,导致学业不良。
(二)主观支持的缺失。
主观支持缺失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的缺乏,这也是学业不良学生最缺乏的一种支持,包括:
1.情感支持的缺失。来自家长、教师、朋友、同学、亲戚等的情感支持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支持,它主要包括尊重、理解、关心、支持、鼓励、宽慰、帮助等。情感的支持是使学生体验到的一种被理解尊重和关心支持的满足感。但是对于学业不良的学生,这些方面的支持则是十分的缺乏。首先学业上的表现,教师、家长、同学往往对这些学生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如厌恶、轻视、排斥、惩罚,这就使他们体验不到尊重、理解和关心、帮助和支持。如果这种情感支持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就会对学生的人格特征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学生产生情绪不稳定,敏感多疑,爱幻想,自律性很差等人格特征。据研究,对学业不良和学业优良的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比较,学业不良学生的人格特征一般表现为:在现实生活中好幻想,对未来常常想象得比较美好,但较少行动,遇到小事时容易激动,在挫折面前情绪波动较大,对自己的要求时松时紧,做事爱凭兴趣,自控力较差。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性不够,依赖性较强,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不喜欢思考问题,自信心不足。总之,情感支持的缺失通过人格特征的影响对学生发生作用,使他们陷入一种放纵和无助、自卑和焦虑的状态。
2.自尊支持的缺失。自尊支持是指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得到他人的重视和较高的评价,但是这在学业不良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缺乏。首先,成绩低下使他们不可能得到别人很高的评价和认可;其次,中介评价机制不良,反映在教师和家长的期望效应、评价导向效应等方面。教师与家长的期望和学生实际的差距越大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就越大,容易使其对学习失去信心。另外,教师和家长的评价也对学生有导向作用,即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不良评价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强化了学生自我否定、自我放弃意识,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业不良并产生厌学情绪。与此同时,自尊严重受挫,自卑感和无助感也随之产生。
(三)学业不良学生对社会支持利用的缺乏。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社会支持的缺乏只是学生学业不良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外在或者客观的因素,而学生对于社会支持利用的缺乏则是导致学业不良的一个内在原因,这些归根结底主要在于不当的归因方式。他们习惯于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如能力、素质,认为即使努力也起不了作用,从而索性放弃努力。这样一来父母和老师的教诲在他看来都是难以接受的,而且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些学生也不会主动地寻求帮助获得信息方面的支持,反而会更加的放纵自己。
二、为学业不良的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增强耐受、应付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预防和转化学业不良学生,就需要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提高他们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家庭,学校,社会既要给他们以客观支持,又要提高他们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的能力,使之不仅能够利用社会支持缓冲紧张,还能够寻求支持,保持愉快心境。
(一)以优化环境为主,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客观支持。
首先,尽量避免社会不良风气对于学生的影响,尤其是要减少网络对于学生的不良影响,使学生不沉迷于网络;对于痴迷于网络的学生我们可通过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等途径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采用心理学的手段如行为训练等使他们逐渐摆脱对网络的依恋。
其次,优化教学环境,包括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改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持续的和稳定的,尤其要注意的是保持家庭关系和睦,父母的教养方式得当。实验证明,民主的家庭环境会使学生有很好的安全感,也会使学生有更强的耐挫能力。
(二)巧妙利用期待效应,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提高积极的主观支持。
首先,情感支持。积极的期待和积极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特征,如自信、乐观、情绪稳定等专业有成就的人格因素和学习成长能力因素,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Haron J·Batte发现成绩极佳的学生有着与他们的教师更相似的态度和价值,而成绩差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态度和价值。教师正是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凭自己的教育经验,对不同的学生抱不同的期望。一般情况下对好学生抱有“高期待”,对学习不良学生抱着“低期待”。教师对学习不良学生的低期待或不抱期待。教师和家长可经常用一些鼓励和肯定性的话语,如“你真棒”、“表现不错”等,给学生以鼓励和积极的暗示,激发内在动力。尽量少用或者不用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你真笨”、“谁都比你强”等。
其次,自尊支持。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学业不良学生的这种需要则更加强烈,所以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平等相待,同时也要鼓励其他同学给予尊重,不要孤立和排斥学业不良的学生。家长要理解、关心他们内心自卑、焦虑、无助的感受,使他们体验的家的温馨,克服不良的情绪体验;不要一味的训斥,否则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远走越远。
(三)进行归因训练,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归因方式对学业不良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改变学生的归因方式,可使他们认识到导致学业不良并不是个人能力不行,而是还有其他因素,如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任务难度等。尤其要对他们强调态度和努力的作用,利用那些态度端正、通过努力取得进步的学生的榜样作用,鼓励他们也可以做到,改变他们的归因方式,使他们可以听得进去教师的忠告,理解父母的苦心,在父母、教师、同学等的感情支持的依托下,鼓励他们更加有效的利用环境支持、信息支持等社会支持系统,使他们有信心、有勇气改变学业不良的现状。
总之,不管是提高社会支持,还是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最总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预防学业不良的产生,也更加有效地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进行转化教育。
参考文献:
[1]雷雳.学习不良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自我概念[J].心理科学,2001,(2).
[2]卢清.大学优等生与学业不良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4.
[3]黄瓒.试论学业不良学生转化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3,6:28-29.
[4]刘伟芳,葛明贵.学业不良学生学习效能感及其发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2).
[5]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
[6]杨丽娴,叶峰,张锦冲.课程改革视野中的学习不良问题探讨[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
关键词 : 学业不良;社会支持;归因方式
学业不良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于每一所学校。他们多存在着诸如缺乏学习动机、自卑、焦虑、厌学、逆反、迷恋网吧等不良心理现象和行为问题。产生学业不良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同伴交往、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教育评价机制、归因方式等,在这诸多因素中均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因素,即社会支持的缺失问题。
一、学业不良学生在社会支持上的缺失表现
(一)客觀支持的缺失。
客观支持的缺失是指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的缺失,主要包括:
1.物质支持的缺失,是指学生为完成学业所必需的物资和金钱支持的缺失。如果一个学生很少获得物质支持,那么就容易使他们分散注意力,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2.环境支持的缺失,即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家庭环境三方面的不良影响。良好社会环境的缺失,使学生身心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如网络、毒品、暴力等使学生容易因好奇而沉迷其中耽误学业;不良的教学环境,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缺陷上,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程设置不合理,学习任务重,加上有些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良的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成员间的亲疏关系。有关研究表明:学习优良和不良的学生在父母婚姻状况上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家庭教育方式中过于简单、粗暴、惩罚多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学业不良。
3.信息支持的缺失,是指从他人那里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指导的缺乏。一般来说,这样很容易导致他们的内心封闭,不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也不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从而形成了不良的归因方式,产生习得型无助感,导致学业不良。
(二)主观支持的缺失。
主观支持缺失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的缺乏,这也是学业不良学生最缺乏的一种支持,包括:
1.情感支持的缺失。来自家长、教师、朋友、同学、亲戚等的情感支持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支持,它主要包括尊重、理解、关心、支持、鼓励、宽慰、帮助等。情感的支持是使学生体验到的一种被理解尊重和关心支持的满足感。但是对于学业不良的学生,这些方面的支持则是十分的缺乏。首先学业上的表现,教师、家长、同学往往对这些学生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如厌恶、轻视、排斥、惩罚,这就使他们体验不到尊重、理解和关心、帮助和支持。如果这种情感支持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就会对学生的人格特征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学生产生情绪不稳定,敏感多疑,爱幻想,自律性很差等人格特征。据研究,对学业不良和学业优良的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比较,学业不良学生的人格特征一般表现为:在现实生活中好幻想,对未来常常想象得比较美好,但较少行动,遇到小事时容易激动,在挫折面前情绪波动较大,对自己的要求时松时紧,做事爱凭兴趣,自控力较差。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性不够,依赖性较强,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不喜欢思考问题,自信心不足。总之,情感支持的缺失通过人格特征的影响对学生发生作用,使他们陷入一种放纵和无助、自卑和焦虑的状态。
2.自尊支持的缺失。自尊支持是指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得到他人的重视和较高的评价,但是这在学业不良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缺乏。首先,成绩低下使他们不可能得到别人很高的评价和认可;其次,中介评价机制不良,反映在教师和家长的期望效应、评价导向效应等方面。教师与家长的期望和学生实际的差距越大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就越大,容易使其对学习失去信心。另外,教师和家长的评价也对学生有导向作用,即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不良评价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强化了学生自我否定、自我放弃意识,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业不良并产生厌学情绪。与此同时,自尊严重受挫,自卑感和无助感也随之产生。
(三)学业不良学生对社会支持利用的缺乏。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社会支持的缺乏只是学生学业不良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外在或者客观的因素,而学生对于社会支持利用的缺乏则是导致学业不良的一个内在原因,这些归根结底主要在于不当的归因方式。他们习惯于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如能力、素质,认为即使努力也起不了作用,从而索性放弃努力。这样一来父母和老师的教诲在他看来都是难以接受的,而且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些学生也不会主动地寻求帮助获得信息方面的支持,反而会更加的放纵自己。
二、为学业不良的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增强耐受、应付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预防和转化学业不良学生,就需要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提高他们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家庭,学校,社会既要给他们以客观支持,又要提高他们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的能力,使之不仅能够利用社会支持缓冲紧张,还能够寻求支持,保持愉快心境。
(一)以优化环境为主,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客观支持。
首先,尽量避免社会不良风气对于学生的影响,尤其是要减少网络对于学生的不良影响,使学生不沉迷于网络;对于痴迷于网络的学生我们可通过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等途径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采用心理学的手段如行为训练等使他们逐渐摆脱对网络的依恋。
其次,优化教学环境,包括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改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持续的和稳定的,尤其要注意的是保持家庭关系和睦,父母的教养方式得当。实验证明,民主的家庭环境会使学生有很好的安全感,也会使学生有更强的耐挫能力。
(二)巧妙利用期待效应,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提高积极的主观支持。
首先,情感支持。积极的期待和积极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特征,如自信、乐观、情绪稳定等专业有成就的人格因素和学习成长能力因素,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Haron J·Batte发现成绩极佳的学生有着与他们的教师更相似的态度和价值,而成绩差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态度和价值。教师正是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凭自己的教育经验,对不同的学生抱不同的期望。一般情况下对好学生抱有“高期待”,对学习不良学生抱着“低期待”。教师对学习不良学生的低期待或不抱期待。教师和家长可经常用一些鼓励和肯定性的话语,如“你真棒”、“表现不错”等,给学生以鼓励和积极的暗示,激发内在动力。尽量少用或者不用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你真笨”、“谁都比你强”等。
其次,自尊支持。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学业不良学生的这种需要则更加强烈,所以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平等相待,同时也要鼓励其他同学给予尊重,不要孤立和排斥学业不良的学生。家长要理解、关心他们内心自卑、焦虑、无助的感受,使他们体验的家的温馨,克服不良的情绪体验;不要一味的训斥,否则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远走越远。
(三)进行归因训练,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归因方式对学业不良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改变学生的归因方式,可使他们认识到导致学业不良并不是个人能力不行,而是还有其他因素,如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任务难度等。尤其要对他们强调态度和努力的作用,利用那些态度端正、通过努力取得进步的学生的榜样作用,鼓励他们也可以做到,改变他们的归因方式,使他们可以听得进去教师的忠告,理解父母的苦心,在父母、教师、同学等的感情支持的依托下,鼓励他们更加有效的利用环境支持、信息支持等社会支持系统,使他们有信心、有勇气改变学业不良的现状。
总之,不管是提高社会支持,还是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最总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预防学业不良的产生,也更加有效地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进行转化教育。
参考文献:
[1]雷雳.学习不良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自我概念[J].心理科学,2001,(2).
[2]卢清.大学优等生与学业不良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4.
[3]黄瓒.试论学业不良学生转化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3,6:28-29.
[4]刘伟芳,葛明贵.学业不良学生学习效能感及其发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2).
[5]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
[6]杨丽娴,叶峰,张锦冲.课程改革视野中的学习不良问题探讨[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