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一起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r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西南交通大学即将迎来113周年华诞。在这个春天里,我们的心情与以往相比有些不同,因为马上也要到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了。
  去年5月12日的大地震,天地为之变色,它不仅震动了半个亚洲,也震惊了整个世界。灾难面前,大爱无疆,宁静的校园不再宁静了。在抗震自救的同时,西南交大人没有忘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学校党政领导在震后第一时间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指挥若定,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带领“埃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人积极投身到重灾区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
  
  一、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考虑到学校是一所具有112年光荣历史的以理工科为主的著名学府,拥有强大的理工学科优势、抗震救灾相关学科和专家队伍,能够提供包括房屋建筑结构、桥梁结构、公路、铁路、隧道、地下结构的安全评估、检测和加固,地质灾害的评估和整治,地基基础沉降、液化、边坡损坏等岩土工程灾害的评估和处理以及遥感、测绘等多方面技术支持,学校领导当机立断,以己之所长,尽己之所能,急灾区之所急,解灾区于危困,根据灾区不同阶段的需要,在地震发生后先后组建了几批专家赶赴绵阳、青川、德阳、广元、安县、北川、汶川等地震重灾区提供技术援助。“西南交通大学抗震救灾专家团”由土木学院、土木勘测设计研究院、建筑学院、环境学院等单位的60余名各领域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组成,并根据专业不同划分为房屋建筑组、桥梁组、地质及遥感组、岩土及减灾组、隧道及地下建筑组、环境组等6个专家组,组长由学校专业领军人物担任。他们不计报酬、不讲条件、不顾危险、服从安排,夜以继日为灾区做着细致的房屋建筑、桥涵及地质安全评估,堰塞湖、滑坡等灾情遥感监测与评估,灾区高危险建筑工程爆破等危情排查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抗震工程技术研究。在8·30攀枝花地震后,他们仍旧一如既往地坚持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土木勘测设计院常务副院长赵世春教授在接到省市有关部门请求援助的要求后,立即奔赴绵阳、德阳、都江堰等重灾区,带领房屋建筑专家对国防设施、机场、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进行了安全排查,常常工作到凌晨;地质工程系系主任胡卸文教授灾后第二天就赶赴灾区进行考察,他冒着危险两次乘直升机飞抵唐家山堰塞湖坝顶进行实地考察,掌握了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土木学院秦军教授带领课题组对灾区进行了超低空遥感,获取了高分辨率影像,为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专家们以一流的技术水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当地群众吃下了一颗颗“定心丸”,为防止震后次生灾害的发生、稳定灾后社会秩序和尽早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物流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单位的90多名师生组成的技术工作组积极配合四川省红十字会从事救灾物资管理工作,数学学院的余孝华副教授主动报名并被选中成为30名救灾物资社会监督员中的一员,在四川省慈善总会作为工作组组长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他出色的工作和朴实无华的言行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的赞扬。在此过程中,许多师生连续工作30余个小时不休息,完善了救灾物资物流信息管理体系,为抗震救灾物资保障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中国红十字总会、四川省红十字会的好评,由他们中的党员组成的临时党支部被四川省委教育工委表彰为“全省高等学校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为灾区提供全面持久的技术支援的同时,学校也未忘记抚慰灾区群众受伤的心灵,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和支持。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科技厅“抗震救灾、安置安心”心理救助支援专家组成员、心理中心主任宁维卫教授带领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的老师们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开通“震后心理辅导绿色通道”、举行“震后心理支持与心理应对”大型讲座、进行震后心理辅导互动和团体心理辅导、为学校学生工作干部进行心理培训、编印心理健康宣传手册《地震灾后心理调试小知识》和《地震灾害后的心理应对常识》普及震后心理调适知识等方式,为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援助服务,及时驱散了全校师生的心理阴影。同时,他们还奔赴郫县、都江堰、德阳、汶川灾区的救助站、灾民安置点、学校等地方开展心理调研,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援助,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志愿者培训活动,用贴心的心理援助守护着灾区群众的心灵家园,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心灵的绿荫。
  
  二、群策群力,重建家园
  
  在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学校领导班子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灾区灾后重建工作的号召,召开会议,指示要举全校之力,发挥学科优势,为地震灾区重建作贡献,并专门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学校参与灾后重建工作。随后主动率先向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请缨,表达了学校“科技救灾,科学重建”的积极态度和迫切愿望,希望在房屋结构和基础建设、环境恢复与保护、建筑设计规划、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受灾景区的经济恢复与发展、物流管理等六个方面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省市相关领导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对学校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寄予了厚望,除高度肯定我校提出的重建建议外,葛红林市长还要求学校牵头研究都江堰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工作。并且,将重灾区广元市利州区作为我校的对口帮扶单位。学校林青教授、陈光教授还入选四川省“重建家园”专家指导组,为灾区重建提供全面技术指导。
  根据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校一地”对口支援汶川的统一部署,结合汶川和广元人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急迫需要,我校首先派出专家服务团对灾区的房屋和基础设施进行安全排查和全面评估,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科学参与灾区灾后重建、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整合学科与人才资源,着力打造“一个平台,五大团队”。一个平台即抗震工程技术中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它是学校抓住机遇,根据灾区重建需要。责成土木学院牵头组建的,主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与应用学科研究,旨在为灾后交通土建工程和城市建筑方面的重建工作搭建全方位的科技平台,切实可行地提升了四川省乃至整个中国西部未来的抗震减灾能力。我校这一举措受到了四川省科技厅的高度重视。去年6月6日,四川省科技厅依托我校成立的抗震工程技术中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组论证一正式批准建设。这是目前全国首家抗震工程技术实验室,它不仅可为四川省灾后重建提供科学理论和关键数据支持,有助于解决灾后重建工作中面临的诸多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切实满足未来抗震工程建设领域的重大需求,而且可以藉此构建我国西南地区抗震技术集成化研究平台,推进四川省及西南地区抗震救灾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是我校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技术平台。
  “五大团队”是指由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建筑学院、建筑勘测设计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别牵头组建的道路与交通工作团队、地质及遥感工作团队、建筑工作团队、规划工作团队、环境工作团队等五个灾后重建工作团队,它们以学校在抗震救灾阶段取得的宝贵 数据和经验为基础,以学科、团队等优势为依托,着眼于长远,有计划、有步骤地多项参与、纵深推进,将各项灾后重建工作落到实处。
  为解决汶川大地震后震灾快速修复与重建这一灾区重建所面临的重大技术课题,我校充分利用在房屋建筑、桥梁、地质及遥感、岩土及减灾、隧道及地下建筑等学科领域的优势,在震后迅速启动了震灾快速修复与重建技术方面的研究。同时,积极与国际学术组织开展合作,以吸取国外在地震灾后重建方面的成功经验,组织力量攻关,尽早提出有针对性的适用技术成果。为此,学校邀请了由5个学术团体的10名专家组成的日本地震专家代表团来华参加“中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害修复与重建技术交流研讨会”,共商结构的抗震设计、结构地震响应、结构加固与修复技术、地质灾害的防治、地震学等问题。这次会议是汶川大地震后中国第一次关于地震研究的国际研讨会,邀请的也是国外第一个来华的灾后重建技术援助代表团。会后签署的《中日四川大地震灾后修复技术合作备忘录》可为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和重建家园提供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从而大大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促进震灾修复与重建工作尽早开展。此外,我校还与日本土木学会、欧盟地震工程野外调查组(EEFIT)、美国地震专家代表团等国际学术组织共同深入灾区考察,联合开展震灾快速修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为灾后修复与重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针对灾民安置的突出情况,学校立即与日本庆应大学进行联系,合作进行了环保、防水、防震的纸质安置房的设计和搭建准备,以供抗震救灾指挥部选择使用。学校还积极与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建筑专家开展灾后建筑规划合作,并与全国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一起积极筹备“新建希望小学”全国大学生设计活动。
  另外,受灾区及省市相关部门的委托,学校相关工作团队认真调研,科学论证,想灾区人民所想,急灾区人民所急,出色地完成了阿坝州临时指挥部选址及规划方案,都江堰、青城山景区建筑评估及加固设计方案,都江堰概念规划项目建议书,彭州市龙门山镇、白鹿镇迁移重建规划设计以及《汶川地震灾后中小学重建设计导则》等重大重建规划方案,受到了灾区群众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
  在心理援助方面,我校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人员热情地为拟进入灾区服务的天涯论坛志愿者队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并立足长远,开通了四川省心理援助与咨询网,通过网络平台对灾区群众进行心理援助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宁维卫教授入选省委组织部、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技顾问团“灾后重建专家致力服务团”,赵慧老师被省委组织部选调到地震重灾区理县挂职锻炼一年,为群众提供心理救助。中心还受教育部委托,成功承办了“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并承担了国家863课题“5·12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研究”课题——“灾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的子课题“震后青少年心理治疗与康复研究”工作,继续关注着灾区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充当着灾区人民的“心灵保姆”。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中,“铁肩担道义”的交大人始终将参加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作为学校的工作重点,群策群力,协同作战,无私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四川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对我校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为我校颁发了“展示名校风范支援抗震救灾”匾额。
  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由我校承办,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日本8学会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技术支援联络会、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的“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国际学术会议”5月9日~12日将在我校隆重召开,大会旨在总结和研讨灾后恢复与重建技术,更好地为灾区及社会服务,并纪念在地震中逝去的人们。
  “死者长已已,生者长劳劳”。西南交通大学这所经历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百年老校再一次经历了危难,全校师生员工众志成城、不畏艰难再一次经受住了考验,并在抗震救灾的大洪流中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服务社会的责任。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埃实扬华,自强不息”精神的弘扬和延续,这是西南交大百十年来虽然历经磨难却始终弦歌不辍的动力所在,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这些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事中,我们看到了不平凡,看到了团结和力量,看到了坚强和希望。我们将怀着这种精神与激情,继续与灾区人民手拉手,心连心,斗志昂扬地重建我们共同的家园——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其他文献
关键词: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信任;知识距离;知识提供方;知识接收方  摘要:知识型团队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基本学习单位和业绩单位,团队的知识共享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而信任和知识距离是对团队知识共享具有实质影响的两类因素,信任决定了知识接收方对知识价值的评估和对知识共享过程难易的心理预判,知识距离决定了知识接收方得到并运用该知识的难易程度。因此,知识提供方和知识接受方的信任关系与团队知识
期刊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科学;生命伦理;认知水平;方差分析;生命科学素养  摘要:对陕西师范大学394名不同学院、年级、性别的本科生进行生命伦理认知调查发现: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生命伦理认知水平较高,非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生命伦理认知水平较低;大学生的生命伦理认知水平并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一般是女生的生命伦理认知水平显著地高于男生。而且,大学生生命伦理认知的发展并不均衡,在拒绝毒品、无偿献血等方面的认
期刊
关键词:图像霸权;诗歌;地震题材;精英意识;话语权  摘要:20世纪后期,传媒中图像占据了绝对中心地位,汶川地震突发后电视画面的“先声夺人”就是图像霸权的明证。在、图像霸权下,诗歌并未走向终结,因为诗性是人类永恒的诉求,地震诗潮的出现打破了“诗歌死了”的谶言;另一方面,诗歌已处于边缘地带。但绘画应对摄影冲击的事件能给处于同样处境的诗歌以启示,地震中出现的图像类作品和文字类作品的“各司其职”、“相互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保护;知识产权;公益信托;主体制度  摘要: 民间文学艺术的个人作者身份存在不确定性,这引发了是否将其纳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争论,即民间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主体制度的构建。人格正当性理论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石,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就是对集体人权的保护。因为民间文学艺术是“群体”完成的作品,所以,社群整体是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而非政府
期刊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策略;阅读水平  摘要:在英语阅读方面,阅读策略是影响学生理解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广东工业大学某学院202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三类阅读策略(元认知、认知、社会/情感策略)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成功的英语阅读者使用阅读策略的频率普遍高于不成功的英语阅读者;而在三类策略中,认知策略的使用与阅读成绩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建议教师应该分步骤地、有效地、反复地对
期刊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二元经济;西部地区  摘要:在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发现,影响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诸多变量中,教育变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倾向和非农就业地点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而且可以削弱其他因素的影响力,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区位、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作用越低。因此,要提高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质
期刊
宁维卫教授不久前赠我一本他的新作《震后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全书共5章16节,包括地震灾后心理援助、心理教育与心理重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处理、不同人群灾后心理反应与应对、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原则与技术、救援者心理压力的调适等内容。原以为该书是一本侧重医学专业知识的心理精神卫生类著作,但读完以后发现并非如此。它没有医学著作特有的艰涩难懂的内容,而是用老百姓所喜
期刊
关键词:外国诗译介;“新诗”因素;张德彝;中国诗歌  摘要:外国诗歌的译介对中国新诗的产生起到了助推器和催化剂的作用。鲜为人知的中国近代第一批外交使臣“张德彝”们所做的前期诗歌译介工作,对后世中国新诗的萌发提供了可贵的探索借鉴经验。借助英诗汉译,早期诗歌的译者们对相应诗式诗形的寻求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汉语诗歌传统中可用的资源;其译诗本身也成为一种准创作,在不少方面成为新诗创作的萌芽和先声。 
期刊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莎拉;罗塞蒂;男性中心意识;自由;两性关系  摘要: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双重结尾之一是莎拉遇到了代表自由的但丁·罗塞蒂,这似乎意味着莎拉超越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对女性的束缚,获得了最终的自由。然而她和罗塞蒂相遇的必然性则表明,这个看似走在时代之前、具有鲜明女性独立意识、傲立于世的新女性即使在遇到罗塞蒂后,在罗塞蒂这个强大的父权主义者的身影后,仍未摆脱
期刊
关键词:苏青散文;忠实自我;深刻的意蕴;行胜于言  摘要:苏青走红于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沦陷区文坛,写小说使她成名,但数量众多、不太为人关注的散文则更能表现苏青的思想。苏青散文极具条理,论说过程中不乏逻辑严谨处,她认真地探究日常生活的内里。向着深刻努力,向着改善现实生存状态努力,其散文取材和内容都具有忠实于日常生活的特点。小说的虚构和散文的忠实自我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文人苏青,她也因而成为中国现代文
期刊